书城工业辉煌60年
23771200000106

第106章 优秀奖(22)

国产伞首次真人试跳的圆满成功为我的跳伞生涯开了个好头, 在这之后的工作中, 为了把自己锻炼成为技艺过硬的试跳员, 我铆足了干劲勤学苦练。当时我们试跳员还没有空勤营养补贴, 拿着并不高的工资, 训练及工作的条件都比较艰苦, 地面试验全是重体力劳动, 几十斤至几百斤重的假人搬来挪去, 既脏又累; 空中试验也不是短短几十秒那么简单, 要从几百米、上千米高空从飞机上安全实施试放, 从飞行前的各项检查到最后的着陆每一步都必须做到一丝不苟、心细如发, 稍有差错就可能导致生命危险。为了增强体能, 我每天坚持跑步、打篮球、训练单双杠等; 理论学习和地面训练也丝毫不敢马虎, 一个问题没弄懂不敢撂下, 一个动作做不好就几十次几百次地重复。尤其是后来的新品项目试跳, 因其产品技术设计的科学性、严密性, 各种参数的准确性, 乃至工艺编排、材料选用等研制全过程的合理性、可靠性尚缺乏实践依据, 试跳具备一定的危险。作为试跳员不仅要在空中保证完成动作, 使伞安全着陆, 还要记下试跳过程中各阶段、各状况下的数据变化, 记下身体的某些感受, 以供设计部门改进。为确保新品研制的顺利进行, 加快祖国空降空投事业的进展, 作为试伞主力, 我常在假人投放刚结束, 就敢为人先第一个从飞机上真人试跳, 就这样我得了个“铁人”的称号。1969年新品研制时, 由于开伞冲击力大出现击伤试用者的现象, 为查明原因, 我以身试跳, 被抽打得满脸是血但仍坚持反复试跳, 最后终于找出问题所在并做了改进, 使这项具有我国特色、自行设计和制造的新产品获得了圆满成功, 大批量生产装备了部队。还有一次我在飞行近千米高度的大型运输机上进行500 kg重投物伞投放试验, 当时飞机已进入投放航线, 机门已打开, 牵引伞已出舱, 带动试验品正向舱外滑行, 我突然发现一组产品运行不正常, 头脑中一个激灵, 为确保飞机安全, 我奋不顾身扑上去捞回牵引伞, 机上人员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 幸好身上系着的安全带拉住了我, 不然我毫无疑问会随着试验品被抛出机外, 后果不堪设想。

从1952年到我担任设计所所长30多年的时间里, 我试跳了工厂研制的数十种型号、上百个品种的各式降落伞, 参加空中试验1000余次, 在我国空降空投的研制生产史上先后创下了5个第一: 我国第一代降落伞试跳员, 国产降落伞第一批真人试跳员, 我国从战斗机上首次实施真人弹射跳伞的试跳员, 我国第一批350 km/h以上大机速真人试跳的试跳员, 我国第一个跳伞工程师。党和国家也给了我很多荣誉, 在工厂我多次被评为厂级先进、优秀共产党员; 1956年, 我光荣出席全国二机部工会代表会, 会议期间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受到******、朱德、刘少奇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77年我出席南京市科技战线先进代表会; 1978年3月作为国家级劳动模范光荣出席全国科学大会, 受到******、******、叶剑英、汪兴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91年我被航空航天工业部授予“振兴航空工业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

回想自己16岁参加革命, 在党和国家的培养下, 由一个普通的战士、工人, 成长为一名试跳工程师、设计所所长、副总工程师, 几十年弹指一挥间, 这期间, 虽然我的岗位、角色不断在变, 但航空报国的信念却从来没有变, 艰苦工作干在前、脏活累活抢在前、危难时刻冲在前的工作作风没有变, 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也没有变。今年我已经80岁了, 回想起昔日试验场上的情景, 那高空的蓝天生活、空中飘浮游动的白云仍历历在目、刻骨铭心。年事已高的我也许没法再为祖国的航空事业出多少力了, 唯有将我最美好的祝愿送给那些为了空降空投事业仍奋勇拼搏的航空后辈们, 希望风华正茂的你们在航空事业发展的广阔天地里做出更大的成绩, 奉献给我们的祖国。

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矢志不移献身航空

崔自开

今年是中航工业创建60周年, 中国航空工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 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 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此时此刻, 作为一个老科技人员, 我思绪万千, 感慨良多, 新品研制过程中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仿佛又呈现在眼前, 忆起往事激奋与欣慰同在, 更有许许多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与教训。自己虽已年逾古稀, 但依然壮心不已, 更愿为祖国的航空工业奉献余热!

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直11型直升机旋翼、尾桨系统动部件历经参研人员多年的努力奋斗、忘我拼搏, 已于20世纪末完成了鉴定定型交付使用, 并荣获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一等奖和中航二集团航空科技一等奖。整个新品研制过程是一个不断攻克技术难关, 抢占技术高地, 不断创新的艰辛历程。当时, 550厂承担了动部件系统的部分加工制造和试验任务, 我有幸参与了任务的组织工作。

直升机旋翼、尾桨系统是直升机关键的核心动部件。我国自行开发研制的直11型直升机旋翼桨毂属于无铰式星形柔性结构, 主体构件星形件采用复合材料热态模压制成。星形件系通过模具直接热压成形, 星形件的各项技术要求均由成形模具来保证实现。因此, 星形件热压成形模具就成为星形件加工制造的关键设备。

该模具形体结构复杂、尺寸大, 综合技术要求高, 需要用低膨胀性能的铟瓦合金锻坯进行数控加工。我厂派人几乎遍访国内的各大钢厂, 最终与上海钢铁研究院洽商成功, 决定联合进行技术攻关, 组织冶炼铟瓦合金。经过反复试炼, 终于冶炼浇铸成功重达3t的合格铟瓦合金铸锭。太原钢厂同意承接铸件的锻轧。由于初次进行铟瓦合金大铸锭的锻轧, 热压工艺参数选取欠妥, 铸锭轧制后开裂而报废。承受着巨大压力, 我厂派专业技术人员赶赴生产现场, 与有关人员深入分析事故原因, 采取改进措施, 参研承制单位再接再厉, 重新进行冶炼、浇铸、锻轧。各单位通力合作, 大力协同, 终于锻轧出合格的星形件热压成形模具机械加工毛坯。

解决模具加工毛坯后, 其复杂型面数控加工成为重大关键。在顺利完成大部分粗加工工程后, 由于加工件已明显变形而被迫停工。深入研究分析认为, 加工件变形的根本原因在于铸锻轧过程中, 为防止开裂而未进行淬火, 后续的热处理又不完备。此时, 模具的加工处于两难的境地, 如果不作热处理而继续进行数控加工, 变形量超大, 将导致模具报废; 如果再对模具加工半成品补充作淬火热处理, 必然要引起开裂, 最终也使模具加工制造失败! 假若加工中的模具报废, 将要延误主机的研制进程, 即将进厂的耗资巨大的从国外订购的预浸材料也将因超期而成为废品, 严重的后果不堪设想! 课题组的同志们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经过紧急会商, 深入分析研究, 多方求教, 咨询专家, 果断决定, 对工件进行高温回火处理而不再作淬火处理, 以求进一步消除工件的残余应力并防止引起新的变形和开裂。工件的后续加工情况表明, 采取的特殊热处理措施及时有效。

在西飞公司有关同志的积极努力下, 终于圆满完成直11型机旋翼桨毂星形件热压成形模具加工任务, 经三坐标测量机检测, 模具符合设计要求。看到一件件用国产模具压制的直11型机星形件通过合格验收, 参研人员激动不已, 喜极而泣。

1997年1月, 课题技术鉴定会在北京召开, 对星形件模具制造任务的完成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模具的研制成功, 标志着在大型、复杂、精密复合材料桨毂模具设计, 铟瓦合金钢材料的冶炼锻轧技术、冷加工技术、焊接技术、热处理技术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填补了国内空白。

岁月如歌, 当年轰轰烈烈的直11型直升机研制任务以圆满成功而成为过去, 不少参与型号任务的老领导、老同志都先后作古, 但他们的业绩早已铭刻在共和国航空工业的光辉史册中! 今年是中航工业创建60周年, 我衷心希望航空工业代代薪火相传、精英辈出、前程无限。

老航空人回忆跟随航空工业60年

周继铨

1951年4月7日,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颁布《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 航空工业诞生了。航空工业的机关重工业部航空工业管理局 (四局) 产生了。部局领导运筹帷幄, 引领干部, 开辟新天地, 在国防现代化的道路上奋进, 航空工业带动着冶金、机械、电子、化学、无线电等工业奋力发展, 全国各行各业按航空工业的要求抽调, 培养人才。苏联按国际社会主义精神支援中国。中央领导同志把航空工业的建设列入重要日程, 航空工业获得迅速发展的力量, 在全国兴起“一马带头, 众马奔腾”欣欣向荣的新局面。

笔者系空军支援航空工业时随沈阳空军修理五厂转入四局后成为机关工作最早的成员之一, 先在航空工业部机关工作17年, 然后下到贵州三线371厂、武汉181厂和苏州171厂工作, 各厂均属航空仪表制造厂, 前两厂担任总工程师职务, 在苏州171厂任厂长兼党委副书记。

回顾前17年的部局机关工作, 我是一名“三门”干部, 即由家门进入学校门, 由学校门进入机关门, 机关人员的文风和作风都十分缺乏。但是, 历届部局领导十分重视机关文风和作风的建设。因此在工作中边干边学, 逐渐领会其中“基本功”的内涵, 再受到部局领导同志身上党的传统作风的潜移默化, 使我逐渐成长, 逐渐适应工作的需要。下面谈谈文风和作风两方面的感受和体会。

要有好文风,先练基本功

20世纪50年代后期, 四局领导觉察机关同志文风浅陋, 文风不正, 既影响文件的质量, 又影响机关的工作作风, 实有整顿的必要, 于是采取以下措施, 对同志们进行基本功的培养和锻炼。

(1) 举办学习班。学习国家机关颁发的公文程式, 例如下级对上级采取报告、建议、请示、通知的形式, 上级对下级采用通知、指令、命令形式, 平级之间采用通知、建议形式。

(2) 学习文字知识。如学习标点符号, 正规简笔字体。

(3) 讲课。陈少中副局长为我们讲写文章力求有4性: 即真实性、鲜明性、生动性和可读性。局办公室秘书同志讲向上级请示报告的要领, 标题要精练醒目, 开头要有总括语,使读者知道文件的目的何在, 中间讲原因, 最后明确提出要请示解决的问题或处理问题的几点建议。

(4) 定期分析同志们写文件的质量, 讲不足之处, 举出几篇好文章分析, 用以典型示范。

(5) 编印《怎样写文章》的小册子, 供大家自学。上述工作由办公室秘书高其风、叶世华、孟赤兵等同志办理。

1963年成立三机部, 孙志远部长狠抓机关作风。凡部发文件, 每个文件必须层层认真审查把关。凡不符合公文程式和文字质量的, 都要退回或重写, 要求逐级负责认真审阅签字, 最后由办公厅严审。办公厅还不定期发文讲评。我当时任航空仪表生产技术处处长, 批文件时不敢马虎, 怕文件出问题。但是, 我的文字知识因此得到提高, 一生受用不尽。

作风讲表现,基础中考验

1963年, 孙志远任部领导后, 狠抓机关作风, 包括工作办事、下厂、接待等方面, 要求十分严格。主管政治思想工作的吴融锋副部长和肖友明政治部主任组织实施检查和监督。

一个典型事件震动了整个三机部。一位配套处处长在陕西兴平秦岭航空电机厂工作中,妄自称大, 耍官架子, 认为工厂没有按级别接待, 在工作中意气用事。正遇部政治部派人在该厂巡察, 了解实情后回北京向领导汇报。政治部领导认为情节恶劣, 应开全体干部大会,教育本人, 警示大众。

大会在部礼堂进行, 我参加了会议。该同志诚恳接受教训, 检查中自我批评实有作风上错误, 对工作不利, 并有损机关声誉。部领导总结发言, 要求大家接受教训, 检点下厂言行, 树立机关良好作风。大会之后, 整个三机部机关干部提高了认识, 掀起了下厂要有好作风的热潮, 规定了下厂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提倡机关同志谦逊待人, 勤快办事, 简朴生活, 不搞特殊化。不得低价购买工厂外售民品, 不接受厂送礼品。凡有招待所的工厂, 不得外住旅馆。凡有公共交通工具的地方, 不得要求工厂派车接送。厂里有公共食堂的, 只能单开买饭窗口, 和工厂职工同样吃饭。此外,如基层有人到机关办事, 进入办公室, 倒茶接待, 问明来意, 找人接待。如需到其他单位办事, 要陪送到该单位接待人办公处。这些有效率又热情待人的措施, 受到工厂热烈欢迎, 有人还写来表扬信。

航空工业部抓机关建设在国防各工业部是名列前茅, 起到实效, 并培养了干部, 这是孙志远部长的功劳。我这名“三门”干部, 也因此得到教育和锻炼, 可以说“在政治上教我做人, 在工作上教我作事”对我影响深远, 一生受用不尽。

参与中国防核闪光头盔研制的回忆

郝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