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辉煌60年
23771200000067

第67章 三等奖(17)

1991年12月2日, 300厂全面完成落户望城的整体搬迁。20世纪60年代由株洲市区迁建到沅陵山区第一次创业的艰苦岁月, 全厂干部职工对第二次创业的崭新机遇倍感珍惜。正如一副厂庆楹联所言:

忆昔日, 山重水复, 斗志昂昂, 耿耿丹心写就三线建设史;

看今朝, 柳暗花明, 豪情勃勃, 铮铮铁骨谱成二次创业篇。

24年来, 300厂植根于望城这一方热土, 顺应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 遵循党和国家的保军转民、以民养军、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等一系列方针政策, 本着工厂以军品保地位、以民品求生存、以创新图发展、以质量占市场的经营理念,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业绩: 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工厂的固定资产已由搬迁前的1. 2亿元增加到4. 5亿元以上; 引进了以凤凰磨齿机为代表的美国格里森齿轮数控加工机群, 使工厂成为行业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之一; 组建了集设计、研究、开发为一体的省级技术中心, 形成了一个包括国家级有特殊贡献的专家和研究员级高工在内的技术团队, 开发的产品覆盖航空、航天、航海、机械、化工、冶金等多个领域; 30多个项目获国家、省、部级金奖、银奖,“中传”牌商标获中航二集团“知名商标品牌”称号。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4年来, 300厂连创辉煌, 充分证明了选择望城县城作为搬迁的新址是完全正确的。

地方经济飞速发展

24年来, 望城地方经济飞速发展的实践, 同样充分证明了望城引进300厂落户县城也是完全正确的。

1986年的望城恢复县制才短短8年, 百业待举, 百废待兴, 地方经济举步维艰, 财政收入尚未过亿。当时的县城郭亮南路两侧还只有一些散落的农舍, 郭亮中路的两边也只有几座简易的修车棚和零售店。

然而, 雷锋故乡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顺应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伴随300厂的整体搬迁到县城落户, 商业大厦建起来了, 城中市场建起来了,星城商场建起来了, 金融宾馆建起来了, 邮电大厦建起来了……郭亮中路一带, 逐步变成了新的县城经济中心。据有关资料披露, 300厂整体搬迁到县城落户的第二年, 望城的财政收入就首次突破了一亿元。

今天的望城, 种得梧桐树, 自有凤凰来。拥有“世界米龙”之称的台湾旺旺食品厂来了; 名列“世界五百强”的比利时英特布鲁尔公司来了; 晟通科技、金龙铜业、中联重科、泰嘉材料、新华印务、长沙电厂、黑麇峰抽水蓄能电站、中航起落架、奥特莱斯……一个接一个地引进来了, 有的投资十几亿元, 有的几十亿元, 甚至上百亿元。

望城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已跻身全省三强县、中部十强县、全国百强县。2010年, 财政收入一举突破20亿元大关, 达22亿多元。

走笔至此, 作为第一家落户望城县城的国有大中型企业300厂的员工, 作为中国航空工业的直接参与者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见证人, 我们衷心地祝愿企业与地方继续携手并肩, 与时俱进, 锐意改革, 同谋发展, 共创辉煌!

庆祝中航工业创建六十周年

张尧夫

时更岁月貌更容, 大略宏图初展成。实现两融争万亿, 推行五化仗三新。航空报国披肝胆, 科技强军奉智诚。效益当先民自富, 六旬华诞倍关情。

六十六岁初度抒怀

张尧夫

花甲重开已六春, 桑榆晚景实闲清。航空情结心难改, 报国胸怀志愈诚。老骥奋蹄追远道, 雄鹰展翅搏长空。强军梦绕富民梦, 说与儿孙仔细听。

研制三代教练机的岁月

苏荣富 (口述)

李志土 (整理)

引子:“南昌市5120信箱380分箱某人收”这样的收件人地址, 你看不懂, 我也看不懂。不过, 几十年前的邮递员看得懂。带着这样的信件, 他们要蹬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 来到南昌市的南端, 送到指定的信箱里。那里曾经是南昌市“神秘的东南角”, 是鲜为人知的航空工业国防重地。那里现在还是南昌市人乃至江西人引为自豪的飞机城———江西洪都航空工业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 (简称洪都)。

在2010年的第八届珠海航展上, 一架高级教练机一亮相便夺人眼球, 引来世人的惊叹:铁灰色的新装、流线型的机身, 横滚、倒飞、转弯、盘旋, 仿佛鹰击长空。

“那是我们研发的新一代超声速教练机———06架 ‘猎鹰’ L15高级教练机。”苏荣富的眼里满是骄傲。作为一位洪都的元老, 虽已离休十多年, 他还保持着关注时事的习惯, 尤其是航空工业发展的状况。在谈起这些时他立刻提高音量, 挥摆手臂一字一句都铿锵有力。这是因为苏老对他在南昌洪都60年的工作生活有了特殊的感情。在这60年中, 他所经历的洪都教练机的发展———从初级教练机到中级教练机, 再到高级教练机, 就暗合了中国国防工业的发展进程。

初教5首飞:“这是盘古开天地以来的大事!”

1951年, 国家成立航空局, 把空军22厂迁到南昌, 建成国营洪都机械厂。

江西省第一任省长邵式平自告奋勇兼任了建厂委员会主任, 并向党中央毛主席立下“军令状”:“南昌能打响 ‘第一枪’, 就能造出新中国第一架飞机。”

1954年7月3目, 第一架初教5飞机首次试飞成功。当毛主席得到这个消息时, 欣然在******起草的嘉勉信上签上了“******”3个大字, 称赞“这在建立我国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上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后来的国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 毛主席又发表了这样的评价:“从盘古开天地, 三皇五帝到如今, 这是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初教5是雅克-18初级教练机的仿制机。之后又自行设计研制了第一架初级教练机初教6 , 于1958年8月27日试飞成功。

K8研制:裁军“逼”出来的国际合作

中国裁军100万人! 1985 年,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伸出一个手指震惊了全世界,也震醒了深“藏”于江西南昌的洪都。

计划经济时代, 洪都是“军工老大”, 优越感很强, 国家需要就是市场。但裁军之后,军品任务陡然下降, 科研经费严重不足, 洪都“被迫”自己开拓市场, 寻求国际合作。这样, 喷气式中级教练机就走进了我们的视线。20世纪六七十年代, 我国从捷克引进4架喷气式教练机, 得到了飞行员的一致好评, 称这类飞机大大提高了飞行效率。70年代末, 洪都在没有国家科研经费投入的状况下, 自筹经费, 开展了喷气式中级教练机的预研工作。那时, 正好碰上改革开放, 对外政策放宽。为解决科研资金、销路问题, 我们四处联络, 最终争取到巴基斯坦空军的投资和订货, 并于1986年签订了中巴合作研制喷气式中级教练机K8的协议书。

另一个关键问题则是发动机。按照K8的战术技术指标, 我们把国产发动机捋了个遍,全国都没有现成的发动机可选。怎么办? 在一次又一次会议之后, 洪都公司“大胆”决定,向国外公开招标。由此, 我们迈出了这史无前例的一步。最后选中了美国的涡扇发动机。除了性能、售价有吸引力外, 对方还表示在研制阶段免费借用发动机及仪表附件等设备, 大大缓解了我们资金的紧张, 也赢得了时间。1990年11月, K8飞机首飞成功, 并在之后完成技术鉴定。1994年, 首批6架K8飞机交付巴基斯坦, 成为我国第一批与外国合作、以外销为主的新一代喷气式教练机。2001年该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在2010年第八届珠海航展上, 巴基斯坦空军“雄狮”飞行表演队, 就是驾驶洪都研制的K8中级教练机在珠海上空进行了6机编队的精彩飞行表演。

L15:飞行员培训十几小时可上战斗机

20 世纪90 年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我国空军装备水平也不断提高, 装备了如苏-27、歼轰7等第三代战斗机, 而K8飞机是中级教练机, 培训的是一般战斗机的飞行员。

第三代战斗机最大的特点是可以电传飞控, 不用手动拉杆。所以, 空军装备了第三代战机, 就必须培训第三代飞行员。第三代飞行员靠什么训练? 第三代教练机, 也就是在K8飞机后的下一个目标———喷气式高级教练机。1998年, 高级教练机正式纳入了我们的科研计划。高级教练机在国际合作方面也走得更远。2006年3月13目, 在正式发图仅14个多月后, L15“猎鹰”高级教练机就冲上了蓝天, 成为我国第一架具备电传飞控系统的高级教练机, 并且具有极高的培训效率: 飞行员只须驾驶“猎鹰”十几个小时就可以上第三代战斗机!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林左鸣在2010年第八届珠海航展为洪都“把 ‘猎鹰’ 打造成中国又一名机”的题词, 是对“猎鹰”L15高教机研制线上职工的肯定和鼓舞。中航工业防务事业部董事长李玉海说:“随着第三代战斗机广泛被各国空军使用, 第三代教练机的发展十分迅速, L15作为第三代教练机的产品, 正在被各国空军广泛重视, 有着十分美好的市场前景, 这表明该机的设计和研发十分成功, 未来必将成为中国和世界教练机市场上的宠儿。”

三代教练机印证空军装备改进

洪都3个“第一”的演变, 对应的都是我国空军装备的发展进程。我们的研发是根据强国富民的需要而定的, 只不过, 以前是国家主导型, 任务由国家定, 资金国家拨, 市场国家包。改革开放以后, 国防科技工业实行战略转变, 像洪都公司这样的老军工企业, 也必须自谋出路, 自力更生, 寻找市场。这从思想观念到实际工作中, 都是一个极大又极艰难的思维转变。

1983年, 我任企业改革办公室主任, 进行企业管理和改革工作, 如分灶吃饭, 划小核算单位, 等等。由于允许各单位可自行对外接单, 很多单位都开始军转民, 走向社会找米下锅, 自谋出路初见成效。即使是在军品制造上, 改革开放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如K8中级教练飞机就是我们多方集资、国际合作的企业自主型项目。首飞成功后, K8飞机还多次参加国际航展, 用一次次精彩的飞行表演和挑战做活广告。要在以前, 这是我们怎么也不会想到的。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 祖国逐渐富强, 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都有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一名航空战线上的老职工, 我希望洪都公司有更新型、性能更好的教练机出现, 因为那在某种程度上表明, 我国的空军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我国第一枚空空导弹诞生纪实

———献给为我国空空导弹事业默默无闻做出贡献的人们

高文修

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编导的《龙腾东方》专题电视片第三集“铁翼沧桑”中, 我有一段这样的台词:“在歼6飞机试制的同时, 霹雳一号导弹的试制队伍也在奋发图强刻苦攻关, 在没有苏联专家直接帮助的情况下, 找到了打靶失败的真正原因, 1963年底, 再次进行打靶, 获得了圆满成功。”时光荏苒, 50余年弹指即逝。当年参与我国第一枚空空导弹研制工作, 为我国空空导弹事业默默无闻做出贡献的人们, 现在都已成为年逾古稀的老者,有的已经不在人世! 借航空工业60周年征文之际, 仅以此文追忆当时的情景并悼念逝者,同时也希望后来人能继承老一代航空人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 为振兴我国航空工业,为实现南方公司5年打基础、10年超百亿的奋斗目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研制任务的由来

1958年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 党中央发出了机械工业部门要向“高”(高级)、“大”(大型)、“精”(精密)、“尖”(尖端) 进军的号召, 以缩短我国机械工业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国防工业要发展导弹, 要迅速掌握尖端武器制造技术, 以先进的武器装备人民解放军。南方公司当时是二机部的红旗厂, 八大代表、厂长郭固邦同志代表工厂广大职工表达了奋发向上、为国防建设多作贡献的意愿, 在部领导干部会议上努力争取, 促成二机部四局最后决定把测仿第一枚空空导弹 (后来被命名为霹雳一号空空导弹) 的任务交给了我们工厂。

会议一结束, 郭固邦同志马上从北京电示当时在工厂担任总检验师的朱传千同志搭乘火车去西安, 把一枚样弹用木箱运回株洲。我国第一枚空空导弹测仿研制的序幕就此拉开。与此同时, 二机部决定建设我国第一个空空导弹研制生产基地, 地址就选在我们公司。

导弹生产线建设

1959年4月, 一机部第四设计院制订了我国第一个空空导弹研制生产厂初步设计方案。同年5月22日, 一机部四局以 ( 59 ) 四建密字第32号文批准了初步设计方案。初步设计规定的建设规模是: 厂房面积11483m2 , 主要设备85台, 生产对象为空空导弹。

工厂根据初步设计方案, 遵照部局关于导弹专业生产线建设要靠山隐蔽的指示, 在工厂北区山冲选定导弹分厂的厂址。经部审查批准后, 在1959年湖南省基建局地质报告的基础上, 由部第四设计院进行初步施工设计, 个别项目如第二水源工程, 经部同意, 委托湖南省设计院和中南给排水设计院进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