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称霸世界2:战争篇
23776100000014

第14章 引发战争的起因(1)

德国人认为,英国和法国希望战争,并一直在准备发动战争;而法国人也坚持认为是对方最先挑起争端,并发动战争。既然这样,我们不妨先不讨论引起战争的近因,先把它放在一边,先来探讨另一件事——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原本和平的欧洲陷入战争?

(第一章)引起战争的政治原因和经济原因

1.战争的假象原因与真正原因

能引起战争的原因有很多,不仅有远因,也有近因。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在此次章节,我将就此向大家一一讲解。

引起的战争的原因并不简单,不仅有真实的,也有假想的,而且假想的原因并不是完全无用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举动也有刺激作用。我经常认为,对于人类动机的理性价值,哲学家不需要过多的研究。原因是,大多数历史都是人类假想出来的,假如将关于假想和理性的较量全部抹掉,历史就会变成一个空壳。

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很多,在这其中,有持续了半个世纪的,也有仅七天就爆发的,就这点而言,我有两个疑惑:一是到底有哪些原因持续积累了几十年?二是在外交会谈中,在那一周,爆发战争到底如了谁的愿?要解开这两个疑惑并不简单,原因是,对于战争的原因,双方说法不一致。德国人认为,英国和法国希望战争,并一直在准备发动战争;而法国人也坚持认为是对方最先挑起争端,并发动战争。既然这样,我们不妨先不讨论引起战争的近因,先把它放在一边,先来探讨另一件事——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原本和平的欧洲陷入战争?

2.德国人口过剩导致战争的猜想

关于人口过剩曾经有一种说法——因为德国人口过剩而使得德国不得不向法国宣战,但这是耸人听闻,并不可信,原因是,想把自然法则应用到人类社会上,这完全是不可能的——而普鲁士学者正是这种想法的始作俑者,他们经常用。伯恩哈迪(Bernhardi)在做研究时,特别喜欢将自己的研究与马尔萨斯和达尔文的理论联系起来,搞得很有基础的样子,但实际上,他得出的结论却经常与预期的不同。虽然动物的世界有可能会处于自然的完全统治之下,但想让自然法则应用于人类社会,这一点完全是异想天开,根本无法达到,因为人类有很强的反抗自然的能力。

大家都知道马尔萨斯的理论:全部的生物都倾向于过度的自我繁殖,当然人类也包括在内,但物种数量的不断增多以及伴随着生存资源的不断减少,所以这两点就制约了生物的过度繁殖。举个例子,瘟疫和战争会让物种死亡,从而使种群数量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在一个地方,农业和工业不断地发展,那么这个地方将来容纳的居民一定比现在多,但是再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有一些人的生活变得越发艰难,当他们感觉到这一点时,他们不是离开这座城市,就是侵略一个人口稀少的国家。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众多民族在其发展中都经历过,例如之前的德国和今天的日本。

虽然德国的一些学者坚持认为,德国人口将要过剩是导致德国不得不参与战争的原因。但是,这种说法只需简单的证明就知道是不对的,现在的德国人口并不过剩。以下节选自伯恩哈迪的着作《现代战争论》《Vom heutigen Kriege》第一卷中的内容:

“就当前世界的走向来看,我们若想保证国家的未来,那我们一定要做的就是发动战争。

“与法国相比,当前德国有6700万人,而法国仅4000万人而已,这么说,德国以相同的国土疆域养活着更多的人。不仅如此,德国人口还在不断增加,以每年100万人的速度。在未来,德国的多余劳动力必然会越来越多。所以,不是希望人口因为生存困难向海外移民,就是需要扩大领土面积,创造殖民地,从而使过剩的人口能够有工作,有物质基础。

“根据现今世界的政治势力的分布分析,我国如果想要扩张领地,所要做的不是发动战争,从他国手中抢夺殖民地,就是与他国结交。但是,这并不简单,若我国在欧洲的地位低,以上都只是空谈。因为我国的外交政策没有再上升的余地了,唯有战争才可以达到我国的目的——对更强大的国家政策宣示。我们完全无法承受这些压力和负担。”

而且,一些德国学者也坚信这种说法是对的。伯恩哈迪还认为:

“面对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的国土面积太小。所以,扩大国土面积是必需的,而对于那些人口逐渐减少的国家,他们并没有完全利用所有的土地,所以我国将取代他们利用那些土地。法国就是这些国家中的一员,所以面对我国的取代,他们应开心才对。”

假设以上的说法是对的,那么照理来说,德国人口的迁移应该继续下去,并不断增长。但实际却不是这样的,德国人口的迁移不但没增多,竟然每年在锐减,而且英国人口的迁移也高于德国:德国的情况并不如先前预想的那样,相反的,德国还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所以每年,德国必须从意大利、克罗地亚和其他国家引进众多的劳动人员,从事德国的收割和采矿的工作。

德国的人口还在增多,现在差不多有7000万人,而且还没达到人口的迁移的程度。从世界人口分布看,德国人口根本没有达到密集国家的程度,以下是世界各国的人口密度列表:

国家 每平方公里居民人数

法国 74

德国 120

意大利 121

日本 139

英国 144

荷兰 182

比利时 254

我们现在大可以暂时以德国学者的视角考虑:统计数据展示的事实虽然与他们的说法根本不同,尽管我们勉强这样认为。但是,发动战争对德国有利这一点实在让人不解。实际上却不是这样,德国控制了许多国家,而且德国又已凭借廉价商品占据了世界市场,借此拥有很大的行动自由度,在很多地区。就算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胜了,德国也不可能获得那些战败国家的友好对待。所以说,没有一点可以证明是人口过剩导致德国发动战争的。

在我看来,一个国家的强大是因为人口增多的说法同样是不对的。虽然在法国这种说法被大家普遍接受。虽然我早已遭到贝迪永(Dr.Bertillon )博士的呵斥,但我依然坚决不认同这种理论:假设强大国力是凭借国家人口众多就可以达到的,那这么说,世界强国前列早就应该有中国和俄国了。但实际上,在日俄战争中,俄国不仅输得狼狈不堪,而且在如今的这场战争中也连连失败。

人口的多少并不是决定国家实力强大与否的最主要因素,而是军火、财富和交通。若能够提供无限的武器弹药,即使是一支5000人的军队,也能顺利地被调遣至任何地方,一定可以战胜一支交通阻塞、弹药缺少,但人数众多的军队——俄国军队的弱点正是这样。

而法国呢,虽然近年来的人口没有增长,但是人口素质却有所提升。就我而言,更喜欢自己生活在像希腊那样的小国家,而不愿意生活在像波斯那样的大国,虽然小国人口少,却能最大地实现人生的价值。在我看来,我更愿意是那一小部分被上帝选中的人——即使人数不多,却是少许人才。但是,普通人的增长以及威胁世界是少许人才所阻止不了的。即使现实中是这样,小国家也会联合起来,一致对外,反抗侵略者的入侵,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正好印证了这一点。

很遗憾,我还发现一些学者居然信奉数字,而且,科尔森(M.Colson)——法国最权威的经济学家之一,他也是这样认为的。让人有这种脱离真实的想法的正是唯数字论:在一个工厂中制造商品,在另一个工厂中制造炮弹,然后用炮弹确保商品的正常流通和出售——这才应当是人们一直以来的目的。然而,如果这就是人类全部的思想,那么人类的生存动力将会很快丧失。

3.商业扩张与领土占领的欲望

那些军事实力不断强大的国家,对于它们而言,扩张与征服的想法是肯定会有的,那种想法也很正常。随着一国实力的强大,对于那些先前仅仅是贸易对象的国家,它们就想要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态度就自然会有所改变。如果这些国家不愿承认其野心与骄傲就是扩张欲望的缘由,就理所当然地以物质为借口。以德国做一个例子,拓展贸易市场的需要——就成为了德国学者们的借口。同此前提出的人口过剩假说一样,这一借口同样荒唐。因为我已提到过,在夜以继日地对外扩张中,德国早已建立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即便是这样,多数法国学者却认为爆发战争的原因之一是德国需要开发海外贸易市场,和德国学者持一样的看法。法国着名历史学家阿诺托(M.Hanotaux)也是这样认为的,以下是他的言论:

“对于德国想要发动战争有很多的原因,这其中最关键的原因想必大家都知道——扩张海外贸易市场,以保障劳动力的利用和商品的正常流通,给予德国民众基本的生活保障。我将它命名叫‘饱腹政策’。就是因为这个政策,德国人开始了对外的殖民扩张,就像一群吃不饱饭的狼一样。”

在索邦大学的列维·布吕尔(Levy Bruhl)教授的另一部相关作品中,他也阐述了相似的观点:

“英国、法国和荷兰这些国家,它们拥有大量的海外殖民地,并能够保障商品在市场上的正常流通。相比之下,德国就不是这样,没有那么多的殖民地,所以德国对此很是愤怒,从而间接地使它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德国还自己问自己,即使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但却保证不了拥有市场和商品流通,那么这种力量有什么作用?”

总结以上引述言论所包含的观点:当前战争的一大原因是德国对拓展海外贸易市场的欲望——这真是当今最大的荒谬言论之一,甚至令我诧异的是,竟然还会有人认同。实际上,要否定这种观点很容易,只需略略一扫贸易往来的统计数字:海外殖民地绝对不是法国与英国的最大贸易对象,而是那些大国,那些它们从没想过要征服的大国;即便其他国家的殖民地全部被德国收归己有,与法国、英国与俄国之间的贸易,获取的商业利润,是任何贸易往来所不及的。难道在这些事实证据面前,德国还要称在自己战前,需要开拓更多海外商品市场吗?德国的商品能够不受到任何阻碍地进入所有国家。

既然德国已经能不费任何代价,并且不用一枪一弹地占领了市场,那现在又何必再发动战争呢·

《政治心理学》是我的另一本作品,在这本书中,我早已在题为“殖民的新形式”一章中说到:到现今为止,德国是怎样将本国政府的问题与损失转嫁到别处去的,又是怎样剥削、入侵其他国家的——以德国在蓝色海岸长达125英里的殖民地为例。让我们来回答这一假设:假如英法两国在战争中败给了德国,那么,这两国与德国之间的商贸往来会有所增加吗?答案是不会。而且英、法两国与德国的商贸往来不仅不会增加,反而还会相应减少,原因是,德国的胜利意味着英、法两国的战败与贫困。

为此,我必须再次强调,开拓海外市场绝对不是德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真正动机,

因为这些市场早已被占据了。如果人们不经大脑思考就认同了上述的荒唐观点,并放任它四处传播,这一问题根本不会在本章中被提及。

4.列强间的扩张比赛

另外还有一种观点说,德国想要爆发战争是为了殖民地,不仅仅是开拓贸易市场那么简单,而是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目的——在海外殖民地建立海军基地,用来补给德国舰队。

德国借摩洛哥危机向世界展现了其野心,同时也发现欧洲各国其实并不担心他们的殖民地被他国入侵。世界的主要殖民地早已被瓜分了,所以德国就必须通过暴力手段获取新的殖民地,鉴于德国早已建立了一支规模庞大、实力超群的海军部队,所以,这对德国来说太容易不过了。

但是,使德国大为恼火的是,德国的殖民野心在阿加迪尔事件中遭到法国与英国的阻挠。它们认为,这只是德国在寻找时机和借口罢了,但必然无法通过和平手段实现其野心。在俾斯麦所犯下的为数不多的错误中,其中的一个错误是:让德国在殖民竞赛中错失先机。推动法国采取殖民政策原本是俾斯麦的计划,进而在英法两国之间引入战火,而德国从中获利。这个方法不但没实现,而且使德国丧失了殖民优势。虽然英、法两国并未刀兵相见,却令法国与德国产生了利益冲突。但是,俾斯麦所处年代限制了他的主张,由于当时德国海军还没来得及发展壮大,所以,实际上,法国的殖民政策发展与德国的利益是背道而驰的。这是俾斯麦不可能想到的。

德国是为了摩洛哥参战的这一观点,我并不认同。因为德国更着眼于近期目标,它的扩张野心更大。我曾经在另一本书中说道,由于德国需要将比利时的安特卫普作为其海军军港,所以德国发动战争是早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