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帝国的分裂:1618-1648三十年战争史
23776400000025

第25章 瑞典的远征(1)

西班牙人全线溃败,除了失去美因茨城外,他们在莱茵河地区也受到追击。正向法兰肯塔尔进军的九个西班牙骑兵中队则遭到了瑞典将军莱茵伯爵奥托·路德维希的重创,莱茵河畔从博帕尔德到巴哈拉赫的所有重要城市都落入瑞典人之手。

两个国王的对比

在莱比锡的辉煌一战,令古斯塔夫·阿道夫更加自信,其他的人——包括他的朋友和敌人也重新认识了这位瑞典国王。凭借着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他战胜了号称“常胜将军”的悌利伯爵,将皇帝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自信心的增强,为他以后的事业助力不少,他的作战方式更加扎实可靠,作战策略更加大胆灵活,无论是身处顺境或面临困难,这位国王都显得从容不迫、游刃有余。面对敌人,他神情倨傲;面对朋友,他谦逊宽和。由于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他喜欢将眼前的事情和天意联系起来,他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取胜,主要是因为上天要惩罚悌利,自己则是受上天指派来实现这一旨意的。

几百年来,没有任何一个外来的征服者能踏上德意志的土地,可如今,他正指挥着千军万马,向着德意志的纵深挺进。德意志有着大量的急流险滩,多年来也修筑了很多坚固的城堡,加上素来民风剽悍,以及诸侯们的相互联系和时时保持的高度警惕,还没有谁能够成功征服这里。这里虽然内战不断,边境部分也常遭侵犯,但古斯塔夫·阿道夫绝对算是第一个深入这个国家内部的。他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德意志诸侯之间的联系不再紧密。正是这个因素,为他打开了进入德意志的大门。另外,他还有着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击败了政敌的种种阴谋,为自己营造了稳固的后方,保证了在前方战场上的心无旁骛。他充分利用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便利条件,从德意志的一侧边界赶到另一侧边界,在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同时,不忘记留下一条安全返回的道路,将自己成功的丰碑矗立在德意志的大地上。

对于悌利在莱比锡的失利,皇帝和天主教同盟是绝对没有想到的。因为在他们眼中,悌利伯爵是那样的骁勇善战,更令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毫不起眼的瑞典国王究竟是怎样取得这样的胜利。以前由于悌利率领的皇家军队的存在,古斯塔夫·阿道夫的前进总是受到阻碍,他的抱负很难实现,现在好了,悌利伯爵这支可怕的军队一下子就被消灭了。在整个德意志中部,没有任何力量能够与他抗衡,他完全可以自由自在地为所欲为。人们的恐惧,从以前害怕至高无上的皇族权力,转变为害怕一个狂热的外来征服者,再转变为担心一个新教国王对德意志天主教会做出什么过分的举动。古斯塔夫·阿道夫好不容易才和德意志的一些势力达成同盟,可现在有一些同盟势力已经变了心思,开始考虑如何推翻他了,他的同盟法国和萨克森对他的胜利也是忧心忡忡。古斯塔夫·阿道夫的前进之路变得更为艰险复杂,他需要同时应对敌人的诡计和自己盟友的猜疑。凭借着坚定的勇气和深邃的智慧,他应该能够应对这些挑战。他的成功,也为一些弱小的势力提供了机会。这些弱者和他没有利益上的冲突,他们公然站在他这一边,希望能够得到保护和救济。凭借他的强大,这些弱者可以掩饰自己的无能,也可以增加自身的分量和影响力。绝大多数帝国城市,尤其是较弱的新教等级当时就是这样的心态,他们主动投靠这位瑞典国王,围在他的周边,引领他进入德意志兰腹地,并让出自己的要塞供其使用。古斯塔夫·阿道夫办事公平正派,言行彬彬有礼,与之前皇帝的野蛮粗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他的人格魅力和管理方式,一下子将德意志新教徒牢牢吸引了。

古斯塔夫·阿道夫的胜利是有一定的原因的,我们可以称之为天赋,也可以称之为运气。他有两大决定性的有利条件是敌人所不具备的:一是战争的场地并不在瑞典,没有对他的根据地造成任何损害。在天主教同盟诸邦国,他点燃战火,没收逃跑诸侯的财产,拉拢这些邦国中的年轻人,通过以战养战的方式维持着庞大的开销,并没有给自己带来任何额外的负担。二是他的对手并不团结。由于各自的利益不同,天主教同盟的诸侯们往往自成一派,如同一盘散沙,有时他们自己还常常发生冲突,更别提一致对外了。各自为政使他们缺乏统一的步调,军权和政权相分离,而且军队缺乏统一的指挥,难以形成强大的战斗力。与他们相反,古斯塔夫·阿道夫在这两方面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他集政权和军权于一身,所有人都要听从他的号令,他的意图和计划能够被每一名士兵所实施。他就是整个瑞典的灵魂,指挥着这个庞大的国家机器,争取着自身的最大利益。他的性情和立场也是新教徒所认可的,所以得到了广泛的支持。拥有这么多的有利条件,加上由他统率的强大军队以及高超的政治智慧,不可否认,古斯塔夫·阿道夫的成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而已。

古斯塔夫·阿道夫在武力征服的同时,还用笼络人心的政策争取人们的支持。驰骋在德意志的大地上,他既是一名征服者,也是一名立法者,还是一名法官。人们甚至忘记了他是一名外来者,拱手将城市和要塞献给了他,他被当成了一位土生土长的邦君。对他来说,德意志大地上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前进的脚步,有时候他的军队还没有攻打到城下,守城者一听到他的到来早就吓得举手投降了。西班牙人和洛林人早早地放弃了下普法尔茨,退守到莱茵河和摩泽尔河去了。他很快就占领了整条美因河,将武尔茨堡邦、班贝克邦和美因茨选侯邦控制起来。天主教同盟首脑马克西米利安驻守在巴伐利亚邦,同盟者的深刻教训并没有令他警醒,刚愎自用的他拒绝了古斯塔夫·阿道夫的和谈建议,这注定了他要在自己的地盘上遭受自己曾在别人地盘上制造的苦难。瑞典军士们像洪水一般涌来,占据了莱希河、多瑙河两岸,被击败的巴伐利亚选侯只得将失守的邦国让与对手,自己龟缩在坚固的城堡中。巴伐利亚地区物产丰富,且从来没有遭遇过战乱,古斯塔夫·阿道夫在这里大肆掠夺,收获不菲。为了镇压巴伐利亚乡民,他也采取了暴力行为。慕尼黑城打开城门,将瑞典军队迎入城中。普法尔茨伯爵弗里得里希五世则逃跑了。

在德意志帝国的南部,古斯塔夫·阿道夫忙着攻城略地,他屡屡取胜。他的盟友们战绩也不错,先后占领了下萨克森和梅克伦堡,威悉河和易北河畔的奥地利驻军也被赶走,威斯特****、上莱茵河、图林根、特里尔选侯邦等都被他们控制起来。萨克森人征服了几乎整个波希米亚王国。土耳其人正打算攻打匈牙利。皇帝的处境可以说是四面楚歌,只好向欧洲其他宫廷寻求帮助,可惜并没有得到满意的支援。

奥地利君主国处在天主教同盟国的中心,如今四周的同盟国领地已经沦陷,危险已经逼近到没有设防的边境了。盟友们大部分都吃了败仗,就连实力最为强大的巴伐利亚的马克西米利安也几乎难以自保。由于多次失败,士兵们斗志全无,不少人偷偷溜走了,军队的战斗力受到很大影响。一支军队要是没有了战斗力,那么在任何一场战斗中都不会取得胜利,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了,皇帝要是再不想办法自救,真的就没有任何退路了,他赶紧找到了一位将帅之才来统领他的军队。整个局势终于有了一点转机。现在,对峙的双方都拥有强大的兵力、都拥有顶级的智慧,究竟会鹿死谁手,一时还难以定论。纽伦堡上空的气息也跟着紧张起来了。因为忌惮对手的实力,双方谁也不敢首先出手,都在等待最合适的机会。一旦开战,那必将是血雨腥风。这场即将开始的战争牵动了欧洲各国的心,大家都在紧张地观望着。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古斯塔夫·阿道夫在这时突然去世,终止了这场大战。这位国王戎马一生,东征西战,所获的荣誉不可计数。如果他活得更为长久,那么德意志一定会被这位国王完全征服。虽然他的功劳很大,但也不是唯一和不可替代的,他的同盟者还走在前进的道路上。在德意志,阿克塞尔·奥克森斯梯尔纳从他手中接过了接力棒。在法国,黎塞留继承了他未完成的事业。德意志的战火最终还是没有熄灭,并接着熊熊燃烧了整整十六年。

瑞典国王的节节胜利

回顾瑞典国王的历程,也不是没有任何坎坷的。为了进军德意志帝国,他费尽心机,总算劝服了萨克森选侯,并签订了作战计划,由两人分头率军攻打天主教同盟邦国和波希米亚。为了安抚后方,他还得和邻近的魏玛诸侯、安哈尔特诸侯缔结同盟。他的对手也不是一个无能之辈。在帝国中,皇帝的势力十分强大,法兰克尼亚、士瓦本和普法尔茨等各地都有他的军队,不采用强硬的武力是难以占领这些地方的。在莱茵河畔,西班牙人占领了普法尔茨伯爵的所有领地,并加固了各处的要塞,虎视眈眈地等待瑞典的到来。要想利用莱茵河的渡口,必须首先和西班牙人交战。更可怕的是悌利伯爵,他的实力实在惊人,所带的部队也是兵强马壮。瑞典国王支持的是新教,所以所有的天主教徒都和他势不两立。为了得到法国的支援,他也不能完全地反对天主教,只能采取折中的办法。所有这些障碍都摆在了眼前,却没能挡住古斯塔夫·阿道夫前进的脚步,他已经想好了如何处置这些问题。他可以充分利用皇帝兵力相对分散的缺点,集中自己的优势兵力予以各个击破。他广泛地团结新教徒们和一些小的帝国等级,利用他们对皇帝的恐惧壮大自己的力量。皇帝的和西班牙军队的胡作非为,令百姓饱受蹂躏,早已失去了民心,大家都在等待新的统治秩序。他派出代表去拉拢一些较为重要的帝国城市,比如纽伦堡、法兰克福等。在攻占第一目标埃尔富特时,古斯塔夫·阿道夫没费一枪一弹,通过签订条约的方式占领了这里。为了保证后院不会起火,他在每占领一座城市后都严格要求军队的行为,禁止其胡作非为。他还利用宣誓效忠的形式,固化民众的思想。魏玛的威廉公爵受他委托,负责管理在图林根招募起来的军队。他的妻子负责管理埃尔富特城。随后,瑞典军队兵分两路穿过了图林根森林,将皇帝军队从赫纳贝格伯爵领赶走,并随后在法兰克尼亚边境的柯尼斯霍芬前会师。

古斯塔夫·阿道夫第一个攻打的是武尔茨堡主教弗兰茨,弗兰茨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成员,与新教徒有着巨大的矛盾。古斯塔夫·阿道夫的威慑力实在巨大,他还没有下令进军,只是单单说了几句威慑性的话,弗兰茨就拱手让出了柯尼斯霍芬边境要塞和通向整个省份的门户。所有天主教各等级都被瑞典人的捷报吓坏了,武尔茨堡和班贝克主教对自己将来的处境深表忧虑,害怕失去主教的位置,更害怕天主教从此永无翻身之日。为了制造障碍,天主教徒们恶意诽谤古斯塔夫·阿道夫和他的部队,迷惑了不少普通大众。为平息谣言,古斯塔夫·阿道夫一再做出保证,并以极大的耐心对待新占领的地区。可即便是这样,在未到达的地区,他们在人们心目中依然如恶魔一般可怕。一些最富裕的天主教徒加快转移财产和家眷以躲避战乱,主教就是这样做的。他还鼓动人们起来反抗,但为了安全起见,他自己已经偷偷逃往法国,并在那里继续反对新教和瑞典人。

占领了这个主教辖区后,古斯塔夫·阿道夫实施了不少进步措施,以笼络人心。施魏因富特和武尔茨堡终于摆脱了皇帝的控制,先后向古斯塔夫·阿道夫投降,而玛丽娅贝格储存了大量的食品和弹药,自认为坚不可摧,因此拒不归顺瑞典。在武力强攻之下,他们储备的物品全部成了瑞典人的战利品。瑞典军还在一个耶稣会会士的藏书室缴获了大量图书,如获至宝的古斯塔夫·阿道夫赶紧让人把这些书带回乌普萨拉。以往高级教士藏满佳酿的酒窖,现在成了瑞典士兵的欢乐场。主教如果没有把自己的资产转移出去,肯定也得全部被收缴。很快,瑞典人就将整个主教辖区控制起来,主教区所有臣民在古斯塔夫·阿道夫的要求下宣誓效忠。古斯塔夫·阿道夫提议成立一个邦政府,并将其中百分之五十的席位分配给了新教徒。在古斯塔夫·阿道夫的管辖范围内,建立了很多新教宗教会,唯一不同的是,人们最初认为他一定会以牙还牙,疯狂地报复天主教,可实际情况并没有。他只是对那些顽固不化者才实施了暴力手段。不过,他的仁政也并不是彻彻底底的,有部分士兵在最初做出了一些残暴的事情。古斯塔夫·阿道夫以德报怨的行为,更多的是源于他“节约敌人的血就是节约自己的血”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