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帝国的分裂:1618-1648三十年战争史
23776400000008

第8章 德意志内战的全面爆发(2)

皇帝的这一决定震慑了新教徒。帝国王家枢密院是由天主教掌控的,新教徒对这个权利的失衡早已不满。以皇帝为首的帝国王家枢密院剥夺了斯特拉斯堡受法律保护的权利,并让外来的首领对他们进行判决,这就表明天主教要对新教进行惩罚,并且会秘密地把新教完全打压下去。

当下,德意志兰的情形就是这样。如果天主教要整治新教,天主教会先对南部德意志兰的新教徒下手,因为南德意志的新教徒相互之间的联系很少,力量分散,而北德意志兰的新教徒们却很团结,联系很多。天主教也利用新教徒之间的不和进行离间,首先对不受合约保护的弱势群体喀尔文教徒展开了攻击。

是什么原因导致南德意志兰的新教徒们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呢?主要是由于普法尔茨这个从属于德意志的邦国,曾经在六十年里两次向路德教宣誓,而后又两次为了喀尔文教背叛路德教,如此的反复无常让福音新教各等级和喀尔文教都不愿帮助他们,这一邦国的新教徒们没有权利享受宗教和约的保护。他们的不幸是因为统治者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把他们玩弄于股掌之间,用武力迫使他们三番五次地改变精神信仰。当奥格斯堡向弗里德里希三世选侯宣誓把福音新教作为毕生追求时,他还不相信,于是,他的长子和继承人便使用武力把喀尔文教徒赶走,把传道士和教会学校的老师也赶走,并且占据了他们的教堂。

福音新教联盟的成立

弗里德里希四世统治时期,德意志的新教徒与奥地利王室家族之间关系可谓是水火不容。为了将新教徒们团结起来,普法尔茨宫廷甚至希望能够召开一个共同的会议,以号召新教等级一致展开声讨。与奥地利此时彼此敌对的法国向普法尔茨宫廷提出不少建议,普法尔茨宫廷此时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尽管福音新教族并不是特别可信的,但出于自身安全考虑,想要和敌对势力展开对抗,实在是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不过,由于宗教改革者在福音新教族的眼中犹如罗马教皇一样讨厌,所以想要把这些宗教联合起来实在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尽管尝试了很多次,但均未逃过失败的下场,唯一的结果就是加剧了各派之间的猜疑和隔阂。在分分合合中,每一派都更加坚定了自身的立场。

转机的出现似乎是可遇不可求的。由于累根斯堡的帝国议会没有修正宗教和约,非但不会减轻新教徒的负担,反而要求他们承受多瑙沃尔特的压制。这令本来抱着很大希望的新教徒们十分沮丧,悲伤之余,他们很快地走到了一起。盼望已久的联合竟然以这样一种方式实现了。

1608年,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缘故,福音新教联盟在法兰克尼亚的奥豪森成立,发起者主要是路德教徒和喀尓文教徒,包括弗里德里希四世选侯、普法尔茨伯爵,他俩分别来自于普法尔茨和诺伊堡。另外还有来自勃兰登堡和巴登的马克伯爵,以及符腾姆贝格的约翰·弗里德里希公爵等人。该联盟主张搁置宗教差异,并对合作方式、组织领导、有效时间、成员招募等方面制定了详细规则,和平时期联盟主要由普法尔茨领导,不过这种领导应该建立在存放一笔基金的基础上,并且需要预支相关的费用。如有某位成员遭遇战争,其他成员应该主动出兵援助,必要时可共享联盟成员的邦领、城市和宫殿等资源,战利品也应该按贡献大小予以对应的分配。在十年的有效期内,各个联盟成员都应该主动吸纳新生力量,壮大联盟的实力和影响。

对于联盟的成立,各方的反应并不一样。有愿意加入联盟的,如勃兰登堡选侯,也有不愿意加入的,比如萨克森,还有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的,比如黑森、不伦瑞克和吕纳堡公爵。不过联盟更关心的,是乌尔姆、纽伦堡和斯特拉斯堡这三个帝国城市的态度,因为这三个城市资金雄厚,影响力大,如果他们能够加入,不但会极大增强联盟的经济实力,而且将直接带动众多城市的加入。

联盟的成立,相当于给各等级打了一针强心剂,他们一改之前的软弱,态度逐渐强硬起来,显然这和他们实力的增强有直接的关系。在此之前,他们不得不忍辱负重。现在好了,试想一下,在这个国家,谁能藐视一个强大的实力综合体呢?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包括对皇家政权和皇家最高顾问进行革新,同时要求废除皇家宫廷诉讼,重建多瑙沃尔特。选侯克里斯蒂安·冯·安哈尔特作为他们的代表,向皇帝提出以上要求。此时皇帝的处境并不好过,由于不久前世袭领地上的****,以及于利希的继承问题引起的战火,他已经是焦头烂额疲于应对了。面对此时联盟的要求,很明显他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最合适的反应。然而此时势力大增的新教联盟已经没有了以往的耐心,还未等皇帝表态,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拿起了武器,准备诉诸武力了。

这下整体形势非常明朗,天主教徒和皇帝不相信联盟,联盟对他们也持有同样的怀疑。就在这剑拔弩张的关键时刻,于利希——克勒弗邦的约翰——威廉公爵突然离世,围绕继承权的争斗让形势更加紧张了。

具有继承权的一共有八个人,比如勃兰登堡选侯、诺伊堡的普法尔茨伯爵、茨韦布吕肯的普法尔茨伯爵、布尔郜的马克伯爵、阿尔贝廷系的萨克森选侯、埃内斯廷系的萨克森公爵等人。他们都提出了继承遗产的要求,而根据之前的协定,这份遗产是不可以分割的。这下事情就变得麻烦了,更麻烦的是皇帝也打起了这份遗产的主意。勃兰登堡和诺伊堡是两个最有权获得继承权的。在遗产刚刚公布之时,他们就先下手为强,开始抢占遗产。他们互不相让,之间的争斗也是愈演愈烈,很快就要发展到兵戎相见。为了缓解局势,皇帝只好出面进行干涉,要求他们在御前进行和谈,最终他们达成一致,签订了财产暂行分离保管法,将这块公爵领地共同管理起来。皇帝还不忘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传话让邦等级会议拒绝效忠新主人,可惜没人听他的话。皇帝并不死心,又派出帕骚和斯特拉斯堡的主教,也就是他的亲戚莱奥波德大公爵前往于利希地区,可同样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更令皇帝生气的是,整个邦都投靠了新教亲王,而他的人被困在邦首府于利希无法脱身。

于利希地区的博弈

于利希继承权的争端,从表面上看是谁应该占有于利希公爵领地的问题,但由于争执的双方是天主教和新教,实际上是德意志新旧宗教势力的博弈。再一个,奥地利也掺和到这件事情之中,这又涉及其与德意志的力量博弈。于利希的继承权争执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政治动荡,牵涉其中的不但有福音新教联盟,还有荷兰、英国、法国等强权势力,最先卷入其中的当属法国的亨利四世了。

亨利四世登上国王宝座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他的前半生,奥地利和西班牙王室家族给他制造了无穷无尽的困难,但好在他是一个坚韧不拔的人,凭着顽强的毅力,最终登上了权力的顶峰。德意志的内乱对他而言是再好不过的消息了,等级会议与皇帝的斗争为法国提供了难得的和平环境。他可以从容地利用这种混乱,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利。奥地利受东部的新教徒和西部的土耳其人的牵制,很难再扩张自己的势力,这也是法国最有力的两个砝码。如果奥地利摆脱了这种牵制,那么法国将很难阻止奥地利的崛起。亨利四世见惯了奥地利的扩张,自然不愿让其继续发展下去。实际上,一百年来,欧洲大陆并没有从奥地利的领土扩张中获益,反而是荒废了农田、破坏了经济、摧残了文化、失去了幸福与和平、遭受了深深的苦难。不少欧洲国家,也因为奥地利的持续扩张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了应对奥地利的扩张,他们不得不扩张军备,征收重税,将各种宝贵的资源耗费在战争之中。要想实现欧洲的繁荣和平、实现欧洲的安宁幸福,必须对奥地利的扩张行为加以阻止。奥地利在欧洲大陆的兴风作浪,很可能会推翻法国的政权。这是亨利四世不愿意看到的。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奥地利和西班牙是遭受了重大的损失,它们的军力是被击垮并被解除了武装,但一旦有合适的时机,肯定会东山再起。如果想要自己的王位更加稳当,想要自己的政权更加长久,必须对奥地利来一个釜底抽薪、斩草除根,这样才能永绝后患。因此,亨利四世对奥地利王室家族是怀有深仇大恨的,只不过由于他的出发点相对比较正义,这种仇恨也就变得略显高贵罢了。

在整个欧洲,不仅仅亨利四世一人,所有的强国也都怀有这样的愿望,但并非所有强国都能制订出正确的政策来实现这一目的。人们容易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从而忽视长远的利益,这也是普通人和伟人之间的最大区别。如果制订的计划只是单纯地依赖自身的智慧和力量,那么这种计划注定将是一种空想,必将遭到世人的嘲笑。人们总是认可那些充满热情和才智的计划,希望含有抑压暴行、贪婪和偏见的内容。

着名的亨利计划显然是属于第一种。他想赶走奥地利家族,由欧洲列强瓜分奥地利的财富和资源。人们认为这简直就是空想,并冠以他空想家的称呼。尽管亨利四世十分出类拔萃,但他可能百密一疏,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动机和别的国家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大的强权,占领更多的资源,获取更大的利益,所以会根据需要决定自身的愿望和行为。奥地利的新教徒们正想摆脱奥地利的统治,自然没有什么异议。尼德兰人正想摆脱西班牙的枷锁,自然也没有什么异议。而对教皇和意大利所有共和国而言,他们最希望的其实是赶走西班牙,实现亚平宁半岛的自治。英国的最大愿望则是希望发生一场革命,借此摆脱它最深恶痛绝的敌人。瓜分奥地利的资源财富会使各个国家都有所收获,有的是收获自由,有的是得到土地,有的是重返自由,列强的均势将得到维持。收获最大的其实当属法国,哪怕不接受列强瓜分的奥地利财富,法国也会从中得到起码两倍的收益,因为奥地利的没落将会使法国成为最强大的国家,这要远胜于那些看得见的财富。不幸的是,1610年5月14日,一名叫作拉法叶拉克宗教狂热者刺死了法国国王亨利四世,使亨利的计划半路夭折。欧洲的安宁和平也因此迟到了好几个世纪。

既然制订了这样的计划,亨利四世自然要高度关注福音新教联盟和于利希继承权争执。他认为这是一个绝好的时机,一定要充分把握,以此为起点,实施他的计划。他很快派出专门的使节在德意志兰所有新教宫廷积极开展活动,积极地介入这个事件。新教徒们与奥地利是势不两立的,听到亨利四世的计划和准备提供巨大援助的承诺后,他们十分兴奋,很快就被调动起来。凭借其高超的政治手腕,亨利四世将把福音新教联盟更紧密地拉在一起。他们的作战计划是这样的,首先,法国大军由国王亲自统率,在莱茵河畔与联盟军会师,帮助联盟军占领于利希-克勒弗邦,随后与德意志人联合向意大利挺进去摧毁西班牙的政权。紧接着,借新教徒普遍起义的东风,从伦巴第出发挺进哈布斯堡的世袭领地,摧毁奥地利的统治权,解放所有的德意志邦国以及匈牙利、西本彪根和波希米亚。同时,将布拉班特人和荷兰人在法国支援下从西班牙的暴虐统治中拯救出来。如果这个作战计划能够实现的话,那将会是对西班牙的绝大讽刺。不久前西班牙还扬言要统治整个欧洲大陆,现在将会灰溜溜地夹着尾巴回到比利牛斯山脉的那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