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曾国藩全鉴
23779600000029

第29章 刚柔鉴(3)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人在一生当中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任何人如果能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已经非常困难,更何况自己的长短之处被认识之后,能够进一步挥长弃短、肯定自己、纠正缺点、改善自己,那就更困难了。所以老子才会说“自知者明”“自胜者强”。

针对上述偏才的性质与优缺点,刘邵作了更深入的剖析,现分别说明如下:

(1)强毅之人,这种人狠强刚戾,不以狠强为警惕,而以柔顺为挠弱,与唐突之心相抵抗。这种人可以进行总体规划,但不能仔细观察其细微之处。

(2)柔顺之人,宽恕容忍而又优柔寡断,不根据事物整体情况加以考虑,遇事常强加忍之。这种人可以应付一般事情,却不是办大事的人。

(3)雄悍之人,对待事情勇敢奋起,但往往对事物缺乏警惕性。这种人可以克服困难,却不能遵守规定。

(4)惧慎的人,畏惧、谨慎小心地对待事情,但性格过于软弱,而且猜疑心重。所以这种人可以保住自己,却不能树立节义。

(5)凌楷之人,对待事物专断,常以雄辩的外在表现,掩盖其内在专断之心。这种人可以坚持正义,却不能使众人心服而依附之。

(6)辩博之人,这种人能言善辩,对语言泛滥不加以警惕,因而在理论上可以讲得头头是道,但在实践上却一窍不通。

(7)弘普之人,博爱而又周到融洽,但在交际上往往广结朋友,不注重选择对象。这种人可以抚慰众人,却不能端正风俗。

(8)狷介之人,廉洁而能激浊扬清,不怕道路狭窄继续走自己要走的路,对于好、坏界限清楚,以弘普为污浊而增益其拘谨之心。这种人可以固守节操,最终却往往走不通。

(9)休动之人,一味地攀登与超越,以沉静为停滞而增果锐之心。这种人可以进趋在前,却不能容忍自己居于别人之后。

(10)沉静之人,前思后想而考虑周密,遇事反应较为迟钝。这种人可以深谋远虑,却不能敏捷而速达。

(11)朴露之人,质朴诚实,不以其诚实作为做人的一种标准,却用奸诈手段来表露其诚实。这种人可以确立信用,却不能衡量事情之轻重。

(12)韬谲之人,足智多谋,不以其谋略之离正为警惕,以忠贞为愚直而贵其浮虚之心。这种人可以佐助事务,而不能矫正违邪。

刘邵对上述十二种偏才的剖析,非常细腻与传神。其实我们的四周(包括我们自己)就有许多此类的偏才,读者不妨仔细去观察与琢磨。把周围的人全归入这十二种,认真加以分析,或许你将会有新的发现。

从偏才要进而为德行,再从德行进而为中庸、圣人。这固然有赖于学,使质性不致过亢而偏刚,亦不致过拘而偏柔,所以说“夫学,所以成才也”。另一方面也有赖于恕,取强毅之刚毅而去其激讦,取柔顺之宽容而去其寡断,所以说“恕,所以推情也”。

在人性论中,刘邵是个顺气的支持者。人物禀气而成性,性就是天生的质性,人一出生就有质性,是不可变的,可变的是人的情绪而不是人的质性,因此认识一个人必须识其质性。这么说来,靠“教之以学”与“训之以恕”,根本不可能改变天生的质性,所以说“偏才之性,不可移转矣”。由此指出了才性鉴定的心理障碍。

刘邵认为,按偏才的质性加以学习,学习只会增加他的偏,根本不能改变其偏而成为全才的人,所以说:“虽教之以学,才成而随之以失。”可见,偏才固有的本性,非学习所能改变。“学”虽然可以使人成才,但成于此,失于彼,偏才之人不可改也。

同样道理,“训之以恕”也只能顺应他原来的性情,后天批评、教育批评对其本性起不了什么作用,反而越教越偏,所以说:“虽训之以恕,推情各从其心。”

因为推己之情各从其心,自然会造成信者逆信与诈者逆诈的现象。“信者逆信”的意思是:因为自己讲信用,就认定人人都讲信用,于是诈骗者能得逞。“诈者逆诈”的意思是:因为自己诈骗,就认定人人都是骗子,于是讲信用的人就无辜被怀疑了。

偏才之人,固守本性,推己之情,各是己能,何道之能人,何物之能周,所以说:“故学不人道,恕不周物。”

总之,刘邵认定,人因禀气之不同,必定造成质性上的差异,此天生的质性既不可改变,亦不可培养。若要改变它,非但无益反而有害。质性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人应依其质性,发挥其长。

既然偏才的质性,既不能“教之以学”,又不能“训之以恕”,那么领导者就不能要求手下人多才多艺,而要注意挖掘各人的特长,因此必须掌握“用人之才去其贪,用人之智去其诈”的原则,用人之长处,忽略其短处。这是对偏才的正确认识。

缺乏激情的人愚笨

平静的时候没有一点张扬之气,该兴奋时也激动不起来,这种人气质有些愚笨。

《冰鉴》所言之缺乏激情的愚笨之人,其实就是现实当中的庸才。庸才是没有能力给别人制造麻烦的人,但也不会创造什么效益。以下三个简单的问题,如果对其中的任何一个问题都能给予肯定的回答,那此人一定是个庸才。

(1)他做的工作是否低于你所要求的标准?这个人的工作成果在质量上和在数量上低于你所能接受的标准,他的工作数量低于他每天应该完成的数量,这个人没有按照你为他建立的规章制度工作而自己另行一套。如若是这样的话,那他就是在白花你的钱,他对你来说肯定是一个有问题的人。

(2)他是否妨碍别人工作?若你经常发现他在员工之中制造混乱,干扰别人工作,影响其他部门的工作进展,甚至由于自己马马虎虎的工作作风,影响同事们的上进心。如果是这样,那这个人就确定无疑是一个有问题的人,他不仅会妨碍你的工作,更会妨碍别人的工作。

(3)他是否会对整个团体造成损害?任何一个团体的声誉都会因为其中一名成员的不体面的行为受到损害,他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在这个团体的其他成员之中制造混乱或者把他们推到混乱的边缘。例如,一个爱惹麻烦的推销代表能给整个公司带来不好的名声。

凡有上述表现的人,无可置疑是庸才,是不足以重用的。要想识得真正的人才,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其一,识人禀性知其优劣。

禀性,即一个人先天而来的性格特点,或曰天性。每个人的禀性都会对他的成才产生深刻的影响,因为禀性是时刻存在于人的头脑意识中的一种不以意志为转移的东西,每当人们在从事任何一项工作时,就会不自觉地让其影响人们的行为。所以对于不同禀性的人才,要使其向着有利于他禀性的方面去发展,而不能反其道而行之,比如一个人本来还有一点儿辨识的能力,看问题还比较准,但禀性胆小怕事,优柔寡断,也成不了大事。

曾国藩在初募湘军时,每天坐在招募处,看到黑脚杆而又不善于说话的乡下人,便连声说“好、好”,表示可以选上;如果看到近城市的人,或爱说话的人,则“唔、唔”两下,表示不可选上。因此湘军士兵,几乎无一不是黑脚杆的农民。这些朴实的农民,既能吃苦耐劳,又很忠勇,一上战场,则父死子代,兄仆弟继,义无反顾。曾国藩招募兵勇有自己的条件,年轻力壮,朴实而有农夫气者为上;其油头滑面而有市井气者,有衙门气者,概不收用。这是因为禀性不同,如山僻之民多悍,水乡之民多浮滑,城市多游惰之习,乡村多朴拙之夫。善用兵者,常好用山乡之卒,而不好用城市近水之人。这种识禀性的方法确实十分特别。

其二,识人实践知其才能。

凡是谋大事创大业的人,大都很注意发掘和使用人才,如刘备之用诸葛亮、刘邦之用萧何、秦始皇之用商鞅等,用人的方法是:必须发掘对方的优点,容忍他的缺点,使人有被重视的感觉。以这种方法接近对方,逐渐喜欢他,然后活用他的长处。

其三,识人争辩知其才学。

宋朝时期大帅宗泽曾对初出茅庐的岳飞说:“你的英勇与智谋,武艺与才气,就是古代的良将也不能超过,但是只擅长野战,还不是万全之计。”宗泽非常喜爱岳飞的才华,因此,有意对其栽培,使其了解并精通更多的作战方法。有一次宗泽给岳飞一张作战的阵图,岳飞接过阵图仔细看了以后,便对宗泽说:“古今时代不同,平地和山险不同,怎么能根据一定的阵图用兵?”宗泽反问道:“像你这样讲,阵法岂不是没有作用了?”岳飞回答说:“列阵而后战,乃兵家的常规,但其运用之妙,却存乎一心。”宗泽听了岳飞的议论,心中十分佩服,认为岳飞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才。事实也证明了宗泽的判断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