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朝堂上的朝臣们原本都准备散朝后,回衙门的回衙门,找地方吃饭的找地方吃饭,却发生了这样一个意外。
八百里加急军报,这些人都不是白痴,自然知道是有大事发生了。
秦韵既然将这个朝堂也看成了自己的一项事业,自然也同样很关注这份加急军报,她一直觉得弘治朝,最大的危险还是来自草原蒙古人,可这浙江又怎么了?
就算秦韵知道一些历史事件,可那也只是一些很重大的有记载的历史事件,更何况,有了她这只蝴蝶,历史还会像原来一样吗?她也不知道。
王岳早就将手中的那份急报,检查过后,送到了弘治帝面前。
片刻后,弘治帝看完军报,脸上的喜色早就消失殆尽,挥了挥手道:“内阁三位大学士,六部尚书,五军都督府都督,锦衣卫都指挥使牟斌留下,其余人等可以告退了。”
秦韵原本以为弘治帝会当场解说那军报里面到底是何等内容,却没想到,弘治帝应该先要在小圈子里商议此事。
自己现在的身份,还有朝堂上许多人的身份,还不足以参与这等国家大事,好在她很快将这事先放开了,依照锦衣卫消息的灵通程度,自己也很快能够得到消息的。
依照她此时的身份,不过是咸菜罢了,干嘛去操心吃燕窝的心,虽说她致力于将来有一天改变这个时代,可也不认为,这朝堂上的人都是傻子和草包,在没有她之前,不是也运转的挺好的吗。
只是此时的她怎么都没有想到,这份紧急军报很快就要与她和柳折眉发生关系。
作为太子,朱厚照这熊孩子也留了下来,此次比试,与其说是朱厚照这熊孩子的真材实料,取得了胜利,还不如说,是自己在设定规则方面钻了空子,朱厚照这熊孩子还算发挥正常,可这熊孩子到底是什么底子,她这个当老师的自然在心中也是清清楚楚的。
这次比试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来日方长,她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是。
想起那些被自己暂时收留的孤儿们,也许,可以将这熊孩子也带入他们中间去,与那些孩子一起学习一些东西,总比一直在宫中,与几个太监厮混的好。
如果说,在比试之前,她提出这个要求,弘治帝可能会不放心,可有了这次的成绩,想必将这那熊孩子暂时从宫中解脱出来还是可以的。
一个未来的皇帝,如果一辈子只待在皇宫一亩三分地上,对自己的江山和天下,一直存在于想象中,如果遇到的心思不纯的臣子太多,那这江山一定就罢了。
既然后来的史实证明,这熊孩子当上皇帝都爱往出跑,最后跑的在回京的途中,落水了,然后就一命呜呼另外,连一个继承人都没留下,还不如从现在起,让他就能看到宫外的世界,当他看的多了,不新鲜了,那吸引力就没那么大了,就算游玩,也会像后来野猪皮的几个皇帝一样,有目的的游玩。
想想自己的事情还真不少,先前各种原因,大明皇家报纸,现在还处于筹备中,既然已经开始筹备了,投入了不少的人力财力,那这份舆论工具就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过,这块蛋糕一旦做出来,熟知后世舆论效应的他自然清楚,这东西威力有多大,恐怕会成为仅次枪炮的武器,她自己这个刚刚从东宫洗马升了一级,成为小小的东宫侍读绝对吃不下的,更何况,没有一个帝王,愿意看着这等舆论工具掌握在臣子手中。
所以,她必须要拉几个人上船,也需要背靠大树好乘凉,不仅如此,还要弄出一份关于报纸的出版发行规则来,否则,中国人是最具有山寨精神的,恐怕,没过几天,这大明朝的报馆就满地开花,一旦失去控制,到时再取缔,就麻烦了。
倒不是她想形成垄断地位,只是每一个政府都知道,宣传的阵地必须要掌握在自己手中,舆论同样也是个双刃剑,跟古人玩心思,在许多时候,其实是一点也不占据优势的。
朱厚照这熊孩子是一定要拉上船的,不过,据她所知,大明朝名义上好像应该是弘治帝父子最富贵的,可就她这一段时间的了解。
弘治帝和张皇后生活并不奢侈,平日过的本就是寻常百姓生活,皇宫内库到底有多少钱,她自然不知道,就说外库吧,这国库到底有多少银钱,她也没有机会接触到,可能在锦衣卫那里能够找到一些消息,不过这等消息也算是国家机密,是能够随便打听的吗?
再说国库的钱,那是朝廷用在内外战争,赈灾,给官员发放俸禄等等方面的,指望从户部要到钱,就现阶段来说,那是笑话,再说,她也没打算,将报纸这一块也弄成国有企业,虽然,最终它的定位,可能会成为大明朝廷的口舌。
既然弘治帝一家三口生活都不奢侈,那么,朱厚照这熊孩子身上真心没有多少私房钱,而报纸的起步,是印的越多,亏的越多,且不说,印刷技术必须改进,明朝的纸张那也是很贵的,贫寒之家都买不起的,一开始,前十期,她是决定大手笔,免费发放的。
而秦家虽然秦家老爹奋斗了这么多年,积攒了一些私财,可这远远不够,除了太子入股之外,她也应该找一些皇亲国戚,勋贵,还有一些商人当股东,才能彻底撑起这个架子。
可这满京城的富贵人物,该怎么选择呢,她突然想到,前几日,柳折眉不是送了一份英国公府的帖子过来吗,英国公府的小姐请她参加宴会。
说实话,她还真没想到,这时代的贵女们这种交际活动,会与她搭上边。
也许在潜意识中,她大概一直没有把自己和放在一起过,不认为,相互之间就是同类。
不过,这倒是一个借机与英国公府搭上线的机会。
明朝的勋贵们前面已经提过,他们这些人,平日里是不参加朝政大事的,只是负责领兵打仗,英国公府在勋贵中身份地位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坐第一把交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