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杀人越货的“狼群战术”
潜艇自20世纪问世以来,由于其具有高度的隐蔽性,且突袭力强,因而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取得显赫战果,成为海战战场上的主战兵力,一度被称为海上的“黑色暗礁”。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争夺制海权、封锁敌国的海上运输,英国与德国海军在北海、北大西洋、地中海等海区爆发了空前激烈的潜艇战与反潜战。
战争伊始,德国海军曾企图用常规的大型水面舰艇挫败英国海军,封锁英伦三岛周边海域。但不久他们即发现:德国海军水面舰艇部队无法与在吨位和火力方面均占绝对优势的英国皇家海军相匹敌。德军统帅部遂将海战希望寄托于潜艇,实施“无限制潜艇战”,主要作战目标为英国及其盟国(包括中立国)的商船,企图通过对英实行海上经济封锁,迫使英国投降或退出战争。
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给英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也给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无辜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1915年5月7日,“露西坦尼亚”号被德国潜艇击沉,1000多人丧生,就是德国制造的人间悲剧之一。
1917年初,德国海军在给德皇报告中称:经过计算,再经过5至7个月“全面无限制潜艇战”后,英国经济将崩溃。该报告得到德皇批准。
从此,德国海军把全部潜艇兵力(约142艘,其中105艘属于战斗序列)用于袭击商船。
英国亦针锋相对,在加强护航的同时,严密封锁德国海岸,德英潜艇战渐趋激烈。
在实行“全面无限制潜艇战”后的两个月里,仅在北海和大西洋,就有总吨位为145万吨的844艘商船被击沉。但随着美国海军参加护航和英反潜体制日益完善,德国1917年投入的107艘潜艇有72艘被击沉。
两年前,“露西坦尼亚”号被德国潜艇击沉时,美国总统威尔逊的顾问豪斯就认为,仅凭德国没有道歉,也无任何歉意的表示,美国就应立刻向德国宣战。美国保持了两年的中立后,终于1917年向德国宣战。
1918年,英国海空军加强了对德国潜艇基地的封锁和轰炸,在德潜艇进出港的要道上设置严密的防潜阻拦线,频繁对德潜艇制造厂和锚泊地进行空袭,并投入约5000艘各型舰艇、1100架反潜飞机、230艘飞艇和********,以及数以千计的装有火炮和深水炸弹的武装商船寻歼德国潜艇。在英、美强大反潜兵力的打击下,德国潜艇损失惨重(69艘被击沉、2艘受伤后上浮投降、1艘受伤后自沉)。
1918年11月11日,德国战败投降。持续5年的德英潜艇战与反潜战以德国的失败告终。
历史往往出现惊人的相似。20年后,战败后又慢慢走上康复之路的德国,在希特勒称霸世界的狂热梦想中,在他把欧洲拖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泥淖时,德国的潜艇大战又惊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同的一幕。
寡言、残忍、意志坚强的邓里兹,曾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斗中被俘,战后回国重新加入了德国海军,并在以一战著名的潜艇英雄威丁根命名的潜艇支队任支队长。邓里兹具有狼一样的性格,他深信潜艇必须集结成群,才能打破英国人的护航体制。就任支队长后,他将自己筹划多年的潜艇“狼群战术”投入了训练。到1939年9月战争爆发时,他的“狼群战术”已十分完善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训练的潜艇队像“狼群”一样肆虐于大西洋和地中海,几乎断送了大英帝国的命运。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战后的回忆录中仍心有余悸地写道:“战争中,唯独使我真正害怕的是德国潜艇的威胁!”
德国潜艇的建造,因受其国家战略及其总的作战指导思想的影响,出现过多种类型和型号的潜艇,如大、中、小排水量的、远洋的、布雷的、运输的及袖珍型的潜艇。在整个二战期间,这些潜艇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创造了潜艇史上前所未有的业绩。
小型潜艇有三级六型共17艘,排水量在250~300吨左右,潜深80米,3具鱼雷发射管均在艇首,可带6条鱼雷,1门120毫米炮,弹药850~1200发。在二战中多次突入英设防的港湾锚地作战。
中型潜艇有二级四型共711艘,排水量在626~769吨(水下745~871吨)之间,长65.5~67米,宽5.9~6.2米;水上航速为16~17节,水下为8节;水上续航力为4300~6100海里;潜深为100米;5具鱼雷发射管(首4具,尾1具),可携带鱼雷11~14条;88毫米和20毫米炮各1门;2台1050马力柴油机和2台375马力电机;艇员44人。中型潜艇比小型潜艇的排水量增加了约1倍,所携带的燃料多了,使续航力也大大增加,加之所载鱼雷增多,因而可以深入到大西洋作战。
大型潜艇有二级五型共169艘,是德潜艇战中的主力,吨位已达1100多吨,水上航速提高到18节,续航力比中型潜艇增加了1/3~1/2,有6具发射管(前4后2),可携带14~22条鱼雷,艇员48人。大型潜艇的这些性能,为德潜艇司令部组编“狼群”提供了条件。其自给力达60多天,在参加完一个群的战斗后可以再参加另一个群的组成。1942年以后,原有的火炮都改装为四联装20毫米机关炮和37毫米炮,加强了对盟国日益增强的反潜航空兵的抗击。
远洋潜艇共二级三型163艘,与大型潜艇的性能差不多,只是远洋潜艇的排水量比大型潜艇大500吨左右,长度多10米,编制人数增加10人;由于装载的燃料多了,因而其续航力可达1万海里,携带鱼雷也增加2~3条。
布雷潜艇共二级二型14艘。德国建造的布雷潜艇有两种型号,中型潜艇有5个水雷管,管内可置15枝水雷;大型潜艇有33个水雷管,管内可置66枚水雷。布雷潜艇的续航力达8000~1.5万海里,可深入敌沿岸布设攻势水雷。由于携带的水雷较多,单艇可布设雷阵,艇群可布设较大面积的雷区。潜艇既有较大的续航力可深入敌海区,又有良好的隐蔽性,可抵近敌港岸布雷,因而多用于战役及战略威慑。
运输潜艇共二型14艘。随着潜艇战在各大洋上全面展开,纳粹感到潜艇不够使用,为节约兵力,减少潜艇往返基地的时间,专门建造了为战区潜艇运送鱼雷和油料的运输潜艇。运输潜艇支援了在几千海里之外大洋上的潜艇作战。增加了海上作战潜艇的数量,以猎取更多的目标。在当时的条件下,运输潜艇对潜艇战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上述潜艇及其优良的性能,为邓尼茨组织实施海上“狼群”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海上喋血
素以海上殖民帝国著称的英国,80%以上的粮食和战略物资要依赖海外进口,每天平均有2500艘船只航行于海上。北大西洋、中大西洋交织着沟通英国与各大洲国家之间的航线。战时,保障这些交通线的安全便成为英帝国整个防御体系的基础。无论英国还是德国都深知这一点。
邓里兹在日记中写道:
“在与海上强国英国作战中,德国最重要的海上战略任务是击沉英国的商船,进行吨位战。只有采用这种方法,我们才能取得对英作战的决定性胜利。”
邓里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1939年9月3日,英国对德正式宣战。当天邓里兹派出的U—30号潜艇初战告捷,击沉英国邮轮“雅典娜”号,由此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潜艇战与反潜战的序幕。
开战初期,由于德国海军力量远不如英国海军强大,尤其是大型水面舰只少得可怜,因此,德国主要是展开潜艇战,以单艇在广阔的大西洋对英国运输船队实行“打了就跑”的战术。
到1940年3月1日为止,德国潜艇共击沉英国船只199艘,达70余万总吨位。尽管英国于1939年5月便建立起护航制度,但每天仍有不少船只惨遭德国潜艇袭击,这些潜艇被人们称为“海狼”,使英国人闻之色变。
此外,英国战舰也成为德国潜艇的攻击目标。1939年9月19日,德U—29号潜艇在通往不列颠群岛的西航道外一举击沉了英国航空母舰“勇敢”号。为此,英国人不得不将航空母舰从德国潜艇活动频繁的地区撤了回去。
10月14日,邓里兹指派他的爱将普里安少校,率U—47号潜艇长途奔袭英国本土海军基地斯帕卡湾,击沉英战列舰“皇家橡树”号,舰上近800名官兵葬身海底。
此后,英国人被迫放弃了斯帕卡湾这一重要海军基地。另外,德潜艇还击伤了“纳尔逊”号、“巴勒姆”号战列舰和“贝尔法斯特”号巡洋舰。德方仅损失14艘潜艇,约9500总吨位。
1940年6月,法国沦陷。英国失去了法国舰队的支持,而德国却获得了离大西洋更近的大陆西海岸的海港和潜艇基地。同时,德国潜艇数目也有了增加,这使邓里兹决定实施其以前难以施展的潜艇战新战术——“狼群战术”,即多艘潜艇协同作战,一旦发现盟国护航舰队,便由一艘潜艇搜索追击,并用无线电引导其余潜艇到场集合,然后在水上连续数日夜袭,直到歼灭猎物为止。
邓里兹明确指出,这一作战模式的实质是经济战,通过阻断大西洋上英国的经济生命线来遏制其战争能力。
1940年夏秋,因为英国不得不保留强大的驱逐舰队保卫本土,一时间英国的护航力量薄弱得不堪一击,形势对德潜艇经济战非常有利,使其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仅在6月,德国潜艇便击沉英船58艘,总吨位达28.4万吨。
为此,丘吉尔急呼罗斯福派驱逐舰援助英国。9月,英美达成协议,美国以50艘旧驱逐舰为代价租借英国在西印度群岛、百慕大以及纽芬兰的海空基地。但这并不能立即改变英国在大西洋的护航劣势,德国“狼群”仍然为所欲为。
10月17日至18日夜,6艘德国潜艇在北海结群袭击了由加拿大驶往英国的“SC—7”护航运输船队,击沉17艘货船。
10月19日上午,普里安指挥的德“U—47”号潜艇正在英国北海峡口的柯卡尔沙洲附近巡游。突然,一支庞大舰队驶进了他的潜望镜,普里安细心数了数,共有运输商船34艘,外围有6艘驱逐舰护航。他喜出望外,一边在后面紧紧尾追,一边向潜艇司令部发报。
邓里兹不明白,这些英国人为什么撞了南墙还不知道回头。他接到普里安的报告后,立即命令周围海域的所有潜艇,迅速向“U—47”号靠拢,结群作战,争取取得最大战果!
不一会儿,“U—47”号周围已聚集了6艘潜艇,有的潜艇刚从袭击“SC—7”的战场上下来,本应回港庆功,但一闻到血腥味也匆匆赶来参加对英国护航船队的猎杀。
潜艇散布于船队航线的两侧,犹如夹道欢迎一般。
夜幕降下来时,德国潜艇一切准备就绪,攻击的时刻到了。但数十艘英国舰船对即将到来的厄运却一无所知。
“攻击开始!”潜艇全部浮上了水面。
这是一片开阔海域,正适合于“狼群”作战。而且今夜没有月光,空中只有几点星光,驱逐舰一时发现不了潜艇。
“U—47”号放出的两枚鱼雷如离弦之箭,率先向船队扑去。5000吨的首船“斯达朗克”号中雷,船队像炸了窝的羊群,恐慌地向四面散开。护航的军舰既要抢救落水者,又要搜索潜艇,顾头顾不了尾。
乘着船队的混乱,各潜艇纷纷寻找目标进行攻击,鱼雷的爆炸声此起彼伏。像饿狼一样的潜艇忽而潜入水下,躲避军舰;忽而浮上水面,发射鱼雷;忽而冲到船队的前部,忽而扑向尾部。胆大的干脆钻进船队中间,抵近攻击。海上大屠杀持续到天亮才告一段落。
海面上火光熊熊,到处飘浮着遇难的船骸、尸体和船上装载的物资,空气中充满焦糊味,落水的未亡者仍在凄声呼救,劫后的场景惨不忍睹!
然而,灾难并没有完全过去,潜艇在周围的水下游弋。当第二个黑夜来临时,这场大屠杀又继续进行。直到潜艇上的鱼雷打光;潜艇再也找不到攻击的目标才悻悻离去!
在邓里兹发起的“狼群作战”的高潮期,几百只“狼”在海上觅食,这样的屠杀几乎每日每时都在发生。
3.猎杀“狼群”
1941年初,丘吉尔用加勒比海和西大西洋的海军基地换取的美国50艘超龄驱逐舰参与护航的船队出发了。这些一次大战时期的老古董,航速慢,但火力不弱,虽然不能进行舰对舰格斗。护航却绰绰有余。而且这些舰上都安装了英国发明的有效反潜武器,即后来被称为声纳的声音探测器。
在船队不远处的海面上,悄悄升起了一具潜望镜。又是德国的“U—47”!艇长是普里安。开战以来,普里安已击沉英国舰船16万吨,他和“U—90”号的艇长克莱施麦以及“U—100”号的艇长舍普尔,均被邓里兹封为“王牌艇长”,成为德国的“民族英雄”。
“有潜艇!”护航驱逐舰探测到水下的奇怪音响,随即向四面扩大了搜索范围,深水炸弹和火炮都作好了准备。
普里安见状不妙,立即收回潜望镜,急速下潜。刚刚被“U—47”号召唤来的“U—70”号躲闪不及,被深水炸弹击中,高压水从裂缝涌入舰体,“U—70”号像一只灌满水的铁罐子沉入了海底。另有两艘潜艇也挨了炸,幸喜伤势不重,逃之夭夭了。但普里安仍不死心,他紧盯着护航船队不放,企图突破护航线的警戒,寻找下手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