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高兴》大评
23935100000061

第61章 后记

去年开过《高兴》研讨会,我便开始着手编辑这本《高兴》评论集的工作。在研讨会上,听了诸位的发言,很受启发,自己也就写了篇评论文章。但又觉言犹未尽,便想何不将散见于报纸杂志网络上的文章收集一下,看看还有哪些真知灼见。看后又是大开眼界,进而想:何不将它们编在一起形成个评论集呢?

但是,当真正将收集到的文章进行梳理时,觉得有些单薄,因为毕竟《高兴》才面世半年,不少人还在阅读作品之中,有分量的文章自然还需时日方能写出。于是,便向一些专家同行以及朋友发出约稿信息。说着,就到年关了。新学期开始,给我安排了三门课,同时还有五六位毕业生的论文要我指导。这样,一边干着饭碗之事,一边催促稿子,这期间又遇到了地震,惶惶惑惑,忙忙碌碌,不知不觉一学期就完了。实在是难以再推脱了,只好利用假期,加班整理编目分类,现在总算有了眉目。

文章收集好,学报编辑部主任赵西成教授,多次找我商谈学报贾平凹研究栏目之事,要我从中遴选出一二十篇出来,在学报社科版上刊发《高兴》评论专辑。开始我并不是太积极,原因是怕麻烦。但终被赵教授的执著精神所感动,便选出十几篇来,并遵嘱一一写了推荐意见。学报主编赵安启教授亦是鼎力支持,认真审阅稿件。二位老兄均是谦谦君子,非常尊重我的意见,这更是令我感动。编辑鲁新显、吴晓莉二位,反复与我交换意见,认真校稿。对于他们为人做嫁衣的奉献精神,我是深表敬意的。

在编辑的过程中,得到了学校和诸位同仁朋友的鼎力支持,或赐稿,或提供信息。校长徐德龙院士虽为专事建筑材科研究,但人文造诣亦是颇深,尤对贾平凹及其创作酷爱有加,欣然命笔作序,可说是从另一种视角的解读,于此也表真诚的谢意。张亚斌先生、我的研究生田翠花,做了大量的约稿和整理编选工作。特别是孟繁华、李继凯、吴义勤、仵埂、冯肖华诸位贤兄,不仅自己写稿,还帮我约稿。在此韩某鞠躬致谢了。

收在集子里的文章,有相当一部分是从报刊和网络上复印或下载的。因为无法与这些文章的作者联系上,只好烦劳这部分文章的作者,见到书后与我们联系,以便付给薄酬。

书编好了,出版又是个事。在此,非常感谢徐校长、学校所给予的鼎力支持。在与出版社联系过程中,学兄王新民、曾为犬子编书的党晓绒女士,还有好友孔明兄,都出力不小。孔明、新民二位担当责任和特邀编辑,认真负责之态度,实令人感动。在校对中何小红女士之一丝不苟,亦令我感动。于此可见陕西人民出版社之工作风貌。其实,他们之所以如此积极于此事,完全是出于对于平凹的一片真诚的敬重之心。我知道,如果没有诸多热爱于文学,奉献于文学,尤其是对平凹富有关爱之情的仁人志士,那这本小小的书也是难于面世的。

由于时间紧,加之我的视野所限,这里所收入的文章,也只能是有关《高兴》及其贾平凹研究的一部分,难免挂一漏万。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出现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这也只好有待以后补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