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蜻蜓为什么要点水:节肢动物
23938700000012

第12章 蝗虫:吐出胃液也是一种自保

蝗虫属直翅目蝗科的一种昆虫。俗名又叫蚂蚱、蚱蜢。蝗虫长有六条腿;其躯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它的头部长有触角、触须以及一对复眼;胸部上长有两对翅,前翅为角质,后翅为膜质;在其腹部第一节的两侧,有一对半月形的薄膜,是蝗虫的听觉器官;其后足腿节粗壮有力,外骨骼坚硬,善于跳跃,是名副其实“跳跃专家”。

蝗虫属于植食性昆虫,喜欢吃树叶、幼苗以及庄稼等,它的天敌也比较多,诸如鸟类、禽类、蛙类和蛇等。

蝗虫种类繁多,在全世界大约有1.2万种。其生命力极其顽强,无论在山地、森林、低洼、草原,还是在干旱的沙漠戈壁都能见到它们生存的踪迹。特别是在天气大旱的时候,蝗虫特别常见,并且在农业种植上会带来大范围、严重的次生灾害。我国的历史书籍中就有广泛的蝗虫灾害记录,比如《诗经·小雅·大田》中写道:“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螟者,指的就是蝗虫。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捕蝗》诗中写道:“始自两河及三辅,荐食如蚕飞似雨。雨飞蚕食千里间,不见青苗空赤土。”这反映了当时蝗灾的危害性。明代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一书中,也记载了一次更严重的蝗灾:“水旱为灾,尚多幸免之处,惟旱极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或牛马毛幡帜皆尽,其害尤惨过于水旱也。”大意是,蝗虫所到之处,草木树苗皆被蝗虫蚕食殆尽,更别说庄稼了。因此在古代农业社会,水灾、旱灾、蝗灾并列为三大自然灾害。

因此,捕捉蝗虫也成为农业生产中,一项特别的“节目”。相信很多人都有过逮蚂蚱的经历。在田间的草丛中,到处寻找它们的踪迹,逮住之后抽根狗尾草将它们串在一起。

那么,在将这些蚂蚱串起来的时候,你是否注意到这些蚂蚱的嘴里总会吐出一些颜色跟酱油相近的液体,这些液体粘在手上总是很难洗掉。

问题是,蚂蚱吐出这些液体具有什么作用呢?

原来这些酱油色的液体是蚂蚱的胃液。这其实是蚂蚱的一种非常奇特的自我保护方法。蚂蚱吐出来的胃液虽然不像蝎子、蜈蚣分泌出来的液体带有毒性,但是这种液体却带有一种刺激性气味,会使那些以蚂蚱为食的鸟儿或其他动物望而却步。所以每当蚂蚱遇到天敌的时候,就会把肚子鼓起来将胃液吐出来保护自己。

不仅如此,有些蝗虫还非常喜欢带有臭味的树叶,其中带有特殊气味的桉树是其最爱。它们会将大量的桉树叶子吃进肚子里之后再吐到自己的身上。难闻的呕吐物会让那些虎视眈眈的捕食者避而远之。

即使有些捕食者自不量力地将这些满身呕吐物的家伙吃到自己的嘴里,也会因为这些呕吐物的味道难闻而吐出来。所以说,它们根本就无法伤害到这些蝗虫。

蝗虫就这么靠吐出胃液而保护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