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在猎物身上打洞的玉螺:软体动物
23938900000045

第45章 美丽又致命的鸡心螺

鸡心螺又叫做芋螺,是一种生长在赤道海域珊瑚礁附近的海螺,因为外壳前方尖瘦,后端比较粗大,形状和鸡心十分相似而得名。它们最大的个体可以长达23厘米,有不同的颜色和花纹,世界上总共约有500种左右的鸡心螺。

鸡心螺多分布在沿海珊瑚礁内,贝壳外表有的呈灰色和褐色,有的拥有美丽的色彩,有的壳上有精美的图案,在我国福建、广东、台湾和南海诸岛的珊瑚礁内都有它们的踪迹。

鸡心螺属于肉食动物,主要以海洋蠕虫类动物、小鱼或是其他软体动物为食。不过,鸡心螺在水中游动的速度很慢,因此在捕捉像小鱼这样行动快速的猎物,就需要依靠它们有毒的鱼叉来帮忙。鱼叉其实是由鸡心螺的齿舌变化而来的,对于大多数软体动物来说,齿舌的功能是集合牙齿和舌头为一体的。

不过对于鸡心螺来说就更为特殊一些,当它们准备捕食猎物时,就会把长管状的喙伸向猎物,然后收缩肌肉,将充满毒液的鱼叉从中喷射到猎物身上。鱼叉上的毒液能够使小鱼瞬间麻痹,之后鸡心螺便会慢慢用齿舌将猎物拖入口中吃掉。

鸡心螺体内的毒液含有数百种不同的成分,并且不同的种类之间,毒液的成分也不同。这些毒素被统称为芋螺毒素,主要成分为不同的缩氨酸,经由神经通道来麻痹个体。同时,这些毒素里面还含有镇痛成分,这种成分会使得猎物在中毒之后变得十分平静。

还有一些种类的鸡心螺中含有河豚毒素,与河豚和蓝环章鱼体内的毒素成分相同。一只鸡心螺的毒素足可以使10个人丧命,尽管它们的毒液主要是针对诸如小鱼一样的猎物而生,但是由于人体和鱼类有着相似的神经系统,因此人类同样也容易遭受到鸡心螺毒素的侵害。而这种毒素具有阻断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功能,因此一旦中毒,便不会有任何感觉,也不会感到疼痛,所以医学上常常利用鸡心螺的毒素来提取麻醉剂。

在多种多样的鸡心螺中,数以鱼类为食的鸡心螺最毒,其次是以软体动物为食的,而以海虫为食的鸡心螺毒性最弱。这些有毒的鸡心螺多分布在热带大西洋、地中海、美国加州和新西兰沿岸,在世界上最危险的动物中排行第27位。

不过,也正是因为鸡心螺的这个特点,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浓厚兴趣,一些科学家已经开始试验从鸡心螺体内提取镇痛成分,用来研制癌症的止痛药,效果十分惊人。而这种药物如果能得到广泛应用,无疑是那些被病痛折磨的人们的一个福音,鸡心螺也可因此从毒物变为有用的宝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