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在地图上是一个难以标出的小点,为什么日本非要对这块远离其本岛、本属于中国的小岛垂涎三尺呢?原因就是钓鱼岛列岛及其周围海域具有巨大的经济开发价值,东海大陆架可能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油田之一,钓鱼岛附近水域可能成为“第二个中东”。周围海域的石油储量约为30亿~70亿吨(亦说超过100亿吨)。钓鱼岛周围海域的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年可捕量高达15万吨。
钓鱼岛在我国大陆国土的海洋方向,形成一道大陆外缘天然的屏障。介于琉球群岛和我国大陆及台湾省之间的小小钓鱼岛,其潜在的军事价值令世人瞠目。在战略意义上,该列岛可以为日本利用,作为日本再次侵略台湾的桥梁或前进基地;也可以成为我国保卫东海方向安全、遏制日本扩张势力南下的前哨。
对日本来说,由于日本本土是一个地形狭窄的岛国,因此防御纵深十分短浅。其内陆任何地方距海岸都不超过120千米。在战争爆发时极易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空中与海上的袭击,故日本基本上属于一个无纵深可资防守的国家。日本急欲扩大其军事防御的范围,使其军事力量前出四岛建立前沿,才可对其海上安全更加有利。
对中国而言,钓鱼岛列岛处在台湾岛东北最远端。直接与琉球诸岛相对,在地理位置上,它正处于我国大陆与日本冲绳之中,东西各距200海里。其前沿位置不仅对台湾岛的军事防御意义重大,而且对我国东南沿海方向的安全也有重要影响。毫不夸张地说,钓鱼岛是中国走向海洋的大门,日本控制了这扇大门,就相当于在中国家门口安装了定时炸弹!
在19世纪末爆发中日甲午战争前,日本并未对中国拥有对钓鱼岛列岛的主权提出过异议。1884年,日本那霸居民古贺首次登上钓鱼岛采集羽毛和捕捞周围海产物。他随后提出开拓钓鱼岛的请愿还被冲绳县知事拒绝。1885年后,冲绳县知事多次上书日本政府,要求将钓鱼岛、黄尾岛、赤尾岛归其管辖,日本官方都顾及中国清朝政府对这些岛屿的主权主张而未作答复。
1971年,美日两国在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自作主张,把钓鱼岛等岛屿划入归还区域。这一交易遭到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1972年,中日两国在恢复邦交的谈判中,双方从中日友好的大局出发,同意将钓鱼岛列岛归属问题搁置并留待以后条件成熟时解决。
可是,中日刚刚建交,日本就有人抛出了钓鱼岛主权问题,甚至蛮横要求中国承认日本对钓鱼岛列岛拥有主权。日本政府不仅不制止这种违反双方国际协定的行为,还为这种错误做法推波助澜,出动巡逻艇和飞机对中国在钓鱼岛海域作业的渔民进行监视。1979年,日本政府又在钓鱼岛上修建了直升机场,还向那里派出调查团和测量船。
1990年10月,日本的一些右翼势力在钓鱼岛列岛的一个岛屿上修建了灯塔,意图使灯塔标注在世界海图上,从而让国际社会承认钓鱼岛是日本领土的既成事实。日本军方还出动12艘船只和2架直升机阻挠台湾渔船接近钓鱼岛列岛。
中国政府对日本的一系列破坏双方协议的举动,多年来采取了忍让的态度,为的是不破坏两国和平稳定的大局。但日本方面从来就没有认识到中国政府的宽大为怀,而是变本加厉,一步步蚕食鲸吞中国的领土。
为了保卫自己的神圣国土,中国民间的保钓人士自发组织起来,香港和台湾相继成立了多个保钓团体,自发组织前往钓鱼岛进行宣示主权的活动。但日本军舰居然使用武力驱赶他们,导致中国大陆和台湾省都不能再姑息日本这种野蛮的行为。中国政府最近已经就钓鱼岛问题多次阐明自己的立场,重申钓鱼岛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决不允许日本以任何形式非法占有。
钓鱼岛问题何日能够彻底解决,我们不得而知,但对于日本这种不顾他国感受、一意孤行的行为,我们必须抱有万分的警惕。守护国土是我们每一个国民的神圣使命,我们绝不会允许任何国家再强占中国的任何一寸土地。
中韩苏岩礁之争由于中国自古以来就在经营东海,韩国与日本距离东海遥远,又没有什么实际利益需要,所以中国的东海一向是比较平静的,基本上没有主权之争。但是近年来,这一铁板钉钉的事实居然也受到了其他国家的挑战。造成争议的焦点,居然是东海上一块毫不起眼的小小的礁石——苏岩礁。
苏岩礁是中国东海上的一个礁石,位于江苏南通和上海崇明岛以东约150海里处,是一块水下暗礁,距离我国舟山群岛最东侧的童岛132海里。苏岩礁的名称就是“江苏外海的岩石、海礁”,附近还有虎皮礁、鸭礁和丁岩礁。该礁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上,在中国专属经济区内,完全属于中国领土,隶属于江苏省启东市东海乡兴旺村临水村民组管辖。苏岩礁是江苏外海大陆架延伸的一部分,在地质学上是长江三角洲的海底丘陵。该礁石实际上在低潮时仍处在海面以下,最高处离海面最浅处达4.6米,也就是说,苏岩礁只不过是一块水下暗礁,根本不是什么岛屿。
自远古以来,苏岩礁附近海域就一直是中国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五省渔民共同作业的渔我国军舰在东海海域巡航场,近代以来没有任何国家对此提出过异议,韩国甚至在1984年以前还没有确认苏岩礁的存在。1880年至1890年,苏岩礁的位置被明确标注在清朝北洋水师的海路图中。新中国成立后,第一艘自行设计制造的1.5万吨远洋货轮“跃进号”首航途中意外沉没,最初传言是被鱼雷击沉的,后来秘密被揭开了,原来“跃进号”是触礁沉没,触礁之处就是“苏岩礁”。1963年,中国海军对苏岩礁进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精密测量,并向国际社会宣示了领海主权。
但是,就是这一毫无争议的事实,今天居然也成了某些国家与中国争夺的焦点。这个抢先跳出来的国家就是韩国。
有一个事实足以说明韩国人对于苏岩礁的主权要求是毫无道理的,韩国公认的国土最南端是马罗岛,在该岛上立有“大韩民国最南端”碑,这也是韩国官方认可的说法。
而苏岩礁位置在马罗岛的南边,说明韩国人从来就没有将苏岩礁列为自己的国土。
韩国以前一直称苏岩礁为暗礁。
1951年,韩国海军曾前往苏岩礁探查。直到1984年,韩国的电视媒体制作了一档节目,系统介绍苏岩礁,才第一次公开称为波浪岛。1987年,韩国海洋港湾厅在此设立了航海浮标。
1995年后,韩国政府正式决定将苏岩礁问题列为韩国海洋国土争取计划,开始了不断地勘探和调研。
2001年1月,韩国国立地理院和中央地名委员会正式将波浪岛的名称变更为离于岛。韩国政府还为此专门成立了研究离于岛的“离于岛学”,还建立了官方网站。
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韩国开始在苏岩礁最高峰的南侧65米处打桩,非法兴建了一座高达76米的巨大建筑物,上面建有直升机停机坪和科学考察基地,并常年派驻人员驻守,每半个月轮换一次人员。韩国在苏岩礁附近海域进行了各种资源勘探,并派出舰艇和飞机巡视,将苏岩礁视为了本国海外的主权领土。
韩国声称,从地理上看,苏岩礁更接近韩国,并特别强调“在韩方专属经济区内”的苏岩礁建设并马罗岛运营海洋科学基地是韩国合理的权利,也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而事实上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暗礁不具备作为领土的法律地位,不能成为海域划界依据。而且以地理位置来看,苏岩礁位于中国领海和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内。距中国领海基线童岛132海里。它与韩国没有任何关系,海底也不相连。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规定,两国若有重叠的经济海域,应以协商解决。苏岩礁正好处于中韩两国专属经济区主张重叠区内,中国政府曾明确表态:苏岩礁是位于东海北部的水下暗礁,根本不是一个岛屿,中国与韩国在此不存在领土争端。但是韩国采取了一边与我国继续就专属经济区划界进行谈判,一边以科学考察名义侵占苏岩礁,造成既成事实。虽然韩国还没有提出领土要求,但中国海监飞机多次发现了韩国海岸警备队的巡逻飞机和韩国海警巡逻艇在苏岩礁海域活动。中国人不能再无视韩国的这种造成既成事实的做法了,否则就会步“独岛”的后尘,让中国的国土再次从自己的眼皮底下变成他国的国土。
苏岩礁,注定将成为中韩之间友好交往的一个不和谐的音符!中国政府本着与邻为善的原则,一直对这一问题采取低调处理的态度,避免恶化形势,影响中国的和平崛起。但韩国如此得寸进尺,势必将引起中国的强烈反抗。
越南掠夺
中国南沙人文资源中国在南沙海域拥有最丰富的人文资源,但目前为止尚未很好地利用开发,这是南沙群岛经济开发中的一个失衡现象。
2004年年初,越南军方在南沙我国的海警巡逻艇组织旅游给中国敲响了警钟。在南沙的各种资源中,包括旅游资源在内的人文资源相对而言常常被人们忽略。这次,越南走在了中国前面!
2004年3月24日,越南媒体引述一名官员的话说,越南军队相关旅行社预定4月中旬在南沙群岛开展旅游活动。据报道,将有100个左右越南人前往该国设在南沙的军事前哨参观,“如果顺利的话,今后外国游客也能到南沙去观光”。
越南此举是对中国神圣领土的侵犯。这表明越南的主要目的是所谓“宣示主权”,同时是对南沙进行单方面的经济开发。
2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孔泉表示中方已就此事向越方提出了严正交涉。中国外交渠道的努力是积极的,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越南行为给我国的警示是,对南沙的主权之争,争夺焦点就是在资源上。
一直以来,中国政府、企业乃至媒体都关注到了南沙的矿产、渔业资源,但人文资源似乎还游离在人们的视线边缘。
越南组织旅游实际上就是发掘利用人文资源。我们知道油气、渔业资源开发多属于公司行为,广泛性受到一定的限制,而组织旅游具有开放性,使广大民众参与到活动中来,涉及面比较广。越南试图通过旅游,让游客直观深刻地领略到自然风光的美丽,以此强化人们的占有欲。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人文资源对于包括旅游在内的很多行业而言,是潜在的财富和精神基础。
人文资源指的是人文景观和文化资源,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综合产物。在这方面,我们有比越南丰富得多的证据。
其一是人类活动的遗迹。例如今天南沙留有的古航道事实上就是中国汉朝“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二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例如1991年5月,我国在南海树立了“中国南海诸岛工程纪念碑”,在西沙有首座海洋博物馆,在太平岛有海军树立的“卫我南疆”的石碑等。
这些都是中国在南海主权的明证。
历史上的中国,认识海洋较早,如管仲的“官山海”、桑弘羊的“盐铁论”,以及唐宋时期的“市舶司”和历朝历代颇为辉煌的远洋贸易等,中华古文明中包含有向海洋发展的传统,明代以前的封建王朝对于向海洋发展抱有相对宽容的态度。但在15世纪与16世纪之交的大航海时代,中国向海洋的发展却退缩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陆农业文明所固有的重农抑商思想,包括由此而来的重陆轻海的传统海洋观所造成的影响。
虽然历史上的中国较早走向海洋,但并不具有海洋民族应当具有的海洋观念、海洋意识和海权意识。
从远古时代起,中国人的社会活动就一直以大陆农业经济为主,海洋经济从来没有摆在重要的地位。从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来看,以农为本必然导致重陆轻海的思想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