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风婆婆雨婆婆的怪脾气
23941600000058

第58章 四角形太阳

看了这个题目,你一定会认为山姆教授是在故弄玄虚:太阳明明是圆形的嘛!怎么会成为四角形的呢?其实,还真有其事。

1933年9月13日,美国学者查尔贝在美国西海岸较高纬度的地方观测日出时,拍摄到一组十分珍奇的照片:一轮又红又大的太阳慢慢西沉,开始由圆形变成椭圆形,继而又由椭圆形变成了馒头形,上圆下平。渐渐地,太阳的上半部也被削平了,最后变成了一个罕见的、近乎长方形的太阳,出现了有楞的四只角。这组照片,引起了有关研究者的重视。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被作为珍贵资料引用。

其实,这种现象并非绝无仅有。据说,北极附近的爱斯基摩人,很早以前就曾经发现过。

1978年,日本汽艇开到北极地区,艇上的人也看到了四角形太阳。

1982年8月12日晚,气象工作者王振阁先生等人,就曾在吉林省扶余县松花江大桥上,亲眼目睹了一次美丽而又奇异多变的太阳奇观。那天日落时,太阳的边缘破碎得像锯齿形,其颜色也变得愈加火红。从6点30分开始,颜色又由火红色逐渐变成了金黄色,形状变得像一只坛子,边缘处好像冒着火苗。又过了一会儿,“坛子”变成了不规则的三角形,并持续了3分钟。接着,又变成了四边形,边缘也更加破碎。2分钟后,在太阳的两边,出现了两只“耳朵”(日珥)。当其沉落到还剩1/3在地平线上时,样子很像一只倒扣着的碗,清晰、美丽。随着“碗底”和“碗身”逐渐缩小、下沉,直至消失,在沉没处化作一道白光。整个过程持续了15分钟。

奇异的是,在中纬度地区,这种现象居然也有发生。1979年,湖北省的一位中学生,就曾幸运地看到过太阳在降落时变成了四角形。

我们现在知道了,四角形太阳其实是畸形日的一种,只不过它的变形更为夸张罢了。

如果你有机会经常到大海边看日出和日落,就会发现,那轮从大海里冉冉升起的红日或向大海中慢慢沉落的太阳,并非每次都是正圆形。好多时候,它都呈现一种扁圆的形状。我们把这种形状叫做畸形日。

那么,畸形日是如何形成的呢?

原来,它是由于太阳光通过上下密度不同的大气层时,光线发生折射、反射等原因造成的。

我们一定不要认为,太阳光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直线传播的。在密度不同的大气中,它的传播就发生了变化。在地球周围,大气层的密度是由下而上逐渐减小的。太阳光经过密度不同的大气层时,便不再呈直线照射,而是偏离原来的方向,产生折射。由于折射系数的大小与大气密度和太阳的高度有密切关系,所以我们平常见到的太阳光线穿过大气层时,总是改变它本身的路径,太阳的位置也比它真正的位置高出一个角度。这个角度的大小随太阳所处高度而改变:高度角愈小,则折射角愈大。紧靠地平线附近,折射角竟达35'之多。只有当太阳正好位于天顶时,我们看到的才是它的真正的位置。除此而外,都比原来位置略微高一些。特别是当太阳沉落到地平线以下35'处时,我们仍旧可以看到它处在地平线以上。这就影响了太阳在地平线附近初现或消失时的速度,使之初升或沉落时发生变形:有时呈扁圆形,有时则呈其它奇形怪状。

在极地和高纬度地区,由于陆地和海面温度常常很低,使得近地层的空气温度低于高层的空气温度,于是便出现“大气逆温”现象,靠近地面或海面的空气密度大,愈向上密度愈小。当接近地平线的太阳光从这种低空大气中通过时,就发生了折射。这种折射随着太阳的下沉明显地发生光线向地球一侧弯曲,所以太阳下部分光线就偏折得特别厉害,使得其下缘就像用刀子削过那样平直,成为一条平行于地平线的直线。

随着太阳逐渐下沉,它的上半部分也逐渐发生光的偏折。这样,到达一定高度时,太阳的上下边缘就都被折射成为直线形,于是乎,奇异的四角形太阳就形成了。但这种现象极为罕见,必须在极地或高纬度地区的无风、无云、空气中没有冰晶雾等严格的天气条件下才可能产生。而这些地区,风和冰晶雾往往同时存在。因此,这一奇观也就很难使一般人都能饱尝眼福了。

知道了“怪日”形成的原因,对查贝尔拍摄的“四角形太阳”的照片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