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与细菌的战斗
23942000000016

第16章 致命病毒多起源于动物,然后传染给人

对于流感我们并不陌生,近年的禽流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类历史上也曾经爆发过多次大规模的流感。可是小小的感冒何以严重到夺人性命的程度?

各种各样流感大肆传播的灾难让人们联想起科幻小说里描绘的情景:无法阻止的传染性疾病、全球化、气候变暖、病毒抗药性,等等,所有这些都为孕育一场“病毒大风暴”提供了完美的背景条件,而引起病毒大爆发的,或许是天花,或许是一种新的病原体,或许是我们尚不知道的、在我们还没来得及作出做出反应之前就已经导致数万人丧生的什么病毒。

看来我们有必要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一下它们的幕后主使——流行病毒。

致命流行性传染病是自发地在人群中传播开来的?还是其他物种通过突变进行跨物种传播而让人类感染生病的?什么样的生态环境容易使病毒蔓延开来?我们能否在病毒露头之初或造成危害之前,控制住它们的传播和扩散?要回答这些问题,科学家必须找到致命病毒的源头。

我们也许可以在黄热病的传播史中去寻找答案(这种疾病至今仍在南美洲和非洲的一些地区流行)。黄热病起源于热带非洲猴子,通过蚊子叮咬感染当地人。后来,黄热病病毒随着贩卖非洲黑奴的船只到了南美洲,并通过蚊子叮咬被感染的奴隶,将病毒传给南美洲的猴子,再通过蚊子叮咬被感染的猴子,最终将病毒传给了南美洲人。委内瑞拉卫生部门至今都在密切关注当地的野生猴群,一旦发现猴子大批死亡,附近居民就必须立即接种预防疫苗,原因就在于猴子是黄热病的易感物种,是黄热病病毒的宿主,一旦猴群感染病毒,就有可能迅速传播给人类。

历史上杀伤力极大的传染性疾病,几乎都是以与黄热病传播相同的模式——从动物到人类的跨物种传播——进行传播的。这些动物大多数是温血哺乳动物,也有少数是禽鸟类。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越容易传播疾病。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以及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与宠物及其他哺乳动物之间的接触日益密切,这些动物宿主也就有更多的机会将病毒传染给人类。

戴口罩是防止疾病传染的重要方式。但戴口罩要讲究场合。比如去医院的时候的时候,去养殖场参观的时候要戴口罩,但去郊外、公园游玩或逛街的时候就没有必要戴口罩。有些人习惯在冬季戴口罩,认为戴口罩既可以御寒,又能防病。但长期戴口罩会降低人的御寒抗病能力,反而更容易患感冒。

在热带非洲国家喀麦隆,为了研究病毒是如何跨物种传播的,研究人员分别采集当地的野生动物和猎人的血样进行对比分析,最后确认,一些寄居在动物宿主体内的微生物也出现在了猎人们的血样中,这使得猎人成为人类爆发传染性疾病的源头。这些猎人大多是在屠宰猴子等猎物时不慎割伤自己,从而感染病毒的。其实,我们每个人也都有可能在切洋葱时被刀割伤手,但区别在于,洋葱作为一种物种,与人类的亲缘关系相去甚远,与寄居在猴子体内的病毒相比,寄生在洋葱里的病毒在人体内“安营扎寨”的机会微乎其微。

科学家猜测,下一次致命流行病的病原体有可能仍然是流感病毒或埃博拉的变异菌株,这两种病原体都能够在动物宿主中或周围环境中长期潜伏下来,都擅长于变异出新的菌株,而且都具有很强的传播能力。因此,这两种在过去曾经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的病原体,仍然有可能成为未来重要的流行性疾病。

未来的流行性疾病还有可能来自肺结核菌。由于逐渐产生的抗药性,肺结核菌的新的突变体已经产生。肺结核菌主要在人类中传播,特别是那些免疫力较弱的人群。

需要引起关注的还有一些通过性途径传播的疾病,这些传染病一旦传播开来,就很难得到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就是一个警示。同样,通过宠物传播的病原体也不容易得到控制。

全球化趋势则使得病毒能够进行远距离的传播。病毒、昆虫媒介和人类受害者一起“长途旅行”到很远的地方,那些被认为只在热带地区传播的疾病只通过热带地区的带菌媒介传播。但科学家模拟实验表明,全球变暖将使疟疾这种热带疾病移向高纬度地区。

现代生活方式和现代科学技术也促成了传染性疾病的快速传播:空调系统和水循环系统将军团病传播开来;工业化食品生产成为欧洲疯牛病传播的重要途径;静脉注射吸毒和输血感染成为艾滋病、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传播的途径。

所有这些都表明,传染性疾病的防治需要辅以新的措施:疾病预测,即早期发现潜在的流行疾病,在传染病有机会感染当地高比例人群并扩散到世界各地之前就加以遏制和扑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