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星际传奇之旅
23942900000028

第28章 仙王座

从W形的仙后座出发,沿着秋季的银河西去,即可在银河北侧碰到一个半浸在银河里的“扁五边形”,那就是仙王座内几颗较主要的星组成的图案。仙王座的另一部分则直“奔”北天极,对北极星采取半包围的态势。除北极星自身所在的星座(小熊座)外,仙王座是最靠近北极星的了。

仙王座中有1颗十分著名的变星,叫造父一。它以5.37日的周期在收缩和膨胀着,亮度也随之而发生变化,因而它是1颗典型的亮光度的“脉动变星”。像这样的变星现在已发现600多颗,它们统称为造父变星。造父一是仙王座中的第四颗星,位于仙王的鼻尖上。它最亮时呈白色,最暗时呈黄色。造父一的直径比太阳大30倍,密度却只有太阳的万分之六。每一个膨胀和收缩的过程,直径前后相差达500万千米。

从天鹅座顺着银河向北,在北极星附近,可以找到仙王座。它由几颗不太明亮的恒星组成,在星空中不太显著。在星图上常画成细长而歪斜的五角形。仙王座占据天区范围为赤经20时01分~8时30分;赤纬51°~89°,面积为588平方度。每年10月7日晚8时,仙王座上中天。

在我国古星图上,仙王座被分成“天钩”和“造父”两部分。“造父”是古代著名的马车夫。仙王座的拉丁文名称为Cepheus(简写为Cep),是古代希腊神话中埃塞俄比亚国王的名字。其王后卡西俄庇亚因为大胆的宣称自己的女儿比海神的女儿还要美丽,结果引起海神的愤怒。他派了海怪来蹂躏王国的海岸,逼得不幸的国王不得不献出自己的女儿去喂海怪,多亏希腊英雄帕修斯赶来杀死海怪搭救了公主,帕修斯因此成为古埃塞俄比亚王国的驸马。后来,这一家子均被放到天上成为著名的仙王、仙后、仙女和英仙座,统称为王族星座。

仙王座中缺少亮星,有2等星1颗,3等星2颗,4等星18颗,肉眼可见的星共118颗。仙王座,中名天钩五,阿拉伯语称为“阿尔德拉民”,意为“右肩”。这颗星是视星等为2.44等的A7型矮星,绝对星等为1.5等,距离51光年,由于地球自转轴的岁差运动,公元5500年,它将成为我们的北极星。仙王座β是视星等为3.23等的B2型巨星,绝对星等为-3.6等,距离760光年,它属于大犬座型脉动变星,又称为仙王座β脉动变星。这类变星光变曲线形状接近正弦曲线,光变周期约3~7时,光变幅一般小于0.1等(参看“大犬座”)。仙王γ的变光周期为4时34分18.渺,光变幅为0.11等(3.16等~3.27等)。有的观测者测定它的距离小于300光年,但也有人测定它的距离大到980光年甚至1000光年。仙王座γ,阿拉伯语叫“艾尔拉伊”,意为牧羊人,是视星等为3.21等的K1型亚巨星,距离刃光年,绝对星等为2.27等。

仙王座中最为著名的要算是仙王座δ,中名造父一。它是造父型变星的典型星。最早确认它是变星的人是位年龄不到20岁的英国聋哑青年古德利克。1784年古德利克注意到仙王座δ星的亮度有周期变化,即在5天8时48分的时间里亮度在3.48等和4.37等之间变化一周。同年他还发现天琴座β(渐台二)的亮度变化。古德利克还对造父一的亮度变化原因作出解释,指出这是颗由于本身光度变化的真正的变星。

古德利克是第一个(1782年)发现英仙座β(大陵五)的亮度有变化的人,并且正确地解释了大陵五的光变原因是,两颗恒星互相绕转,彼此掩食而使光度发生周期性的变化。1894年俄国天文学家贝洛波尔斯基首先观测到仙王座δ的光谱中谱线有周期性的位移,在当时认为这一现象是由于仙王座δ在围绕一颗看不见的伴星运行所造成的。1914年,美国天文学家沙普利进一步研究发现,造父一的有效温度和视向速度也有周期性变化。当造父一的亮度极大时,表面有效温度增高,恒星视向速度变大,恒星半径变小。这说明,造父一的亮度变化不可能是由双星轨道运动造成的,而是由于造父一本身膨胀收缩的脉动变化而造成的。即是说,恒星收缩(视向速度变大,半径变小),表面有效温度增高,使恒星亮度变大;恒星膨胀(半径变大),有效温度降低,于是恒星亮度下降。这种由于恒星脉动而使亮度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变星,以仙王座δ为代表故称为造父变星,或称为经典造父变星。它们的光变周期大多为5到10天,光变幅度一般为1个星等左右。它们是黄色巨星和超巨星,光谱型在亮度极大时为F型,亮度极小时为G型或K型,绝对星等很大。造父一的光谱型在F5和G2之间变化,绝对星等为-4.6等,光度为太阳光度的5500倍,距离为1500光年。

造父型变星的发现,对于我们测定天体距离起了重大作用。1912年,美国女天文学家勒维特研究了许多造父变星(它们的光变周期从1.25天到127天)后发现:造父变星的光变周期越长,亮度(也就是光度)越大,即光度和周期的对数存在正比关系,称为周期-光度关系。利用周期-光度关系,只要实测出造父变星的光变周期,就能知道恒星的光度即绝对星等M。进一步由视星等m、绝对星等M和恒星距离r之间的关系式:M=m+5—51gr就可以算出恒星的距离r来。对于那些距离十分遥远的天体,如球体星团和河外星系,只要观察到其中的造父变星,利用周期-光度关系,就可以测定出星团和星系的距离。因此造父变星被人称为“量天尺”。仙王座δ星是变星爱好者练习观测的最好目标。因为在视场中同时可以看到比较星仙王座δ的亮度十分方便。

仙王座ε,是颗视星等为4.19等黄白色FO型亚巨星,距离80光年,它是颗盾牌座型变星(参看“盾牌座”),光变周期为59分53.3秒,亮度变化范围为4.15等到4.21等。仙王座μ,中名造父四,是颗视星等为4.08等的红超巨星,绝对星等为-7.0等,光度为太阳光度的5万倍,距离5400光年。它是北天中肉眼可见的最红的星。英国天文学家W.赫歇耳把它叫做石榴红星。它是一颗半规则变星,变光周期约730天,变光范围从3.43等到5.1等。

仙王座VV星是颗著名的大陵型食双星,光变周期为619年,亮度极大时为4.80等,极小时为5.36等,食双星中较亮的子星的直径为太阳的1600倍,比木星轨道的直径还大!

仙王座S和仙王座T均是长周期变星。仙王座T亮度极大时为5.2等,极小时为11.3等,变光周期388.14天;仙王座S亮度变化于7.4等到12.9等之间;变光周期为486.8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