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马斯洛精选集:动机与人格
23943300000042

第42章 理想心理教育的宗旨

人究竟怎么做才会越来越聪明、越来越仁慈,又怎么做才会使自己的性格趋于完善,增强辨别真善美的能力?怎样从独特的经历、从灾难、婚姻、生儿育女、成功、胜利、恋爱、患病、死亡等等中学习?怎样从痛苦、疾病、抑郁、不幸、失败、衰老、毁灭中学习?

平时有许多属于沟通的东西,而被当作联合学习:它是固有的,为现实所需要,而不是相对的、偶然的,反复无常的。

自我实现的人对重复的轻视逐日增加,他们看不起与人交往和随意的奖励,通常形式的广告很可能对他们不起作用。面对广告的自吹自擂,它所宣传的商品的声誉和派头以及广告愚蠢、毫无意义的重复,他们很不易为之动心。这反而可能引起消极的后果——他们不是更可能而是更不可能买这商品了。

事实上大多数教育心理学都只注重手段如学位、奖状、评分等级等,而不去看什么目的,如良好的审美力、知识、理解力。

我们对于获得情感态度、趣味和爱好了解不足,“心灵的心理学”被忽视了。现在的教育主要训练孩子听话,不惹大人生气,不干扰大人的活动等,而更理想的教育是以能使孩子成为自我实现的人为教育宗旨的。教育应该教给孩子坚强、自尊、有正义感、抵制控制和利用,抵制宣传和盲目地适应文化,抵制暗示和时髦。对此我们又知道什么呢?

我们对于那种无目的的和无动机的学习所知甚少,例如,那种完全从自身兴趣出发的学习。在知觉这个总概念下,我们还可以包括用希望、梦想、幻想、创造性、组织和安排来建设性地控制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