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每天学点经济学
23945000000026

第26章 一只相当赚钱的“羊”

关键字:动画;产业链

最近,有一只“羊”特别“火”,它聪明机智,勇斗坏蛋,帮助同学,尊老爱幼,学习认真,每次都让想吃羊的大灰狼失望而归……怎么样?想必你已经猜出来了,这只“羊”就是喜羊羊。

《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动画片的火爆得益于电视片的热播。该片将观众定位于低幼人群,以“狼永远吃不到羊”的简单故事,在电视荧屏上赚足了孩子们的眼球,甚至不少年轻女白领也爱上了这部动画片,原因在于其内容后来演绎出了“嫁人就嫁灰太狼,做人要做懒羊羊”的价值观。与此同时,喜羊羊衍生产品的销售火爆则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该系列片的成功:喜羊羊图书销售已经超过上千万册;一款以喜羊羊和灰太狼为主题的冰激凌销售额过千万元;羊和狼的玩偶则在商场里和大街上热卖。《喜羊羊》系列电影的票房由最初的9000万元、1.28亿元上升至1.5亿元。

可以说,一部《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的热播,让我国动画产业看到了未来发展的广阔市场。

《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在于建成了一条无形的动画产业链。从开始的影片制作、出品方,到终端的影院与观众,横向关联的衍生产品制造商以及全国媒体形成一条横跨多个领域的价值链。电视、电台、报纸、网络、车站、地铁、影院,甚至是日用品外包装,喜羊羊的身影无处不在,其形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众的日常生活、工作。在影片上映期间,同名电影图书连续5周位列我国畅销儿童图书榜第一名。

其实,以前我国也出过很多好的动画作品,如《大闹天宫》、《黑猫警长》、《葫芦娃》等,但是,许多国产动画片在创作生产时,没有考虑如何扩大动画片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以及如何使国产动画形象成为知名品牌。往往是动画片播完了,有关这部片子的所有事情也做完了,难以形成环环相扣、良性循环再生产的格局。

动画片的制作、播出、动画图书和音像制品的销售、动画片衍生品的销售、动画主题公园的旅游等各个环节共同构成了动画产业链。在这个链条上,各个环节紧密联系,每个环节的运作都直接影响下一个环节的运行。一部动画片的成功,不仅仅是在票房上的成功,更应是将其动漫形象作为一个品牌进行开发并努力拓展其衍生产品,延伸到整个产业链,如玩具、餐饮、服装、图书、影音光盘、文具等。

以动画片作为传统产品的媒体促销工具,凭借图书和音像制品的销售来收回成本,依托大量的衍生产品获取丰厚的利润,这便是国外动画产业链的盈利模式。目前,动画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当属美国和日本。

美国动画产业的发展

目前以迪士尼为代表的美国动画产业已经逐步形成了以动画电影、电视、主题公园、商品业务为主要节点的产业链。迪士尼公司拥有迪士尼制片厂、试金石电影公司、美国广播公司等著名企业,拥有11家电视台及228家附属电视台以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400家迪士尼零售店,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经营范围最广的综合性文化娱乐和媒体公司之一。迪士尼的经营范围包括电影、电视、主题公园和玩偶商品四大业务。

迪士尼公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每年出品一部动画片,而且每部都堪称经典。这些电影为迪士尼赢得了良好的票房收益。在电影经营方面,迪士尼公司探索出了新的经营策略:以7年为周期重放迪士尼经典动画。这为公司带来巨额收入,如《白雪公主》的每次重新放映都带来几百万美元的收入,同时也深化了迪士尼动画人物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这些影片让迪士尼的各种动画形象深入人心,也让迪士尼的品牌走入千家万户。此外,主题公园是迪士尼公司重点开发的新业务,成为迪士尼重要的收入来源。

在米老鼠动画片成名后,一个做家具的商人找到迪士尼公司,以300美元换取了把米老鼠形象印在自己公司写字台上的权利。这300美元是迪士尼公司收到的第一笔授权费,这笔生意也让迪士尼发明了品牌授权商业模式。此后,通过形象授权为迪士尼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益。授权主要通过特许经营方式出售动画形象的使用权,通过收取版权费用增加经营收入。迪士尼公司只是出售动画人物的肖像权,不直接参与相关商品的生产。

由于美国动画企业把动画电影作为动画产业链的第一个环节,因此大多是精工细作,强调质量。也正是这种出发点,使得美国动画片产生了大量的动画明星,如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小熊维尼、大狗布鲁托等。这些动画明星成为动画产业重要的收入来源,而且地位越来越重要。只有当动画明星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有可能出现像迪士尼乐园这样的主题公园。

日本动画产业的发展

日本动画产业与漫画领域、小说领域和游戏领域相互渗透与穿插,形成巨大的产业链条。动画已成为日本文化中极重要的一环。为此,很多动画迷专门组织了社团,组成各种动画俱乐部,举办各种动画片欣赏会,并发行会刊等。电视上也会随时以影片形式播放过去的优秀动画作品。另外厂家也会根据动画片制作相应的衍生品,如玩偶、笔记本、海报、电话卡、铅笔盒……在日本各地都能看到许多专卖动画衍生品的连锁商店。

日本动画片形成的“漫画—电视—电影—电玩—玩具”发展模式,与其独特的漫画文化分不开。经过多年的积累,日本的漫画出版量已经占据世界第一位,其质量也不断在提高。目前,漫画出版业大约占日本全国出版销售总数的40%,销售总额的20%。日本动漫文化的定位也非常准确,并非单纯面向儿童的说教作品。日本能将任何事情都画成漫画,并改编成动画电视或电影。因此,日本人不管男女老少,都痴迷于动漫及相关文化。经常在公众场合能看到成人在津津有味地看着漫画书,他们也是动画电影的常客。

日本动画电影在电影票房中也占据着重要位置,其中多半都是电视动画连续剧的影院版。这些动画电影以早就深入人心的电视动画连续剧为基础进行创作,如《机器猫》、《蜡笔小新》、《名侦探柯南》系列动画影片。电视连续剧的长期播放,培养了固定的收视人群,而稍作改变的故事情节,又会引起铁杆粉丝的追捧。

动画衍生品的销售也在日本动画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大多数日本动画公司的作品都把后期衍生品作为最重要的资本回收的手段,因此,更加重视动画传播的效率和制作效率。而动画片本身则以较低的价格甚至是免费给电视台播放。衍生品在日本除了传统的衣服、鞋帽之外,更多的是电玩和各类玩具。

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

当前中国还处于动画产业的摸索与发展阶段,动画的产业链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往往是动画节目制作完成后,除播放这一环节之外,其他环节则基本处于被动停滞状态,好一点的动画有图书与音像出版发行,而玩具和形象授权则少得可怜。从表面上看起来动画产业虽然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消费者也确实有巨大的需求,但却无力支付较高费用。本来去看电影的人数就不多,而去看动画电影的就更少了。

即使是《喜羊羊与灰太狼》取得了成功,然而,其面临的争议也一直没有停止。受众年龄层太单一以及故事过于简单是其遭遇非议的焦点话题。有业内人士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国产动画电影依然与其他国产商业大片有着共同的弱点:热闹中缺少人性关怀,形式大于内容。在日本和美国,低龄观众其实只占动画市场很小的一部分,80%的动漫针对成年人。因此,在动漫故事的外壳下也应该关注社会现状、个体精神,而且相比于真人电影,动画电影更容易控制,可以用于表达其他载体无法表达的内容,潜在的观众市场更大。相较之下,我国动画电影的类型依旧匮乏。

事实上,我国动画片本身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而动漫产品的衍生产品市场空间更大。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晓欧在2009年国际动漫周报告上指出,以儿童市场为例,每年我国儿童食品的销售额为350亿元左右,玩具的销售额为200亿元左右,儿童服装的销售额达900亿元以上,儿童音像制品和各类儿童出版物每年的销售额达人民币100亿元……在某种程度上,这些都是动画产业的巨大潜在市场。如果能够开发出针对成人和青少年的动画片,那发展空间更为巨大。

我们已经知道,动画产业的主要盈利点在于衍生品,因此,如何让动画作品传播得广泛是动画片发展的关键。在我国,动画产业的概念还很模糊,以为把动画片拍好了就能赚钱。事实上,我国动画产业光靠出售动画片只能收回成本的30%。要想实现衍生产品的收益有很多关键环节:市场调研、编剧、创意、制作、推广发行、品牌塑造、品牌授权等,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非常专业的人才。国内动画企业现在的问题主要出现在市场调研、推广发行等环节上。因此,未来国内动画产业要重点培育好的创意策划团队以及具有市场营销推广经验的专业管理人员,从而在经过科学的市场调查分析后制订完善的制作计划、发行计划、产品开发计划等,从而打造完善的动画片产业链,使我国动画产业逐步走向成熟。

“六·一”寒暑假等都是孩子们快乐的时间。能去电影院看场动画片也是许多孩子们梦想的事情。但是,有的父母只是给孩子买一张票,自己却在门口等……并非不想看,而是看不起。

看电影在中国越来越贵,有专家测算出中国的电影票价25年涨了800倍,人均5年才看一次电影。不断高涨的电影票价格使许多孩子的童年缺失了动画电影的内容。美国一张电影票相当于人均月收入的1/400,而中国的电影票相当于人均月收入的1/40。

为此,应在提升电影内容质量的同时,努力从多方面降低成本,从而降低票价,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影院。尤其是动画电影的票价,更应该在价格方面予以优惠,才能让动画走进更多青少年的世界,才能带动未来动画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