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每天学点经济学
23945000000040

第40章 肯德基感恩中国

关键字:跨国企业;“走出去”

汉堡、薯条、可乐等类似的食物,在我国“70后”的童年记忆中几乎完全没有这些物品的存在,“80后”也是少部分在大城市的孩子才有那么一点儿模糊的印象,“90后”的童年记忆中已大量充斥着这样的快餐,而“00后”已经很平静地将这些“洋快餐”接纳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跨国公司开展全球经营战略进入中国后产生影响的一个缩影。

跨国公司是指具有全球性经营动机和一体化经营战略,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大型企业。跨国公司有三个最基本的特征:生产经营活动跨国性;全球性的发展战略;公司内部通过控股、合同来达到控制。

在世界科技开发和技术贸易领域,跨国公司,特别是来自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跨国公司掌握了世界上80%左右的专利权,基本上垄断了国际技术贸易。许多专家学者认为:跨国公司是当代新技术的主要源泉,是技术贸易的主要组织者和推动者。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二者相辅相成。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对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纷纷进驻中国,展开了大规模、系统化的投资,对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进出口贸易、就业人才培养、发展经济、提高就业、改善民众生活水平等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中国政府在政策上对跨国公司投资也予以倾斜,在诸多方面给予跨国公司优惠和照顾。可以说,跨国公司的身影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如雀巢咖啡、Nokia(诺基亚)手机、大众汽车、壳牌石油、花旗银行、Dell(戴尔)电脑等。

1979年之前,中国的外商投资几近空白。但截至2010年8月底,已有来自世界2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在华投资,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近70万家,实际使用外资约10万亿美元。全球《财富》500强企业几乎都在华设立了企业或机构。中国已经连续18年成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资本和跨国公司投资的主要目标国之一。外资大量流入中国,是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劳动力成本优势和投资环境的认可,也表明国际资本对在中国经营的乐观预期。

《2009~2011世界投资前景调查》表明,稳定的经济增长、庞大的国内市场规模、低成本劳动力、市场开放等因素使中国继续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东道国。中国美国商会最近宣布,在接受其调查的美国企业中,大部分对中国的业务前景表示乐观。尤其在经济危机背景下,一些跨国公司更不愿放弃中国市场,积极推进在华投资。

在新的外商投资政策指导下,外资制造业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外商投资的重点,从一般制造业发展到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节能环保领域,尤其是近几年外商投资于研发中心、集成电路、计算机、通信产品等高技术项目明显增加。目前,中国各种形式的外商投资研发中心已超过1200家,研发的层次在由低向高快速提升,从事基础研发的研发中心越来越多。

每个跨国公司进入其他国家后,面临的市场环境跟自己的国家肯定不一样,如地理自然条件、政府的法律制度和倾向、消费者的人文环境和消费观、原材料的供应等很多方面存在差异。跨国企业只有适应这些不同的环境才可以更好地生存进而发展壮大。因此,跨国公司面对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融入当地,也就是如何实现“本土化”战略。下面以大家熟悉的快餐业巨头——肯德基为例来了解跨国公司。

肯德基的全球总部设在美国肯塔基州的路易斯维尔市,是世界上最大的鸡肉餐饮连锁店。肯德基在1952年由创始人山德士先生创建,属于全球最大的餐饮集团百胜餐饮集团,在此附带说一下,必胜客也属于百胜集团。肯德基在1987年进入中国市场,在北京前门开出第一家肯德基连锁餐厅,员工不到百人。到现在,肯德基已经来到中国25年了,已在650余个城市和乡镇开设了3000余家连锁餐厅,是中国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快餐连锁企业。这25年里,肯德基的足迹已经遍布中国,与中国的发展紧密联系。

肯德基方面的公开数据表明,肯德基在中国的本地原料采购比例已达95%,其中面包、鸡肉和蔬菜全部来自中国本土。在开发适合中国人口味的产品以及产品多样化方面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如为满足中国消费者口味开发的长短期系列产品包括:老北京鸡肉卷、十全如意沙拉、玉米沙拉、嫩春双笋沙拉、和风刀豆沙拉、芙蓉鲜蔬汤、番茄蛋花汤、川香辣子鸡、营养早餐(香菇鸡肉粥、海鲜蛋花粥、枸杞南瓜粥、鸡蛋肉松卷,猪柳蛋堡)等。中国肯德基的员工全部为中国人。2003年新年,所有店面的员工都穿上了唐装迎接客人。在其进驻中国20年时,专门拍摄了感恩中国的广告片;在其进驻中国25年的时候,又推出了系列的感谢篇广告,感谢中国人民多年来的支持。“立足中国、融入生活”已成为肯德基的中国发展战略。可以说,肯德基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已卓见成效。

经历了30余年的发展,跨国公司对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对扩大投资和进出口、开拓国际市场、转移现代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发展关联产业和实现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速体制改革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以2009年为例,占全国企业总数3%左右的外商投资企业(约29万家)创造的工业产值占全国的28%,实现出口额占全国的55.9%,进口额占54.2%,缴纳税收占全国的22.7%,直接吸纳4500万~5000万人就业。跨国企业成为中国经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对推动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如价格转移、技术挤出效应、产品质量和信誉、利用优势市场地位限制竞争、降低环保标准、违反中国法规抵制在其企业内设立工会组织等。而且在招商引资中也存在种种缺陷与不足,如招商成本高、效率低、急功近利、权力寻租、恶性竞争、盲目引资而引来一些垃圾项目和夕阳工程等,都给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埋下隐患。尤其是近年来关于跨国公司“血汗工厂”的报道频频出现。

36家国内民间环保组织披露苹果公司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涉嫌使用有毒物质正己烷。苹果公司一向以绿色形象示人,跟“血汗工厂”相去甚远,原因就是它没有自己的生产车间,所有产品都委托其他工厂代工生产。而实际上代工厂违背了苹果公司的“绿色承诺”,使用有毒化学溶剂正擦洗电脑LOGO(商标)和iPhone手机的屏幕,导致大量员工受伤致残;而苹果公司对此至今无任何回应,对其在中国的“血汗工厂”行为也不承担任何责任,这种默许无异于是对代工厂违法行为的纵容。

运动品牌Converse(匡威)的印尼工厂被投诉虐待员工。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事件涉及2家工厂,其中1家雇用了1万名工人。这些工人每小时只能拿50美分,还经常被主管暴力惩罚,主管还会随意解雇工人,员工即使有医生证明也请不到病假。员工曾因未能准时完成预定的工作任务,被罚在烈日下暴晒。

巴西电视节目曝光服装品牌Zara(飒拉)在巴西30多家外包工厂的工人从事着“奴隶”般的工作。工人在肮脏杂乱的厂房里每天工作14小时,一周工作7天。Zara的一条牛仔裤在巴西的售价约为200雷亚尔(126美元),而其生产成本仅为1.8雷亚尔(1.14美元)。

GUCCI(古驰)辞职员工向媒体爆料,指责这家世界闻名的顶级奢侈品公司管理方式“非人性”,这一消息再度刺激人们对“血汗工厂”的敏感神经。GUCCI对员工的行为规定有100多项,其中,很多规定无视员工的生理需求。例如,上班期间喝水必须要向上级申请,上洗手间必须得到许可,且限制在5分钟内等。

这些跨国公司的问题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关注,表示要坚决有力地纠正跨国公司经营中存在的缺点,使跨国公司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在国外的跨国公司纷纷进驻中国的同时,中国的企业也在实行“走出去”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培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来获取最大利益。

国内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可以形成一批企业集团,借助企业集团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发展中国的跨国公司。目前,家电、纺织、石油化工、汽车、民航、有色冶金、钢铁、外经外贸、商业、电信、金融等行业已初步完成或已开始组建企业集团。“走出去”的主体应多元化,除国有大中型企业外,民营企业也应成为“走出去”的主体之一。企业在“走出去”之前要认真地做好知识准备和相应的人才准备,全面地熟悉和把握国际惯例以及对方的法律政策。

中国的跨国公司,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海尔集团。海尔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起家,在1998年开始重点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1999年,海尔在美国南卡州建立了美国海尔工业园,园区占地约46.67公顷。2000年正式投产生产家电产品,并通过高质量和个性化设计逐渐打开国际市场。这意味着第一个“三位一体本土化”的海外海尔的成立,即设计中心在洛杉矶、营销中心在纽约、生产中心在南卡州。目前,海尔的产品已顺利入驻美国排名前10大的连锁集团,并获得“最佳供货商”、“免检供货商资格”等荣誉。截至2009年,海尔集团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6万人。2011年海尔营业额达到1509亿元。面对新的全球化竞争环境,海尔确立了全球化品牌战略,启动“创造资源、美誉全球”的企业精神,在南非、印尼、日本等设立制造基地、发展销售网络,获得了不俗的成绩。海尔的发展案例被收入到许多大学的管理教学案例中,如著名的美国哈佛大学对此就专门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