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每天学点经济学
23945000000007

第7章 铁轨宽度与马屁股

关键字:路径依赖;习惯

看到这个题目,可能许多人都会产生疑惑:铁轨上跑的“呜呜”叫的动力火车和马屁股有什么关系呢?下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我们都坐过或者见过火车,知道火车行驶需要铁轨。很多人对铁轨的宽度究竟是多少并不在意。可是,偏偏有几个人对此产生了好奇,他们发现全世界铁轨的宽度都是1.435米。于是,他们就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轨道还有零有整,不是1.5米或者1米的整数倍,就算当时计量单位还未实现全球统一,那为什么不是整数倍呢?那样对于生产、铺路不是更方便吗?对于他们提出的这个疑问大部分人都不以为然,认为他们是“没事找事”。可是这几个人就是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最后,事实的真相浮出了水面。

原来这个奇怪的标准是英国铁路的标准。英国的铁路最初是由造有轨电车的人设计的,有轨电车的轨道宽度也是这个标准;最初制造有轨电车的人是造马车的,马车的轮距就是这个标准;马车轮距是根据英国铺设的道路宽度设计的,英国当时的许多道路都是当初罗马人为其军队铺设的,英国道路的标准因此是按照罗马战车的标准设计的,罗马战车的宽度正是牵引战车的两匹马屁股的宽度。至此,1.435米的铁轨宽度终于有了合理的解释。

由此可见,有许多行为一旦被大部分人接受,便成为一种有形或无形的标准,很少有人再去想它的适应性与合理性。

经济学上对这类现象称为“路径依赖”。第一个明确提出“路径依赖”理论的是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由于他用“路径依赖”理论成功地阐释了经济制度的演进规律,从而获得了199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是经济、社会制度变迁和变革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现象。“路径依赖”好比物理学中的“惯性”,就像疾驶的汽车一下子停不住,总要继续向前行驶一段距离,制度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这种机制使制度变迁一旦走上了某一条路径,它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人们一旦产生了“路径依赖”,就会导致自己的思想、行为习惯沿着既定的方向不断得以自我强化。过去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社会环境、历史条件以及我们自身的个人状态都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沿着既定的路径、坚持原有的轨迹、遵循一直的惯性,我们的生活可能进入良性循环,不断优化;但也可能顺着原来的错误路径继续错误,甚至被“锁定”(lockin)在无效或低效的状态,最终陷入恶性循环而不能自拔。如一些人对目前的工作现状并不满意,却不试图做出改变,这就是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进入“路径依赖”而懒得改变或是难以改变了。

电脑上的现在使用的键盘,就是因为错误路径的锁定而导致“劣势产品战胜优势产品”的例子。

在1714年就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打字机及附加的键盘。19世纪70年代“打字机之父”——美国人克里斯托夫·拉森·肖尔斯设计出了现在的“QWERTY”键盘。

为什么要将键盘规范成现在这样的“QWERTY”(键盘第一行开头的几个字母)布局呢?这是因为最开始打字机是很笨拙、机械结构的打字工具,因此,如果打字速度过快,某些键的组合很容易出现卡键问题,于是键盘的设计原则是要最大限度放慢敲键速度以避免卡键。而“QWERTY”键盘的布局方式非常没效率,比如:大多数打字员习惯用右手,但使用“QWERTY”键盘,左手却负担了57%的工作。两小指及左无名指是最没力气的指头,却频频要使用它们。排在中列的字母,其使用率仅占整个打字工作的30%左右,因此,为了打一个字,时常要上上下下移动指头。这些低效设计都是故意为之。

此后,由于打字机的改进不存在卡键问题后,不断有人发明了更为合理、高效的敲击键盘,但由于人们常年的习惯而不愿意重新花时间练习新输入法,厂商也不愿意投入成本进行新键盘的推广,最终那些高效的键盘因为人们的“路径依赖”而销声匿迹了。就这样一直到了20世纪中期,低效键盘仍被当做电脑的基本输入设备。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改革开放时受到的阻力极其巨大。一些人懒于去改变,宁愿贪图安逸;有的人害怕去改变,怕出问题、担责任,不敢面对可能的失败与风险,坚持按照原来的老路子前进。这就表明某种制度演变的轨迹形成后,初始制度的效率降低,甚至开始阻碍生产活动,但那些与这种制度维系紧密的组织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而尽力维护它。此时,社会就会陷入无效制度,进入“锁定”状态。“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但是,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了两大世界主题,必须认清具体国情,寻找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文化、军事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有利于经济增长的进一步制度变迁,是一种良性的“路径依赖”。

因为有了“路径依赖”,人们过去的选择对现在和将来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旦选择就很难改变。好的“路径依赖”使好的制度不断被强化,并演变出无数与之适应的新的制度规范,对社会的进步有积极的影响;坏的“路径依赖”使低效率的制度被强化,对社会进步产生阻碍作用。

“路径依赖”可以简单理解为习惯,而习惯的力量是长久而巨大的。很多人做事情都喜欢用“习惯了”来解释,比如去常吃饭的饭店吃饭,去购买几个固定的牌子的衣服,每天走路沿着固定的路线等。人们懒于去做改变,害怕去改变,人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些都是对习惯的阐述。人们关于“习惯”的一切理论都可以用“路径依赖”来解释,它告诉我们,后一个选择由前一个选择决定。

行为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有95%源于路径依赖,5%是行为创新。这5%的创新,经过3周以上的重复,渐渐转为习惯。看来,无论怎样,我们都无法避免路径依赖的产生。要想让路径依赖的负面效应不发生,那么在最开始的时候就要找准一个正确的方向。所谓“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就意味着成功的一半”都是同一个意思。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更难的是养成过程中的坚持。这种坚持和我们的毅力有关,只有意志力强的人,才可以真正地做到。

鹰是所有鸟类中寿命最长的,它可以活到70岁,在这中间,鹰要经历生命中的“跨越”。当鹰年近40岁的时候,它的嘴巴和爪子都已不锋利,没法进行捕食。在这种情况下,鹰会飞到一个偏僻处,找到坚硬的石头,将自己的嘴与石块撞击,直到嘴巴外面的硬壳脱落为止。然后等新的嘴长锋利了,再开始用锋利的嘴将爪子上的指甲全部拔掉,拔掉之后,再继续等待,等待新的指甲长出来。这样的痛苦过程,一共经过140天。此后,鹰就能重新捕食、生存,回归自己原来的生活,重新度过接下来的有价值的生命。

动物况且能够如此,更何况人类呢?因此,对于同学们而言要一直拥有探索的精神,多问几个为什么,一开始就要让自己形成良好的习惯,这对于学习而言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仔细想一想,自己的所作所为中是否有应该改掉的坏习惯、是否有值得坚持的好习惯,这些习惯将直接决定着你未来的前程。你是否想清楚了呢?现在一切都还来得及。

最后,我们再补充一点历史知识。历史上还有小于国际标准的窄铁路,如山西在新中国成立前的铁轨宽度就不是国际标准,而是窄铁路,其他地方的火车无法进入山西。这是由于当时特定的经济、军事历史条件决定的。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找相关资料来了解一下山西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