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文天祥集
23947000000024

第24章 至扬州(二十首选十八)

《至扬州》是由二十首绝句联成的组诗,其总序曰:“予至扬州城下,进退维谷。其彷徨狼狈之状,以诗志其概。”每首诗前面又有小序,可与诗互读。作者于德祐二年三月初三日深夜到达扬州城下,不敢入城,转向高邮。这一组诗,就是为记述此事而作。

其一

予夜行衔枚,至扬州西门,惫甚。有三十郎庙,仅存墙阶,屋无矣。一行人皆枕藉于地。时已三鼓,风寒露湿,苦不可道。

此庙何神三十郎?问郎行客忒琅。

荒阶枕藉无人问,风露满堂清夜长。

序言的意思是:我们一行人悄无声息地行走,到达扬州城西门时,已非常疲惫。有一座三十郎庙,房屋全无,只剩下残壁、台阶。我们就横七竖八地躺在那儿。半夜三更,风寒露湿,苦不堪言。衔枚:横衔枚于口中,以防止出声。枚:像筷子,两端有带,可系于颈上,古代行军袭敌用之。《史记·高祖本纪》:“秦益章邯兵,夜衔枚出攻梁。”枕藉:纵横相枕而卧。

此庙何神三十郎?问郎行客忒琅——忒(tè):太过。琅(lánɡdānɡ):原指铁锁和锁链,表示困重或疲累。这两句是说:我们这些人来到这里,感到非常疲劳,敢问此庙所供三十郎为何人?

荒阶枕藉无人问,风露满堂清夜长——这两句是说:来到这荒凉的地方,横七竖八地睡着,无人过问,漫漫长夜,风寒露湿。

其二

扬州城中打四更,一行人遂入近城西门,坐漫地上。候启门者无虑百数,城上问何人,从他人应答,予等莫敢语,恐声音不同,即眼生随后。

谯鼓入四更,行行三五入西城。

隔壕喝问无人应,怕恐人来捉眼生。

序言的意思是:四更时分,我们一行人来到扬州城下西门,随便坐在地上。等着开门的共有好几百人,城上问都是些什么人,我们都不敢说话,让别人去回答。我们深怕因为口音不同而被发觉。眼生随后:被人盯上。

谯鼓鼕鼕入四更,行行三五入西城——谯鼓:古代城墙上谯楼里有鼓。这两句是说:四更鼓响的时候,我们一行人到了扬州城西门。

隔壕喝问无人应,怕恐人来捉眼生——壕:护城河。眼生:眼生的人,陌生人。这两句是说:城上人问话,我们不敢答应,怕因为是生人而被捉住。

其三

予出真州,实无所往。不得已趋扬州,犹冀制臣之或见谅也。既至城下,风露凄然,闻鼓角有杀伐声,徨无以处。

怅怅乾坤靡所之,平山风露夜何其?

翁翁岂有甘心事,何故高楼鼓角悲?

序言的意思是:我出了真州,真不知往哪儿去才好。不得已,只得往扬州,还是希望李庭芝能理解我。来到了扬州城下,但觉一派凄凉,城楼鼓角声动,杀气腾腾。我徘徊不定,不知怎么办才好。制臣:指李庭芝。

怅怅乾坤靡所之,平山风露夜何其——怅怅:失意、惆怅的样子。晋潘岳《哀永逝文》:“怅怅兮迟迟,遵吉路兮凶归。”靡所之:没有地方可去。平山:指代扬州(见前选《出真州》之四“平山老子不收拾”句注释)。夜何其:不知是夜里什么时候了。其(jī):语气词,表示疑问。《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这两句是说:天地之大,我惆怅失意,没有地方可去;风餐露宿,夜晚来到扬州,但不知道究竟是夜里什么时候了。

翁翁岂有甘心事,何故高楼鼓角悲——翁翁:指李庭芝。甘心事:完成而后甘心之事。此处隐指李庭芝非杀文天祥而不能甘心。这两句是说:难道李庭芝有什么不达目的不甘心的事吗?为何扬州城楼上的鼓角声如此悲凄呢?

其四

制臣之命真州也,欲见杀。若叩扬州门,恐以矢石相加。城外去扬子桥甚近,不测;又有哨。进退不可。

城上兜鍪按剑看,四郊胡骑绕团团。

平生不解杨朱泣,到此方知进退难。

序言的意思是:李庭芝命令苗再成置我于死地。现在如果去喊扬州城门,恐怕要被乱箭射死。而城外离元军哨所扬子桥又很近,很危险。我真是进退两难。矢石:发射的箭和投击的石块。扬子桥:在长江边,当时是元军的一个哨所。不测:有危险。

城上兜鍪按剑看,四郊胡骑绕团团——兜鍪:头盔。这里指代宋军士兵。按剑看:手里按着剑,等着杀人。这两句是说:守城士兵在伺机捕杀我,城外到处是元骑兵的巡逻。

平生不解杨朱泣,到此方知进退艰——杨朱泣:比喻进退两难。见前选《脱京口·定计难》“南北人人若泣岐”句注释。这两句是说:以前我一直不知道杨朱遇岔路而哭是什么意思,现在才真的知道什么叫进退两难了。

其五

杜架阁以为:制臣欲杀我,不如早寻一所,逃哨一日,却夜趋高邮,求至通州,渡海归江南,或见二王伸报国之志,徒死城下无益。

吾戴吾头向广陵,仰天无告可怜生。

争如负命投东海,犹会乘风近玉京。

序言的意思是:杜浒认为:既然李庭芝想杀我们,不如趁早找一个地方,躲上一天,再夜奔高邮,然后想方设法去通州,走海路到江南,也许能见到益王和广王,再展报国之志。在扬州城下等死有什么用呢?逃哨:逃开哨兵搜查。却:副词,还、再。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两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高邮:今江苏高邮。二王:指益王赵(shì)(即后来的端宗)和广王赵昺(bǐnɡ)(即后来的帝昺)。当时二王在温州。

吾戴吾头向广陵,仰天无告可怜生——吾戴吾头:我还顶着我的头在脖子上,即留得活命的意思。广陵:今江苏扬州。生:语助词。可怜生:就是多么可怜的意思。这两句是说:我大难不死来到扬州,告天不应,是多么的可怜呀!

争如负命投东海,犹会乘风近玉京——争如:即怎如。负命:留命。犹会:还可以。乘风:乘海风,这里是趁机会的意思。玉京:帝都。这两句是说:不如留下一条性命走海路南下,还可以有机会去见到赵王室,再展复兴大业。

其六

金路分谓:出门便是哨,五六百里而后至通州,何以能达!与其为此受苦而死,不如死于扬州城下,不失为死于南。且犹意使臣之或者不杀也。

海云渺渺楚天头,满路胡尘不自由。

若使一朝俘上去,不如判命死扬州。

序言的意思是:金应说,一出门就是元军的哨所,如此五六百里后才能到达通州,怎么能到!与其这样受苦而死于元军之手,不如去见李庭芝,也许他不会杀我们呢;就是被他杀死,好歹也算死在南宋的土地上。还存侥幸之心,想着李庭芝不会杀我。金路分:金应。

海云渺渺楚天头,满路胡尘不自由——海云:作者意欲取道通州,而通州近海,所以说“海云”。渺渺:遥远的样子。楚天头:江苏战国时地属楚国。满路胡尘:比喻元军戒备森严。这两句是说:遥望通州,远在天边;元军巡逻严紧,我们无法往通州去。

若使一朝俘上去,不如判命死扬州——一朝:某一时刻。俘上去:被元军俘虏北上。判命:拼命。这两句是说:假如有朝一日被元军抓住,押送北方,还不如在扬州一拼,死在扬州。

其七

予方未知所进退,余元庆引一卖柴人至,云:“相公有福!相公有福!”问:“能导至高沙否?”曰:“能。”曰:“何处可暂避一日?”曰:“侬家可。”曰:“此去几里?”曰:“二三十里。”曰:“有哨否?”曰:“数日不一至。”曰:“今日哨至如何?”曰:“看福如何耳。”

路旁邂逅卖柴人,为说高沙可问津。

此处侬家三十里,山坳聊可避风尘。

序言的意思是说:正在我们不知所措时,余元庆带来了一位卖柴人,见面说到:“相公是福人,相公是福人!”我问他:“你能带我们到高沙去吗?”他说:“可以。”我又问:“哪儿能暂时躲一天?”他说:“我家就可以。”我问他:“离这儿几里路?”他说:“二三十里。”我又问:“有哨兵巡逻吗?”他说:“几天才来一次。”我又问:“你看今天哨兵来不来?”他说:“那就看你的福气了。”导至:带某人到某地方去。高沙:即高邮。

路旁邂逅卖柴人,为说高沙可问津——邂逅:偶然碰见。问津:请人指点路径,问路。津:渡口。《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这两句是说:在路边偶然遇到了卖柴的人,对我们说他可以带我们到高邮去。

此去侬家三十里,山坳聊可避风尘——风尘:这里指寇警,即元军巡哨。这两句是说:他家离这儿二三十里,在那里可以暂且躲避元军的哨兵。

其八

予从金之说,恐制臣见杀;从杜之说,恐北骑见捕:莫知所决。时,晓色渐分。去数步,则金一边来牵住,回数步,则杜一边又来拖行。事之难从违,未有如此之甚者。

且行且止正依违,仿佛长空曙影微。

从者仓皇心绪急,各持议论泣牵衣。

序言的意思是:我听金应的话,怕被李庭芝杀害;听杜浒的话,又怕被元军捕捉。真不知如何是好。当时,天渐渐亮了,朝这边走,金应来拉我,朝那边走,杜浒又来拉我。听谁的呢?事情真没有这么难办过。从违:即下文诗中的“依违”,依从或违背。

且行且止正依违,仿佛长空曙影微——曙影:曙色。微:弱。这两句是说:走走停停,正不知如何是好时,天慢慢亮了。

从者仓皇心绪急,各持议论泣牵衣——这两句是说:我的随从人员匆忙慌乱,情绪烦燥;他们各执己见,哭着要我听他们的。

其九

同行通十二人,行止未决。余元庆、李茂、吴亮、肖发,遽生叛心。所怀白金各一百五十星上下,竟携以走。

问谁攫去橐中金,僮仆双双不可寻。

折节从今交国士,死生一片岁寒心。

序言的意思是:我们同行的共有十二人,是去通州还是留在扬州,不能决定。余元庆、李茂、吴亮、肖发突然想不干了,他们每人身上各带有约十五两白金,走了。通:一共。遽(jù):突然。一百五十星:十五两。星:量词。银子一钱称一星。宋张邦基《墨庄漫录》:“殷复求益,增至百星,始肯出药。”

问谁攫去橐中金,僮仆双双不可寻——攫(jué):用强力手段夺取。橐(tuó):口袋。双双:指余元庆、李茂、吴亮、肖发四人。这两句是说:要问是谁把我们的金子拿走了,是我们的四个随从。

折节从今交国士,死生一片岁寒心——折节:屈折肢节。比喻屈己下人。国士:国中有志之士。岁寒心:经得起考验、临近危难而不变节的品德。《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两句是说:从今而后,要结交有气节的人;人的品德如何,只有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才能显示出来。这里作者是针对逃跑的四个人而言。

其十

予危急中,随行四人,皆负而逃。外既颠跻,内又饥困。行数十步,喘甚不能进,倒荒草中,扶起又行,如此数十,而天明矣。

颠崖一陷落千寻,奴仆偏生负主心。

饥火相煎疲欲绝,满山荒草晓沉沉。

序言的意思是:正当我身处危急中时,随行的四个仆人带着东西逃走了。行路跌跌撞撞,又饥肠辘辘,没走几十步就气喘吁吁,再也走不动,倒在荒草之中,只得起来再走,如此重复不已,而天也亮了。颠跻:跌倒。

颠崖一陷落千寻,奴仆偏生负主心——颠崖一陷:掉进万丈悬崖。比喻陷入困境。这两句是说:正当我陷入困境时,奴仆跑了。

饥火相煎疲欲绝,满山荒草晓沉沉——这两句是说:饥肠辘辘,疲惫不堪,行走在荒草中;天也慢慢地亮了。

其十一

予不得已,去扬州城下,随卖柴人趋其家。而天色渐明,行不能进。至十五里头,半山有土围一所,旧是民居,毁荡之馀,无椽瓦,其间马粪堆积。时惟恐北有望高者。见一队人行,即来追逐,只得入此土围中暂避,为谋拙甚,听死生于天矣。

戴星欲赴野人家,曙色纷纷路愈赊。

仓卒只从山半住,颓垣上有白云遮。

序言的意思是说:我没有办法,只得离开扬州城下,随着卖柴人往他家里走。这时天色慢慢亮起来,不能再走了。走了大概十五里路光景,看见半山腰里有土墙围绕的一块地方,以前是民居,现在已被毁坏,荡然无存了,只有不少马粪堆在那儿。常担心有元军的哨兵,他们只要看见有一队人行走,肯定会来追逐,我们只能在这土围中暂时躲避。我们这些做法都很笨拙,当时只能听命于天。

戴星欲赴野人家,曙色纷纷路愈赊——戴星:头上顶着星星,意为趁着夜晚。野人:乡野之人、农夫,这里指卖柴的人。《国语·晋语》:“乞食于野人。”纷纷:这里是越来越亮的意思。愈:更加。赊:远、长。这两句是说:趁着夜晚我们去村民家,天越来越亮了,路途还是遥远。

仓卒只从山半住,颓垣上有白云遮——仓卒:仓促、匆忙、急迫。《汉书·薛宣传》:“会邛成太后崩,丧事仓卒。”颓垣:败坏的墙。这两句是说:匆忙之间,只得躲在半山腰里的被毁坏的土墙里,要说有什么能遮掩我们,只有白云了。

其十二

既入土围中,四山阒然,无一人影。时无米可饭,有米亦无烟火可炊,怀金无救也。哀哉!

路逢败屋作鸡栖,白屋荒荒鬼哭悲。

袖有金钱无米籴,假饶有米亦无炊。

序言的意思是:躲到土围中,四周寂然无声,连一个人影都没有。当时又没米做饭,不过就是有米也没柴火煮饭。有钱没处使,可悲啊!阒(qù)然:悄无声息的样子。

路逢败屋作鸡栖,白屋荒荒鬼哭悲——这两句是说:我们像鸡一样躲在路旁的破屋里,四周荒凉,令人悲哀。

袖有金钱无米籴,假饶有米亦无炊——假饶:假若。这两句是说:口袋里有钱,却买不到米,即使有米也做不成饭。

其十三

土围粪秽不可避,但扫净数人地,以所携衣服,贴衬地面。睡起复坐,坐起复睡。日长难过,情绪奄奄。哀哉!

扫退蜣枕败墙,一朝何止九回肠。

睡馀扪虱沉沉坐,偏觉人间白昼长。

序言的意思是:土围中粪秽满地,无法避开,只好扫净一块地方,用所带的衣服铺在地上。睡醒了坐,坐完了睡。日长难熬,情绪低落。悲哀啊!奄奄:微弱的样子。

扫退蜣蜋枕败墙,一朝何止九回肠——蜣蜋(qiānɡlānɡ):虫名。这两句是说:把地扫干净,头靠着墙睡倒,心中无比焦急。

睡馀扪虱沉沉坐,偏觉人间白昼长——扪虱:表示闲得无聊。这两句是说:睡睡坐坐,闲得无聊,觉得白天特别长。

其十四

北法,惟午前出哨,午后各归。若是日起,捱至午后,欢曰:“今日得命矣!”忽闻人声喧啾甚。自壁窥之,乃北骑数千,自东而西。于是追咎不死于扬州城下,而被捉于此,苦矣!苦矣!时大风忽起,黑云暴兴,数点微雨下,山色昏冥,若有神功来救助也。

飘零无绪叹途穷,搔首踟蹰日已中。

何处人声似潮溯,黑云骤起满山风。

序言的意思是:元军的规定,哨兵只在上午出哨,午后就各自回去了。我们在土围中,从太阳升起的时候熬到午后。大家高兴地说:“今天没事了!”就在这时,忽然听到人声嘈杂,从土围墙壁中偷偷地往外看,原来是一队元人骑兵,有好几千人,自东向西而来。于是大家怨声载道,互相推究过失,说现在被元军捕捉,真是太苦了,还不如当时死在扬州城下。这时突然大风四起,乌云翻滚,落下几滴雨,山间一片昏黑,真好像是有神灵来帮助我们。捱(ái):熬,苦苦坚持。喧啾(xuānjiū):嘈杂的声音。

飘零无绪叹途穷,搔首踟蹰日已中——无绪:没有办法。搔首踟蹰:等得不耐烦。搔首,心中烦燥,用手抓头。踟蹰(chíchú),走来走去的样子。这两句是说:我们飘零在野外,无路可走,又无法可想;大家等得很不耐烦,好不容易才熬到中午。

何处人声似潮溯,黑云骤起满山风——潮溯:潮水。这两句是说:从哪儿传来如潮水般的声音呢?突然间乌云滚动,山风呼啸。

其十五

数千骑随山而行,正从土围后过,一行人无复人色,傍壁深坐,恐门外得见。若一骑入来,即无噍类矣。时门前马足与箭筒之声,历落在耳,只隔一壁。幸而风雨大作,骑只径去。危哉!危哉!哀哉!哀哉!

昼阑万骑忽东行,鼠伏荒村命羽轻。

隔壁但闻风雨过,人人顾影贺更生。

序言的意思是:元军数千骑兵随山而行,正从土围后面经过,我们都吓得面无人色,紧靠墙壁坐着,深怕被看见。当时如果有一个骑兵进来,那么我们都活不了。其时,土围门前的马蹄声、箭筒声只隔一堵墙,历历在耳。幸好,当时风雨大作,敌人直奔而去。危险啊!可叹啊!噍类:活人。《论衡·辨祟》:“项羽攻襄安,襄安噍类,未必不祷赛也。”

昼阑万骑忽东行,鼠伏荒村命羽轻——这两句是说:傍晚时分,从东边忽然来了许多的骑兵,我们像老鼠一样躲在土围中,生命随时有危险。

隔壁但闻风雨过,人人顾影贺更生——这两句是说:突然外面风雨大作,过后每人看着自己,庆幸还活着。

其十六

早从卖柴人行,不能前,遂至于土围中,约卖柴人入城籴米救性命。云:“不奈何,忍饥一日。城中衙,晡后方开门,未至则黄昏矣。”是日,北数百骑薄西城,于是门不开,卖柴人竟不得出。予等饥窘失措;又以土围中露天不可睡卧,于是下山,投古庙中,与丐妇人同居焉。

眼穿只候卖柴回,今日堡城门不开。

籴米已无消息至,黄昏惆怅下山来。

序言的意思是说:天亮了,不能随卖柴人一道去他家,只能躲在土围中。我们让卖柴人进城替我们买米救命。他说:“没办法,你们还得饿一天。因为城里的米店要到午后才开门,等米回来时已经是傍晚了。”这天,元军数百骑兵来到城西门,城西门不开,卖柴人出不了城。我们又饿又慌,不知所措。因为土围是露天的,晚上不能睡觉,只得下山,睡在古庙里,与一个乞丐妇女住在一起。籴(dí):买进粮食。晡(bū):午后三时至五时。薄:迫近。

眼穿只候卖柴回,今日堡城门不开——这两句是说:我们望眼欲穿,盼望卖柴的人回来,可是今天偏偏城门不开。

籴米已无消息至,黄昏惆怅下山来——这两句是说:卖柴的人,一直没有消息,失望之余,我们在傍晚走下山来。

其十七

既至庙中,坐未定,忽有人携梃至;良久,三、四人陆续来,吾意不免矣。乃知其人自城中来。夜讨柴,来早入城赴卖,无恶意也。数人煮糁羹,出其馀以遗我。有未冠者,一夕于庭中烧火照明,诸樵亦不睡。予等且困且睡,苦不可言。

既投古庙觅藜羹,三五樵夫不识名。

僮子似知予梦恶,生柴烧火到天明。

序言的意思是:来到庙中,还未坐下来,忽然来了一个人,手里拿着棍棒。过了好一会,又有几个人陆续来了。我想这一次完了。后来知道,他们是从城里来的,来取柴第二天早晨卖,并无恶意。几个人用米和野菜做成羹汤,吃了。他们把吃剩下的给了我。有一个年轻人,在庭院中烧柴照明,几个樵夫都不睡。我们则又疲倦又瞌睡,苦不堪言。梃(tǐnɡ):木棒。糁(sǎn):用米和蔬菜混合做的羹汤。未冠:未成年。冠:古时男子二十岁时加冠的成人礼。且困且睡:又困乏又瞌睡。

既投古庙觅藜羹,三五樵夫不识名——藜羹:野菜做的羹。形容食物很差。《荀子·宥坐》:“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弟子皆有饥色。”这两句是说:来到古庙后,我们吃到了用米和野菜煮的羹汤,是几个樵夫给的,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僮子似知予梦恶,生柴烧火到天明——这两句是说:年轻人似乎知道我夜里做恶梦,他在庭院里生上火,火一直烧到天明。

其十八

予见诸樵夫,幸而可与语。告以患难,厚许之,使导往高沙。赖其欣然见从。谓此处不是高沙路,方驻堡城北门贾家庄。少驻一日,却为入城籴米买肉,以救两日之饥;又雇马、办干粮,以备行役。于是,五更随诸樵夫往焉。时樵夫知予无聊,又有所携,使萌不肖心,得财岂不多于所许?淮人依本分感激,岂亦有天意行其间乎?

樵夫偏念客途长,肯向城中为裹粮。

晓指高沙移处泊,司徒庙下贾家庄。

序言的意思是说:我与各位樵夫相见,庆幸能谈得来。我把我们的困难跟他们说了,并答应只要带我们去高邮,就给他们优厚的报酬。还好,他们高兴地答应了,说这里不是通往高邮的路,必须住到城堡北门贾家庄去。我们住了一天,再筹划到城里去买米买肉,以救两天没吃饭之饥;又雇马,准备粮食,以做好行路的准备。晚上樵夫们知道我们没有依靠,又有财物,如果萌生不义之心,会不会索要比我许诺的更多的财物呢?但他们没有,只要了本分的东西并对我表示感谢,遇上这么好的人,难道是天意吗?厚许之:答应给他们优厚的报酬。导:带路。赖:好处,这里是还好的意思。见从:听从。方:将,应该。却:再,大。为:计划,筹划。籴(dí):买进粮食。焉:表示处所的代词,指高邮。无聊:没有依靠。所携:指财物。不肖:不贤,不好,此处是不义的意思。淮人:扬州古属淮地,故扬州人也称为“淮人”。

樵夫偏念客途长,肯向城中为裹粮——偏:最为。客:客人,这里指文天祥一行人。裹粮:携带干粮,这里是准备粮食的意思。这两句是说:樵夫们最为担心的是我们的路途遥远,于是愿意到城中为我们准备粮食。

晓指高沙移处泊,司徒庙下贾家庄——泊:船停泊,这里指住下。这两句是说:樵夫们天亮的时候指着高邮的方向叫我们移了住处,于是我们住进了司徒庙下的贾家庄。

和《脱京口》、《出真州》一样,《至扬州》是由二十首七绝联缀起来的组诗,当作一首诗来读也未尝不可。诸诗记录了作者自从真州被逐出后,来到扬州城下,又离开扬州城的艰辛过程。从内容上说,这些诗是叙事诗,有的叙述生活没有依托,有的记录无处安身,有的记录了被元军追逐的惊险过程。二十首诗描绘了一幅宋末战乱图。作者在用诗歌记载这些乱世生活经历时,更多地把自己的心理活动融化在诗句中,使这些叙事诗有了更多的情感成分和理性价值,也启发了读者对作者的命运加以更多的思考。同文天祥其他此类七绝诗一样,诗歌语言明白易懂,常常援口语、方言入诗。由于有强烈的主观情感投入和显豁的主题,这类诗歌往往具有既明白晓畅又挺拔特立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