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类比、对立联想等方法能解决好多问题,这也是最基本的训练,大家在记忆的时候应该格外注意。联想是由某人或某事想到与其相关的他人或他事,由某概念而想到与其相关的其他概念,通过这种方法能加强记忆。原因在于联想能唤起人大脑的感知,使原来的形象再现,从而促进记忆。
接近联想,指的是在空间或时间上接近的事物,容易在人们的经验中形成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例如,对某个熟人姓名的回忆,又想到同他相似的另外某人,或者联想到他的住处、事业、家境等等。
类比联想,指的是对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引起了和他性质相似的事物的回忆。例如,利用类比联想学习外语单词,将同义词、近义词归纳在一起,进行记忆。
对立联想,指的是由于对某一事物的感知或回忆,引起和它具有相反特点的事物的回忆。我们知道,记忆的一种主要机能就是在有关经验中建立联系,思维中的联想越活跃,经验的联系就越牢固。如能经常形成联想和运用联想,就可增强记忆的效果。联想是有规律可循的,联想的规律有接近律、类似律、对比律、因果律等,有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
比如说,在外语单词里,有发音相似的,有意义相似的,这些都可以利用相似联想法来帮助记忆。
联想记忆法有以下几种用途:
(一)用联想法记忆数轴及其相关概念
学习数学有理数知识时,可将数及其概念与数轴这个形联系起来记忆。将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联系起来,把互为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大小的比较等直观化。首先明确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其中原点相当于温度计的零点,向右为正方向,单位长度可视具体情况而定。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二)用联想法记忆历史年代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通过“淝”可联想到肥胖,由肥胖想到胖娃娃,而8字的两个圆正好是胖娃娃的头和身体,两个3则是两个耳朵。这样一想就记牢了。
(三)用联想法记忆历史事件
汉代的农民起义规模较大的有三次:一是公元17年发生的绿林起义;二是公元18年发生的赤眉起义;三是公元184年发生的黄巾起义。前两次发生在西汉,后一次发生在东汉。这三次起义的时间可以用对比法来记,最令人头痛的是起义名称的先后顺序容易搞混。为此,可采用联想记忆法来记忆。这三次起义的名称都有颜色,即绿、红、黄,可与枫叶联系起来记。枫叶春夏时绿,秋天变红,冬天变黄。
(四)用联想法记忆酸性氧化物的溶解性
酸性氧化物只有SiO2是难溶于水的,其余的都是可溶于水的。可联想记作:只有沙子(SiO2)不溶。试想,如果沙子能溶,河里的沙子岂不全化掉了。
(五)用联想法记忆历史事件及年代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可用联想法记作:“前鸭子下蛋后鸭子看,刘邦定都于长安”。这是因为“2”像鸭子“0”像蛋。
(六)用联想法记忆魏、蜀、吴三国建国年代
公元220年,曹丕建魏,定都于洛阳,需记的内容有:“220”、“曹丕”、“建魏”、“洛阳”等项,可用联想加串联法记作:“曹丕喂(魏)洛羊(阳),一天二两(22)饼(0)”。同理可记:“刘备守(蜀)成都,一天二两(22)药(1)”;“孙权建吴业(建业),养了三只鸭(222)”。
因为刘备建蜀时已风烛残年,故一天二两药;而孙权的吴国在长江边上,故与养鸭联系。
(七)用联想法记忆晋灭吴的时间
公元280年,晋灭吴,从而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吴灭了,就等于吴被拆散了,消失了,而吴字可以拆成“二、八、口”三个字,正好与280相合。
我们在联想时要注意下列原则:
(1)联想时要尽量使联想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说十遍不如看一遍。实践证明,实物教学远比单纯的讲解更易让人理解,并能有助于回忆。同时物象记忆也符合我们的记忆习惯,比如当我说“太阳”这个词时,你脑海里浮现的很可能不是这两个字,而是明晃晃的或红彤彤的太阳的形象;说老师时,你脑海里可能出现的是某位老师的形象而不是“老师”这两个字;说到恋人,你想到的一定是最令你难忘的那个人。我们每个人来到世上后,不也都是先认识周围的环境物象,然后才学说话、学各项技能的吗?所以,记忆中浮现物象非常重要。另外经常联想,经常浮现物象,还有助于开发右脑,从而开发大脑潜能。
(2)在浮动物象的同时,要尽可能赋予物体运动的、立体的、多层次的色彩。如“足球”浮现物象时可想成红色的或五颜六色的足球,并且是跳跃的、滚动的足球而不是篮球、排球或其他的球,这样足球的印象远比静止的或停留在口头印象上的足球形象要深刻得多。
再如“电扇”可想成旋转的摇头扇,你站在电扇前享受风扇送来的阵阵凉风,这样加进了自己的切身体验,电扇一词就会深刻了。“海”可想成波涛汹涌、大浪滔天的海,也可想成夕阳西下与恋人轻松散步的那个温柔的海。总之要让记忆内容动起来,并尽可能调动身体其他部位的感觉,有层次地、立体地去记忆某一内容。
(3)“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虽不是我们提倡的道德准则,但大多数人对于不关自己的事或关系不到自己切身利益的事通常不注意,也容易淡忘。所以我们在进行联想的时候,要把记忆内容同自己联系起来,要同自己挂钩,往自己身上联想,把自己置身其中,而不是局外人、旁观者。如“森林”与“电话”联想时就可想成你自己迷失在大森林里,四周寂静无声,没有出路,时刻担心窜出什么野兽来,那种恐慌感、紧张感,那种想打求助电话的急切心情,这样森林与电话之间就再也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了,提起森林你就会很容易想到电话了。
(4)要选择好联想的中介物(即选择好联想的通道)。因为这是记忆的关键,选择得好,会“豁然开朗”,一下子联想到某种材料或解题的方法,问题就得到解决;选择得不好,有时十分简单的也会“卡壳”,久思不得其解。
(5)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因为联想是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的产物,先学的知识应成为后学的知识的基础,旧知识积累得越多,新知识联系得越广泛,就越容易产生联想,也就越容易理解和记忆新知识。
可以说,联想就是那个能随时随地给你提个醒的助手!这一点当你在考场上时就会有体验的,所以不要以为做联想是在浪费时间,应认识到联想是在加深记忆对象间的联系。联想的过程实际上是在为它们牵线搭桥,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这样你再提取时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提一个而起来一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