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植物中的“开路先锋”:苔藓植物
23953800000014

第14章 “苔藓地”曾风靡欧美

苔藓家族故事多

苔藓家族堪称植物界的“小矮人”,娇小柔美,质地细腻,能给人一种安静、平和的感觉。

自古以来,苔藓植物常被中国人用于观赏,如著名的中国山水盆景,都会用人工种植苔藓,让假山绿意葱茏,充满活力。其中大叶藓、万年藓等,在这方面表现得十分出色。

山石盆景或树桩盆景讲究的不仅是艺术的美感,还讲究生气灵动,所以苔藓家族成员对山石盆景的滋润、养护、改良作用是其他任何植物所无法替代的。

在盆景中种植牛毛藓、绢藓、鳞叶藓等藓类植物来进行装饰和点缀,不仅能使盆景显得古朴典雅、清纯宁静、自然和谐、意境万千,又可以涵养水分、改善微循环,有利于盆景的养护和植物的生长;同时,苔藓植物还能够分泌出一种酸性物质,对山石盆景、岩石峭壁表面进行侵蚀。所谓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当山石盆景养到一定时期,其表面自然形成一层钙土,长时间的钙土层堆积下来,又成为苔藓家族生长繁殖的沃土。

这样渐渐地新生长出的苔藓植物覆盖了山石,使整个山石盆景变成苔藓绿化植物体。按盆景制作的行话来说,就是“山石盆景养活”了。

下面就说一个有关苔藓家族的神奇故事。

19世纪末,正是中国的清朝末年,政治腐败、风雨飘摇的时候,在欧美,某个上流社会的一次大型家庭鸡尾酒会上,主人向客人们“不经意”地展示了自己的园艺师用苔藓地(应该如现在园艺上常用的草皮)装饰的居室和后花园。众人看后,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主人也十分得意,仿佛园艺师的功劳是他自己的一样。

没想到的是,一时间以满眼翠绿的苔藓地装饰、美化庭院的做法,在许多家庭居然成为时尚。当时的欧美园艺师忙得日夜不停,许多穷苦的失业人员,甚至有正当职业的人员纷纷转行,学习家庭园艺装饰技术。

家中堆满了黄金、白银的上流社会家庭对苔藓地的狂热需求,直接给苔藓家族带来了空前的、毁灭性的灾难——许多为了生存的穷苦人为了满足富人的这一需求,到处挖掘苔藓,而且只选最好的。这还不算最为惨烈,令人诧异的是,挖掘苔藓的人们,就像中国童话故事里的“猴子掰玉米”一样,遇到下一个比玉米好的桃子时,便舍弃掉前面的玉米棒——当他们遇到比正在挖掘的苔藓地好的另一块苔藓地,就会把已经挖掘成千疮百孔的苔藓地舍弃掉,开始挖掘他们所相中的另一块苔藓地。如此一来,对于苔藓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被挖掘回来的苔藓地纷纷流入各个家庭。园艺师们把一片一片的苔藓养在有平坦屋顶的或门向北开的室内,并经常加入适量的水分保持其湿润。适应了这些上流家庭的气息后,郁郁葱葱的苔藓就被装饰到这个家庭的各个角落。

在日本,一些家庭也把苔藓当成是一种美,将它们种植在庭院中的各个角落。

在古老的寺庙庭院中,苔藓也是一道别致的景观。苔藓能带给人的是一种宁静、沧桑和沉稳,与寺庙给予人心灵沐浴的效果是一致的。其中,以日本京都的“苔寺”最为有名。

“苔寺”即指古老的西芳寺,因寺内生长有120多种苔藓家族的成员,以碧绿如绒毯而闻名。苔藓向来是低调的,但因“苔寺”名气太大,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但都被拒之寺外。曾经有人建议苔寺对世界开放,但一些专家担心人的体温会影响苔藓的生长而反对。

由于要求开放的呼声太强,迫于压力,苔寺方面就答应开放了。不过,一天只允许15个人参观,并且这些幸运的人必须虔诚地参与寺院安排的诵经、抄写经文、冥坐等活动,最后在清灵空静中参观寺内这些苔藓植物。

事实上,并不是你每天去得早或排队排得靠前就能进入寺内,而是需要提前2个月申请入寺参观名额。因为古老的西芳寺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了!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苔藓种类一旦挖走,被移植到人类的家庭,无论园艺师怎样伺候,都难以成活。

而今,由于科技的进步,人类开始人工栽培苔藓了。在栽培的时候,苔藓喜欢什么,就给它们什么。比如:在砖块、木头及某些适合苔藓生长的粗糙水泥上进行栽培,有助于苔藓植物利用假根从中吸收水分。在土壤上面也可以事先涂一些酸性的物质,如酪浆、优酪乳或尿液等。

在用来装饰公园、庭院的苔藓植物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当属泥炭藓。泥炭藓一般生长在沼泽地区或森林洼地等水分充足的地方,平时呈淡绿色,干燥时呈灰白色或黄白色,以群居的部落生活为主要生存方式,呈紧贴地面的垫状,一看就知道它们具有丰富的生存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