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植物中的“开路先锋”:苔藓植物
23953800000021

第21章 降害虫先锋

自然界常常有这种现象:一种专门以某一种植物为食的昆虫,也会把家安在这种植物的叶片背面、植株上或植株的基部,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取食活动。

有时多种昆虫都喜欢某一种植物,这个刚吃饱了走掉,下一个饿得走路打晃的饿鬼又匆匆赶过来,埋头就吃;或者是几种昆虫的就餐时间大致相同,说来吃都来吃,害得植物旧伤未愈,又添新伤,叶片大大小小的全是洞,还怎么进行光合作用?

植物也是有感觉,有感情的。

所以,造物主为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赋予了植物们一种特殊的防御本领:分泌毒素,赶走那些贪吃虫!

柳树叶遭到毛虫的危害后,会分泌一种异常苦涩的能够降低毛虫食欲的生物碱。

如果一些饿得打晃的毛虫或别的昆虫还是不听警告,“敬酒不吃吃罚酒”的话,叶子便会释放出一种激素,促使亚麻酸转化为茉莉酮酸,茉莉酮酸再促使叶子的部分细胞制造出一种叫做“蛋白酶抑制剂”的酶。这种酶可厉害了,不但能够让昆虫消化不良,还能帮助叶子细胞再产生一种叫做“缩胆囊素”的化学物质,让贪吃的毛虫和昆虫们立刻产生“我吃得太饱了”的感觉,于是这些被“哄饱肚皮”的害虫立刻转身就走了。

哈哈,柳树真是有两下子啊,打一套“组合拳”,晕头转向的害虫就傻乎乎地溜走了!

此外,白杨、枫树与柳树一样都有一个特点:当受到害虫侵害时,它一面分泌防御用的化合物,一面把“有敌人”的信息迅速传给身边的伙伴,再由身边的伙伴传遍所有的伙伴,共同防御害虫。

在非洲大草原,当一种带刺的小叶植物不能阻止长颈鹿的“狂热追求”时,这种成片生长的植物便学会集体防御的本领:一旦边缘的植株首先遭到长颈鹿的撕咬啃食时,这棵植株会很快把“大嘴巴的白吃客来了”这个信息飞快地传给其相邻的伙伴,并迅速传遍整个林子,所有的小叶植物都起了微妙的变化:收拢叶片,张开针刺,同时植物体内,特别是嫩叶和嫩茎部分会分泌一种刺激喉管的毒素,让喜欢用舌头翻卷嫩叶嫩茎来吃的长颈鹿产生不舒服感,像被蜇到一样,只好摇头甩脑地吐掉刚吃到的食物,转身就离去。

然而高大的长颈鹿也是聪明的,它隔一段时间再回来,小叶植物会毫不客气地再释放毒素;可是长颈鹿不舒服吐了再走,隔一会儿又来了。看来,植物还是斗不过大型的食草动物呀。

植物是采用“施放毒素”的方法自保的,苔藓也会面对天敌,它们又是如何自保的呢?科学家们发现:苔藓植物标本,不需消毒,长时间保存,既不易霉烂,也不易受到虫蛀。因为苔藓植物本身含有抗生物质,能够击退一切可能入侵的霉菌分子,甚至与入侵者同归于尽。科学家们发现,在111种被研究的藓类中,有56%(也就是61种)成员的提取物对至少一种细菌有抗菌作用,特别是折叶苔、棉藓和小金发藓,具有抗真菌的作用。

而对于过来“白吃饭”的大大小小的害虫们,苔藓家族所具有的昆虫拒食活性成分,也让它们尝尽苦头,不得不兴冲冲地来,灰溜溜地走。

一个是由于苔藓属于植物界的“先驱者”,半数以上生长在极端恶劣的生长环境中,上天赋予苔藓在这种环境生存下来的能力,为更多的绿色植物创造生存的可能性,所以苔藓不同于那些生长在阳光充足、养分富集、温暖而湿润的环境中的较高等级植物,苔藓大多数成员不具备收集并储存营养的功能,一般的植食性动物都对苔藓不“感冒”;一些自然界肉眼几乎看不见的微生物负责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因为富含纤维素和类木质素导致藓类成员的细胞壁又瘦又硬,而总是被分解者放在最后处理,因为分解苔藓植物既费时又费力。或者是一些苔藓体内含有过于丰富的某些矿物元素,或者如泥炭藓含氮量过低,等等,都让食草的动物胃口无法适应而放弃。泥炭藓属除了含氮量过低,它们创造的酸性、浸水、缺氧的生存环境条件也降低了其分解速度;同时泥炭藓类和灰藓类所含的泥炭藓醇也增加了分解者的难度。

还有苔藓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也是十分厉害的。如苔藓因代谢产生的******苄酯类,对于贪吃的昆虫和难消灭的螨类都是致命的,只要吃一口就会被“放平”。

另外,草酸也可以把那些植食性昆虫(植食性昆虫指以植物活体为食的昆虫)搞得头晕眼花,浑身不舒坦,凡是尝过草酸滋味的,它们再也不敢吃第二口。

从3.7亿年前苔藓的祖先算起,至今还没有任何一种病毒可以存在于苔藓植物中!

科学家们目前已发现苔藓植物中有抗微生物活性成分、杀寄生虫和杀软体动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气体活性成分、植物生长调节活性成分,具有酶抑制活性成分,等等。可见苔藓家族自我防卫装备是多么齐全,在植物界也不是“好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