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冷眼读人心
23954700000026

第26章 人是需要两条腿的独立支撑行走的

◎德国父母的“冷酷无情”,把孩子逼上自立、自强之路,陶冶了他们勇敢坚毅、不屈不挠的人格和品性。在这方面,中国的父母则要差很多。

◎当一个人关注独立人格方面的问题时,就证明他们的独立意识已经走上正轨,是走向更高舞台的初步表现。

◎人,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需要明白“为什么而活着?”“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什么?”这非常重要!这个问题是支撑人们寻求高尚生活的动机。

◎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是具备独立人格的先决条件,思维是人生存的必备条件,没有思想就不可以为人,思维随人的生命存在而存在,无论人处于何种状态之下,哪怕是深沉的睡眠中,大脑思维都在不停地运动着。

德国是世界上最注重培养孩子独立人格的国家。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不管家庭条件如何,父母就开始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让他们饲养动物,如小狗、小猫等,让孩子在照顾它们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责任感和独立性。

孩子们平时的零花钱并不是父母给的,而是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获得的劳动报酬。德国人的观念中,人就是个生物,与万物平等。在人类这个范畴,他就是一个人,普通人,将来做什么不是现在就能计划的。德国的父母普遍有这样一种平常心:让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快乐地过一生,仅此而已。

至于孩子长大之后,能够走多远,脚步在孩子的身上,父母无权干涉。

德国的父母认为,家庭教育需要一个宽松正确的起跑线,不会在一两岁的时候就为孩子选择好学校、好老师。孩子这个阶段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智性沟通。

德国的父母从来不拿孩子与别人比较,只是想完善他的能力,让孩子有快乐的自我的人生。

到了上学的年龄,孩子是优等生还是差等生,父母很少过问。

德国父母的“冷酷无情”,把孩子逼上自立、自强之路,陶冶了他们勇敢坚毅、不屈不挠的人格和品性。在这方面,中国的父母则要差很多。

当前,心理医生这个职业越来越普遍,父母关于孩子的成长咨询心理医生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他们总爱问一些“我的孩子现在越来越叛逆怎么办?”“孩子越来越不依赖我怎么办?”等问题。

而这些问题,德国父母是从来不会问的,他们只会问:“我怎么样才能让孩子获得独立的人格呢?”

中国的父母在寻找如何让孩子依赖自己的方法,而德国的父母则寻找如何让孩子不依赖自己的方法,两种教育必然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

心理学家梅奥说:“当一个人关注独立人格方面的问题时,就证明他们的独立意识已经走上正轨,是走向更高舞台的初步表现。”

罗斯福不仅是个伟大的总统,更是一个伟大的父亲。他一直十分注重培养自己的孩子独立的人格。罗斯福有四个儿子,每个儿子都非常出色,这全部于罗斯福的培养。

他曾说过一句话,这句话被很多人引用:

在家庭里,我不是总统,只是一个父亲。

从孩子16岁起,他就让孩子们独立生活,反对他们依靠父母生活,让孩子们凭自己的能力自食其力。因此,罗斯福的孩子像其他孩子一样,做兼职挣零用钱花。

罗斯福的次子富兰克林·罗斯福,在20岁去英国旅行,在英国他看上了一匹好马,便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将它购买下来。然而,却没有了回去的路费,打电报向父亲求救。

父亲回电说:

你和你的马游泳回来吧!

富兰克林只好卖掉了马,作为路费回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罗斯福的四个儿子都上了前线。

罗斯福病故时,由于处于特殊时期,只有小儿子约翰·罗斯福守在跟前,其他的三个儿子都坚守在自己各自的军舰上,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父亲送行。

人,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需要明白“为什么而活着?”“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什么?”这非常重要!这个问题是支撑着人们寻求高尚生活的动机。

人的存在不仅仅是生命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的存在,一种独立的精神存在。

然而,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不具备独立人格的人,这些人无法拥有真正的自我,他们的精神为别人的精神所奴役,甚至比古代的奴隶还要悲惨。奴隶仅仅是身体被奴役,而这种人则是思维被奴役,不具备独立的思维,只能被动地接受别人的价值观念。

更为可悲的是,尽管生活在奴役之中,思维却浑然不知,甚至深深地依恋着,并为这种被奴役而快活。

经常能够听到有些人,多为女性,因为感情问题而自杀,这就是独立人格缺乏的表现。

我有一个朋友,失恋之后痛不欲生,选择了自杀。大好的青年,就这样离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真是可怜可恨。

有句话说,这种失恋后选择轻生的人,是人格的缺陷导致的。他们并非沉迷于失恋,而是沉迷于人格的缺陷中。就好比两个抱团行走的人,一旦一个人摔倒了,另外一个也会跟着摔倒,因为他缺乏独立的人格。

缺乏独立人格的人,所谓的失恋,根本就是青黄不接。如果前脚被一个人给踹了,后脚却被一个更优秀的人接手了,根本没有时间去顾及失恋。

一个人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首先应该具有完全独立的精神层面,思维上独立,行为上独立,同时需要具备选择独立生活方式的权利。

然而,由于人的社会性,属于群居动物,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无时无刻不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有形和无形的束缚,这些束缚来自于成长环境、社会文化、家庭生活、社会准则等。

要具备人格独立,就需要人无时无刻不和这些无法避免的束缚展开斗争,并且在不断的斗争中完善自我,追求独立的精神价值。人的整个生活过程就是寻找自己独立生活方式的过程。

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莎翁在成长过程中,经常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无形的影响,这成为影响他独立人格的重要因素。但在不断的成长中,生活的经验和知识成为他创作的源泉,让他在不断的创作过程中,完善自己,完善作品。

莎翁在成长的过程中,为了具备独立人格精神,没有刻意去遵守社会为他制定的一系列行为准则,而是选择以自由意志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作品,没有按照社会、他人所期待的模式去生活。

莎翁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指导,不要按照社会、他人所期待的模式去生活,而是建立在自由意志的思想指导下,走属于自己的道路。

一个人只有具有独立人格,才能具备自己的思想体系,才能在思想体系的指导下,重审一切道德价值标准。

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是具备独立人格的先决条件,思维是人生存的必备条件,没有思想就不可以为人,思维随人的生命存在而存在,无论人处于何种状态之下,哪怕是深沉的睡眠中,大脑思维都在不停地运动着。

生活中,感性的思维能让人摆脱尘世的苦难和无奈,理智的思考能让人摆脱一切的世俗偏见,洞察到事物本来的面目。理性和感性的思维,让人摆脱缰化的条条框框,从而让人摆脱精神上的奴役,而达到独立自主的精神境界,也只有达到独立的精神境界,才能完善独立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