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岳飞的故事
23957400000013

第13章 苗刘兵变

宋高宗投降集团卑躬屈膝的所谓“诚意”,换来的不是金兵的怜顾,而是更猛烈的进攻。金兵已经探明了宋高宗赵构的逃跑路线,于是就把进攻的重点指向东南,企图一举俘获宋高宗,彻底消灭南宋王朝。

赵构从扬州渡江之后,把原来要迁都建康的计划也放弃了,于是从镇江奔向常州,从常州奔向苏州、秀州(今浙江嘉兴县),二月十三日,到达临安(今浙江杭州)。

南宋王朝的统治者们,在女真兵马的追逼之下,虽在一味地流离逃窜,其士兵中的大部分,因都来自黄河流域各地区,却大都在怀念着自己的家乡,摩拳擦掌,要打回自己的老家去。例如,正当赵构、王渊、康履等人逃向临安的时候,之前从淮阳军溃败下来的韩世忠的部将李在,却在宝应县聚集旧部,并号召一批当地民众,组成一支忠义民兵,乘金人在高邮的防务空虚之际,攻入高邮县城,处决了投降金人的一批汉奸官僚,并截留了金军运送抢劫所得的金宝财物的北行船舶数艘。

但赵构所宠信倚靠的,却是康履、王渊这伙人。赵构跑到临安不久,由于宦官康履在他身边不断帮王渊说些好话,他竟把王渊提升为枢密院的副长官。对于金兵攻陷扬州时负有严重贻误军机罪责的王渊,不但不加惩处,反而加以奖擢(zhuo)。赵构的这一措施,既使得痛恨王渊的临安居民更为恼火,也使得所有驻扎在临安的部队都心怀怨愤。特别是护送皇帝亲眷到达杭州不久的苗傅和刘正彦所率领的那支部队,其中的中下级将佐,有些是生长在幽燕一带的,有些则是生长在两河、中原一带的。

他们曾多次向赵构建议,如何部署反攻和收复河北的计策,赵构却全都置若罔闻。而逃到临安之后,赵构却依旧这样地倒行逆施,把一个在国难深重时刻还专搞害人利己勾当的王渊提拔为高官,他们对此更感到忍无可忍。

建炎三年三月初五日,苗傅、刘正彦利用部队中全体官兵对赵构的愤慨,举行了武装暴动。他们捕杀了王渊,捉杀了康履和所有已经到达临安的宦官,逼令赵构宣告退位,加以幽禁,把赵构的一个不满三岁的儿子立为皇帝,另请哲宗赵煦的废后孟氏垂帘听政。并且宣布,从三月十一日为始,把年号改为“明受”。

这次兵变杀掉了王渊和以康履为首的一大批宦官,大快人心。

但是,苗傅、刘正彦和他们这支部队中的将佐,既都没有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经验,也都缺乏应急应变的机智和才能。在发动了这次兵变之后,他们仍只局守在临安城内,没有提出足以鼓舞人心的政治主张,也没有和临安地区以外的军事首领们取得联系。这样,他们就把整个临安城郊陷入惊惶****、忧疑不安的情况之中。

原已移屯在淮南和江南的南宋政府军队,全都把视线转向临安,密切注视着这一事变的发展和变化。一些实力比较雄厚的将官,如韩世忠、刘光世和张俊等人,经高级文官张浚、吕颐浩等人的号召和联络,便都先后举起讨伐苗傅、刘正彦的旗帜,提出要求赵构复位的口号,率军向临安进发。

临安终究被“勤王军”攻下,建炎三年四月初一,又用孟太后的名义宣布赵构复皇帝之位,这次兵变到此宣告结束。起事部队中一部分将吏被擒获杀害,苗傅、刘正彦率众向江西、福建逃跑。韩世忠又率领大军一直追赶下去,终于把苗、刘二人捉获“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