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心人皆有之,而要面子的习惯则是自尊心的具体表现。
一个人不可能不要面子,但又不能够死要面子。死要面子的人,就往往会真正丢了面子。
曹雪芹在小说《红楼梦》、曹禺在话剧《北京人》中,都以生动的笔触,真实地描写了本已败落但仍不肯放下架子的诸多“世家子弟”的形象。在他们看来,如果这些架子一旦全不存在,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在这里架子实际也就是面子,可见,有些人是把面子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这就是他们的人生道理。
面子当然不能不要,一个一点面子也不要的人,恐怕自尊心也不复存在。关键的问题是要搞清怎样做才算不丢面子?什么面子可以丢,什么样的面子应当保?
一句话,出于虚荣的面子应当丢,有关人格的面子需要保,不保何以处世?而保的办法则在于实事求是。事实俱在,曲直分明,面子不保亦在;哗众取宠,装腔作势,面子虽保亦失。不适当地过分看重面子,在中国传统习惯里是颇为严重的,其实,“面子”是中国人心理上的沉重包袱,看似薄薄的情面,其实质则有令人难堪的苦衷。
中国古籍《墨子·离娄下》中讲了这样一则故事:齐国有一位穷酸先生,娶了一个媳妇,还有一位“偏房”,这位先生祖上也许发达过,可现在不行了,然而他的面子可低不下来,就是在自己的妻、妾面前也忘不了打肿脸充胖子。于是他对她们说,经常有贵客请他赴宴,而且每次回来都装成酒足饭饱的模样。其实,每天他都来到东门外的一个墓地里,跑到上坟人那里去乞讨剩余的祭品。原来他就是这样参加宴会的!而每天他都跑来洋洋自得地在他一妻一妾面前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丝毫也不感觉惭愧。因为在他看来,这样才算有面子,还管什么死要面子活受罪。“面子”有时还是伤害自我的导火索。
中国古代的时候,人们把勇敢看成有面子,所以,传说有两位勇士,为了表示勇敢,居然互割对方的肌肉下酒,最后双双送了性命,这种要面子,当然是非常愚蠢的。但是在那个时候,却也司空见惯,并不足怪。
在商品经济的社会中,人类社会在不断分化,贫富差距在不断加大,许多人在社会剧变中失去了自我价值的判断,他们的心理遭到极大的扭曲,因此只有借助于虚荣来满足自己的面子和虚荣心。
有些人即使债台高筑,也要挥金如土,与他人比吃、比穿、比用、比收入,当官的比轿车、比住房、比待遇、比职级……在操办红白喜事时,讲排场、摆阔气,在住房装修中,比豪华气派,在生活消费中,大手大脚,寅吃卯粮,借贷消费,其目的都是需求他人将目光聚集在自己身上。虚荣的情绪与他人的反应息息相关,他人反应的变化会使虚荣的情绪迅速相应调整。从小处说“面子”所带来的虚荣心腐蚀了人的正常心理,破坏了人的健康情绪,成为人们性格中的一个毒瘤。虚荣心会使人变得怪僻而孤独。
例如有一位在某研究所工作的科研人员,技术与学识上也许并不太差,但由于自尊心过强,所以尽管年逾不惑,却仍然和同事们难以和睦相处。原因是,不管是在学术问题的讨论上,还是在工作方案的安排上,甚至就连日常琐事的看法和处理上,只要别人意见与自己不合,他就觉得面子受了损害,一点也不能容忍,非要别人按自己的想法去办不可,否则就会不依不饶,甚至恶语相加。因为,他觉得自己永远高人一筹,意见必然正确无误,别人只有跟着走的份儿,否则就是以邪压正,同时也是不给自己面子。正因为他的这种毛病,所以凡与他相处稍久的人,无不敬而远之,避之犹如瘟疫。试想,一般人在这种环境下,只有委屈忍耐,可他自己却安之若泰,可见虚荣心影响人的关系。
在中国乡间,邻舍是时常要吵架的,吵架不能没有和事佬,而和事佬最大的任务便是研究出一个脸皮均势的新局面来,好比欧洲的政治家,遇有国际纠纷的时候,不能不研究出一个权力的均势的新局面来一样。遇到这种案件的时候,和事佬的目的决不在公平的解决,使权利义务各有所归,而在把脸皮向当事的双方分配一下,厚薄多少,各不吃亏。至于公平的处断,虽属有它的好处,在东方人看来,往往认为是不可能的。在县衙门里的公堂上,这条脸皮均势的原则是一样的适用,一大部分的官司,归根结底总是打一个平手,两不相亏,各不伤脸。
既然大家都有面子,为了保全脸面,人与人相处就须十分小心了,要善于察言观色,领悟别人的话外之音,而不能过分相信直觉。为了防范小人,以免砸了自己,于是大家逐渐掌握了一套很有应用价值的“会议语言”——在会议或其他公开场合向大家表白的语言,其特点是谦虚、圆滑、空泛。
谦虚的如:我是来学习、取经的;抛砖引玉;难免有错,敬请指教,等等,其作用是避免人家说你自负、骄傲,且可做免战牌之用。
圆滑的如:虽然……但是;一分为二;原则上同意,等等,其作用是避免任何可能的偏颇,把思想锋芒藏起来,叫人抓不到话柄。很多人掌握了这样的习惯:要评上“先进”就要争取提名,因为在评比会上谁也不愿当面说你不够资格。
所以,哪怕明明是一位差劲的候选人,最终也能获得全部赞成票。当然,事后又免不了一场背地议论,因为人们投了一张违心的赞成票,总要发泄心里的积怨。与其如此,还不如不要讲究虚荣心,实事求是的好。当然,重要的是知道什么情况下应给人留面子,什么情况下要坚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