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穷人与富人的距离只有0.01mm
23963500000039

第39章 机遇只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

机遇总是与长期积累、认真寻觅它的人结缘。成功就是勤奋加上机遇。香港女作家梁凤仪十分推崇“勤+缘”,即此义。这个“缘”,即机缘、机遇。美国篮球名将乔丹对此也深有体会:“机会是为有准备的人而准备的。抓紧所有的时间,让力量发挥到极致,那些斑斓多彩的机会,一个个就会来到这些人面前了。”

“唐老鸭”李扬在青年时代就一直在积极寻求,努力争取机遇,最后终于得到了机遇的“奖赏”。初中毕业即当工程兵的李扬,施工任务重,打坑道,运灰浆,有时一天要干十多个小时。工作之余,他爱好写作,经常向团部的广播室投稿,并负责出版连队的黑板报,人们都称他为“小秀才”。退伍回京后,他当了一名普通的工人。他艰苦地自学,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机械系。对影视文艺的爱好,使他广交艺坛好友。经朋友介绍,他当上了几部译制片的业余配音员,这个还未有安身立命之所的青年,学了机械专业后,又“不务正业”,到某剧组干了几年临时工。他细心琢磨配音,在给“孙悟空”配音时,配出了特色。1986年,他又为美国风靡全球的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担任汉语配音,“唐老鸭”的独特声腔使李扬家喻户晓,奠定了他成功的基础。

不少人总是埋怨机遇不愿光顾他的门庭,却未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积累和准备上。若你事先在某一领域或某种技能上打下坚实的基础,遇到合适的机会,如岗位转换或招聘应试,正需要这一方面的人才,就能大显身手。若你根本没有这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那就只得干瞪眼,与机遇无缘了。英国汉学家李约瑟,因有汉语优势,20世纪40年代初,在选拔英驻中国使馆人员时得以胜出。在华期间,又有了周游访问,收集资料的机会,使他为完成《中国科学技术史》这一巨著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遇的产生和利用都需要有其主、客观条件。从主观上讲,机遇只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这里的准备主要有以下内容:一是知识的积累。没有广博而精深的知识,想发现和利用机遇是不可能的。一是思维方法的准备。只具备知识,而没有必要的思维方法,只能让机遇白白地从身边溜走。当然,有效的思维方法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人们下苦工夫,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培养训练。因此,我们既要勤于思考,又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我们也得明白,不论是知识积累方面的准备,还是思维方法方面的准备,都是一个过程。主观条件非常重要,它要求人们自己努力学习和工作。

机遇,是长期勤奋积累后的奖赏,是对具有雄厚实力者的馈赠,它只能奉给那些坚持不懈,做好充足准备的人。

机遇经常就在你的身边

人们总是抱怨机遇难觅。其实,机遇经常就在你的身边——单位领导换了,政府政策变了,社会形势新了,乃至各种信息、问题的出现,都可以视为机遇。关键就在于你是不是善于发现,善于发掘。一般说来,机遇大多来自以下各方面:

(1)社会形势变化

社会形势经常处在变化的过程中,这是普通百姓所无法驾驭的。但是,只要有抓住机遇的意识,很多变化,就是成功的机遇。

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社会的发展变化异常迅速,人们的价值观念、物质需求等都时时刻刻处在变化状态。适应这种变化,就能够使变化化为有助于自己成功的巨大机遇。许多成功的企业家就是准确抓住社会形势变化的焦点,而一跃成功的。

(2)意外事件的发生

许多意外事件,如种种天灾人祸的发生,对社会和许多人来说是坏事,而坏事的发生,也会给许多人带来难得的机遇。因为有灾难,就要有恢复,有恢复,就有种种需求,社会需求的产生,就给有准备的人带来了机遇。

众所周知,美国的众多企业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了大财,当时百废待兴,国家、国际和社会的需求异常活跃,为众多的资本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香港,著名企业家霍英东的起家,也与抗美援朝战争有着密切关系。

一艘拖船起家,也许这就是霍英东的发迹“模式”。霍英东喜欢冒险,他一贯主张寻找的途径,从长远来看,并非投机。正是这种不断寻找新途径的个人素质,再加上百年不遇的时代背景,使他跟头一翻,终于成了富豪。

香港从20世纪40年代末起,不知涌现了多少新富。善于寻找新途径的霍英东抓住了机遇。霍英东成功的要诀不外两个:一是机遇,二是毅力。无疑“抗美援朝”的打响,为霍英东发财带来了机遇,没有这千载难逢的机遇,也许霍先生所拥有的还只是那条船。但是,机遇面对众人,为什么有人抓住了,多数人却失去了呢?这说明抓住机遇也需要有良好的素质,霍英东的毅力成为他抓住机遇的必要条件。

成就事业的人应记住霍英东的那句话:“做一件事情就像踢足球一样,你一定要拼命达到自己的目标,要人球才罢休。”

(3)问题的出现

有了问题,你去解决,问题对你来说就是一种机遇。一旦问题得到了解决,你起码在解决这种问题中就获得了成功。

日本狮王牙刷公司的职员加腾信三为了赶去上班,急着刷牙,牙龈被刷出血来。在心头火气平息下去后,他便和几个要好的伙伴提及此事,并相约一同设法解决刷牙容易伤及牙龈问题。他们想了不少解决牙龈出血的办法,效果都不太理想,他们进一步仔细检查牙刷毛,在放大镜底下,发现牙刷毛的顶端并不是尖的,而是四方形的,“把它改成圆形的不就行了”!经过试验,取得了实效,他正式向公司提供了这一项改变牙刷毛形状的建议,公司很乐意把全部牙刷毛的顶端改成圆形。改进后的狮王牌牙刷在广告媒介的作用下,销路极好,连续畅销10多年之久,销售量占全国同类产品的30%——40%,加腾信三也由职员晋升为科长,十几年后成为公司的董事长。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这样说,没有问题,也就没有机遇。牙刷不好,这是一个问题,许多人都发现了这个问题,但没有设法去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机遇就不属于他们。而加腾信三既发现了问题,又设法解决问题,牙刷不好的问题对他来说,就是一种机遇。

(4)品德创造机遇

很多机遇是在想不到的情况下出现的。塑造良好的品德似乎与机遇关系不大,其实不然。有些机遇的来临,就是因为关键人物看上了你这难得的高尚品德。

法国银行大王拉裴萨托的故事可以给我们以启示:

法国银行大王拉裴萨托年轻时,有一段时期找不到工作赋闲在家。有一天,他独自到一家银行去找董事长,要求被雇佣,然而一见面就被拒绝。这种经历对他而言,已是第52次了。当他失魂落魄地走出银行时,看见在银行门口的地面上有一根大头针。他觉得如果有人为了它而受伤多不好,于是他就把大头针拾起来了。

他蹲下来拾起大头针的动作,被董事长看见,董事长认为如此小心的人,很适合当银行的职员,所以改变主意,雇佣了他。他是个对一根针也不会放过的人,因此他才得以在法国银行界平步青云,有功成名就的一天。

“如果我也有一个机遇……”

在现实生活里,许多人有类似的心态——等待机遇做个成功人物。

在等待的时候,看见别人取得成功,自己却仍未起步,有人会有以下反应:

论条件,他不比我好,这有什么了不起,他只是得到一个机遇罢了。如果我也有一个机遇……

博学多才有什么用?世界就是这样不公平,平平庸庸的反而取得成功。

他没有什么了不起,只因为有个富有的父亲!

他哪里有真才实学?靠阿谀奉承罢了!

第一种反应是对别人的成功满不在乎,以为机遇一到,人人都可以成功。

第二种反应带着怀才不遇的意味,以为自己有才华,却得不到别人赏识,一直没有机遇,不免自怨自艾。

第三种反应把别人的成功归因于他的运气,例如生长在富豪之家,这是化运气和机遇混淆了。

第四种反应把别人争取机遇的努力,随便贬低为“阿谀奉承”,忽视别人处世待人的才能以及其他令人赏识的优点。

上述四种反应,显示人们不明白成功需要什么条件,尤其不明白机遇的真正意义,也不明白要令机遇起作用需要什么条件。

“如果我也有一个机遇……”

这些人天天在等待一个机遇,而日子就在等待中悄悄消逝。

机遇是一种带有稀缺性的社会资源,并且它的降临往往带有各种偶然性,因此,机遇对待具有相同条件的人很可能是非常不公平的,这就导致了一大批颇具才华的人无法施展他们的本领,最终“泯然众人矣”。而我们在张艺谋身上看到的却是一种成功者的机遇观,那就是:绝不坐等机遇,而是主动地去寻找机遇、创造机遇、尝试种种捕获机遇的办法,直至成功。机遇固然是可遇的,但只要努力也是可以追求到的。

考电影学院是张艺谋生命中一次至关重要的机遇,也是他人生的根本转折点。张艺谋在这一关键时刻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意志和技巧,颇值我们沉思。

那是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开始“****”后的第一次招生,张艺谋的心一下子热起来,他知道企盼多年的机遇已经来临。但他也意识到,政审可能再次成为他的劫数。可毕竟这是千载难逢的一次机会,他一定要去试一试。

张艺谋争取到了一次去北京出差的机会,带着自己精心挑选的摄影作品,找到了电影学院的招生办公室。他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优秀的艺术素养令老师们大加赞赏,但是,学校规定招生的最高年龄是22岁,而张艺谋当时已经27岁了。制度无情,先是年龄一项就把张艺谋阻挡在门外,张艺谋虽然多方奔走,却毫无结果。

张艺谋失望至极,但仍未绝望,他属于那种只要还有一点可能和机会便会死死抓住不放的人,他要创造自己的命运。当时的国内正时兴“读者来信”,提倡“伯乐精神”,强调各级领导要重视和认真对待来自基层的各种意见和要求。张艺谋听从一位深谙世事和****党史的朋友的建议,给素昧平生的当时的文化部长黄镇写了一封言词恳切的信,还附带了几张能代表自己摄影水平的作品。最终,信辗转到了黄部长手中,颇通艺术的部长认为张艺谋人才难得,遂写信给电影学院,并派秘书前往游说,终于使电影学院破格录取了张艺谋。

然而,好事多磨。在张艺谋读完二年级的时候,校方以他年龄太大为由要求他离校。而此时力荐张艺谋的黄部长已经离休,向谁去求助呢?张艺谋意识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不能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伯乐身上。自己已进入而立之年,更应该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所谓命运,无非就是机会和抓住机会的能力。他硬着头皮给校领导写了一封态度诚恳的“决心书”,强烈表达了自己要求继续读书的愿望。再加上爱才的老师多方说好话,校方终于同意让他继续上学。在以后的三年中,张艺谋的摄影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最后他终于成为一代“名导”。

这里我们不妨作几个假设,如果张艺谋没有到北京去报名,如果他没有写信给黄镇部长,如果他屈从了校方的压力,那么机遇就很可能会从他手中溜掉,甚至根本就不会因他而出现。由此看来,机遇并不是什么神秘的“天外来物”,而是人与客观环境较量的结果,它是可遇也可求的,它与人的主舰能动性有着很大的联系。

可见,对于准备将来事业有成的我们而言,具备主动寻找机遇的素质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