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故事:有兄弟俩长大后,干了一辈子农活的父亲说:我们这儿人多地少,土里刨食不容易,将来媳妇都难找,你们还是出去闯闯吧!怀揣父亲给的1000元钱,兄弟俩出发了。他们在村头相约:看谁先挣到1万元。
春节回家,弟弟喜滋滋地拿出一张存折:不到一年,他挣了1万多元。哥哥也有一张存折,但余额不足3000元。原来,弟弟东奔西跑,与人贩兔毛,找准了市场;而哥哥在帮人打工学习养殖技术。再次出发时,弟弟豪情满怀:一年后,看谁先挣到5万元!
一年后,弟弟又胜利了。哥哥的存折不足5000元,而弟弟的数字是哥哥的7倍。父亲还是公正的:不管你们挣多少,在我看来,都有很大长进,我也就放心了。
3年后,哥哥回乡自己搞养殖场。在这块地方,他的行为领潮流之先。而弟弟在市场上奔波数年,已练就一身小贩的本事。
又3年,哥哥的养殖事业稳步发展,在当地颇有影响,他不仅靠售卖产品赚钱,还通过培训、指导别人的养殖技术而获利。但这3年里,弟弟在市场上多次受挫,时赚时赔,目标不断变换,进展不大。当哥哥成为百万富翁,在城里开公司时,弟弟终于厌倦了东奔西跑。哥哥邀请他到自己手下干销售经理,弟弟一口答应。
一次与父亲共进晚餐时,他们谈起这些年的经历。父亲说:看来,种田靠天,做买卖,要靠运气啊!
哥哥摇摇头说:其实,更重要的是心态。我一直依靠积累,而弟弟总寻求暴富。
寻求暴富固然是获取财富的一种方法,但成功的几率却小得可怜,即使真的暴富起来,暴衰的几率也很大。靠积累获取财富是最有效的方法,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小变大的过程。
泰国有个叫托尼贾的人,一心想成为大富翁,他觉得成功的捷径便是学会炼金术。他把全部的时间、金钱和精力都用在了炼金术的实践中。不久,托尼贾花光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家中变得一贫如洗,连饭也吃不上了。妻子无奈,跑到父母那里诉苦,她父母决定帮女婿改掉恶习。他们对托尼贾说:“我们已经掌握了炼金术,只是现在还缺少炼金的东西。”
“快告诉我,还缺少什么东西?”
“我们需要3公斤从香蕉叶下搜集起来的白色绒毛,这些绒毛必须是你自己种的香蕉树上的,等到收完绒毛后,我们便告诉你炼金的方法。”
托尼贾回家后立即将已荒废多年的田地种上了香蕉,为了尽快凑齐绒毛,他除了种自家以前就有的田地外,还开垦了大量的荒地。当香蕉成熟后,他小心地从每张香蕉叶下搜刮白绒毛,而他的妻子和儿女则抬着一串串香蕉到市场上去卖。就这样,10年过去了,他终于收集够了3公斤的绒毛。这天,他一脸兴奋地提着绒毛来到岳父母的家里,向岳父母讨要炼金之术,岳父母让他打开了院中的一间房门,他立即看到满屋的黄金,妻子和儿女都站在屋中。妻子告诉他,这些金子都是用他10年里所种的香蕉换来的。面对满屋实实在在的黄金,托尼贾恍然大悟。从此,他努力劳作,终于成了一方富翁。
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梦想,都渴望成功,都想找到一条成功的捷径。其实,聪明人都知道,捷径就在你的身边,那就是勤于积累,脚踏实地,想投机取巧是不行的。
不要渴望发横财
穷人想挣大钱,恨不得一刀就宰1万元,可是你有这样的刀技么?何况市场已经进入微利时代,就凭你一把钝刀,怎么可能!结果往往是还没等到自己发展起来,就已经将财神扼杀在摇篮中了。
曾经有一个故事,恰当地描述了穷人渴望发横财的心理。
有个地方住着一对贫穷的夫妇,他们拥有很小的一块田地,每年依靠田中的收成勉强过活。幸好他们还养着一只母鸡,每天可以得到一个鸡蛋。突然有一天,这只鸡生下了一个金蛋。农夫把金蛋拿到市场上去卖,结果得到了很大的一笔钱。农夫回到家里,直盯着生金蛋的鸡看,心想以后再也不用辛勤地耕种了,需要什么东西,直接到商店或市场去买就行了。
靠着一天一个金蛋,夫妇俩很快发了大财,买下了肥沃的田地,又盖起了漂亮的大房子,请了许多仆人,日子过得舒服极了。但是他们非常贪心,对这一切并不满足。有一天躺在床上,妻子说:“既然母鸡每天可以下一个金蛋,那它的肚子里一定有很多很多的金蛋,说不定就是一个小金库……”
丈夫兴奋地对她说:“对,我们干脆把鸡杀了,从肚子里把所有的金蛋都拿出来!”
于是他迅速地拿来了一把刀,把那只下金蛋的鸡杀了。但是剖开之后,他发现这只鸡和普通的鸡并没有什么两样,哪里有什么金蛋啊?
这就是典型的穷人思维,他们不想细水长流,慢慢积累财富。他们渴望一夜暴富,发生突变,一蹴而就,结果,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得到粮食,反而亏损了所有的禾苗。
在现实中,很多人将财富的多少定位为身份的象征。因此,他们一味追求赚钱的多少。主要一个问题,就是他们在赚钱上存在短视心理和行为。比如,许多人建立企业仅仅是为了赚钱。所以,他们从没把公司真正当一份既为了让自己幸福又方便他人和社会的事业来做,他们只看眼前挣钱的多少。追求高利润不追求忠实客户、追求数量不追求质量、只顾个人腰包不管员工温饱……
前几年,南京某食品公司的老牌月饼爆出用陈馅做月饼,这在消费者心中掀起了轩然大波,著名企业的形象轰然倒塌,从此破产倒闭。想想当初,如果企业的掌门人把质量和诚信放在企业经营首位的话,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他们的行为,从眼前来说,是减少了经济损失,获得了利润,从长期来说,却是把自己推上了失信于消费者的绝路。
这种行为,无异于“杀鸡取卵”,虽然暂时可以赚到一笔钱,可是却无法为自己找到许多永久的顾客,从长远的眼光来看,这实在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顾客可能会上当一次,但不可能永远被蒙在鼓里。
近年来,网络、邮箱、街头小广告等铺天盖地都是一些一本万利、一夜暴富的垃圾,而且悄然蔓延,愈演愈烈。别看字数不多,措辞却极富诱惑性,“轻轻松松月赚数万”,个个忽悠得神乎其神,“投资几百元,获得数万元”、“财富飙升之道”、“让你爆发100倍的生命潜能——白手起家成百万富翁”,还有各类手机短信:“恭喜您的手机号码在某某公司摇奖中彩,喜获奖金9.8万元……”好像不费吹灰之力,人人都能成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如果真的这样,这个地球早就没有穷人啦!如果真的这样,这些提供金点子的怂恿者岂不个个都是超级富翁?
中国有句古训,叫“马无夜草不肥”,穷人尤其容易受到这种观念影响。因为他的弱势地位,因为他的无助甚至绝望,很容易走火入魔,把那种不够光彩的暴富行当当做正经生意。
可问题是,暴富不能解决问题。如果不能堂堂正正赚钱,赚来的钱也是不长久的。从长远来看,真正能成大器者,还是正正经经做人,堂堂正正赚钱,一步一个脚印来得好。
赚钱也要走正道
个人也好,企业也好,从个人长期发展和与社会的关系来看,都需要讲究赚钱的方法。
个人如果为了赚钱,抛弃人际关系、人格、友情、规则等众多因素,就会变成单打独斗的孤家寡人一个。常言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方法对了,那些被抛弃的东西就都回来了,财富的多少在这时于我们才有真正的意义。
一个人如果因自己的利益而破坏自己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不用多久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史菲曾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经纪人,最近,被提升为了门店经理,虽然她的能力很强,但她却不得同事和客户的喜欢,她之所以被提上经理这个职位,也只是因为史菲做经纪人时业绩比较高的原因。那她的高业绩都是怎么来的呢?
史菲为了取得高业绩可以说是不择手段。别的同事的客户,她会钻空子抢到自己那里;在别人的业务快要成交时,她从买卖两方的某一方作梗,使交易不能进行,再把业务揽到自己名下;有时候,甚至钻公司和法律的空子,违规操作。总之,只要能挣钱,史菲把人格、友谊都丢到了一边。
虽然这样的人能得逞,但她的人格缺失是最大的问题,因为别的同事没有犯她那样的错误。像她这样的人,即使赚到了很多钱,也可以说是一无所有,所以,她的人生也没有什么意义,是失败的人生。
所以,赚钱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不能不择手段,既要对得起自己,也要对得起他人和社会。
成功的赚钱方法,一般有四个技术:
一是取得术。必须先创造良好的信誉,这样才能使一个人、一家公司或企业的收入增加。例如你想经营一家饮食店,首先应该要求食品美味,价格公道,顾客自然愿意惠顾,收入也就跟着增加。
二是消费术。狭义的赚钱术仅指“取得术”而已,但人们所主张的广义的赚钱术是指包括消费术的。运用“消费术”能够帮助你在短期内赚到钱。“消费术”并没有什么高深的秘诀,只是凭借情报、经验和决断力。虽然你在手边有一笔为数不少的现款,可是如果不懂得“增加”的技术,你那笔辛苦赚来的钱,可能很快就会贬值。
三是增值术。假如你身边有10万元拿去储蓄,如果按照利率5%计算本利,五十年后才有11万元多一点,但如果你拿去投资其他事业,则可能有50万元甚至几百万元。
四是利人术。就是提供对顾客有益的商品和优质的服务,或是在他人困难时,提供具体有效的解救行动。这种正当手段的赚钱方式叫做“利人行动”。
前面的三个技术,我们在别的节有具体体现,在这里着重看一下第四个技术,这是一种最有收效、最有时效、也最利人利己的赚钱术。从下面这个故事中,我们就可以体会到。
创立亨氏食品公司的霍金士有这样一段故事:
在他年轻时代,有一天他到匹兹堡一位亲戚家做客,午饭时,主人拿出一个绿色小瓶,说这是最好的芥末,请他品尝。霍金士尝了一下,紧皱眉头说:“这是哪里买的?我虽不是行家,但我是生活在农村的,哪有这么苦味的芥末呢?这肯定是掺假的。”
主人带着怀疑的口气问:“假的?不可能吧!这是我的老朋友所开的杂货店出售的,相信他不会骗我!”
“在哪里买的?来,我跟你去找老朋友了解是怎么一回事!”说罢即拉着亲戚往外走。
到了那间杂货店,霍金士先开口问店主:“为什么要在吃的东西里掺假?这样做对人们身体是有害的!”店主被问得莫名其妙,要是他的老朋友不在身边,估计会跟霍金士大吵一架。他打量了霍金士一番,觉得这位农民很朴实,就憋着一肚子气反问:“请问阁下怎么知道这里面掺假?”
霍金士见老板没有生气,又看在亲戚的面上,就平和地从颜色到味道细说真假芥末的区别。他说他整天在田里泡,一眼就可分辨真假芥末了。店主被霍金士说服了,但他说自己只是代销,并不是制造这些东西,他真不知道这些东西是好是坏。他最后希望霍金士拿些真芥末来,以便帮他辨别芥末的真伪。
通过这件事,霍金士得到了启示,如果自己能供应真正的芥末,那不但对人们身体有利,而且自己可以赚钱。于是,他开始策划怎么生产芥末的事情。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及工作安排,他组织了一批真正的芥末。为了强调自己产品的纯正性,他使用透明的玻璃瓶包装,让消费者一目了然其内在的产品状况,然后送到匹兹堡那位杂货店老板那里去推销,果然一炮打响,大受顾客欢迎。那位老板也成为霍金士的真正芥末的热心宣传员和推销员。
霍金士从此下决心创立食品加工公司,他把家里的厨房作为加工厂,先从加工芥末开始,后来又开辟瓜菜的腌制。随着业务的增多,他把家里的厨房扩大,改造,成为一个小型的加工厂。此时,他挂起亨氏食品公司的招牌。
从霍金士成功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利人”这个出发点赚钱是很受欢迎的,这样的钱赚得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