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穷人与富人的距离只有0.01mm
23963500000064

第64章 节俭是穷人成为富翁的武器

节俭是一种美德,节俭是一句名言,节俭是一种创造财富的手段,节俭是穷人成为富翁的武器。节俭不仅能积累财富,还能培养人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奋发向上的品质。很难想象,一个挥金如土、贪图享受的“少爷”、“小姐”,会成为艰苦创业之栋梁。节俭也是很多富人们共同尊崇的美德。

浙江001电子集团董事长项青松戴的手表才68元,平常穿着的衣服也不过几十元。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一家人至今仍住在公司的仓库里,这似乎很难想象,也似乎不太符合情理。可邱继宝却认为:“年轻时为了赚钱糊口,我用自行车送客,还在东北补了3年鞋。而现在呢?钱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符号,一个数字,没有任何其他的意义。我将自己所有的心思放在了早日建成世界级优秀缝纫机制造企业上,根本没时间去想什么物质享受。吃饭只不过是为了填饱肚子,睡觉也不过是为了补充精力。在这点上,穷人富人都一样。”

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对公司内部的管理无论大小事情,一律亲自把持。公司内部所有的发票都必须经宗庆后签字之后才能生效。一天,大家排着长队去宗庆后的办公司,请宗庆后在发票上签字。一名职员进去没多久,外边的人就听见宗庆后大声说:“什么?买十个扫帚还不去批发?太浪费了!”

宗庆后在做上城区经理时,常常骑着一辆三轮车,白天黑夜一个一个学校去送货,为的是节省单位的车费开支。正是一分一厘的积累,才有了今天娃哈哈的大楼、厂房。

宗庆后经常和员工们一起吃住在厂里,工作更是没白天黑夜。可他从不因为有了娃哈哈这样的公司,而摆阔、比富,无边际地享受。他说:“老板要付出非常代价,整天花天酒地的老板,肯定做不长、做不大,真正的老板都是俭朴的。”宗庆后是这样对员工们说的:“娃哈哈的产业不是老辈人留下来的,是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是买十个扫帚去批发、卖一箱冰棍挣一毛钱换来了今天的娃哈哈。创业难,守业更难。勤俭创业,勤俭守节,是娃哈哈非常之本。”

也许有人会说,他们都过时了,现在都是21世纪了,他们之所以节俭,是因为以前的苦日子造成的。其实,虽然生活水平比原来好了,但节俭还是丢不得。不少超级华商富豪由贫到富,自始至终都十分节俭。譬如李嘉诚,他从来不讲究衣服和鞋子是什么牌子,一套西服穿十几年是平常事;10双皮鞋有5双是旧的,皮鞋坏了,补好了照样穿;那块永远快10分钟的手表是普普通通而且用了很多年的电子表;赶时间,几块钱一包的饼干也可以当美餐。

世界船王、著名华商包玉刚曾经有一句名言,他说:“在经营中,每节约一分钱,就会使利润增加一分,节约与利润是成正比的。”包玉刚认为,把船租给用户,主要的问题是确定船在满负荷工作进行时的最多天数,以此来确定一个固定的和可预期的延期赔偿款项,以使合同双方满意。包玉刚还努力提高旧船的操作等级以取得更高的租金,并降低燃油和人员的费用。他一直坚持不让他的船长耗费公司一分钱,他总是说:“不要跟那些与花费目标有关系的人一起休息。”

一位在包玉刚身边服务多年的高级职员回忆道:“在我服务他的日子里,他给我的办事指示都用手写的条子传达他用来写这些条子的白纸,都是纸质粗劣的纸,而且写一张一行的窄条子,他会把写的字撕成一张长条子送出,这样的话,一张信纸大小的白纸也可以写三四张‘最高指示’”。

一张只用了白纸五分之一的条子,不应把其余部分的白纸浪费掉,这就是包玉刚“应省则省”的原则。

这就是几位大商贾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习惯,他们都是资财逾亿的富翁.但是他们依然过者简朴的生活,这倒并不是他们吝啬,实在是简朴的作风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本质,更是这些富翁们致富的诀窍。

节俭!节俭!再节俭

只有把手中的钱再合理地运用到经营投资活动中,才能获得更高效益,赚到更多的钱。可以用三个词来勾画富人的肖像,那就是:节俭!节俭!再节俭!

下面是美国一个电视栏目做的一个关于百万富翁生活的报道,这个节目将告诉观众什么呢?

先生们,女士们:

这是约翰尼·卢卡斯。他是一位百万富翁,我将向卢卡斯先生问几个关于他购买习惯的问题。这些问题来自我们的电视观众。首先,约翰尼,有位观众想知道:“你购买一套服装,最多花过多少钱?”

约翰尼把眼睛闭上片刻。显然,他在认真回忆。观众悄然无声,都料想他会说:“大约在1000美元至6000美元之间。”但是事实表明,观众的想法是错的。

我们这位典型的百万富翁这样说:

“我买一套服装花钱最多的一次……最多的一次……包括给自己买的、给我妻子琼买的、给我儿子巴迪、达里尔和给女儿怀玲、金格买的……最多一次花了399美元。咦!我记得那是我花得最多的一次。买那套服装是因为一个十分特殊的原因——我们结婚25周年庆祝宴会。”

观众对约翰尼的陈述会有什么反应呢?可能是先吃一惊,然后不相信。观众的预想和大多数美国百万富翁的实际情况并不一致。

其实,典型的美国百万富翁给自己或他人买一套服装不超过399美元,他们都是很节俭的。

在广州,有一个非常著名的餐饮品牌,名字叫做怡芳。这是一家以炖品为主打产品的餐饮连锁企业,其创始人刘潮,从前是开酒店的。开酒店时一直赔钱,后来转变思路做餐饮,痛定思痛,下工夫在成本上做文章。比如怡芳炖品一连在市内开了15家店,却没有一家店有厨房,这不仅在整个广州餐饮界,恐怕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原因在于,怡芳老板刘潮原来在成本上吃过苦头,如今二次创业,他首先考虑的就是成本问题。广州市内寸土寸金,尤其是铺面房,价格更是高得惊人。按通常的做法,开餐饮都是前店后厨,或楼上是店堂,楼下是厨房,那么,15家连锁店加起来该得要多大面积的厨房?每个月该得付多大一个数量的铺面租金?反观广州郊区,房屋租金就要便宜几倍不止,尤其是非临街、非商业活跃区的偏僻地段,较之广州闹市区的铺面,从成本的角度衡量,房租几乎便宜到可以忽略不计。怡芳老板刘潮的做法,就是在广州郊区的太和,租了一个近4000平方米的厂房,改造后用做自己炖品的加工车间,每天分2——3次,向市里的各个分店配送近万件炖品。此举让他节省了大量的成本,使怡芳炖品在面对其他竞争对手时,首先在成本上就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加之不俗的口味,生意火爆,财源滚滚便不在话下。

通过这种方式,怡芳不仅节约了在铺面费上的大量支出,使城里宝贵的铺面能够全部用做能够直接产生现金流、决定企业效益的用餐面积,而且因为集中加工,集中控制,环节简化,还节约了大量的人手。最大限度地控制支出,将一切资源尽可能地用于增加收入,这是刘潮和怡芳炖品短时间内获得巨大成功的根本。

谨慎使用企业资源,节约使用企业资源,能够用于产生收入的资源,要竭尽所能避免用于消耗性途径,这应该成为每一个创富者的常识。

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把自己的资金用来投资,是成功致富的年轻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从创业成功的人身上,都能见到节俭和投资创业的共同本质。

然而,也的确有不少的年轻人,对这种精打细算的节俭作风不以为然,还认为太迂腐,太苛刻自己。他们不仅花费巨资换取物质生活的舒适,更重要的是还企图用钱买回自我优越感,于是斗富摆阔,奢靡无度,他们并不把钱用来进行投资,以期如“鸡生蛋、蛋孵鸡”般的创造财富,可以断定,这种生活方式,即使家有万金,也将会“坐吃山空”。

一位成功致富的人士曾对资金做过这样的比喻:资金和企业如同血液与人体。他告诉我们,即使一个拥有一定财富的人,如果把钱用于盲目的消费,而不愿意用来周转,那么对于未来的事业来说,就像人体有了充分的血液,但心脏已经坏死,不再能够促进血液循环一样,其事业也会静止不动而死亡。只有把手中的钱再合理地运用到经营投资活动中,才能获得更高效益,赚到更多的钱。

省钱也要省对地方

很早以前,就流行这样一个说法,即“省钱就是赚钱”,这话不假,但有个前提,就是钱得省到了位,否则就是“省”不偿失。想省钱本来是个好事,但是如果省得不是地方,就如同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样的人,本意是为了省钱,结果却花了更多的钱。

张敏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她工作后第一个梦想就是买一台属于自己的手提电脑。可她自从毕业上班几年来,一直在经济状况上没有发生好转。

后来,工资总算涨了不少,怎么也算是一个一般的白领阶层了。张敏心想,这回总该能攒下钱买个电脑了吧。可经常到了月底一看,账户上又是空空如也。她想不通,钱都到哪里去了呢,她平时吃喝都很省,衣服也没买过贵的,更没添置什么大件超过一百元的东西呀?她的一个朋友帮她分析了一下:她一个月要去最少四次超市,两次服装市场,请三次客,去超市每次都差不多得花最少一百多元,买的零食倒是不多,也不贵,但其他都是正在促销虽便宜却又用不上的东西;去服装市场买的虽然都是一些样式、质地都很普通的衣服和鞋子,但是总是穿一下就不喜欢或是穿几次就坏了,所以,她得经常去买衣服和鞋子;为了省钱,她手头紧的时候经常去朋友家吃饭,但结果是,张敏在她手上有钱的时候花比自己吃饭更多的钱来招待朋友。听朋友这么一分析,张敏恍然大悟,懊悔不已。

像张敏这样的人典型的是省了小钱,花了大钱,这都是她没有生活计划,只看眼前成本,不看长远成本的结果。

有时候,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思维看问题,就会发现原来那些看似省钱的东西其实并不省钱,而一些看似不能省钱的东西却帮你省了大钱。

杨先生有一次在开车回家途中,把后视镜给撞坏了。因为杨先生的车投了保险,家人让他去保险公司索赔,杨先生却不急着去。手里有确凿的证据,只要去索赔,保险公司肯定会付一笔保险费,那杨先生为什么不去呢?

原来杨先生曾经在买保险时,详细地了解了车险的特点。他向家人解释道:“这是我今年第一次出的问题,而且现在已经到年底了,再过几天就是新年了。去保险公司,像这种小问题,一个后视镜赔不了多少钱,但是,如果我不去保险公司的话,在他们那里的记录就是一年都没有出现保险事故,明年我再去买保险的时候,保险公司就会给我10%的无赔款优待。这可是一个不小的优惠,到时候我可以省下好几百呢。”

看看,去保险公司索赔只能要个几十块钱,不去保险公司索赔反而能节省几百块钱。真是思维角度一转变,少花不少钱。

省钱,如同赚钱一样,也是一门学问,只要省到位了,它也是在为我们创造财富。

年轻人在创业时要精打细算,换句话说就是要“抠”,但是要“抠”应该“抠”的,对于不应该“抠”的,坚决不能“抠”。

一些年轻朋友开始创业以后,不能完成角色的转换,事事仍将自己当成了创业前的单干户,而忘记自己已经成为了某个集体的一员,一切总是从节省出发,甚至为员工中午发一盒盒饭都舍不得。孙轩刚做老板,非常会“精打细算”,每天中午亲自为员工煮面条,天天清汤寡水,偶尔到外面订个盒饭也是按最低标准。活儿辛苦,拿得又少,吃得又差,很多员工都感觉受不了,没过几天就纷纷“逃亡”。孙轩感觉挺委屈:我亲自为他们煮面条,我做老板的和他们吃的一样,他们吃面条,我也没有躲起来吃包子,我这样对他们,他们还跑,现在的人真是没有良心!孙轩没有想到,你是做老板的,你吃苦是在为自己打拼,最后如果成功,所有胜利果实都是你的,所以你吃再多的苦都是应该的,因为你有回报。员工是为了赚工资养家糊口,给人家的工资又低,甚至一口饭都不让人吃饱吃好,又没有将股份分给别人,或者与别人签订协议创业一旦成功成果共享,谁会肯陪你吃这样的苦头。

对于孙轩来说,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将从前打工者的角色和单干户的角色转换成现在的老板角色,一味节省,结果就是人员大量流失,而一个人员流动量大的企业是永远做不大的,孙轩可谓是没把钱省到点子上。

有的人时时处处都想着省钱,但他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即:时间。在时间和金钱这两项资产中,时间是最宝贵的。许多人努力工作,想通过节俭来储蓄更多的钱,但他们却浪费了时间。比如早上公车堵了,要迟到了,他们宁愿迟到一次被扣50元也不愿花十块二十块打车去;在百货商店里,很多购物的人,为了节约几块钱,他们反复比较、挑选,结果花了很多时间。

一个人买了个新的热水器,打算请工人帮他安装,一问价格是50块钱。他觉得这么简单的工作,最多十分钟就能做好,安装工却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算起来他每小时的工资比自己还高很多呢。于是,那个人就想:“不就是装一个热水器吗?区区小事,我自己就能搞定,请他干还不如自己干呢,这样还可以省下一笔钱。”于是他捋起袖子就准备开始安装热水器了。可是,自己安装真的要比请人安装省钱吗?

还是让我们一起来算算总共的成本吧。自己动手,当然会省下30块钱的安装费,但使用起来,由安装工安装的热水器的运作成本可能会比自己动手安装节省50块钱或者更多。因为安装工更有经验、技术更好,经他们的手安装的热水器会更加持久耐用,水热得会更快。而使用者自己因为缺乏经验,很容易在安装过程中犯错误,甚至会烧坏系统。这些问题都是为了节省首次成本而产生的。

同时,还存在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使用者不可能在安装热水器的同时干其他事。虽然自己安装能够节省一些钱,但是,他没有考虑到时间成本及其他成本的问题。想想看:如果使用者亲自安装热水器,他需要有合适的工具。如果家里没有这些工具怎么办?去买,去借,都得花你不少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他是第一次安装这样的东西,根本就不熟练,远不可能只花那个熟练的安装工所需要的十分钟,也许是一个小时你才安装好,或者是更多的时间。

这个用户本可以将这些时间和精力用于陪伴他的家人;用在提升他的专业技能或者研究投资上;用在寻找新的客户上——找到一位新客户所赚到的钱可能比50块钱多得多。想想看,这样一来,他真正省钱了吗?

所以,省钱是要省的,但是并非像很多人所理解的:省钱就是一定要不花钱或少花钱,省钱就是要买最便宜的东西,省钱就要事事自己动手。这样不仅达不到省钱的标准,而且还会让自己的生活质量变成富人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