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创业者伟,守业者平,败业者衰!创业者之所以伟,是因为他们有干大事的心态,有成大业的愿望,有成为富人的信心。守业者之所以平,是因为他们少了独立门户的意识。败业者衰,不必去说它,大家都知道什么意思。富人之所以成为富人,就在于从小立志要改变自己,改变家人贫穷的生活状态,他们把追求财富当成了一生的追求,立志创富从自身开始。
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除极少数偏爱或习惯清贫生活方式的异类有才之士外,绝大多数有一定才华或有一定能力的人是不愿意去做一个有才华的穷人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做才能成为一个富人?那就要求你从实际出发,不等不靠,依靠于自己成为富人。
美国大富翁富勒有7个兄弟姐妹,有一位很有见识的母亲。她经常和子女们谈:我们不应该这么穷,不要说这是上帝的旨意,我们很穷但不能怨天尤人;这都是因为你们的爸爸从未有过改变贫穷的欲望,胸无大志。这些话深深打动了富勒的心,他一心想跻身于富人之列,于是开始努力追求财富。他5岁开始工作,成年后陆续收购了8家公司。谈及成功的秘诀,他还是用多年前母亲的话回答:“我们很穷,但不能怨天尤人,那是因为你们的爸爸从未有过改变贫穷的欲望,胸无大志。”富勒在多次受邀演讲中说道:“虽然我不能成为富人的后代,但我可以成为富人的祖先。”
年轻人初入社会,没有钱是现实存在,但不能因此而不思进取,甘愿如此。归根到底,贫穷的元凶就是你自己。年轻人想摆脱贫穷,就不能用无知掩盖自己的无能,也不能用贫穷掩盖自己的懒惰和满足。换句话说,贫穷只是一种现实,不是任何借口。很多人看到别人发财了,他眼红得不行,也跃跃欲试,可一想到从此要起早贪黑地操心忙碌,早晨再也睡不成懒觉了,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舒心地打麻将和玩牌了,他就泄了气。“我就是这样的人”,表面上看来,说这话的人好像很了解自己,其实是在安慰自己。这也是一种典型的穷人心态。富人也会说同样的一句话,但是背后的含义并不相同。
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曾说过:“假如我忽然倾家荡产了,把我身无分文地扔在沙漠里,只要有一骆驼商队路过,我加入进去,用不了几年,我又是一个百万富翁。——没办法,我就是这样的人。”
富人们知道,成功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感到自己一定会发达起来的意识,然而大多数人都没意识到这一点。别人夺不走的真正财富,就存在于内心之中。我们只有在物质生活变富裕之前,让思想先富起来,才能真正抓住财富。只有一心一意的野心家,才能体验到赚钱的乐趣,把谋财当做事业来经营。
一个人贫穷或富有,大多是由个人的思想决定的,你认为成功的可能性大,则大;你认为成功的可能性小,则小。这可不是宣扬唯心主义,仔细分析一下,当你认定你能挣到一百万时,你会想尽办法往一百万的目标去努力,或创业或投资。当你认定你能挣到十万元时,你会去打工,因为攒不了几年也会达到这个数目,所以,十万元的目标不仅耗费了你的几年时间,也耗费你的激情。最后自然就谈不上什么“成功人士”,充其量是个“小市民”。要知道,人生只有一次,不能重来,也不可复制,为了使自己生活得快乐如意,一定要树立大目标,大理想,并为之不懈地努力。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尽人事听天命,前进总比踏步强。
市场经济时代是一个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时代,给人们提供了过上好日子的良机。百万富翁不是梦想,千万富翁也不是神话。只要年轻的你不甘贫穷,只要你渴望富有,只要你树立大志并为之努力,成为富人的梦不久就会实现。
3胸无大志是非常危险的
一块手表可能有着最精致的指针,可能镶嵌了最昂贵的宝石,然而,如果它缺少发条,就没法转动起来。同样,人也是如此,不论一个人受过多么高深的教育,也不论他的身体是多么的健壮,如果缺乏远大志向,那么他拥有的条件无论是多么优秀,都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他缺少求索的动力。有一些人颇具才干,他们却说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即便是才华横溢,也会在漫无目的的东碰西撞中磨掉身上的锐气,甚至终生平庸。
人就应有大志。如果一个人胸无大志,游戏人生,那是非常危险的。我们随处都可以见到这样一些人,他们具备一切优越的条件,而且也似乎是不须等待机会,然而,他们行动的脚步却迟迟不肯挪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他们身上没有前进的动力,没有远大的抱负。
每个人都有欲望和梦想,但大多数人没有明确具体的人生志向,这便是财富总是属于少数人的重要原因之一。社会上的成功者,无一不对自己随时随地的去向一清二楚。他们有志向就有行动。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也知道在哪里可以得到它。他们确定目标,同时又确定通向那个目标需走的道路。
志向的实现或称成功,也可定义为志向的有价值的前进的具体表现。
人世间各式各样的“人”的系统也有同样机能、同样特征。当目标设定以后,人的“自我动机确立系统”立即开始“监视”与目标有关的反馈信号,并下意识地对“自动机”装置里的“自我形象”进行调整,同时下达实际目标所需要的各种“决定”。如果制订计划的意图含糊不清,或者选定的目标过分脱离实际,那么人的“自我动机确立系统”也会寻来找去,徘徊不定,白白消耗自己的生命。
爱迪生是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他的全部发明多得叫人简直难以相信。
1928年,美国国会颁发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估计他的发明对人类的贡献约值56亿美元。这些发明对我们今天的价值实在太大了,几乎是无法估计。
爱迪生所受的全部学校教育总共只有3个月的时间,在校期间,他的老师曾说他是一个只会做白日梦的少年,断言他的一生绝不会有什么成就。
然而,爱迪生终于成功了,他的秘密在哪里?
是他具有设定目标的能力和追求目标的热情。一旦设定一个目标之后,他便使他的生活去配合那个目标,使它成为他的生命。因此,他把生命献给他的目标,并从目标中获得快乐。
他竭尽全力去阅读跟他的计划有关的书,读了一本又一本,读完了再买。等他读够了书,使他足以从事实验之后,他才在他的实验室开始工作。接着他不分昼夜地工作,往往在清晨八点钟进入实验室,不到次日凌晨两三点钟不肯罢手。他的注意力总是十分敏锐确切,连一个动作也不会浪赞。他从事数以千计的实验工作,选取和抛弃实验模型,忍受不可避免的失败,但他勇往直前,不达目标绝不罢休。
爱迪生正是因为有明确的志向和目标,并且对目标专注并倾以全部热情,加上他丰富的想象和智慧,所以他最终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