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职场博弈
23965900000028

第28章 找到你生命中的“贵人”

“贵人”有很多种,在生活上给你帮助、牵挂你、关心你、照顾你的是你的贵人,如你的父母、妻子;在事业上扶持你、帮助你、提携你的是你的贵人,比如你的同事、上司;在人生道路上引导你、鞭策你、给你指明方向的人甚至是给你出难题的人,都有可能是你的贵人。

什么样的人是你的“贵人”

有人在国内作过一项调查,调查的对象是各个行业的中高层主管,调查的内容是在他们成为中高层主管的过程中,是否得到过他人的栽培和提拔。

调查结果表明:凡是做到中高级以上的主管,有90%都受到过栽培。至于做到总经理的,有80%遇到过贵人。自己当老板创业的,竟然100%都曾被人帮助过。也就是说,很多人的成功,都有贵人相助。

一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有贵人相助是件很幸福、很幸运的事情。如果在你刚刚参加工作时,有热心的亲戚朋友给你指点迷津;当你生活中遇到了种种不如意的时候,有可以交心的朋友陪你消愁解闷;当你埋头苦干试图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时,有慧眼识珠的领导推荐提拔你……那么,你在人生中便会少走很多弯路,更容易获得成功。

生活中的贵人无处不在,但有些人却常常感觉孤立无援,这样的状态,跟自身不善于经营人脉有很大关系。其原因可能是你没有把贵人看成是贵人。遇到一个生命中的贵人,是一个人一生的幸运。

齐白石57岁时定居北京,60岁以后其绘画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可是,当时不少名士行家鄙视齐白石是木匠出身,对他的作品冷眼相看。在一次国画展览会上,齐白石的一幅《虾趣》立轴被挂在最不显眼的角落里。当时任北京艺术学院院长的徐悲鸿见到此画,眼前一亮,欣喜异常,认为是难得的艺术珍品。可是此画才标价8元。

徐悲鸿当即找来展厅负责人,将齐白石这幅画移挂到展厅正中,与自己的《奔马图》并列在一起,并亲自将标价改为80元,还在说明栏中注上“徐悲鸿标价”五个字,而他自己的那幅《奔马图》才标价70元。此事很快传遍了北京画界,齐白石由此声誉骤起,一举成名。

徐悲鸿又专程前往拜访齐白石,请他担任艺术学院的教授。他认为齐白石是画坛千里马。在徐悲鸿的一再推举下,齐白石走出茅屋,从此蜚声画坛,成为现代国画的一代宗师。白石老人在给徐悲鸿的信中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君也!”

曾有人把“贵人相助”归结为命中注定,认为是老天可怜某个人才会降下贵人来帮助他,这样的想法有失偏颇,而且把自己不能成功的原因完全归结于天命,这是一种逃避现实、掩盖缺点的想法。机遇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机遇也不会光顾没有准备的人。

要想得到贵人的热心相助,首先,你要找准自己的贵人。这个贵人也许是你的老师,也许是你的上司,也许是你的同事,甚至有可能是你的对手。你要睁大眼睛仔细甄别,向真正的贵人求助、求教,让他知道你需要他的教诲、他的帮助,而且要在贵人心里留下深刻的、良好的印象,得让贵人认为你是个人才,是个可以造就、可以依赖、可以托付大事的人才。

你的贵人离你并不远

几年前一家德国报纸接受了一项挑战,要帮法兰克福的一位土耳其烤肉店老板找到他和他最喜欢的影星马龙·白兰度的关联。

结果经过几个月,报社的员工发现,这两个人只经过6个人的私交,就建立了人脉关系。原来烤肉店老板是伊拉克移民,有个朋友住在加州,刚好这个朋友的同事,是电影《这个男人有点色》的制作人的女儿的结拜姐妹的男朋友,而马龙·白兰度主演了这部片子。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惊呼:“哇!这个世界真的这么小吗?”要知道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真的很大,仅地球陆地面积就达到了149000000平方千米,那是将近1.5亿平方千米啊!地球上的人口呢?据目前最新的统计,已经超过65亿了!这么大的世界,这么多的人口,一个人要联系到另外一个素不相识的人,那简直是大海捞针。但是却有人用实践证明了一个几乎不可思议的理论:这个星球上的所有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可以通过个人的关系网联系起来,任意两人之间的最短距离都不超过5个人!

这个理论叫做“六度分离理论”,也叫“小世界理论”,是196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提出的。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5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5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根据这个理论,你和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之间只隔着五个人,不管对方在哪个国家,属于哪类人种,是哪种肤色。

简直不可思议,认识远在天涯的一个陌生人,中间最短只需要5个人?难道我们要和比尔·盖茨成为朋友,也仅仅需要5个人的辗转介绍?这种说法太疯狂了。很多人不相信,很多机构也试图通过实验否定这个理论,但实验结果却证明了一个问题——这个理论是正确的!

2001年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始在互联网上进行这个实验。他们建立了一个实验网站,实验的终点是分布在不同国家的18个人(包括纽约的一位作家、澳大利亚的一名警察以及巴黎的一位图书管理员等),志愿者通过这个网站把电子邮件发给最可能实现任务的亲友。结果一共有384个志愿者的邮件抵达了目的地,电子邮件只花了五到七步就传递到了目标。

报道称,微软公司的研究人员为证实这种理论而专门开展实验,他们随意挑选了2006年的某一月,记录下当月所有通过微软网络发送短信的用户地址,分析了300多亿条地址信息,最终统计得出,多达78%的用户仅通过发送平均6.6条短信,或者说通过6.6步,就可以和一个陌生人建立联系。

在六度分离理论中,这个原本很大的世界其实就是一个“小世界”,地球上的人虽然很多,但通过人脉形成的关系网,他们每个人其实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熟人,不管他在灯光照耀的舞台上,还是在地球的某个角落里。只要你愿意沟通,你就有可能和他成为朋友,甚至成为知己。

六度分离理论对我们拓展人脉、经营人脉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通过这个理论,我们应该对我们生活的这个小世界有更为清醒的认识:

不要对结识成功人士存有畏惧心理,认为自己高攀不上。

按照六度分离理论,我们甚至可能跟******、麦当娜、迈克尔·乔丹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只要我们有自信、有恒心,加强联系和沟通,我们就可以交到来自各行各业的朋友、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这种想法在十几年前实现可能困难要大一些,但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通讯方式的发达,沟通手段的变化,联系到一个陌生人变得越来越容易,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一步步变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一步步密切。我们和成功人士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依存关系,我们可以挺直腰杆儿,站在他们面前,伸出手去,说:“嗨!你好吗?”

不要没有区别地去结识所有的人,认为所有的人对你都是非常重要的。

孔子曾经说过:“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意思是说:和品行优良的人交往,就好像进入了摆满芳香的兰花的房间,久而久之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这是因为自己和香味融为一体了。和品行不好的人交往,就像进入了放满臭咸鱼的仓库,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咸鱼的臭味了,这也是因为你与臭味融为一体了。朱砂所蕴涵的一定是红色,墨漆所蕴涵的也一定是黑色。所以,君子必须谨慎地选择朋友。

虽然我们可以联系到任何人,但我们选择朋友作为自己人脉中的节点,必须要有所甄别,千万不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要珍惜并把握每一次与人相遇、交往、沟通的机会,寻找自己可以信赖的朋友。

我们可联系的人很多,但能够相遇、相知的人却不多,有人算过一笔账: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相遇的可能性是千万分之一,成为朋友的可能性是两亿分之一,这是个多么小的比例啊!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次和他人相遇、交往、沟通的机会,在交往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可信赖的朋友,把他们加入自己的人脉圈,使自己的人脉变得更加丰富、更具有竞争力。

你不能错过的职场贵人

我们的贵人其实就在我们的周围,他们就像我们的天使,在我们身旁守护着我们,希望我们的努力及付出变得更有价值。他们从来不放弃我们,默默地在幕后支持着我们。

第一,愿意无条件力挺你的人

如果有人愿意支持你,他肯定是你的贵人。他愿意无条件地支持你,只因为他相信你,他接受你。一个愿意接受我们的人,肯定是我们的贵人。当他知道有小人在你背后中伤你时,他会支持你,帮你说好话来澄清!

第二,愿意对你唠叨的人

因为他关心你,所以他才会唠叨!因为他在意你,所以他才会唠叨!他的唠叨是提醒,在事情发生前,他希望你可以少走冤枉路。

第三,愿意和你分担、分享的人

愿意陪你一起度过风雨的伙伴,是你的贵人。很多人会在有难时离开你,但是当你有成就时,他们就想要和你一起领功。那些可以陪同你分担一切的苦、分享一切的乐的人才是你的贵人。

第四,教导及提拔你的人

他看到你的好,同时也了解到你的不足之处,他能协助你,提拔你,不嫌弃你,这样的人不是你的贵人,谁是呢?

第五,愿意欣赏你的长处的人

一个愿意发现你的长处、欣赏你的长处、接纳你的长处的人,肯定是你的贵人。有些上司虽然发现了你的长处,但是他未必喜欢及欣赏它,更别说接受它!这是因为他们往往担心你会对他造成威胁,特别是当你的长处是他缺乏的。

第六,愿成为你的榜样的人

贵人言行一致,讲到就肯定做得到,他们往往不喜欢夸大其词,常会默默地做,做比讲来得多,这种贵人具有实力,拥有谦虚的性格。

第七,愿意遵守承诺的人

贵人都只同意自己愿意遵守的承诺,因为他们能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能力所在,自己能不能全力兑现承诺的内容。这并不是说贵人不能改变自己的立场,他们当然可以,只不过每一个决定,他们都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后才会采取行动。

第八,愿意不放弃并相信你的人

如果你问自己是不是其他伙伴的贵人,那你是否曾经栽培对方和相信过对方呢?贵人是不会放弃他的伙伴的,贵人会相信对方并全力支持他。

第九,愿意生你气的人

如果一个人愿意生你的气,你就应该感激他。这是因为他很在乎你。试想想,如果你完全不在乎对方,你会理会他吗?爱的反义词并不是恨,而是冷漠。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恨一个人,那么这种态度告诉我们其实自己还是很在乎他的,如果你对对方所做的一切一点感觉也没有,这就叫做冷漠,这说明你已经不在乎他了。

第十,愿意为你着想的人

如果他愿意为你着想,只因为你是你,那你肯定很幸福,因为他处处为你着想,他是你的贵人。

有时候只能依靠一位贵人

人在职场,往往要面对众多的利益冲突,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被卷入其中,骑虎难下。正所谓船大才能如履平地,树大才能遮阴无数,那么,追寻自己的避风大树,则不失为生存之道、明智之举。而要学会做事,也就要首先认准自己的靠山,既能像水一样适应,也要像冰一样抗争。

小李是某公司技术部职员,他所在的一个对外项目组,由市场部的张经理做项目经理,小李和他的上司王经理协助执行。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张经理和王经理的意见很多时候出现不一致,而此时,他们又通常会在同一件事情上让小李往两个完全相反的方向去做,然而张经理直接负责这个项目,王经理是小李的领导,两人的话都是不能不听的,小李为此感到左右为难。

无奈,小李只好硬着头皮,整天奔波劳苦,竭尽全力做出大量工作,尽量使他们二人的要求都能得到实现。刚开始时,张经理和王经理对小李都很器重,张经理有什么问题总要和小李讨论,甚至有些事情还让小李传达给王经理,而王经理的好多想法和思路小李也都可以理解,在有些问题的处理上,甚至可以完全按照他俩的一致想法去做。小李对自己的左右逢源感到十分满意。可是没过多久,小李就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许多问题,张经理不再找他讨论,而王经理也开始对他的言行流露出厌烦之情。

在王经理与其他一位部门经理的闲聊中,小李无意间知道了症结所在:原来王经理是不满小李对张经理的要求言听计从,有时甚至给自己传达指令等;张经理对小李的不满,则是因为小李在执行自己交给的任务时,显得优柔寡断,没有效率可言。小李明白后,决定要努力挽回自己的地位。

有一次,在给公司做一个技术项目的时候,王经理首先找到小李,给了小李一份技术项目实施方案执行书,并附上了技术实施流程细则和其他一些相关材料,要求小李严格按照上面所做的指示和说明实施技术项目方案,否则的话,上面所需要的资金问题由小李自己负责。小李接过方案实施计划书后,就按照王经理的要求进行了工作。

但是,没过多久,张经理也拿了一份同样规格,但内容却迥然不同的技术项目实施方案执行书,亲自找到小李,要求小李立即停止实施现有工作方案,马上施行自己的这一套方案。理由是如果照王经理的方案实施的话,那么就会导致技术项目延期完工,这样一来,责任无人能够承担。

这时,小李比较了一下张经理和王经理给自己的两份技术项目实施执行书,他发现,如果按照张经理的方案来实施,工期当然能够提前,但是,这样一来,却增加了该项目实施进程的成本,技术项目的质量也有待进一步观察;而如果按照王经理的方案来实施的话,虽然工期有所延误,但却节约了大量的资金和成本,而且技术项目的质量能够得到切实的保证。

看到小李犹豫不决,张经理发话了:“你到底想好没有,到底是准备立即停工执行新的方案,还是照着你自己的意愿继续做下去?”

小李这时一改往日那种不敢说话、只知道服从的态度,毅然决然地说道:“我不会改变现有技术项目实施方案,更何况现在工作已经进行了这么长时间!”

张经理大怒道:“好,这可是你说的。到时候出了问题,那么责任全部由你来承担!”说完气呼呼地走了。

这边,小李向王经理说明了情况,并表示虽然理论上技术项目要延期几天时间,但是自己坚决保证在项目竣工期之前圆满完成任务。王经理听了小李的话,大为赞赏,让他只管安心工作,其他的事情一切由自己来解决。

这时,小李冷静地意识到,王经理是自己的直接领导,自己的前途和命运掌握在他手中。于是,在以后的工作中,小李一直服从王经理的安排,而对张经理交由自己转达王经理的事情,他也委婉地予以拒绝或让张经理经由正常程序递送,维护了王经理的尊严和领导权威。对于张经理,他是项目的直接负责人,也是自己暂时的领导,小李一方面尊重他的决策,另一方面把矛盾的问题交给王经理,由他们进行协商,自己则按照他们协商后的意见全力以赴去实施,用优异的业绩取得了张经理的信任和支持。最后,两位经理都对小李作出了较高的评价。

正所谓一山难容二虎,一人难侍二主,在权利和责任面前,两个经理的矛盾和分歧在所难免,小李成为双重领导下的受害者,也是正常的事。然而,小李刚开始的失败之处,却关键在于他对自身归属的模糊认识,没有很好地把握住问题的实质所在,没有认清自己到底应该向谁倾斜。

职场中,下属接受两个或更多上司的多重领导的事情常有发生,处理好与各个领导之间的关系,做好本职工作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对待领导交给的任务,要分清权责,只要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就行,切不可忘乎所以而有越权行为出现,以致损害了领导的权威。小李之所以最初受到了王经理的冷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身份而向王经理传达指示,使王经理的权威受到损害。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在职场中,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大树”,也都要追寻自己的“大树”。没有“大树”的庇护,就会失去抗击风雨的能力。王经理就是小李的那棵“大树”,没有王经理的支持,小李的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而当小李认准了王经理这棵“大树”并直接听命于他时,情况就有了180度的转变。尽管张经理对小李的领导重量下降,但有王经理的支持,也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而小李更是尽心尽职,竭尽全力做事,为项目的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也正是张经理最关注的事情和最愿意看到的结果。最终,两位经理都得到了他们所希望得到的东西,而小李也获得了双赢。

职场是有政治的,身在职场,就要首先明白自身的工作职责和内容,其次就是要知道企业里有几棵“大树”。你要做的,其实就只是精心挑选属于你的那棵“大树”,并忠实于他,努力获取他对你的鼎力支持,这样,即便风浪袭来,也终会有你避风的港湾,有你稳固的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