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0~6岁育儿百科全书
23967000000030

第30章 宝宝常见疾病诊察(3)

1.细菌性肺炎:

细菌性肺炎通常是在患儿感冒数天后发作,但是它也可能没有任何先期症状。在首发症状出现7天后,细菌性肺炎仍具有传染性。如果怀疑是细菌性肺炎,医生可以用听诊器检查一下患儿有无异常呼吸音,通过胸部线检查可以进一步确诊。

2.病毒性肺炎:

畏寒、低热1天到2天,可以参加正常活动但是咳嗽不止,7天到10天后咳嗽有痰但是更为频繁,全身疲乏无力。

病毒性肺炎只能通过胸部X腺检查确诊,其病程通常持续4个星期的时间。

一旦怀疑孩子有细菌性肺炎,应及时带其去医院就医。

病毒性肺炎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通常采用病毒唑和干扰素治疗。

肺炎会引起呼吸困难,最好保持安静,患儿盖的被不要厚重,睡衣要宽松,稍微垫高背部,以促进呼吸。

需适当更换室内空气,为了避免干燥应使用水蒸气,必要的时候可输氧气。

腹部膨胀时,呼吸更为痛苦,此时可热敷腹部,或使用肛管排气。

食物应软、易于消化,以促进食欲,尤其要充分供给水分,可少量多次的供给。

注意清洁,由于发烧、出汗,每天应进行全身擦拭,尤其是腋下、股间、头部等地方,亦可擦爽身粉,以保持干燥。

必须保持口腔清洁,形成口腔炎或鹅口疮,较年长的宝宝,可进行漱口,乳儿可用棉棒沾2%的苏打水或硼酸水擦拭唇与齿。

脓胸

化脓性胸膜炎是胸膜腔积脓,故又称为脓胸。主要是由于肺内感染灶中的病原菌,直接侵袭胸膜或经淋巴管而引起。由肺炎发展的占最多数。在肺脓肿和支气管扩张基础上引起的也不罕见。另外,如纵隔炎、胸下脓肿等,胸部创伤,手术或穿刺等操作直接污染也有可能。

有发高烧、呼吸困难、胸痛、胸腔穿刺可抽出脓液。经反复胸穿排脓和使用抗生素即可治愈。

四。消化器官疾病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胃的幽门部肌肉先天性较厚,所以会发生通过障碍,哺乳后,会像喷水般呕吐,致病原因不明。

从出生后2~3周起,开始出现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几乎每次喂奶后立即呕吐,因此无法吸取营养,逐渐瘦弱。

症状轻微时,采用幽门肌切开术是最好的治疗方法。术前必须经过24~48小时的准备,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补充钾盐。营养不良者给静脉营养,改善全身情况。术后进食应在翌晨开始为妥,先进糖水,由少到多,24小时渐进奶,2~3天加至足量。术后呕吐大多是饮食增加太快的结果,应减量后再逐渐增加。

肠套叠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腹部急症之一,是指某段肠管凹陷入其远端的肠管,像收起单眼望远镜一样。发生的年龄大都在5个月至1岁半,原因不明,很可能是由于肠道活动度大、肠蠕动节律紊乱所致。

小孩发生了肠套叠以后,要立即送医院治疗。否则,便会贻误病情,被套叠部分的肠壁血液循环受到阻碍,使肠壁发生环死、穿孔,导致腹膜炎而死亡。因此,如果一个健康的婴幼儿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阵发性哭闹、面色苍白、出冷汗、精神不振时,应想到是否有可能会得肠套叠。平时要注意科学喂养,不要过饥过饱。添加辅食品要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同时,要注意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不擅自滥用驱虫药,避免各种容易诱发肠蠕动紊乱的不良因素。曾经患过肠套叠的婴幼儿,如遇不良因素作用,还有可能旧病复发。因此,这类病儿如果出现肠套叠的先兆症状时,便应立刻送往医院,千万不可大意。

先天性胆道闭锁症

肝脏生产的胆汁,经由胆管送达十二指肠,若胆管发生先天性闭锁,胆汁的排泄既而受阻,就会发生此病。胆汁无法到达肠部,滞留在胆管内或肝脏内,而引起肝脏功能障碍。

胆道闭锁的新生儿出生时多数未发现异常,胎粪正常色泽,在生理黄疸期并无黄疸加剧表现,症状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显露,常在出生3~4周时,家长才发现婴儿皮肤偏黄,色泽发暗,并日见加深,及其皮肤呈黄绿色或灰绿色,同时巩膜发黄,泪液变黄,皮肤瘙痒而烦躁;大便变淡,渐趋白色,如油灰样,晚期大便又略带黄色,大便外面黄,中间白,此乃肠壁胆红素渗入之故;尿色如红茶样;体检腹部膨隆,肝脏肿大、变硬,脾大、腹壁静脉显露等。

治疗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时日龄的掌握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关键之一,凡淤胆超过12~13周,胆汁性肝硬变已极严重,即使是可手术型的胆道闭锁,因整个机体情况很差,已不能耐受手术的损伤,预后恶劣,故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手术时日龄不足60天者疗效较好。

肝炎

有传染性肝炎和血清肝炎。

肝炎前者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由患者粪便经由口部传染,2~6周的潜伏期过后,就会发病,称甲型肝炎。

后者称乙型肝炎又称同种血清性肝炎、血清型肝炎、常潜伏期肝炎,乙型肝炎发热、黄疸较少,病程也长,但不易造成流行。由于此型常无急性期症状,发现时往往已成为迁延型肝炎,转为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者较多。

甲型肝炎的发作多以发热、感冒样症状起病。甲型肝炎以儿童患者较多,病情发展较快,临床症状以发热、黄疸,潜伏期短,可造成流行。甲肝的潜伏期为15~45天,平均一个月,有时候,也会转变为肝硬化。

乙型肝炎一般属慢性,很可能转为肝硬化,而且有许多是无症状的患者。

此病的患儿家长在护理时,要注意安静与饮食,疾病初期缺乏食欲,应供给脂肪少易消化的蛋白质以及维生素、富含热量的食物。无法进食时,可注射葡萄糖、维生素。待有食欲后,就供给高蛋白食物。

乙型肝炎容易变成慢性,必须经常检查肝功能,加以控制。

婴幼儿腹泻症

腹泻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是儿童的常见疾病,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落后及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儿童腹泻大多数是2岁以下的小儿。

腹泻是指小儿大便的性状和次数与平时不同,以性状改变为主,可以呈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或每日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一般来讲因不同小儿的饮食习惯不同,大便次数和性状也会有不同,如吃母乳的小儿,平时每日3~4次稀软大便,这不是腹泻。腹泻的小儿可能有发热;呕吐等其他表现。

1.婴儿腹泻:可由消化不良或感冒引起,此外也可能是由于大肠杆菌,直接在肠内发生感染。喂养不当或气候因素也可能致病。腹泻为主要症状,粪便呈水或泥状,黏液多、味道酸臭,次数也增多。大多伴有高烧、呕吐,若起因是由于感冒,咽部会发红或咳嗽,精神、食欲不振。呕吐、腹泻严重时,会形成脱水症,体重大为降低,皮肤弹力下降、呈干燥状,而且出现面部发紫、手脚冰冷等循环障碍,甚至意识不清,发生惊厥。

当患儿出现腹泻时,可以进食时,尽量供给水分,由于大量呕吐,可以少量多次供给糖盐水,若脱水严重,需要通过输液补充水分。

依照病情决定饮食,最初不可供给任何食品,甚至在呕吐未消失前,等病情好转后,再逐渐进食,如果是轻微消化不良,只要限制牛奶次数即可。

为了控制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腹泻过久,可服用止泻药。

2.过敏性腹泻:吃了特定的食物后会腹泻或呕吐时,可能是由食物引起的过敏。

早期的牛奶过敏是从出生后1~2个星期左右开始不断腹泻或呕吐,而最常发生过敏是在开始吃鸡蛋等辅食的时候。

不过,宝宝由于消化系统尚未成熟,常会引起消化不良而腹泻,并且由于天生分解牛奶成分的酵母素少,常会引起腹泻、呕吐、腹痛,因此腹泻或呕吐不一定是由过敏引起的。

觉得食物是引起腹泻的原因时,要每天写进餐日记观察宝宝的情形。如果知道是由食物引起的过敏,就少吃这种食物或看情形暂时完全不吃。

五。泌尿体统疾病

急性肾小球炎症

急性生小球验证简称急性肾炎是以血尿、水肿、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肾小球非化脓性炎症。一般儿童患者较多。

急性肾炎起病常无任何征兆,多为家长发现孩子眼睑和面部水肿或发现红色血尿而就诊。水肿、血尿、高血压是急性肾炎的三大体征。

本病一般在发生过上呼吸道或皮肤的链球菌感染之后发生,例如脓疱病、扁桃体炎、猩红热、中耳炎等链球菌感染1~3周后。

本病症状轻重不同,轻者除有尿的改变外,仅有轻度水肿。一般起病后都有低热、头晕、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主要是水肿、少尿。先见眼睑水肿,但用指压凹陷并不明显。尿量明显减少,1~2周尿量增多,水肿随之消失。

急性肾炎一般病程4~6周,水肿及高血压先消退,然后肉眼尿血鸡蛋白尿消失,尿中的微量蛋白和红细胞有时持续3~6个月以上。本病痊愈率在90%以上,转为慢性的不超过2%~5%。

目前对急性肾炎尚无特异性治疗,一般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减轻症状,促进痊愈。

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的致病原因尚不清楚。主要是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使血液中的蛋白质逐渐泄漏,而由尿中排出。发病年龄大都为3~4岁,而且男孩较多。

此病的症状为,严重的蛋白尿,伴有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等特征。

本病可分为单纯性和肾炎性两种。后者可具有血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肾炎的特点。

经过缓慢,病情时好时坏。通常抵抗力减弱,所以,容易患上肺炎或腹膜炎等各种感染。

肾病综合征的患儿出水肿严重者外,都不必完全卧床休息。要注意营养,可适当增加蛋白,高血压和水肿明显的要限盐,进低盐高蛋白饮食,利尿,免疫疗法。

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相当有效的治疗方法。孩子的肾病不同于成人,比较容易治疗。

肾病综合征对感染的抵抗力相当弱。尤其是使用激素时,此种倾向更为明显。如果担心这点,必须预防感染。

慢性肾小球炎症

急性肾小球肾炎比较容易治愈,但慢性肾小球肾炎就不同了。不知不觉出现症状,而且经过缓慢,很难治愈。

慢性肾炎儿童少见,但也有发病。慢性肾炎起病缓慢,病情迁延,时轻时重,肾功能可逐渐减退。临床症状有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后期出现贫血。氮质血症及尿毒症。病程中可因呼吸道或肠道感染等病,诱发进行发作,类似急性肾小球肾炎,部分患儿可自动缓解。慢性肾炎患者临床表现不同,对治疗的反应及预后均与其潜在的病理形态有关。

如果想要做出正确诊断,必须做肾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和预后。

若病情进展下去会出现浮肿,血压升高。患儿逐渐有倦怠感、脸色苍白、头痛、恶心、呕吐、不眠等症状。症状时进时退,病情经过相当长。有时候长期无症状发生,然后逐渐出现症状,肾脏功能渐渐降低。到了末期会发生呕吐、意识障碍,呈现尿毒症的症状。

主要特征是病程长,最终导致进行性肾功能衰竭。

此病没有特别的治疗法。不过,有时会恶化发生急性症状,所以此时应以急性肾炎为基准进行治疗。没有出现高血压或浮肿时,不必严格进行饮食疗法。仍须避免运动,但以影响日常作息为准。必须预防感冒以及重视保温。

泌尿系统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主要包括尿道炎、膀胱炎及肾盂炎等病症。女孩发病多于男孩,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解剖生理特点而决定,如女孩尿道较短,约1~2厘米;尿道口距****颇近,小儿又喜欢坐在地面玩耍,再加此期间穿开裆裤,细菌容易从尿道口侵入尿路而致感染;同时,婴幼儿的输尿管长而弯曲,其管壁发育尚不完善,容易造成尿潴留,从而有利于细菌在输尿管内生长、存留及繁衍。

新生儿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时多表现为淡漠、拒奶、啼哭、体重不增等,并伴有败血症、脑膜炎及全身中毒等现象发生。

婴儿发病时已全身中毒症状为突出表现:骤然高热、食欲不振、面黄肌瘦、呕吐、腹泻,有的患儿出现精神萎靡、嗜睡、烦躁不安,重者发生惊厥。但尿急、尿频、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不明显。

因发烧才被发觉。此时若取尿检查,尿液混浊,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的白血球。

抗生素治疗十分有效。此外,须保持安静与保温,并大量饮水,以促进排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