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个说话有心眼办事有心计的女人
23970100000035

第35章 河东狮吼并不好,女人该委婉时别直白说话

动心眼儿的女人,最懂得什么时候该直言相告,什么时候该委婉而谈;什么时候该用词准确无误,什么时候该含糊其辞。委婉和含糊的说话方法,在某些时候,是唯一能摆脱尴尬、自我保护的方式。

在生活中,那些“河东狮吼”式的女人必须学会委婉和含糊的说话方式,因为你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达到你的目的,既能给老公留面子,也是保护自己的最好办法。

委婉法是运用迂回曲折的含蓄语言表达本意的方法。在夫妻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女人不便、不忍,或者语境不允许直说的话题,需要把“词锋”隐遁,或把“棱角”磨圆一些,使语意软化,便于老公接受。

委婉法是夫妻之间说话时的一种“缓冲”方法。委婉语能使本来也许是困难的夫妻交流,变得顺利起来,让老公在比较舒坦的氛围中接受信息。因此,有人称“委婉”是女性语言中的“软化”艺术。例如巧用语气助词,把“你这样做不好!”改成“你这样做不好吧。”也可灵活使用否定词,把“我认为你不对!”改成“我不认为你是对的。”还可以用和缓的推托,把“我不同意!”改成“目前,恐怕很难办到。”这些,都能起到“软化”效果。

具体地说,委婉法有以下几种形式:

(1)讳饰式委婉法

讳饰式委婉法,是用委婉的词语表示不便直说或使人感到难堪的方法。

有时,即使动机好,如果语言不加讳饰,也容易招人反感。比如:女售票员说:“请哪位同志给这位‘大肚皮’让个座位。”尽管有人让出了座位,但孕妇却没有坐,“大肚皮”这一称呼,使她难堪。如果这句话换成:“为了祖国的下一代,请哪位热心人,给这位‘有喜’的妇女大姐让个座位。”当有人让出座位时,这位孕妇就会表示对售票员的感谢,并愉快地坐下。

(2)借用式委婉法

借用式委婉法,是借用一事物或其他事物的特征来代替对事物实质问题直接回答的方法。例如:在纽约国际笔会第四十八届年会上,有人问中国代表陆文夫:“陆先生,您对性文学怎么看?”陆文夫说:“西方朋友接受一盒礼品时,往往当着别人的面就打开来看。而中国人恰恰相反,一般都要等客人离开以后才打开盒子。”

陆文夫用一个生动的借喻,对一个敏感棘手的难题,婉转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中西不同的文化差异也体现在文学作品的民族性上。以上例子,实际上是对问者的一种委婉的拒绝,其效果是使问话者不至于尴尬难堪,使交往继续进行。

(3)曲语式委婉法

曲语式委婉法,是用曲折含蓄的语言和商洽的语气表达自己看法的方法。例如:《人到中年》的作者谌容访美。在某大学作讲演时,有人问:“听说您至今还不是****党员,请问您对中国共产党的私人感情如何?”谌容说:“你的情报很准确,我确实还不是中国共产党员。但是我的丈夫是个老共产党员,而我同他共同生活了几十年尚无离婚的迹象,可见……”

谌容先不直言以告,而是以“能与老共产党员的丈夫和睦生活几十年”来间接表达自己与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有时,曲语式委婉法比直接表达更有力,这种曲语式的委婉用语,真是利舌胜利剑。

(4)含糊法

含糊法,是运用不确定的或不精确的语言进行交际的方法。在公关语言中运用适当的含糊,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艺术。办事需要语词的模糊性,这听起来似乎是很奇怪的。但是,假如女人通过约定的方法完全消除了语词的模糊性,那么,就会使女人的语言变得十分贫乏,使它的交际和表达的作用受到限制。

例如:某位女经理在给员工作报告时说:“我们企业内绝大多数的青年是好学、要求上进的。”这里的“绝大多数”是一个尽量接近被反映对象的模糊判断,是主观对客观的一种认识,而这种认识往往带来很大的模糊性。因此,用含糊语言“绝大多数”比用精确的数学形式的适应性更强。即使在严肃的对外关系中,也需要含糊语言,如“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受欢迎的人”,等等。究竟是什么原因,为什么不受欢迎,其具体内容,不受欢迎的程度,均是模糊的。

平时,你要求别人到办公室找一个他所不认识的人,你只需要用模糊语言说明那个人矮个儿、瘦瘦的、高鼻梁、大耳朵,便不难找到了。倘若你具体地说出他的身高、腰围精确尺寸,倒反而很难找到这个人。因此,我们必须至少在办事说话时放弃这样一种观念:“较准确”总是较好的。

(5)宽泛式含糊法

宽泛式含糊法,是用含义宽泛、富有弹性的语言传递主要信息的方法。

现代文学大师钱钟书先生,是个自甘寂寞的人。居家耕读,闭门谢客,最怕被人宣传,尤其不愿在报刊、电视中扬名露面。他的《围城》再版以来,又拍成了电视剧在国内外引起轰动。不少新闻机构的记者,都想约见采访他,均被钱老执意谢绝了。一天,一位英国女士,好不容易打通了钱老家的电话,恳请让她登门拜见钱老。钱老一再婉言谢绝没有效果,他就妙语惊人地对英国女士说:“假如你看了《围城》像吃了一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那位英国女士只好放弃了采访打算。

钱先生的回话,首句语义明确,后续两句“吃了一只鸡蛋觉得不错”和“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虽是借喻,但从语言效果上看,却是达到了“一石三鸟”的奇效。其一,是属于语义宽泛,富有弹性的模糊语言,给听话人以寻思悟理的伸缩余地;其二,是与外宾女士交际中,不宜直接明拒,采用宽泛含蓄的语言,尤显得有礼有节;其三,更反映了钱先生超脱盛名之累、自比“母鸡”的这种谦逊淳朴的人格之美。一言既出,不仅无懈可击,且又引人领悟话语中的深意,格外令人敬仰钱老的道德与大家风范。

(6)回避式含糊法

回避式含糊法,是根据某种场合的需要,巧妙地避开确指性内容的方法。

在涉外接待活动时,每当与外宾交谈会话中,遇到“难点”就应巧妙回避转移,例如:

一个美国客人在韶山******故居参观之后,中午在一家个体饭店吃饭,老板娘的一手正宗的湘菜,使这位美国客人吃得非常满意。在付钱时,看到老板娘家境富裕,他突然提出如下问题:

“老板娘,如果你的老同乡******还在,会允许你开店吗?”

这是明知故问,其中含意不言自明。这时,老板娘略一寻思,就作出回答:“没有毛主席他老人家,我早就饿死了,还能开什么店啊!”然后她接着说:“如今,******接了班,党的富民政策好,日子越过越美好!”

显然,美国客人意在用老板娘的回答,来否定******的历史功绩,乃因其中隐含一个必然的判断:******绝不会允许你开店,那么你也富不了,因而,******应该是被否定的。而老板娘的答话,以回避正题的模糊法,反而作出令人折服的回答,既不轻慢美国客人,又维护了毛主席的威望,赞扬了如今的富民政策。由此,反映了韶山人民的心声:“毛主席让我们站起来,******让我们富起来!”

模糊语言也是实际表达中需要的,常用于女人不必要、不可能或不便于把话说得太实太死的情况,这时就要求助于表意上具有“弹性”的模糊语言。女人说话要随机应变,尤其需要模糊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