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渭河的明天: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专集
23974400000021

第21章 渭南市抗洪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8月下旬以来,我市遭遇了历史罕见的洪水灾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了空前的损失,抢险救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面对严峻的形势,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紧急动员全市一切力量投入抗洪救灾。主要领导阵前指挥,亲临抗洪一线现场指导抢险救灾,紧紧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驻陕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援下,与洪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洪救灾阶段性胜利。现将我市抗洪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汛情、险情、灾情

(一)洪水历史罕见

受甘肃庆阳地区强降雨影响,8月26日14时,泾河景村站出现5220立方米/秒洪峰。27日12时,渭河临潼站形成3200立方米/秒1号洪峰;由于渭河上游持续降雨,8月31日,临潼站出现5100立方米/秒的渭河2号洪峰;渭河中游秦岭山区普降大到暴雨,9月7日8时,临潼站再次形成3820立方米/秒3号洪峰。这场洪水,一是流量大。三次洪峰洪水总量达25.4亿立方米。二是水位高。其中,2号洪峰水位达342.72米高程,高出历史最高水位0.52米。渭河堤防全线临水,水深约2-4米,南山支流发生严重倒灌。三是历时长,这次洪水沙量大,演进慢,洪峰从进入我市河段到入黄口历时356小时。

(二)洪水险情频发

三次洪峰间隔时间短,首尾相连,造成渭河干支流堤防遭长时间、高水位洪水浸泡,多处发生管涌、坍塌等险情,控导工程发生根石走失、坡石坍塌、坝身裂缝情况,坝档后溃漫溢,险象环生。截至目前,全市共出现险情825处(较大险情371处,一般险情454处),其中决口10处,管涌142处,裂缝260处,坍塌240处,渗漏112处,散浸61处,造成华县石堤河东堤、罗纹河东堤、罗纹河西堤、方山河西堤、华阴方山河东堤、渭河尤孟支堤等10处决口。

(三)灾情异常惨重

此次洪水灾害,给我市临渭、华县、华阴、潼关、大荔、韩城等县(市、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灾害。据统计,至9月11日,我市有6个县(市、区)、55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56.91万人,成灾人口54.8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07.84万亩,成灾面积102.52万亩,绝收102.52万亩;倒塌房屋19.19万间,形成危房12.07万间,全市共转移安置群众29.32万人(其中临渭区3.3万人,华县13.3万人,华阴7.66万人,大荔4.6万人,潼关0.2288万人,韩城0.23万人)。损坏机电井7526眼、抽水站12座、桥涵17座、堤防98.7公里、公路120.06公里、输电线路295.4公里,造成危漏校舍195所,20个乡镇卫生院被淹,182所学校4.9万名学生无法入学上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2.8亿元。

二、抗洪抢险工作情况

洪水来临,市委、市政府积极应对,科学决策,全力迎战。一是及时启动防洪预案。1、2号洪峰来临时,尽管洪峰并未达到2、3号防洪预案的量级,但市委、市政府根据渭河河床淤积的实际情况和对洪水灾害的预计分析,决定启动2号、3号防洪预案,先后依次撤退了滩区生产人员、可能被淹没区群众和335米高程以下居住的群众,保护了群众生命安全。二是积极组织巡堤查险。市防指和沿渭各县(市、区)迅速组织4.6万名干部群众包河段、定人数、24小时不间断巡堤查险,发现汛情及时组织抢险。三是全力抢堵决口。在南山支流因渭河洪水倒灌发生决口后,省、市、县领导亲临现场,坐镇指挥抢堵。尽管在洪水高水位演进过程中,未能完成封堵,但控制了决口的进一步扩大,有效地保护了渭河大堤,避免了更大灾害的发生。3号洪峰过后,抢险军民抓住退水和晴好天气的有利时机,备足物料,调集人力,对决口或支流入渭口全力实施封堵,截至9月12日14时30分,尤孟堤决口,罗纹河、石堤河入渭口封堵任务全部完成,为迅速开展灾后重建工作赢得了时间。三是迅速开展泄洪排涝工作。经省防汛指挥部批准,在罗夫河以西渭河生产围堤破口泄洪,尽最大可能降低受淹区水位。同时启动了罗夫河、长涧河、桃林寨三个抽排泵站和渭河围堤自流四个排洪区。目前,自流和机泵抽排全面开始,已排洪水9000万立方米。

三、成灾原因分析

“03·8”渭河特大洪水给我市沿河县(市、区)造成了极大的灾害,损失惨重。灾情发生后,我们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分析,认为造成此次洪灾的原因如下:

1.渭河流域自8月24日以来出现连续强降雨,使渭河各支流均同时出现大流量洪水。特别是泾河出现了26年以来的最大洪水,入渭河后与渭河洪水重叠,加剧渭河洪水流量,使渭河出现了2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2.渭河中下游防洪、蓄洪、分洪工程少、规模小、调节能力弱,对于渭河这种季节性特点明显的洪水不能进行有效拦蓄调节,加大了下游防洪抢险的难度,加剧了下游洪水发生的频率、规模,导致下游出现大灾重灾。

3.渭河泥沙含量大,下游河宽水缓,加之受黄河水位顶托,河道、河槽、河滩泥沙淤积严重,河床和滩面高程抬升。特别是三门峡水库建成后,高水位运用,导致潼关高程比建库前抬高5米,形成“拦门沙坝”,而且长期居高不下,洪水下泄受阻,顶托作用加剧,致使黄、渭、洛河所挟带泥沙大量沉积,且淤积范围不断向上游发展,淤积末端已上延至西安市灞河口以上,而在我市华县华阴段已形成“地上河”,这是造成这次洪灾的根本原因。据统计,潼关以上共淤积泥沙38亿立方米,其中黄河小北干流21.7亿立方米,渭河13.32亿立方米,洛河3亿立方米,从而改变了渭河下游的河道特性和水流条件,现在的渭河下游已成为三门峡水库的蓄滞洪区和影响区。具体表现,一是潼关高程抬高了5.1米,洪水下泄不畅。二是河道比降变缓,由建库前的1/2000变成现在的1不到,河道更加弯曲,水流不畅,洪水位持续抬升。三是主槽泄洪能力下降,建库前5000立方米/秒洪水不出槽,现在800-1200立方米/秒水量即可漫滩行洪。四是干支流河道均已变成地上河,支流河床高出两岸滩地1.5-4米,渭河河床高出两岸滩地2-4米,出险成灾的几率加大。近几年来,渭河流域普遍出现干旱现象,支流来水量较过去明显减少,雨季丰水期渭河流量小、流速慢,对于河滩淤积泥沙冲刷拉泄作用减小。

4.渭河河床与河滩高程抬升,使我市境内的尤河、赤水河、遇仙河、石堤河、罗纹河、罗夫河、柳叶河、长涧河等南山支流河入渭不畅,而渭河洪水倒灌现象加剧。此次“03·8”洪灾就是由于渭河倒灌引发的。

5.渭河下游河道宽,河道弯曲,淤积滩地面积大,洪水进入我市下游区域后,出现大量漫滩,流速骤减,加之临河群众在滩地开垦农田,种植了玉米、棉花、花生等作物,阻碍了洪水排泄,延长了洪水过境时间,加剧了渭河对南山支流的倒灌。

6.渭河和南山支流堤防工程建设标准低,防洪能力差。特别是南山支流堤防工程建设标准仅为10-20年一遇,不具备对大洪水、特大洪水的抗御能力。此次洪灾中,渭河1、2、3号洪峰首尾相连,洪水在我市境内全线出槽漫滩,持续高水位缓慢演进,防护大堤和移民围堤全线临水,渭河大堤高水位段累计偎水356小时,导致渭河干堤、南山支流堤防多处出险,其中重大险情10处。

7.抢险物料运送困难,抢险难度剧增。渭河洪峰经过我市期间,境内连续10多日出现中到大雨的降水过程。南山支流堤顶受雨水淋泡,泥泞不堪,行走困难,车辆不能通行。决口发生后,防汛撤退道路均中断,抢险物料无法运送,只能靠人背肩扛,根本无法满足抢险需要,只能眼看洪水源源不断地涌入堤外,淹没农田村庄房屋。9月9日21时左右,罗纹河西堤决口后,进入渭河大堤华县石堤河至罗纹河段的唯一通道中断,渭河大堤成为一座“孤岛”。

四、灾后重建工作安排

(一)妥善安置灾民生活

灾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坚持抢险和救灾两条线作战,在全力抓好抗洪抢险的同时,迅速开展救灾救济工作。采取鼓励灾民投亲靠友、村民对口安置、单位集中安置和搭建帐篷集中安置等四种形式及时安置灾民,确保所有灾民都得到较为妥善的安置。全市共转移安置灾民29.32万人,其中,设立集中安置点148个,集中安置20.65万人,初步解决了灾民临时住处。切实解决好灾民生活困难。按照每10天1个周期,每人每天1斤口粮的标准向灾民配发供应食物,建立了灾区每日主要物资需求报告制度,及时调拨,保证每个灾民有饭吃。市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紧急下拨500万元救灾资金和910万元特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资金。积极开展救济工作。通过多种渠道,紧急调运救灾物资,保证灾民急需。全市共调拨面粉167.39万斤,食用油40万斤,被褥5.92万床,调运救灾帐篷13790顶,临时解决了群众的穿衣、吃饭、住房问题。广泛开展社会募捐。灾情发生以后,我们向社会各界发出倡议,号召广大市民、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给灾区捐钱捐物,市级共接受各类捐款249.84万元,面粉341.4万斤,衣物6.52万件,棉被4.99万床,鞋5636双,药品811件。为了确保灾区不发生疫情,灾民有病能及时医治,省、市卫生系统向华县、华阴、临渭区派出了10支医疗防疫队,其中省上3支,市上7支,在灾民集中安置点日夜巡诊,保证灾民病有所医,控制灾区疫情发生。为了使灾区学生早日开课,市教育局在详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了灾区就近供读的方案,要求灾民安置点学校克服各种困难,无条件接收灾区学生,并免收一切费用。同时,举办各种形式的临时学校,使60%的学生恢复了上课。

(二)尽快开展灾后重建

灾区基础设施重建工作从2003年9月开始,至2004年2月完成前期准备工作;2004年2月开始动工,用两年时间,到2005年底全面完成。具体措施是:灾区基础设施重建分为水利设施、道路交通、电力通讯、教育卫生、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五个方面。估算总投资25.7亿元,其中水利设施建设项目9类27个,总投资14.86亿元。道路交通建设项目总投资5.42亿元。电力通讯设施建设项目22个,总投资3.16亿元。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99个,总投资1.66亿元。卫生项目17个,新建水毁乡镇卫生院门诊楼等业务用房面积1.22万立方米,投资1080万元。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4个,总投资6120万元,资金来源为,拟申请国家补助金15亿元,省财政投资5亿元,我市财政投资3亿元,县(市、区)财政投资1亿元,向社会各界募捐0.5亿元,灾区群众投工投劳折资1.2亿元。目前,全市全力以赴抽排“二华”二华:指华县和华阴市。淹没区的洪水,为灾民重返家园,开展生产自救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争取实施渭河综合治理规划

我市南山支流是指境内发源于秦岭北麓,流入渭河和黄河各支流的总称。涉及临渭区、华县、华阴市和潼关县等四县(市区)。

南山支流自西向东依次为尤河、赤水河、遇仙河、石堤河、罗纹河、构峪河、方山河、葱峪河、罗夫河、柳叶河、长涧河、白龙涧河、潼河和东桐峪河,共14条。其中入渭支流12条,入黄2条,除潼河、东桐峪河为入黄支流外,其余为入渭一级支流。

南山支流防洪保安综合治理的基本思路是“上拦、中护、下疏”。即上游以蓄滞洪水的控制性工程为主。对已成的小(Ⅰ)型以上和个别能有效控制所在支流洪水的小(Ⅱ)型水库进行必要的除险加固,对尚未建库的支流,特别是流域面积大,洪峰流量大,对下游可能造成损失大的支流,有条件建库的尽可能建库,基本使每条支流上游都有拦蓄洪水的控制性工程。中护为山前河川丘陵地区、山前洪积扇地区支流两岸的护村、护地、护厂工程以及老西潼路以南平原河段堤防整修、加固、培厚和防冲段砌护等,加速支流河道渠化进程,达到未雨绸缪、防灾减灾的目的。下疏主要包括中下游河段,以清淤清障、疏通河道行洪断面为主,尽可能保证洪水畅通,支流清淤疏通河道虽已多次上报,但多次治理均未涉及,为保证行洪畅通,特将其列入本规划之内。

南山支流综合治理规划估算总投资11.88亿元,其中已成为水库改扩建及除险加固0.61亿元,新建水库为7.32亿元,拦石坝工程0.55亿元,堤防整修加固1.20亿元,防汛道路0.14亿元,河道清障0.32亿元,管理设施0.49亿元,水土保持0.18亿元,预备费1.07亿元。其中,新建水库占61%,已成水库除险加固占5.1%,采用频率法计算的经济效益为18520万元,从国民经济角度分析,工程实施各项指标符合国家规定。呼吁国家有关部门把南山支流堤防的设防标准纳入渭河堤防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标本兼治。

总之,对南山支流进行综合治理,不仅可减轻三门峡水库修建带来的不利影响,大大提高该地区的防洪保安能力,还将对渭南市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南山支流防洪保安综合治理规划的审查和实施启动,使我们看到了我市三门峡库区治理水患、防灾减灾的希望,但解决问题根本的措施是降低黄河潼关高程。只有三门峡水库加大泄量、延长敞泄时间,甚至全年敞泄,潼关高程才能有效降低,再加上各项防洪保安综合治理工程措施,渭南市经济可持续发展,陕西关中东部才是大有希望的。

2003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