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三生梦·百年心
2405800000054

第54章

宫慈冷冷地盯着朝臣,威严道,“皇帝是天子,可天子又如何?他也是人,他还年幼,需要你们的引导,需要你们辅助他辩分轻重,可你们呢?难道也跟着皇帝糊涂么?”

众臣更觉羞愧,齐声道,“太后息怒。”

宫慈一脸阴鸷地盯着他们,不出声。直到许久之时,她平静道,“各部的救援事宜可安排妥当了?”

左丞相薛元义道,“回太后,已张贴榜文,命各州县全力抢救。”

宫慈闭目沉思了阵儿,又道,“命各地兵士与百姓联合修补溃散的堤坝,竭力挽救。”

这天上午,宫慈坐阵汝宁宫亲自安排天灾的施救方案,关于如何补救,如何善后,如何安抚等等。从这一刻起,母亲的处事手腕更令朝臣诚服,她的气魄与临阵不危的镇定更令这群男人深感愧疚。也是从这一刻起,母亲更加笃定了自己的朝政实力。

那次的天灾再次呈现出母亲的体恤民心。她亲自带领文武百官探望遭受灾的百姓,并下诏减免赋税,又颁发律令,倘若发现有大臣利用水灾获利者,严惩不怠。

那时候,当我以大禹王朝长公主的身份出现在受难百姓的身旁时,我突然感到了自豪,为有这样的母亲而骄傲。可我同时又羞愧。因为自始自终,我从未把自己当作一个国家的公主看待,亦从未体会到我并非属于一个人,而是整个大禹王朝的。也是从那一刻起,我才真正地发现母亲是伟大的,也更深刻地明白,生在帝王家的儿女终究不属于一个人。他属于整个王朝,他随时都要为国家付出一切。不管伤痛也好,挣扎也好,这就是帝王儿女的命运。

在官民共同抵抗天灾时,我亲自去照看失去父母的孩子,他们让我想起了念城,我明白他们需要我。许是那次天灾让我在大禹子民的心底竖立了良好的形象,故在我称帝时并未掀起惊涛骇浪。当时虽荆刺锋芒,可没过多久便平息下来。我毕竟是大禹王朝的长公主,从和亲,到朝政手腕的气魄,朝臣臣服。而天下百姓亦不关心谁主江山,他们只关心他们能否丰衣足食,而我满足了他们。

在共同抵御水灾的过程中,我似乎又经历了一次成长。当我看到那片废墟时,我突然又发现了生命的另一种意义。或许清明哲的想法是对的,人生在世,天灾人祸福兮,谁能看透阻止?既然有幸来到这个世上,万事又何必看得太重?何不放开些?

就在我们处理当前事务时,突然出现了一个叫做凤离的人。此人大量发放物资,用于救济受灾百姓,整个大禹的人都知道凤离,知道他是个大善人。但没有人知道他的身份,也从未见过他。

我曾怀疑凤离是清明哲虚构的一个人物,可直到现在我都还不知道那个凤离到底是何人,也从未见过。他难道就是清明哲?可若真是清明哲,那他的目的何在?我想不明白,想破头都琢磨不透。

公禹一百九十五年,那一年,从开春到末尾,注定会动荡不安。那次天灾,虽非人为,但防范薄弱。而那些失误,乃人为。

皇帝的疏忽令朝中几乎所有的大臣也跟着遭殃,工部的所有官员严惩不怠。宫慈的这一举动更令朝臣恐慌,都纷纷揣测她的意思。皇帝,他终于犯错了,他无疑给了宫慈一个机会。

祠堂。

我坐立不安,正忧心忡忡,突听李公公来了,说皇上急召我进宫。我暗自一叹,恐怕我也无能为力了。我并未去承阳宫,而是直接去了汝宁宫。

汝宁宫。

我刚进汝宁宫,就见到宫慈正与郁闲聊,微微一怔,不动声色地请安,笑道,“母后身子可好?”

宫慈向我抬了抬手,示意我坐到她的旁边,喃喃道,“近来可辛苦你了。”顿了顿又道,“做得不错,有大家风范,这才像皇室儿女与臣民相连的体恤人心。”她默默地望着我,那眼神是欣慰骄傲的,带着复杂的爱怜与疼惜。

我握住她的手,小心地看了一眼郁,不动声色道,“母后您才是大禹的骄傲。”顿了顿又道,“您的风范令臣民折服,相信您的胸怀与宽恕也会令天下人折服,对么?”

宫慈一怔,挑了挑眉,暗道,好家伙,给老娘下套来了。慢条斯理道,“你这丫头,尽给哀家戴高帽子。”避而不答。

我暗自一恼,老狐狸,突然岔开话题道,“郁何时进宫的?”

郁唯唯诺诺道,“已经有好半会儿了。”

我突然饶有趣味道,“母后,您是该多跟郁说说话儿。”

宫慈扫了我一眼,眼神闪烁道,“你也这么认为?”

“……”

承阳宫。

皇帝一脸晦气,坐立不安。这时,突听李公公宣报,说皇后来了。皇后依旧温文典雅,平稳不惊,她雍容华贵地行礼。皇帝使了个眼色,一干人等纷纷退下。待宫女太监们退下后,二人坐下漫不经心地下围棋。皇帝细声道,“梓童可得帮朕出出主意。”一脸烦躁。

皇后四下张望了几眼,小声道,“皇上莫急,越到这时就越要沉得住气。”

皇帝哀叹道,“火烧眉毛了怎能不急?”

皇后沉吟了阵儿,落下一粒白棋,平静道,“皇上,您得想办法拉拢皇室外戚,而臣妾自会想办法与丞相商议对策。”一脸平静淡然。

皇帝的心稍微平静了下来。要他拉拢皇亲国戚也不难,毕竟都是闵氏家族,自然不会让外姓来夺取闵氏江山。只是,如今宫慈仍然执掌大权,倘若她突然另有安排,难道要他们抗旨不遵?这岂不落下了口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