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转型谋变
24110800000010

第10章 宁波现代产业集群提升与公共服务平台运作机制完善(2)

(二)宁波公共服务机构服务水平的实证研究

1 .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因为数据的可获得性较难,而且部分指标不能量化,因此本项目采用了问卷调查方法,针对指标体系的21个指标设置了对应的21道问题,每道问题给出了5个答案,程度是由低分向高分推进,分别代表1~5分。问卷主要在各公共服务机构中发放,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6份。

(1)服务资源培育

———人力资源:宁波市公共服务机构在人力资源的平均得分为0.275936,由于满分为0.46,所以宁波公共服务机构的人力资源平均水平为中等,尤其是国际服务型人才的吸收与引进和科技服务人员的数量方面的不足显得尤为突出。

———财务资源:宁波市公共服务机构在财务资源的平均得分为0.22882,由于满分为0.375,所以宁波公共服务机构的财务资源平均水平为中等偏上,在资产负债率方面得分较低。

———物质资源:宁波市公共服务机构在物质资源的平均得分为0.20600,由于满分为0.335,所以宁波公共服务机构的物质资源平均水平一般,还需要企业在未来的道路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

———信息资源:宁波市公共服务机构在信息资源的平均得分为0.105599,由于满分为0.35,说明宁波公共服务机构的信息资源还很薄弱,需要努力去了解国内国际先进技术的进展情况。

(2)显性服务能力

———对外服务能力:宁波市公共服务机构对外服务能力的平均得分为0.589418,由于满分为1.02,说明宁波公共服务机构的对外服务能力一般,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自身的研究开发能力:宁波市公共服务机构自身的研究开发能力的平均得分为0.610442,由于满分为1.105,说明宁波公共服务机构自身的研究开发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从中不难看出研究开发的科研成果转化率、研究开发资金投入率和技术革新收益率较低是主要原因。

(3)服务环境建设

———宁波市政府的服务扶持:宁波市政府的服务扶持情况的平均得分为0.54468,由于满分为0.690,说明宁波市政府给予了宁波公共服务机构较多政策上的扶持与帮助,但是就财税支持等实际政策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提高。

———公共服务机构内部的服务文化:宁波市公共服务机构内部的服务文化的平均得分为0.397665,由于满分为0.665,说明宁波公共服务机构内部的服务氛围较强。

(4)宁波各公共服务机构服务水平综合评价得分

宁波市公共服务机构服务水平的综合得分为2.958348,由于满分为5分,说明宁波公共服务机构服务效果为中等偏上,需要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三、宁波公共服务平台供给与现代产业集群需求之间的矛盾

(一)宁波现代产业集群提升的主要公共服务需求

根据笔者对宁波市各主要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需求情况的调查,发现宁波市产业集群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硬件服务需求

(1)生产、研发的场地、设备、设施需求。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受资金、场地、设备的限制,普遍在生产加工、设计研发、检验检测等方面受到硬件不足或落后的制约,从而形成技术检测、设计试验、质量认证等共性的技术服务需求。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能整合产业链上下游或集群内横向企业间的资源投入,为产业集群带来显著的研发成本节约,同时也能有效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场地、设备、设施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2)信息沟通网络需求。“酒香也怕巷子深”,宁波市产业集群大多知名度不高,市场信息闭塞,急需补充“营养”,避免与市场的实际情况脱节,因而产业集群信息化建设是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一个关键环节。而从成本、效益来考虑,每个企业都独立建设一个网络是不必要和不现实的,那么一个从供应、研发、销售等缓解整合企业共性的信息服务需求,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2 .软件服务需求

(1)管理咨询服务需求。目前,宁波市产业集群普遍处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导入期阶段,往往在战略定位、机构设置、市场研究、内部管理等环节存在不规范、不科学、低效率等问题和不足。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若能成为企业和专业中介机构的桥梁,则能为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高运营效益和效率提供有力的支持。

(2)人才招聘培训服务需求。产业集群中很多企业难以吸引到优秀的专业人才,同时企业内部人才的成长往往滞后于市场的变化。在这种现实条件下,服务平台一方面作为人才流动的信息交流中心,为产业集群吸引人才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产业集群在员工培训方面存在共性的需求,而公共服务平台能为满足这一需求提供条件。

(3)资金融通服务需求。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产业集群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偿债能力决定了其无法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如何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成为产业集群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公共服务平台肩负的一个重要责任。

(4)价值链整合服务需求。产业集群在企业价值链的采购、营销等价值环节受企业规模、信息闭塞、渠道不全等因素制约,往往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而这些环节又是价值增值最为可观的环节。依托公共服务平台,共享供应链、整合营销渠道,形成合力,能大大降低企业采购成本,提升营销能力,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二)宁波公共服务平台供给与产业集群需求之间的主要问题

根据笔者对宁波市公共服务平台实际运行情况的调查,笔者发现政府主导下的服务平台的建设相对完善,而社会自主化服务平台和业界互助平台的建设都存在滞后的问题。宁波市公共服务平台还存在着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方式比较单一、质量培训服务较少、部分检测仪器较为陈旧等问题。

比较产业集群公共服务需求调研结果后发现,总体来说,宁波市公共服务平台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和方式与集群企业的实际需要相比有相当的差距,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公共服务平台在规模上不能满足集群企业的服务需求

当前,随着科技服务的突飞猛进,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增加,服务的难度和继承度也在不断提高,对跨部门合作、专业化分工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但由于长期以来,受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技资源较少的影响,宁波市企业作为服务主体在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各个环节的需求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尤其是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研究试验基地方面资源十分缺乏,服务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企业服务的积极性。目前,宁波市现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规模上仍远远无法满足集群企业的服务需求,亟需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2 .公共服务平台的共享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前,宁波市各级政府以重大科技项目、科技三项费用、服务资金等方式投入形成的各类ASP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行业中心以及科技研发实验设施设备等公共服务平台,由于规划和布局的局限性,各类服务资源基本上成为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甚至少数课题组个人所有和享用,社会共享度不高,造成利用效率差,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地域差距拉大的问题,无法形成集成优势,亟待进一步整合完善。

此外,由于现在技术服务平台要求的技术人才素质较高,涉及的技术面广泛,平台投入的软硬件资源所需资金巨大。因此,各地软件园只能投入资金做平台中的某一部分,而且在资金、人员、设备、技术上都无法达到真正实用的标准。由此出现了各地区都在建公共技术平台,但使用率都不高、资源不能互动共享、造成“应用孤岛”的现象。

3 .部分公共服务平台缺乏统一、严格、权威的信息平台和窗口

虽然宁波市建立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但大量的技术标准、专利、科研成果、科技情报等科技文献资源,广泛分布在不同的高校、科研院所、信息中介和政府部门手中,由于缺少有效的平台和统一的标准对上述资源进行汇总,缺少严格、权威的平台和窗口对外发布信息和提供服务,从事服务活动的企业和个人无法快速有效对这些文献资源进行检索、引用和开发,导致服务效率低下,服务资源浪费严重。

4 .平台运行机制和考评机制有待完善

宁波现有公共服务平台分承建和运行管理的主体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等,政府公共财政以导向性资助为主;部分平台带有合作性质,以企业投入为主。平台大多沿用传统的管理和运行模式,事业单位性质的平台未建立企业化管理和市场运作机制;企业性质的平台首先考虑自身需要,在公共性或公益性服务上与各单位自身价值取向存在一定矛盾;部分平台的承建主体、技术依托和经营管理主体,分属于不同性质的单位,责权利不够明确,新的运行机制尚未建立,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要求;建成后所需的维护和运营费用来源尚不明确,造血自养和财政补贴的机制和政策亟待解决。政府对公共平台不同类型、不同阶段如何进行分类指导,以及平台本身采取何种运行模式的问题显得十分紧迫。

此外,公共服务平台考评机制尚待完善。考核评估是平台建设的重要环节。政府职能部门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这类的研发平台已制定出一套管理办法;对新建平台也按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组织专家进行了中期跟踪评估,但尚未制定出针对公共技术平台特点的绩效考评细则,对考核的内容、程序、考核结果及奖惩、考核的组织实施等未作出明确规定。对平台建设、运行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缺乏监控、防范和协调解决的机制,行政干预又易出现越位或不到位的现象。

5 .依附性较强,独立性有待提高

部分由龙头企业内部实验室培育的公共服务平台,经过几年发展,服务面虽然有所拓展,所服务的中小企业家数有所增加,但由于在资金财务上对原企业的依附性较强,主要服务对象仍是原企业。再加上接受服务的其他企业对平台的中立性有所怀疑,导致平台服务收入的绝大部分仍来源于原有企业,未能充分发挥其公共服务性的功能,违背了平台建设的初衷。

6 .运营成本高,可持续发展问题突出

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对仪器设备和人才的要求较高,同时要以较低的收费提供技术服务,因此资金投入较大、运营成本较高,若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等宏观因素影响,部分平台就难免出现经营困难。以2009年为例,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宁波市有5家平台(占19.2%)出现财务亏损,亏损额达570万元;也有部分平台虽有盈余,但服务收入明显下降,稳定持续发展有困难。

7 .社会服务机构产品匮乏,业界互助作用尚未发挥

社会自主化服务平台的主要构成是商业性中介服务组织,其基本职能包括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企业经营管理诊断与改进、人才引进与职业培训等。这类服务组织的特征是规模小、产品供应不足、人员素质水平偏低,与集群企业所需的服务差距较大。有的中介服务平台过分追求盈利,出现了有利的服务项目竞争激烈、公益性的服务项目无人问津的状况。

业界互助体系主要由行业协会、行业间联合会、企业联合会等构成,具有法人资格,从属于政府主管部门。目前大量的非营利性互助组织正处在与主管部门脱钩、结构调整和向市场化运营转型的过渡阶段,还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促进宁波现代产业集群提升的公共服务平台运作机制与具体对策

(一)促进宁波现代产业集群提升的公共服务平台运作思路与方式

1 .平台运作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宁波中小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政策法规,加大对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投入,营造平台发展的良好环境,规范并提升发展现有服务平台,特别是综合性的服务平台,鼓励发展一批具有特色的专业服务平台,完善宁波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平台体系,推进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2 .平台运作原则

(1)突出服务,制度先行。以提供公共服务为核心,打破资源分散、封闭和垄断的状况,积极探索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推进制定和修改有关规章和标准,理顺各种关系。

(2)统筹规划,市场运作。强化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按照不同地区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结合各地产业集群的发展需求,采取不同的建设模式,突出重点,试点先行,分阶段积极稳妥地推进平台建设。

(3)政府主导,多方共建。宁波市政府和各县(市)区政府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行业协会、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参与资源整合与建设。

(4)坚持公益性,着力实现技术共享。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必须体现公益性。不论是哪种形式和模式,单独建还是合作建,必须面向整个产业,面向集群中广大中小企业,以产业发展为己任,以提升产业档次为目标,以做大做强产业为目的,着力实现研发成果共享、人才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共享,真正做到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帮企业之所需。

3 .平台投资主体

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平台类型主要有两类:一是资金投入大、回收周期长,或是基础性条件服务平台,难以市场化运作,如科学数据、科技文献公共服务平台和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平台等;二是在产业发展初期,公共服务需求不足,平台不能市场化运作,而政府为培育产业、促进成长,需要先期投入建设平台。对于发展较为成熟的产业、公共需求量足够支撑平台的市场化运作的,则应以企业为主建设,政府引导扶持。

宁波市目前普遍采取的是由企业或科研机构作为平台承担主体,政府予以补助的做法。这种方式可以较好地调动平台承建单位的积极性,发挥建设主体的优势和特长,为将来平台的顺利运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4 .平台运作方式

对于需要政府持续投入、缺乏条件进行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服务平台,其运行管理费用主要由政府承担;而设备、资料的更新费用则主要由平台承建单位负责解决,政府提供一定金额的资助。对于基本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平台,政府尽可能不参与平台的经营管理活动。

企业建设和经营管理平台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发挥平台的公共性,确保公正性。为此,要努力引导平台实现运作及管理人员相对独立,财务单独核算,收支基本平衡,对外服务必须签订保密协议等。

无论平台建设是由政府、企业还是第三方机构承担或采用混合模式,对于大部分公共服务平台来说,特别是专业公共服务平台,都应尽可能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只有采用市场化运作,自身具有造血功能,平台才具有可持续性,才可能提供稳定可靠的服务。

与此同时,在平台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的前提下,根据平台的运作情况,逐步建立平台的绩效评估机制,加强对平台经营的监督管理。

5 .平台建设框架

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是:构建科技支持服务、融资担保服务、信息服务、人才培训服务、管理咨询服务、创业辅导服务、市场开拓服务、政策法律服务等八个方面服务平台子体系,每个子体系都有若干核心服务机构支撑。由核心服务机构发起,政府部门支持,联合社会中介机构组建服务联盟,形成服务网络。

(1)构建科技支持服务平台

主要是解决中小企业整体技术进步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问题,近距离、面对面提供适应中小企业需求的各种科技服务。发展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咨询、产品设计、设备与产品测试等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的新产品研究开发和试制、设备检测、生产工艺改进等创造条件,促进中小企业技术水平与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支持和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的专门技术实验室和测试基地向中小企业开放,满足中小企业对共性技术的需求。培育技术市场,搭建技术产权交易平台,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收集、传递中小企业的技术需求信息,向中小企业提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等信息。开展技术诊断和技术指导,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2)构建融资担保服务平台

主要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发展融资信用担保、产权交易、股权质押、大型设备租赁、闲置设备调剂以及会计、审计、评估、律师等中介机构,为有条件的企业上市、发行债券提供咨询和辅导,为企业股权融资、租赁融资和产权转让提供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提高融资能力。当前的一项重点任务是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包括制定风险补偿等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整合现有担保机构,逐步形成政策性担保机构、商业性担保机构、互助性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互为补充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

(3)构建信息服务平台

加大专业网站建设的力度,在网上发布相关政策法规和行业发展动态,为中小企业提供产品供求、技术供求、资金供求、产权供求等信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项目库、技术成果转让库、闲置设备调剂库、人才库等各类信息库。以网络为载体,结合其他途径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政策、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建立面向社会、开放的信息服务体系。有专业市场的区块,还可与专业市场功能的改造提升结合起来,为企业提供产品供求信息、价格信息、技术信息、政策信息以及企业产品展示、形象展示的平台。事实上,降低中小企业的交易成本的重要途径就是为企业以及与其相关的机构提供更加充分的信息。通过不断扩展中小企业信息平台的服务功能,增加信息量,提高信息实用性,既可以提高企业生产和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也可以为政府各部门、服务机构、企业之间搭建一个信息有效沟通的桥梁,从而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

(4)构建人才培训服务平台

目前,中小企业对培训需求有以下几种类型:一线工人培训、技术人员培训、营销人员培训和高级管理人员培训。一线工人流动性比较大,操作技能生疏对产品质量和劳动效率影响很大,所以这类培训是最紧迫的。整合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大专院校、技工学校和专业培训机构的积极作用,建立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基地,通过基地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构建中小企业培训网络。加强中小企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培训师资库及培训课程库。结合中小企业实际,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推广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现代培训手段,开展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员及员工的教育培训和创业辅导等培训,加强中小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建立中小企业人才培训考核评估机制和培训经费补助制度。

(5)构建管理咨询服务平台

整合社会各类管理咨询服务机构,抓住影响企业发展的难点、关键问题和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组织有关专家学者、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以及离退休的专业人员组成管理专家顾问团,为中小企业提供管理方法、组织设计、制度建设、财务分析、统计技术等方面的诊断、咨询和辅导。同时,利用大专院校的力量,为中小企业提供企业诊断和管理咨询,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6)构建创业辅导服务平台

组建创业培训师资和咨询队伍,大规模、分层次开展创业培训,提高创业人员整体素质,培养一批创业大军。以公益性服务机构为主要载体,向中小企业初创者提供策划咨询、手续代理、创业园地、人员培训、技术应用、融资支持、登记注册以及工商、税务、能源、运输、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财政支持等方面的政策咨询和服务,帮助初创企业度过创业艰难期。建立创业项目库,为创业者提供项目服务。政府从土地、财税、融资、科技、人才等方面扶持创业基地建设和初创企业发展。

(7)构建市场开拓服务平台

发展为企业提供企业形象、产品设计、产品推广、展览展销、品牌打造和传播等中介服务机构,帮助企业制定营销策略、创新营销方式、扩大营销渠道,为企业提供对外贸易、技术合作、招商引资、风险投资等服务;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销展示会、产品交易会、供求洽谈会以及国内外商务考察活动;鼓励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展览、展销的策划、设计、制作等一条龙服务;指导中小企业参加政府采购项目投标等活动。

(8)构建政策法律服务平台

组织法律服务机构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政策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等服务。利用法律顾问协会,组建中小企业法律服务中心,设立政策法律咨询服务热线,建立网上法律咨询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法规、政策等咨询服务。

公共服务平台的运行要形成以下几大机制:一是资源共享机制。平台资源要实现完全的对外开放,充分体现平台的公共性,不仅要为主办企业服务,更要为有实际需求的广大中小企业服务;二是交流合作机制。各个平台之间、本地与外地之间要充分开展交流与合作,以形成合力,提高平台的服务能力;三是管理协调机制。政府相关部门要对平台进行跟踪管理,运用行政能力协调平台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难题,保障平台稳定正常运行;四是激励促进机制。政府管理部门要对平台运行情况定期进行考核评价,进行督促检查,做到优奖劣罚,以形成有效激励。

(二)促进宁波现代产业集群提升的公共服务平台运作路径

1 .平台运作的具体路径

(1)着力培育核心服务机构,加强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每个服务子体系都要有若干核心服务机构作为支撑。核心服务机构在服务体系中起着骨干和引领作用。核心服务机构熟悉产业集群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具有履行职责相适应的服务人员和服务能力。核心服务机构可以通过竞标方式确定。由政府确定服务的范围、质量,向社会公布,进行招标,然后从投标单位中挑选具有一定实力和能力的单位作为核心服务机构。

协会(商会)是服务体系的重要依托力量。积极推动协会(商会)等社团组织发展,鼓励产业集群依托社团组织,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充分发挥协会(商会)服务、协调、自律的作用。社会中介服务机构是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体系功能健全的保证。要引导、推动和规范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发展,鼓励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不断开发适合产业集群的服务产品,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产品的性能价格比。

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在产业集群区和工业园区中,建立公共研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融资服务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和专业市场等公共服务平台。可以采取政府扶持、社会资助、园区投入为主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政府扶持、社会资助、企业投入为主的方式。公共服务平台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有效整合各种服务资源,努力满足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内企业的共性技术需求和公共服务需要,实现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共享。

积极推进区域科技基础条件、检测测试、成果转化等科技服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公共科技服务体系完善,满足广大中小企业技术服务的需求。加大对重点实验室的管理和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创建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对认定为市级、省级、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的,分别给予40万元、200万元、600万元补助;服务产学研结合机制和组织形态。探索建立与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相一致的产学研服务联盟,通过产学研联盟成员间的契约关系建立起共同投入、联合开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促进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有效结合。科技支持逐步实现了从注重服务点到注重服务链、从注重每个企业需求到注重产业发展、从注重“能做什么”到注重“需要做什么”的转变。

具体来说,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可分三层进行:第一层是鼓励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国内外大企业的技术研发力量,加强与相关产业集群的互动与合作,以技术的不断服务与推进实现产业层级的提升。这是战略性的技术服务与推进。第二层是在产业集群内,以多种方式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可以依托专门的技术服务机构,也可以利用产业集群内的骨干企业的技术力量,主要解决集群内广大中小企业现实的技术需求,是实用型技术服务。第三层是鼓励大中型企业组建研发机构、成立技术中心。鼓励企业积极申请国家和省市的各类技术服务基金和项目,把企业内部的研发活动与国家、省、市的产业发展方向结合起来。同时,要建立科技成果转让交易市场,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2)引导和规范公共服务平台

2008年,宁波市经委以政策为引导,以财政补助为手段,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加快培育一批“依托产业、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小企业创业基地,着力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服务发展和快速成长的外部环境。一是加大对市级公共服务平台的引导和规范力度。在对2008年申报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创业支持服务平台进行书面考核与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着重加强工作指导,促使其进一步规范运行,强化服务意识,拓展服务功能。二是重点监督国家级服务平台的建设运营。对2007年获得国家资金扶持的小企业创业基地进行重点跟踪指导,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完成了工信部部署的关于服务平台运行情况的调查。三是举办全市公共服务平台和小企业创业基地工作培训班。全市47家市级公共服务平台和小企业创业基地负责人及部分2008年计划新创建服务平台和创业基地负责人共110余人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使宁波市公共服务平台和创业基地的有关领导了解了国家和宁波市的政策,看到了宁波市与国内同行的差距,对于理清发展思路、找准目标定位、提升建设水平发挥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四是加大服务平台的宣传力度。以“2008宁波(工业)创业服务风云榜”评选活动为契机,积极推荐宁海模具城、慈溪华东轻纺针织城、余姚裘皮城、宁波科创公司和宁波中普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入选2008年度宁波市优秀公共服务平台,并认真配合媒体做好专题采访报道工作,树立服务平台的优秀典型。

今后,要继续引导和规范公共服务平台。一是加强考核,规范运行。通过实施“三年一复核”和平台指标体系考核办法,切实引导服务平台和创业基地强化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二是注重调研,增强实效。深入产业集群,就中小企业技术服务情况、公共服务现状及就业、创业情况等开展调查研究,推进各地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地制订适合本地产业集聚和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工作规划,提高平台创建工作的实效性。三是依托培训,提升素质。通过组织一期全市服务平台和创业基地业务培训班,逐步提升宁波市服务机构业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四是重点培育,树立典型。主动挖掘和培育一批新的公共服务平台,对运作规范和服务成效显著的平台项目,积极申请国家项目,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扶持。

(3)加大扶持政策,加强政府管理协调

———加大平台政策扶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发展的政策、法规,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运作机制。一是税收优惠政策。对功能强、作用大的服务平台,实际运行过程中地方税收实行优惠或返还。对平台购置重大设备和仪器要按国家政策予以补贴。二是加大公共投入。要在平台建设中安排财政资金投入,同时在科技资金方面切出一块用于补助科技服务平台的经营。三是广泛吸引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行业协会等社会资本参与平台建设。四是完善法律保障。进一步制定完善与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

———积极展开考核评选。要建立定期报告和跟踪制度。一是依托宁波市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基地,重点支持在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和五大新兴产业领域建设培育一批开展产品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设备共享等公共技术服务的平台。二是制定实施全市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认定和评选办法,通过各地公开申报和组织专家评审,每年确定一批市级重点服务平台示范单位,并有限推选为市“两创”风云榜优秀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国家级公共服务示范平台,通过重点培育示范平台,引导促进平台建设。三是通过定期座谈和数据报送,建立示范平台定期统计制度,及时掌握平台建设和运营情况。

———加强政府的管理协调。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要对平台建设和发展进行有效的管理与协调。一是加强教育引导。引导平台发展走向公益化、公开化、公用化,树立以服务企业为本的发展理念。二是加强协调。政府牵线搭桥,沟通平台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及产业园区等之间的关系,促进相互交流与合作。调解相互间的矛盾,解决相互间的问题,促进合作共赢。三是加大宣传推介工作。对平台的服务功能及对企业发展的贡献通过媒体广泛宣传,让更多企业信任平台、利用平台。四是着力引进国外服务机构和服务人才。

(4)建立面向中小企业集群的应用服务平台

面向中小企业集群的 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应用服务平台是一种先进的新型服务模式,通过互联网为中小企业提供设计、加工、管理、市场营销等应用软件服务,为缺乏设计、加工、管理能力的用户提供相应的信息技术服务。通过服务平台使企业间可以开展协同工作,委托拥有相应生产能力的服务提供方为其设计产品、编制复杂零件数控程序和加工工艺、提供加工设备,进行产品数据、人力资源、项目、分销等管理,提供产品维护、系统维护等技术支持。同时,服务平台还包括面向企业或行业的数据中心的建立与维护,企业邮局、协同办公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等服务,以及网上培训、网上商城、网上展览等公共技术服务。

ASP服务平台按其功能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一是环境基础层。平台的软硬件支撑环境包括网络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平台的管理系统、网络数据安全系统。同时,ASP的统一建设和专业服务,可方便地提供基于组件的服务、可靠的安全保证和系统的自动升级。二是数据资源层。一方面建立和提供数据资源库,包括标准数据库、设计资源库、制造资源库、设备资源库、人力资源库、产品数据库、领域知识库、企业数据库等。另一方面实现各种形式的企业数据托管,如制造资源数据托管、管理数据托管、调研分析数据及客户资料托管等。三是应用服务层。提供基于因特网的各种应用软件,采取租赁的形式,将企业需要的功能模块从完备的系统中提取出来,重新封装组合成个性化应用解决方案提供给使用者。一类是设计、制造与管理系统,包括通用设计支持系统、网络化协作项目资源管理与项目协同管理、网络化供应链管理、网络化企业协作系统、网络采购服务、网络化销售服务、网络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协同商务系统、网络培训、网上评标服务、网络化展会与网络化会议系统、企业应用申请服务代理、ASP共享信息资源整合与集成管理等;另一类是咨询服务系统,沿着企业的业务过程,提供供应商分析、特定行业领域的咨询、企业现状和信息化水平的诊断、信息化规划和建设的建议以及面向全球市场的战略分析。四是系统表示层。通过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各种ASP服务。系统表示层主要包括ASP门户入口、企业门户、信息与商务服务发布、门户可视化表示等内容。

(5)建立健全公共服务平台子体系建设

笔者认为,宁波公共服务平台运作的基本框架是:全市构建信息服务、融资担保、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管理咨询、创业辅导、市场开拓、政策法律等八个服务子体系,每个子体系都有若干核心服务机构支撑。由核心服务机构发起,联合社会中介机构组建服务联盟,形成服务网络。各县(市)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服务子体系,重点是在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中建立公共服务平台。

———信息服务子体系。“宁波产业集群”是八个服务体系的信息窗口,是一个基础服务平台。通过不断扩展服务功能,增加信息量,提高信息实用性,为政府各部门、服务机构、企业之间搭建一个信息沟通的桥梁。在网上发布相关政策法规和行业发展动态,为企业提供产品供求、技术供求、资金供求、产权供求等信息,建立和完善产业集群项目库、技术成果转让库、闲置设备调剂库、人才库等各类信息库。以网络为主体,结合其他途径为产业集群提供法律、政策、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建立面向社会、开放的信息服务体系。

———融资担保服务子体系。大力发展信用担保、筹资融资、产权交易、土地交易、闲置设备调剂、会计、审计、评估、律师等中介机构,为有条件的企业上市、发行债券提供咨询和辅导,为企业股权融资、租赁融资和产权转让提供服务,帮助产业集群提高融资能力。当前,重点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各级政府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充分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增加担保机构的资本金;要制定风险补偿等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要整合现有担保机构,逐步形成以政府出资的担保机构为主体,商业性担保机构、主动性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为补充的覆盖全国的产业集群担保体系。

———技术支持服务子体系。发展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咨询、产品设计、设备与产品测试等服务机构,为产业集群的新产品研究开发和试制、设备检测、生产工艺改进等创造条件,促进产业集群技术水平与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支持和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的专门技术实验室和测试基地向中小企业开放,满足产业集群对共性技术的需求。大力培育技术市场,搭建技术产权交易平台,积极推进产业集群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收集、传递产业集群的技术需求信息,向企业提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等信息。开展技术诊断和技术指导,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鼓励扶持有条件的产业集群建立技术中心。

———人才培训服务子体系。整合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大专院校、技工学校和专业培训机构的积极作用,建立人才培训基地,通过基地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构建培训网络。加强集群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产业集群培训师资库。结合产业集群实际,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积极推广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现代培训手段,积极开展产业集群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员及员工的教育培训和创业辅导等培训,加强产业集群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产业集群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各级政府可以加大对产业集群培训的支持力度,建立产业集群人才培训考核评估机制和培训经费补助制度。

———管理咨询服务子体系。整合社会各类管理咨询服务机构,同时,利用大专院校的力量,为产业集群提供企业诊断和管理咨询,提高产业集群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组织有关专家学者、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以及离退休的专业人员组成管理专家顾问团,为产业集群提供管理方法、组织设计、制度建设、财务分析、统计技术等方面的诊断、咨询和辅导。抓住影响企业发展的难点、关键问题和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创业辅导服务子体系。各级管理部门组建创业培训师资和咨询队伍,大规模、分层次开展创业培训,提高创业人员整体素质,培养一批创业大军。建立创业项目库,为创业者提供项目服务。有条件的地区要分别选择一些基础条件较好的园区或闲置厂房、楼宇,建立创业基地,为创业者提供低价、优质的创业场所;重点支持20个创业基地建设。按照国家发改委等10个部门颁布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办法》,通过政府引导、规范管理,促进民间资本成立一批创业投资公司,开展创业投资活动。

———市场开拓服务子体系。大力发展为企业提供企业形象、产品设计、产品推广、展览展销、品牌打造和传播等中介服务机构,帮助企业制定营销策略、创新营销方式、扩大营销渠道,为企业提供对外贸易、技术合作、招商引资、风险投资等服务;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销展示会、产品交易会、供求洽谈会以及国内外商务考察活动;鼓励服务机构为产业集群提供展览、展销的策划、设计、制作等一条龙服务,指导产业集群参加政府采购项目投标等活动。

———政策法律服务子体系。组织法律服务机构开展面向产业集群的政策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等服务。利用法律顾问协会,组建产业集群法律服务中心。设立政策法律咨询服务热线,建立网上法律咨询平台,为产业集群提供法律、法规、政策等咨询服务。

(6)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服务融资形式

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要注重以下方面:第一,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树立企业信用就是企业生命的宗旨。第二,加强企业道德反腐建设,建立企业信用文化和道德的价值观。第三,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帮助企业利用好金融市场、金融工具,拓宽多种外源性融资渠道。首先,进一步利率市场化是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一个必要条件,通过利率市场化,把隐性成本显性化,客观上有助于增加银行贷款的透明度,减少制度性风险,进而增强银行对各类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其次,准许民营资本、外资注入银行等各种金融机构,尤其是城镇、城乡、城郊地区中小金融机构更应放开民营资本进入门槛。最后,在逐步完善金融市场的同时,要大力提倡各种金融工具的流通,通过票据融资、金融租赁、期货等形式,搞活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将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与风险资本结合既是建立创业资本市场的需要,又是融资平台形成长期盈利点的需要。服务平台与风险资本的结合是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科技投资融资体系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孵化器来说,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拥有丰富创业资源的条件,而风险机构也可以就地取材,利用可靠便捷的投资渠道获取效益,对双方而言,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这种以资本为纽带的结合,还可以把孵化器与企业联系得更加紧密,使孵化功能更好地体现在孵化企业中。

2 .平台运作的保障措施

(1)政策的落实与完善

2003年以来,宁波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宁波市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规划》、《宁波市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认定管理办法》、《宁波市行业网站技术孵化平台管理办法》、《宁波市信息服务业孵化平台管理暂行办法》等。另外,宁波市对市十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给予2008年专项资金补助,共计1000万元。可以说,宁波公共服务平台发展并不缺政策,关键是要落实。

(2)抓好产业集群创业工作

宁波市创业工作相对落后,全市创业活动还处于不活跃状态。通过完善和落实“十一五”创业基地建设工作方案,在深入调研、摸清底子、对市场需求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创业基地建设工作方案,将方案落实到项目上,明确投资主体,保障资金来源。基地建设单位要制订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按计划分年度搞好创业基地建设。创业基地建设要坚持硬件设施建设与软件服务建设两手抓。一方面,要以园区和产业集群为依托,或充分利用关停企业场地、设施进行改造和配套,共享基础设施,集约利用资源,搞好创业基地基础设施、标准厂房和配套工程建设,构建良好的硬环境。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创业服务机构,建立高素质的创业服务队伍,同时注重引进社会中介机构,为初创企业提供综合性和专业性的创业服务,开展创业辅导,提高服务和孵化能力。广泛收集创业项目信息,建立创业项目库,为创业者提供项目信息是促进创业的重要手段。

(3)实施“产业集群服务计划”

通过选择一批具备一定条件和基础的产业集群,引导和扶持他们大力加强体制服务、技术服务和管理服务,激发服务活力,提高服务能力。通过实施产业集群服务计划,引导和带动广大产业集群走科技环保型、节约集约型、质量效益型的发展路子,提高整体素质。

(4)加强产业集群宁波网建设

创建产业集群网上会展中心。以网上会展中心为平台,长年举办在线“产业集群技术交流合作洽谈会”、“产业集群网上人才招聘会”、“产业集群银企洽谈会”等活动,采用音频、视频、文字、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实现供需双方在网上的互动与交流,为产业集群提供实用服务。逐步在产业集群宁波网建立与产业集群有关的各类数据库,如产业集群基本信息数据库、创业项目库、技术成果转让库、闲置设备调剂库、人才库等各类数据库,提供全面、及时、有用的信息。

(5)加强组织领导,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组织措施。①建立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与运行的管理体系。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和监管责任,成立产业集群服务平台建设的协调、咨询机构,推进平台建设。②地方人民政府要根据本地特点和需求,采取有效的组织保障措施,加强区域性产业集群服务平台建设。

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市级财政安排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继续把扶持服务平台建设作为重点,扶持资金逐年有较大幅度增加。各县(市)区也要设立专项资金并逐步扩大规模。争取将产业集群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纳入技术服务资金、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以及重点项目扶持资金、技改项目贷款贴息等重点支持范围。

(6)健全服务发展体系

根据不同产业集群特征,探索多形式、多层次公共服务平台,特别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服务体系。对龙头企业集中度较高的产业集群,支持依托大企业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对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探索民营投资经营、政府投资市场化经营、政府推进科研院所集聚等多种体制机制,鼓励各种经济主体参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高度重视行业协会建设,创造和完善满足块状经济转型升级以及总部经济、物流集聚区、公共检测、信息平台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支撑条件。加大集群品牌宣传推介力度,积极探索不同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的路径和方式,着力将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区域品牌升级为城市品牌,从而形成浓厚的区域产业文化。同时,建立和加强部门分工协作机制,经信委、质监局、科技局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明确分工,加强协作,共同推动各层面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7)加强平台人才队伍建设

平台发展,人才是根本。一是要根据平台发展的需要加大专业人才引进的力度,确保平台高效运转;二是要着力培养平台所需的专业人才,通过定期培训等多种途径培养出一批自己的人才队伍;三是加强与先进城市的合作交流,柔性借用外部的专业人才,为自己发展服务;四是广泛开展国际交流,提升服务平台专业人员的国际化水平。

主笔人:刘春香

主笔人单位:浙江万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