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仙侠赤剑行
2413900000065

第65章 :寒风骤起长湖动

杨渡的人被石块砸死、砸伤了不少,剩下能动的也就是二三百人了。他们也怕长湖帮再扔石块,慌不迭的跟随着杨渡就冲了出去。守在南路正是风振。原本风振不需来要,但他为了报荆州受辱之仇,硬是跟白双双请命跟来。风振远远见到寨门打开,杨渡等人纵马向这边冲来,心下冷笑:我就料到你会向南突围逃往荆州,今日咱们新账旧账一起算个清楚吧。

眼见着杨渡诸人越来越近,他在马上猛然举手一挥,只见前阵军士快速向两翼散开,露出了身后的两排弓弩手,每排都有两百人。箭已上弦,亮白的箭簇在阳光照射下,闪闪生辉。洪湖帮这些亡命之徒本想冲杀一阵或许侥幸能有活路。

但一见此等阵势,顿时面如土色,勒马便想掉头往回跑,却哪里还来得及了。“放箭!”随着风振一声大喝,几百支羽箭激射而出,贼匪纷纷中箭落马。饶是杨渡武功高强,但他冲的太过往前,也是身中数箭,坠马而亡。

投石车牛刀小试,风振与陆飞等人轻而易举得剿灭了洪湖帮的宜城分舵,率军返回了襄州。而此时纪文齐也已说降了张伦,七千多军马撤离江边。同时李崖也安全归来,一切都与计划中的一样,事情进展的非常顺利。虽然荆州传来噩耗,城池攻陷、杜显峰与孙武军战死,但这也是杨允等人意料之中的事情。

就在这个时候,吴海城却从新野带回来了令人不安的消息。吴海城原本应该是与陆飞一起去攻打宜城洪湖帮的,但风振主动请命,于是白双双便让他二人任务互换,派吴海城渡江去请马臻南渡,前来接手襄州。

吴海城回来见到众人,眉头紧蹙,叹了口气道:“唉,我去晚了,马臻已经死了。”

“啊?”吴海城此言一出,在座众人都是大吃了一惊。

“怎么死的?”杨允忙问道。

吴海城解释道:“马臻汉水一战之后,急火攻心,一病不起。这原本并不是什么大病,修养几天便可痊愈。岂知他营中暗藏奸细,在药中给他下了剧毒,被毒死在了病榻上。”

“那现在的新野兵马由何人统领?”杨允问道。

吴海城道:“是一个叫谢严的中兵参军。”

“谢严?那他可有说何时渡江吗?”杨允又问道。

吴海城叹道:“他说他只是暂领军务,无权发兵。要等朝廷派来新的都督之后再作计较。”

杨允闻言不由得吸了口冷气,忧道:“这可有些不妙啊,荆州已被攻陷。朝廷兵马若不渡江,叛军必然会趁此机会集结来夺我们的襄州。”

叛军因在荆州城中藏有内应,所以攻城并没有损失多少兵马,反而在得了荆州之后兵力有所增强,目前已有七万余人,再加上阎海的洪湖帮,兵马已经超过了八万。一旦来攻,凭借襄州现有的力量抵挡起来确是非常的吃力。

“这可如何是好?杨公可有什么办法吗?”风振急道。

杨允微微摇了摇头:“我们有一场硬仗要打了。看来赵锐早就有所准备,在马臻身边安插了一颗棋子,就是为了以防庞忠失利。这奸贼好深的心机啊。”

白双双点了点头:“事到如今,恐怕也没什么好的办法了。杨公以为若叛军来攻,我们需要支撑多少时日才能等到援军?”

杨允沉吟道:“叛军势大,以新野现有兵力恐难以取胜,朝廷必要重新调集兵力,如此一来恐怕一个月之内援兵与新任都督都难以到达。所以假设叛军已经从荆州出兵,我们恐怕至少要与他们周旋三十日以上。”

“三十日?要这么久?”风振惊道。

杨允有些无奈的点了点头,说道:“这还是在朝廷兵马能及时抵达的情况下,否则还会更久。现如今秦兄弟要严密注视叛军的一举一动,以及京中的相关消息,这都对我们至关重要。”

秦枫郑重的点了点头:“杨公尽管放心,秦枫定不辱命。”

襄州对叛军来说至关重要,是遏制官军南下的关键所在。正如杨允所料一般,叛军在攻下荆州后稍做休整,立即便挥军北上,要夺回襄州。命前襄州兵马指挥使盛斌为先锋官统领两万人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丁效领四万兵马总督中军,奔襄州而来。

盛斌三十多岁的年纪,从小便在襄州长大,为人正直,而且是襄州出名的孝子。此次他跟随庞忠造反其实并不情愿。而在攻下荆州后,又传来了庞忠战死的消息,这样不但使他失去了后台支柱,而且还遭到丁效等人的排挤。这次派他领他的原部打先锋,丁效就没安什么好心,是想借长湖帮之手消减他襄州兵的兵力。丁效的想法盛斌岂能不知,但又不得不从。最令他放心不下的还是襄州城里的妻儿老小,如今襄州形势不明,也不知他们是否无恙。

这一日,盛斌的兵马已经到达了黄龙地界,见天色已晚,便在镇外扎住了营寨。此时已是亥时,大帐之中却仍是灯火通明,盛斌毫无睡意。明日大军便可抵达襄州城下了,这一仗怎么打他到现在还是心理没底。庞忠死了,听说张伦、纪文齐等人都已投降了,自己与他们相识多年,难道此刻便要兵戎相见吗?张伦与纪文齐都不是贪生怕死之辈,若说投降了官兵或许还有情可原,但是为什么会投靠一个小小的长湖帮呢?难道对方是用其亲人作为人质相逼?如果真是那样,他二人或可做我内应。

就在此时,突然帐外一小校报道:“启禀将军,营外有一人求见,自带是张伦张将军的属下,有要事告知将军。”

“哦?”盛斌闻言一喜,看来所猜不错,张伦果真派人来了。他忙到:“快快有请。”

小校领命下去,不一会儿带进来一人,头戴方巾,青衣布袍,三缕长髯,杨允是也。杨允进了大账先是深施一了礼,道:“在下杨允,见过将军。”

盛斌见到杨允微微一怔,此人相貌堂堂,气度不凡,张伦何时有过这样的属下?而且他口称在下,看来不似军中的人物,难道是长湖帮的不成?盛斌心下犯疑,面上却是不露声色,说道:“先生不必多礼,一旁看座。”

“多谢将军。”杨允谢坐道。

盛斌道:“不知张将军深夜遣你前来所谓何事啊?”

杨允正色说道:“此事事关重大,还请将军屏退左右。”

“嗯。”盛斌点了点头,心道,我便听一听你想要说些什么。他对帐前小校吩咐道:“你等先下去吧,没有传唤不要前来打扰。”

“是。”几名小校躬身领命,退出了帐外。

“先生有话就请说吧。”

杨允微微一笑,道:“在这之前,在下有句话想问将军。此次将军为何要领兵来攻襄州?”

盛斌闻言一怔,为何要打襄州?这还真把他给问住了,一时竟说不上来。“呃……本将军乃是奉命而来。”

“却不知将军是奉何人之命?”

“这……自然是丁知州之命了。”盛斌答道。

杨允朗声大笑:“将军堂堂襄州的兵马指挥使,而丁效乃是一叛臣贼子,在此之前他也不过是一小小峡州的知州,将军居然要听命于他?”

盛斌上下仔细打量了一下杨允,冷声说道:“先生恐怕不是张将军的手下吧,如果你此次前来是要说降于我,我劝先生还是莫要多费唇舌了。”

杨允摇了摇头:“将军此言大谬,我不是来说降将军的。我是来救将军性命的。”

“哦?你来救我性命?我大军明日便到襄州城下,到时谁取谁的性命还不好说吧?”盛斌冷笑道。

杨允道:“看来将军有所不知啊。庞忠、丁效谋反作乱出师无名,一不为黎民百姓,二不是兴兵讨贼,已失天时;为一己私利将无辜百姓置于战乱之中,以至于各方百姓怨声载道,又失人和;如今襄州已丢,朝廷大军可随时南下,再失地利。天时、地利、人和具失如何打得赢此战呢?”

“这……”

杨允又道:“襄州城高墙厚,兵精粮足。新野又有数万人马,随时可来增援。我等奉旨讨贼,马臻将军虽然不幸身死,但新任都督不日将到。届时大军南下,叛军以何相抗?丁效此人心胸狭窄,难道将军以为他此次派你来当先锋是按得什么好心不成?”

盛斌听完这话,低头不语,若有所思。

杨允见状,继续说道:“我之所以说是来救将军性命,是深知以你等之力根本不可能攻下襄州。不但将军难逃兵败,连将军襄州家人都将受到牵连。素闻将军智勇双全,更是忠义之士,只是一时被人迷惑才至如此。我实不愿将军这等人才被却被贼人所误,所以才深夜前来,还望将军三思啊。”

盛斌听完杨允这一席话,低头沉思了良久,这才迟疑道:“方才先生所说是奉旨平叛,敢问先生究竟是什么人?”

杨允看了看盛斌,低声道:“我的身份尚不可说,不过有一物,给你看看倒也无妨。”杨允说着小心翼翼的自怀里取出一张黄色的薄绢,上前递给了盛斌。

盛斌不知这是何物,伸手接过,但见杨允拿此物甚是仔细,也是不敢大意。他将这薄绢铺在桌案上,缓缓打开,凝神一看,不由惊得面如土色。只见上面写道:国有逆贼,连结党伍,败坏朝纲,敕赏封罚,皆非朕意。夙夜忧思,恐天下将危。卿乃国之栋梁,愿能殄灭奸党,复安社稷,除暴于未萌!书诏付卿,再四慎之,勿令有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