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背篓餐馆”座落在一条繁华路段后面的小胡同,近几年都市人吃惯了平淡的鲁菜,逐渐对又麻又辣的川菜热衷起来,所以这家“小背篓餐馆”虽然不太显眼,但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一到吃饭时间就格外热闹。
苏黎比林晓苇早到餐馆,因为是熟客,所以她一进门,服务员就笑着和她打招呼:“苏老师,好久没来了,今天有时间过来啊?”入乡随俗,服务员虽然是川妹子,但还是用济南特有的称谓称呼苏黎。
“是啊,你们家的菜太好吃了,隔一段时间不吃就像烟瘾发作一样想吃,所以再忙也要来啊。”苏黎的恭维让服务员笑得像一朵花。
由于时间还早,店里的食客不算很多,苏黎特地选了楼上最靠里比较安静的地方,她和林晓苇有一段时间没有见面了,她直觉今天林晓苇有事找她。
苏黎一直认为:人的一生中会遭遇无数不同的感情,但每个年龄对感情的体会都不尽相同,就拿友情来说,大学以前的友情像未熟的果子一样青涩,而大学毕业后的友情又因为社会关系而变得复杂,所以大学时代的友情是最甘醇的,她和林晓苇的感情就属于最后一种。
大学四年,她们上下铺住着,一起上课、下课,一起出门逛街,又一起留在这个城市,这种一起走过青春的经历让她们生出一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所以毕业后的几年,尽管两个人都很忙碌,她们也会见缝插针地抽空聚聚。
可是,这种情况持续了没几年,随着林晓苇结婚生子,她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每次约她,她不是忙老公的事就是忙孩子的事,十次有九次爽约,即使见面,她开口不是老公就是孩子,让苏黎这个单身连话都插不上。
这样几次下来,苏黎也就没有兴致再约她了,但偶尔打电话还是会叮嘱她女人不能太失去自己,要有自己的圈子,要善待自己,林晓苇嘴里答应着,但可以听出来她的心思早不知跑到哪里去了,时间长了,苏黎也懒得说了,她知道她说那些让林晓苇很不能信服,她一个没有结过婚的女人,能对婚姻有多少经验呢?
可是林晓苇错了,正因为苏黎没有结婚,她对婚姻的认识才是清醒而深刻的。
婚介公司,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以婚姻作为目的的平台,大家带着相同的目的来到这个地方,对婚姻的期许却是千差万别的,有人希望邂逅梦中的白马王子,有人希望找到传说中的白雪公主,有人希望找个有钱的靠山,有人希望觅到有才的伴侣,所以婚介公司基本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地方。
苏黎从办婚介公司以来,她从形形色色的人身上看到了不同的人对婚姻不同的期许,婚姻在她的眼中就失去了神秘感,所以她对婚姻就没那么崇拜了,再加上婚介公司与其说是一个未婚男女的平台,不如说是一个再婚人士的场所。
自从政府取消了离婚需要经过单位的三令五申之后,离婚就像逛超市一样便捷起来,很多夫妻一言不和就会到民政局将结婚的红本本换成离婚的绿本本,然后带着对婚姻的期许走进婚介公司,所以来到婚介公司的再婚人士,每个人都是一个故事,每个人都有一部血泪史,而在婚介公司工作,你就相当于守着一部情感倾诉热线,苏黎对这样的事情经历得多了,渐渐对婚姻有了恐惧感。
婚姻到底是什么呢?苏黎以前觉得婚姻是爱情的最高境界,两个人相爱到无以言表,于是生出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的豪情,婚姻无疑是最好的表达,可是谈了一场无疾而终的恋爱以后,苏黎发现再美的爱情也有凋零的时候,而婚姻,并不能成为爱情的保鲜柜。
既然婚姻不能成为爱情的保鲜柜,那就退而求其次,把婚姻当作一种搭伙过日子的生活方式吧,可是事实证明这个方案依然行不通,有很多人在走进婚姻的时候并没有特别的期许,可是走进婚姻几年,老人、孩子、车子、房子、柴米油盐酱醋茶,每一件琐事都会成为夫妻争执的焦点,在外面对人很豁达的一对夫妻,在婚姻中却变得针锋相对、锱铢必较,这让苏黎连找个人搭伙过日子的心思也没有了。
为什么原本相爱、豁达的两个人,走进婚姻之后会变得针锋相对、锱铢必较呢?
苏黎每当听完一段婚姻的情感倾诉就忍不住考虑这个问题。婚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几乎会伴随一个人思想成熟后的所有时光,而两个成长环境不同的人生活在一起,对生活的习惯和要求自然不同,所以婚姻首先要经过磨合,等两个人磨合得差不多了,婚姻才能进入相对平稳的阶段。
可是夫妻在一起生活时间长了,彼此对对方都了若指掌,真正像歌里唱的握着老婆的手就像左手握右手,问题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