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一路狂奔
24208100000026

第26章

“我有个想法,想听听你俩的意见。既然在采编干得不如意,老问题积重难返,短时间内现状也不可能有大的改观,你俩真打算在报业干一辈子的话,就应该多掌握报业经营管理的自身规律。除了采编外,还应该对发行和广告有所了解,好好充实一下自己,就算将来换单位,也比别人有竞争优势。单就采编而言,只要当过几年记者后,干多少年都只是一种操作手段的重复而已,最多在策划能力方面有所长进。目前刚好有一机会,我希望你俩能一起到发行来锻炼锻炼。”常江道出了自己的真实意图。在他看来,林正和卓辉都是很有上进心的年轻人,而且特别能吃苦,更重要的是跟自己关系铁。

“到发行?工资不是要低很多?”卓辉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一家人至今还居住在十来平方米的小平房内,因此顾虑较多。

“发行公司属于企业,要是过去的话,报社的编制不就没有了。听说福利待遇也比报社差很多,毕竟只是家企业,而且还有商会的人在里面掺和,说倒就倒的。”林正考虑得更多,充分地暴露出老洛城人安于现状的心理惯性,同时也反映了大多数采编人员对发行行业的误解。

“这些你们不用担心,可以用借调的方式到发行支持一把,子弹促销组本身就是一个多部门的合作组织,有发行的人,也有从广告部来的人,还有就是借调的记者、编辑。拿报社采编系统的平均工资,其他福利待遇不变。你们先过来干两三个月,就当是一种锻炼,感觉不好随时可以回去,觉得咋样?再说了,现在的报社和企业已没两样了。传统观念认为报社还是沾着事业单位的边,社会地位高于企业,其实并非如此,但待遇的高低还是要考虑的。”常江说完用期许的目光看着两人,他心里实在没底。做这样的选择,是需要极大勇气的。

单就待遇和借调的事情,常江昨天已经同冷丰商量过了,说起话来倒也底气十足。自己当初愿意到发行公司来,跟这样的待遇是分不开的。在采编不死不活地待着,稿件少的话,每月的收入也少得可怜,连三千元左右的平均数都达不到。想起这几年当编辑记者的薪水,真是够可怜的。也就冷丰来了后,自己拿了半年的高薪。那也是靠拼命写稿子挣来的辛苦钱,其余时间月薪基本上维持在两千元左右。以洛城的生活水平,属于十分靠下的了。用他自己的话来讲:“收入处于倒数第三名,也就比下岗工人和低保户强点儿。”

冷丰一直想把采编一线的记者编辑借调到发行公司锻炼一段时间。长期以来,采编、广告、发行部门的人员,互相不了解、互相瞧不上、互相埋怨,甚至相互拆台的对立情绪,严重制约了报社的良性发展,这也是目前中国绝大多数的报社普遍存在的问题。难得常江愿意出面当说客,把报社一流的记者借调过来,正合了冷丰和陶立的心意,所以条件答应得十分痛快。

林正和卓辉没想到,常江会开出如此优厚的条件,特别是经过常江对发行工作重要性的介绍和东阳的例子后,已经开始动心了,但又担心他只是一时兴起,随口说说而已,所以两人将信将疑地回答:“考虑考虑。”“一下子过来这么多人,报社不会有人说闲话吧?”

“先别管那么多,谁爱说说去,只要自己心里没鬼,怕什么?

再说咱们是主动请缨到报社最艰苦的发行岗位工作,又不是像专刊和广告部那样的油水部门,能说出什么花儿来?来,干一杯!”常江看了看两人的表情,心里已经有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