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青帮最后的大佬:“太爷”张仁奎
24231600000043

第43章 身兼青洪帮,张树声抗日;大亨发家史,仗义顾竹轩(2)

20世纪初,当顾竹轩背着被头铺盖踏上十六铺码头时,他望着车水马龙的繁华街市,不存任何奢望,以丰衣足食为人生的最高理想。顾竹轩没有任何靠山,只有一身力气,遂在闸北新疆路租了间破棚户,靠拉公共租界协记公司的人力车过活。人力车上海人称黄包车,拉黄包车也非好差使,三九日西北风直刺骨头,手脚上生满冻疮,大伏天马路上的柏油被晒得滚烫,脚上烫起一排水泡。十六七岁的顾竹轩不怕吃苦,终于挺了过来。

顾竹轩为人慷慨仗义,敢打抱不平,在苏北帮黄包车夫中崭露头角。

经人介绍,顾竹轩遂拜“大”字辈青帮头目刘登阶为老头子。

刘登阶,江苏泗阳人,是青帮嘉兴卫帮“大”字辈首领;移居沪上后,一度从政,同时广收门徒,逐渐在闸北、虹口、曹家渡一带形成盘根错节的势力。

顾竹轩有了帮会靠山,列名“通”字辈后,便顺利进入公共租界巡捕房当华探。租界时代的华探,在外国主子面前是走卒,在市民眼前可是阎王。薪水虽然不高,但油水可是极大。顾竹轩当华探,大大扩大了社会关系,另外,也积累了一笔可观的财富。为站稳脚跟,拓展事业,顾竹轩又拜法租界巡捕房督察长黄金荣为“师”,名为拜师,实为拜把,因为都是“通”字辈,所以,拜师也只是口头上,并未举行拜师礼。

积累了一笔资金后,顾竹轩辞去了巡捕房的职务,买进了几辆黄包车,在闸北开了一家小车行,开始当上了一个小老板了。当时的上海滩,租界的巡捕、华界的警察盛行撬照会,即借口违反交通规则,将黄包车的牌照没收,再迫使业主花钱去赎回。因顾竹轩曾是巡捕,所以昔日的同行总要给他些面子,这样,顾竹轩车行的黄包车总能通行无阻。当然,对于华界的地头蛇们,顾竹轩往往也礼数周全。每当闸北的第四区警察署新署长上任之时,他都送上一辆崭新的包车。

人,有时候真想不到哪天能碰上好运,碰上一回,也许让你终生受用无穷。

说起顾竹轩这人也很怪,虽然当上了小老板,但他还是亲自拉着黄包车。这在别人眼里,他顾竹轩也只是个拉黄包车的,没啥大出息,除力气大点,有几辆黄包车出租外,也只是挣点小钱兑付生活而已,别无所长。顾竹轩鼻子稍大,人称“顾大鼻子”。

那一年夏天,天热得出奇。顾竹轩拉了一位客人去一家剧院,放下车,就在树荫下坐着打瞌睡。听到旁边乱哄哄一群人不知在干什么,顾竹轩揉揉眼睛一看,见路边人行道上躺着一个老头,老头脸色很不好,看来可能是天热走远路中暑了。老人在跟周围人述说着什么,表情很绝望。顾竹轩还要拉车挣钱,没有时间多管闲事。当顾竹轩正准备再去剧院,突然听到老人说的是苏北话,这一下顾竹轩来了情绪,放下车跑过去看个究竟。

顾竹轩拍拍老人的肩膀说:“老人家,你遇到什么事,仔细说给我们听听,看我们大家能不能帮你什么忙?”

老人一听顾竹轩也是苏北口音,一下子眼泪就淌了下来。他断断续续地说起他如何千辛万苦从苏北到上海,原来老人家有人在上海,答应来接他去找他大儿子顾祝同。但不知带信的人出了什么差错,下船没碰到一个熟人。他又不知道地方,也不知儿子住在哪儿,瞎摸瞎撞,钱和儿子地址装在包里,包也被人偷了。从下船到现在快一天了,饭也没吃上,请大伙帮帮忙。说着又哭起来。

顾竹轩当然知道顾祝同是谁,但开始也没当真,因为眼前这老头无论如何也难跟那个大名鼎鼎的顾祝同拉到一起,他想可能是同名同姓吧。顾竹轩有点侠义心肠,他答应帮忙就得有个结果,不能撇下老人就走。顾竹轩对身边的几个年轻人说:“大伙帮忙把老爹爹扶到我的车上。”又转身对老人说:“老爹爹,别着急,我一定帮你找到你儿子。你现在身体弱,先到我那里住下,我再帮你去打听打听。”

顾竹轩把车子拉得飞快,回到家就搀老人进屋坐下。

顾竹轩光棍一个,家里只有一张破床,两把椅子。他赶紧去隔壁邻居家要了一碗开水让老人喝。看老人精神好点了,就扶老人躺下,然后跑到外面小饭馆买了一些吃的,让老人先吃着,顾竹轩自己连忙去找他的那些小兄弟,让他们分头在苏北人居住区打听有没有叫顾祝同的这个人。

两天过去了,没打听到一点眉目。老人着急,顾竹轩也急。他想,如果没有一点线索瞎找,好比大海捞针,终究不是个办法。

这天下午,顾竹轩没出去拉车,在外面买了一瓶酒,又买了些熟食凉菜,摆在门外树荫下,与老人一块谈天拉家常。平时顾竹轩要挣钱,早出晚归,没有多少时间同老人聊天,这酒一喝,两人话匣子都打开了。

老人把自己的家世和儿子的情况都给顾竹轩说了。

顾竹轩一拍大腿这才明了白老人所说的儿子正是那个大人物顾祝同,他一拍脑袋连说:“糊涂,我真湖涂。”

其实老人平时也说了不少他儿子的事,只是顾竹轩没敢往高处想,因此这耳进那耳出。明白了老人是何许人,问题就简单了。顾竹轩马上就打听到顾祝同的住址,回来后他准备了一些菜,又请老人喝酒,说他的朋友已打听到他儿子的住处,明天他先去看看,设法找人通报进去,再回来送他过去。老人一听很高兴,也觉得这个年轻人安排得有道理,因为就这样直接去,看门的不知底细,不一定会让他们进去。

顾祝同接到信,立即派人去接他老爹来府,不在话下。

第二天,老人给儿子详细谈了此次来上海的经过,当然顾竹轩的名字也输进了顾长官的脑袋。顾祝同觉得此人讲义气,颇有好感,有心帮助他,老人也一再要顾祝同派人去找顾竹轩一起来府一叙。可是派人去了几次均未找到,问邻居,都说未见到,这更增加了顾祝同对顾竹轩的好感。顾祝同这样的人物,平时有多少人像苍蝇一样往上沾,而眼下这人不但不往上靠,反而躲,所以顾祝同更要找到顾竹轩。顾祝同派人打听,终于找到顾竹轩,由他爹带着侍卫副官亲自来请顾竹轩。顾竹轩那天坐在屋里眼皮直跳,正不知是福是祸,看见外面那么气派的一辆小汽车开到,遂穿戴整齐,随车前往顾府。

到了顾家,顾竹轩于席间表现得十分得体。

顾竹轩到上海时间不短了,已有些见识,谈吐很有分寸。

顾祝同想帮他在军中谋个差事,可顾竹轩考虑自己混社会这么长时间了,受不了军中约束,想依靠顾长官支持搞点自己熟悉的行业,赚钱挣点资本,再干大事。

当顾祝同的老爹问顾竹轩将来的打算时,他就说想开一个车行,做个小老板,出租黄包车。

这当然是小意思,不久顾竹轩的大车行就开业了,黄包车行也就成了日后顾竹轩干大事业的资本。现在顾竹轩终于有了点身份,就逐步扩大自己的影响,拜了青帮另一支派的有名望的首领曹焕智为师,后开香堂,广收门徒,渐渐地成了上海青帮中仅次于三大亨能控制各种黑道买卖的大头目。

其实,青帮拜师是很严格的,起码在“大”字辈以前,只能择一个师父,可到了“大”字辈的后辈,特别是上海滩,这个严规都被打破了。当然,这种打破“青规”者,也得有头有脸的人才敢,像顾竹轩,先拜刘登阶时,他只是找个帮会的靠山,没想到“大”家辈的刘登阶没给他带来想要的名和利,于是他拜曹焕智,因为曹焕智是上海车业响当当的人物,拜曹焕智是为了“利”,之后又拜黄金荣,那可是为了名了。因为在上海,光有钱不行,必须有名,有了名;还会挣更多的钱,有了钱,再有了名,那就可以呼风唤雨了,这也是顾竹轩想要达到的目的。

抗战胜利后,“苏北大亨”顾竹轩在上海滩的地位更是直线上升,连黄金荣和杜月笙这些人也不敢随便碰他。

顾竹轩的车行因顾祝同的大力支持,发展很快。他觉得光做一种生意难成大事,就是上海的所有黄包车都归了他,也算不上真正的大亨。他一直打主意要开辟另一块天地。

一天下午,顾竹轩去利达饭店会客,与客人同在饭店餐厅吃饭。当顾竹轩出去接个电话回来,发现桌旁多了一个女人,约二十六七岁,年轻少妇。

客人介绍说这是他一个朋友的前妻,在此巧遇。

顾竹轩虽认识不少女人,可这少妇的风度还是把他镇住了。

倒是这位女士老练成熟,几句话把顾竹轩抬得轻飘飘,然后一声“拜拜”,少妇迈着颇艺术的步点,咯噔咯噔走了。

顾竹轩待少妇一走,回过神来,忙问客人这少妇究竟是何人。

客人当然要讨好顾老板,把此女身世描述一番。

顾竹轩当晚便鼓足勇气找上门去,如此一来二去,两人成了相好。这是顾竹轩一生中第二次好运气。

这少妇是个有钱有貌有本事的人物。她对顾竹轩敢打敢冲的好汉风格很欣赏,自己又有经营产业的经验,很快使车行生意扩大到整个上海。她一直劝顾竹轩把眼光放远些,要做大生意。顾竹轩也赞同,只是一时还无机会进入其他行业。

这一天,顾竹轩遇到一个朋友,此人是个巡警,专管南京路一带茶楼、戏院。两人多日未见,提议找个地方喝两杯。两人边饮边谈,顾竹轩谈了他想干其他行业的意思。

那巡警当时就说:“兄弟,你别急,我帮你想个好主意,你看黄金荣他们开戏馆很来钱,你为什么不能开一个。”

顾竹轩听了当即摇头道:“想了,可是不敢往下想。你看,南京路这一带是寸土万金,买地造房要好多万,我只开个小车行,到哪儿弄这么多钱。”

他的朋友挡住顾竹轩的话头,胸脯一拍说道:“对朋友我决不含糊,我告诉你,现在丹桂斜对面有块地,是公董局圈了的,现在他们想卖。我想办法保证几千块就能买下来,你放心。”

戏院一开张,因为地段好,经营也不错,顾竹轩一下子就发了财。

正当顾竹轩财运亨通,准备要大干一场的时候,黄金荣派人请他去,开口就对他说:“你那个天蟾舞台恐怕保不住了。”

开始顾竹轩还以为黄金荣在开玩笑,不料黄金荣接着说道:“你们剧院附近有个永安公司,对吧?他们想要你这块地方盖大楼。这公司在英国注册,公董局准备出价收回这块地皮。租界是洋人做主,我们也无力帮你。”

顾竹轩一听心就凉了,心想好不容易有点大搞头了,又碰上这等倒霉事。满面愁容地来到他的相好那里,一迭声地说:“完了,完了。”

谁知顾竹轩的相好样子倒蛮开心。她在顾竹轩额上戳了一指头开导他道:“你这人可真没见过世面,地是你的,别人要买就买?”

顾竹轩很沮丧地说:“永安公司后台是英国总领事,我跟他们斗,还不是个输。”

那位少妇很有主意,说道:“理在你这一边,大不了上法庭打官司。洋人的法庭是认理不认人,就是伦敦市长没理也不一定能打赢官司。”

这一下顾竹轩来了勇气,当场表示要拼老本打赢这场官司,争这口气。决心已定,两人商议去请上海滩与洋人最有关系、又最不怕洋人的虞洽卿老先生出面为他们请几位洋律师,准备就绪后,一状告到英国驻上海的总领事馆。

领事馆这批人原是永安公司后台,当然向着公董局。几天后批文下来,说什么该地原系公董局产业,现在应由双方协议备价赎回。顾竹轩请教他的洋律师穆安素,这是什么意思。洋律师告诉顾竹轩,如果愿意接受此项裁决,公董局将赔偿他的地皮价款,但不能包括地上建筑,上面建筑由顾先生自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