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青帮最后的大佬:“太爷”张仁奎
24231600000053

第53章 逃婚与逃难,读书与写作;三访张仁奎,锦湖拒写传(2)

关露才华横溢,勇于探索。在散文创作方面取得一定成绩后,她又尝试小说创作。从1930年开始,她在欧阳山主办的《幼稚》文学周刊上发表小说。

1931年,关露又从南京来到上海闯世界。“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东三省。在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沉寂一时的****地下党又开始活跃起来。关露参加了上海民众抗日反帝大同盟的活动,认识了许多抗日积极分子,其中有一位是纺织厂的女工叫张佩兰。张佩兰是一个在大革命时期入党的共产党员,待人非常热忱,她仔细了解关露的经历以后,推荐她担任上海妇女抗日反帝大同盟宣传部的副部长,不久又介绍她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这时,关露又产生拜访张仁奎的想法。“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东三省,抗日热情高涨,关露想写一个具有影响的人物。这时,她想起了具有传奇色彩的张仁奎,她想为张仁奎写一部传记,她甚至都拟好了书名《青帮大佬张仁奎将军》。在这部书中既突出了青帮大佬的色彩,又彰显了将军的传奇。能够写出这样一个人物,的确会震动文坛的。关露越想越激动,于是,她再次来到“范园”拜见张仁奎。

这是1930年夏,六年之后,关露再次拜访张仁奎。她是带着写作任务而来的。为了采访张仁奎,她还做了许多案头的准备工作,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收集了有关张仁奎大量的传闻和逸事。虽然,她刚写作不久,但她对写张仁奎却充满了信心。

“张老太爷,我想采访您,给您写一部传记!”关露开门见山地说。

“写传记,我没什么可写的,还是不写的好。”张仁奎推辞地说。

“在青帮,您是‘大’字辈,在军界您被授予上将军衔;您参加过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以来的许多战役。在战场上您英勇顽强,功勋卓著。更重要的是在军界中,您是青帮的最高辈分,在青帮中,您的军衔是最高的。张老太爷,您就是一个传奇。”关露说得句句是真,又句句在理,“把您的事迹写出来,留给后人将是一笔财富。”

“你还知道不少。不过,我是不想写,我不想给自己树碑立传!我只想平平安安地安度晚年。”张仁奎坚决地说。面对着这个稚嫩的小姑娘,他不相信她能写好。说句心里话,要写也得找一位年长一点的作家呀!他心想,真是初生的牛犊不怕虎呀!拿笔没几天,就想给别人写传记,现在的年轻人真是胆大。况且,自己还真没有要写传记的想法。张仁奎这样想着,但他却笑着拒绝了关露。

“张老太爷,您放心,我会努力,争取写好这部传记。”关露似乎看出了张仁奎的心思,她信誓旦旦地表态,她真的希望自己能写一部很有分量、很有价值的作品。张仁奎那兼具军界、帮界的传奇生涯一定会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这本身就已成功了一半。况且,她认识很多才华横溢的作家,再经过他们的指点,会把这部作品写好的。“张老太爷,您老就让我写吧!”

“小姑娘,你就别费这个心了,你还有很多事要做,要务实一些,踏踏实实做事,真真实实做人。我很欣赏年轻人上进,但要力所能及,己所不欲而未施之。”张仁奎奉劝说,“好啦,小姑娘,我还有事,就不奉陪了,那就请便吧。”他吩咐徒弟给关露十块大洋。

关露失望地告辞了,这是她第二次拜访张仁奎。如果说第一次仅仅是好奇心的驱使而只想得到帮界的关照的话,那么,第二次拜访则是为了她的事业,她想通过写作这位传奇人物,使自己取得更好的文学成绩而得到文学界的认可。可是,这次采访却以失败而告终。她甚至想不明白,这位青帮大佬为什么这么反感别人给他写传记呢?她想不通,也想不明白,但她并没有死心,她想,以后有机会再来采访张仁奎,她希望完成她的写作计划。后来,关露在多方面收集有关张仁奎的资料,为有朝一日能给张仁奎写传做准备。

23岁的关露入党以后被编入法南区马路党支部,她在支部书记张佩兰的带领下,在南市纱厂、市电车公司、美亚织绸厂先后办起了工人夜校。夜深人静,她也常常和支部的同志一块儿到马路上贴标语。这一年秋天,她又在作家彭慧的介绍下参加了“左联”。

关露参加“左联”不久便爆发了1932年的“一·二八”上海抗战。“左联”集合关露等一些作家,在丁玲的率领下,到闸北前线去慰问十九路军英勇奋战的将士们。从丁玲开始,每人都给士兵们说了些热情洋溢的鼓励话。轮到关露,丁玲赶忙给士兵们介绍:“她叫关露,是个诗人,我们请关小姐给我们朗诵一首诗吧。”此时的关露,心情异常复杂:日军入侵,房屋倒塌,百姓流离,尸横遍野,关露对日本帝国主义充满仇恨。面对这些悍然拿起武器,守卫国家领土的士兵们,关露充满敬意。她含着热泪,毫不犹豫地用悲壮的声调朗诵诗歌,感染了在场的官兵和前来慰问的人们。

1932年,关露在上海西爱咸斯路慎成里(今永嘉路291弄)的妹妹家里,与****党员沈志远相识。沈志远博学多才,曾受党组织派遣赴莫斯科中国问题研究所当研究生,精通俄文、英文、德文,编译过《共产国际》中文版,并参加过《列宁选集》六卷本中文版的翻译工作。共同的信仰,使他们走到了一起。然而很遗憾,这段恋情由于沈志远和关露彼此的社会活动越来越多,见面机会越来越少而渐渐疏远,最终分手。

为了更好地发挥关露的特长,组织上把她的党组织关系也转到了“左联”。当时担任“左联”党团负责人的是作家丁玲,关露担任了创作委员会诗歌组的负责人,在诗歌组活动的有著名诗人艾青、穆木天、任钧等。1932年9月,在“左联”诗歌组领导下,成立了“中国诗歌会”。第二年2月11日,“中国诗歌会”的机关刊物《新诗歌》创刊号出版。关露参加了“中国诗歌会”的工作,和蒲风、柳倩、任钧、穆木天、杨骚等一起负责《新诗歌》的编辑工作,并为《新诗歌》写了不少诗篇。如《马达响了》、《童工》、《织绸女工》都是那时候写作的。《新诗歌》出到二卷四期,因组织被破坏而停刊。

1933年5月,丁玲被捕,周扬继丁玲担任“左联”党团负责人,关露也继丁玲担任了“左联”创作委员会的负责人。

同是1933年,李剑华遭国民党当局逮捕,1934年获释后,先后在张唯一、李克农、******等领导下打入敌人心脏从事情报工作。

1934年后,关露为聂绀弩主编的《中华日报》副刊写作诗稿。

1936年初,为了建立和组织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左联”宣布自动解散。这时,“中国诗歌会”改组为“中国诗歌作者协会”,关露当选为理事,继续以充沛的精力倾注于协会的工作。9月,她与茅盾、王任叔(巴人)、郁达夫等34位革命文艺工作者发起成立了新的统一战线组织——中国文艺家协会。不久,她又加入上海文化界抗日救亡协会。她一面进行文学创作,一面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关露1936年开始担任《生活知识》编辑,同时担任诗刊《高射炮》编辑。她继续从事新诗写作和开展诗歌朗诵活动。关露还先后出版诗集《太平洋上的歌声》、小说《新旧时代》,翻译了美国舞蹈家邓肯的长篇传记《邓肯在苏联》、巴尔扎克的短篇小说《笑的肇祸》、苏联亚历山大洛夫介绍马雅柯夫斯基的文章《苏联最天才的诗人》。在当时夜色凝重的上海文坛,介绍苏联的革命文学和他们的作品,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情。

1937年,上海明星电影公司拍摄《十字街头》影片,关露应编导沈西岭的邀请,为电影《十字街头》写了首主题歌《春天里来百花香》,由贺绿汀谱曲。这部电影放映后,歌曲很快就流传开了。

春天里来百花香,朗里格朗里格朗里格朗,

和暖的太阳在天空照,照到了我的破衣裳。

朗里格朗里格朗里格朗,穿过了大街走小巷,

为了吃来为了穿,昼夜都要忙……

原来写的歌词比现在所流行的这首歌内容更为激烈,后因国民党政府检查部门通不过,只得作了一些改动。即使这样,这首歌仍然成为影院、舞台、街头巷尾最受群众欢迎的流行歌曲,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传唱不衰,足见其艺术的生命力。

据统计,在上海陷入“孤岛”时期,关露曾在四十多种刊物上发表过作品,著有诗歌、散文、小说、杂文、评论、译作等多达二百六十多篇(部),这在环境并不宽松的“孤岛”是很不容易的。关露以多产女作家而蜚声上海文坛,创作势头如日中天,当时关露与张爱玲、潘柳黛、苏青被誉为上海文坛“民国四大才女”。

1937年8月的“淞沪会战”以中国军队失败而告终,******下令中国军队撤出上海,上海被日军全部占领,只剩下上海市中心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一小块地方日军没有进驻。进步的文艺工作者也都大部分离开,有的到大后方去,有的到香港,有的去寻找新四军……

尽管上海被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但在敌后要开展对敌斗争,需要搜集情报。因此,必须有人留下来从事敌后工作。根据上海地下党的指示,关露继续留在上海,和仍旧坚持在上海的革命文艺工作者们一起从事进步的文化活动。关露依旧是当时上海文坛的活跃分子,她和许幸之、蒋锡金、朱维基、白曙、辛劳、沈孟先等人一起在地下党的领导下组织了“上海诗歌座谈会”,每星期召开一次座谈会。

1937年,党中央根据斗争的需要,在上海建立了八路军办事处,主要任务是统战、情报、策反以及宣传党的政策,并建立一条从上海到淮南、苏北解放区的交通线。潘汉年、王少春、李克农、刘少文等先后是八路军上海办事处的负责人,领导我党在上海的情报系统,1937年12月25日潘汉年离任赴香港后,由刘少文接任“八办”主任。

关露的公开身份是启秀中学的国文教师,除了白天要上课外,每晚还坚持创作自传体长篇三部曲《新旧时代》、《黎明》、《朝》的第一部。从1938年6月起,《上海妇女》连续一年刊载了关露的《新旧时代》,在当时的上海滩引起了不小的震动。1939年春,“上海诗歌座谈会”决定出版32开本的《诗人丛刊》,由关露和蒋锡金担任编辑。

此时抗战形势日趋严峻,一方面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另一方面以汪精卫为首的一大批汉奸公开投敌。1939年8月28日上午,汪精卫在上海召开了非法的伪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汪伪国民党中央党部。1939年9月,成立“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特别委员会特工总部”,因其巢穴位于沪西的极司菲尔路76号(今万航渡路435号),故简称“76号特工总部”。

1939年深秋的一个晚上,关露正在为出版《新旧时代》单行本做最后的改稿。忽然,有人轻轻地敲门,来者是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秘书长、当时上海地下党负责情报工作的负责人刘少文。他是带着****南方局叶剑英给关露的密电来找关露的。

****南方局是根据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于1939年初在重庆成立的党组织。直接领导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苏、江西、福建以及香港、澳门地区的革命工作。当时中央任命******为书记,董必武任副书记,秦邦宪(博古)、叶剑英、凯丰、吴克坚为常委。叶剑英分管联络,协助******兼管情报。南方局是个秘密组织,机关设在重庆曾家岩50号,对外称“周公馆”。南方局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贯彻党中央“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三大政治口号,维系国共合作,坚持抗战。

给关露带信来的刘少文,原名刘国章,河南信阳人。青少年时代,他接受革命思想,积极参加家乡地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斗争,在开封二中读书时投身学生运动。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由****党组织选送至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红军长征期间,任红军总司令部政治教导员、****中央西北局秘书长、红二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长。在张国焘另立中央的分裂活动中,与张国焘分裂党的活动进行坚决斗争。“七·七”事变后,担任八路军驻沪办事处秘书长。1938年以后,全面主持上海“八办”工作,在社会各界广交朋友,举办上层人士聚餐会,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配合****上海地下组织和各界救亡团体开展工作。

刘少文是当时上海地下党的情报负责人,他专门找上门来,关露知道肯定有重要的事情。果然,她打开密信后,就见密信上写着:

关露同志,速去香港找小廖接受任务。

****南方局常委 叶剑英

关露知道,叶剑英说的这个小廖是廖承志,是国民党****、著名爱国人士廖仲恺的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