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别把抱怨当习惯:阿里巴巴给年轻人的14堂智慧课
24234000000015

第15章 学会用人:成功的事业绝不是独角戏(3)

当然,也有一些企业还是很看好“小白兔”的,至少他们会忠于企业。其实,对于这些企业的领导人来说,如果你舍不得对“小白兔”加以清除,大可以效仿阿里巴巴的管理方法,把员工分为几类,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做不同的管理。比如:对工作态度端正、工作能力高的员工,要赋予权力,大胆使用。毕竟这种人是最理想的员工;对工作态度端正、工作能力低的员工,要充分肯定他们的工作态度,保证他们的工作热情。同时,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工作中对他们多多“传帮带”,并对他们提出提高工作能力的具体要求和具体方法,使他们早日成为工作能力强的员工;对工作态度不端正、工作能力低的员工,要将其扫地出门,以免后患;对工作态度不端正、工作能力高的员工必须限制使用,控制在一定的比例里逐渐淘汰。

那么对于阿里巴巴来说,成为猎犬型人才的条件到底是什么呢?首先,诚信和热情是员工最基本也是最首要的素质。马云认为这种品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对一个人来说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如果没有是很难培养的;其次,员工要乐观上进,健康积极有朝气,对互联网行业充满兴趣与激情,渴望成功;此外,员工还要有适应变化的能力,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修养,善于沟通协作;最后,员工要富有学习的能力和好学的精神。

当然,马云认为,阿里巴巴除了需要“准猎犬”型人才,也绝不会拒绝有潜力成为“猎犬”型人才的人。在他看来,这类人才经过一定的培训是可以达到阿里巴巴的要求的。

所以,马云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员工的培训,他在这些人才培训上面舍得花大力气,也舍得花钱。

在一次演讲中,马云说:“有人问是公司先赚钱再培训,还是先培训再赚钱?我说YES既要赚钱也要培训,问要听话的员工还是能干的员工?我说YES,他既要听话,事也能干;问你们是玩虚的还是玩实的?我说YES,我们既玩虚的也玩实的。我们这样要求员工,他们的素质就会不一样。”

除此之外,马云在招聘员工的时候还要进行非常严格的筛选。任何人想成为阿里巴巴的猎犬,都要经过几道程序。为此,马云解释说:“对于进入公司的人才,阿里巴巴要为他们负责,如果简单地招进来,不满意就解聘了,那给这些人带来的不仅有经济成本,还有机会成本。”

所以,在具体选拔人才的时候,阿里巴巴设立了四道关卡:第一道是“海选简历”。这是为应聘的人才设立的一个门槛——填写简历后必须进行一个快速测试,只有通过者才能有效提交简历;第二道是现场接收简历。但因为这些投简历者没有经过快速测试,因此录取比例比较低;第三道是笔试。对笔试的前10名给予总共大约10万元的奖励,第一名为2万元;最后,由业务主管、人力资源部门和事业部总经理对通过海选和笔试的人员进行面试。只有通过这四道程序的人,才能最终加入阿里巴巴的团队。

在用人上,马云有自己的判断、自己的标准,但前提都是出于对企业负责,为公司未来发展考虑。所以如果你不是他需要的人才,他就一定不会选择你,而一旦选择了你,就会不遗余力地培养你。对于雇用的人才,阿里巴巴采取的是“请进来、送出去”原则。“送出去”就是与一些MBA学校和培训班建立合作,把员工送出去学习。2004年9月10日,阿里巴巴成立了自己的“阿里学院”,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每一个人才在阿里巴巴实现增值!当然,阿里巴巴也会得到增值!

人才是用重金培养出来的

年轻人做事业,定然离不开帮手,更重要的是离不开高素质的帮手——人才。然而,很多年轻人在创业之初,手中往往只是拥有一批帮手,而不是拥有一批人才。所以,当一个人手下有一批人为自己的事业帮忙时,一定要做好他们的教育培训工作,拓宽选才视野,舍得花钱将普通帮手培养成人才,这样才能形成凝聚人才的“磁场”。正所谓“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如果一个人总是“重财而不重才”,那么自己的事业定然不能发展长久。

2012年,珠海市威丝曼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优秀员工表彰大会,对11名管理精英和高技术人才每人奖励沃尔沃XC60、宝马X1、奔驰C180等豪车。在此次获奖的员工中,年龄最小的刚30岁出头,最大的刚过50岁,其中大部分为高级技术人才。

原来,2006年,威丝曼公司的董事长便在公司推出了“威丝曼激励模式”战略。这是广东首创的一套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重要的是,该激励模式对于有突出贡献的技术精英以及管理精英,不仅给予重金和奢侈品激励,还出台了诸多人性化用才、留才的创新举措。

珠海市服装服饰行业协会的负责人对威丝曼的做法表示了很大的赞同:“一家服装公司的竞争力不仅是体现在管理机制上,更体现在服装创意设计上,老板重奖高技术人才,不仅说明了工艺和创意在服装业的重要性,也说明了技术人才的重要性。无论这个行业如何演进,高技术人才始终是‘香饽饽’”。

培养一名有用的人才需要有一个时间过程,而多数人总认为花钱培养人才是时间长、见效慢的事,因此总是急功近利。事实上,只有懂得留住人才,舍得培养人才,才能更好地利用人才,拉大和竞争对手的差距。

小小的时间投入只是事业发展中的一部分,真正让事业得益的往往是后继人才的利用过程。在不少成功眼中,只有“惜才不惜财”才能真正带来“有才更有财”的结局,所以为了以后更大的利益着想,我们花点时间,花点资金在人才培养上,又有什么损失呢?

在阿里巴巴,马云就十分认同对人才的培养。他认为,任何人才都是可以培养出来的。什么是“培”?“培”就是多关注他,但也不能天天去关注,因为一棵树,水多了死,水少了也死,如何关注也是艺术。什么是“养”?就是给他失败的机会,给他成功的机会,你要看着,不能让他伤筋动骨,不能让他一辈子喘不过气来。

2002年,马云接受《旧经》杂志采访,谈及自己时,马云说道:“去年一年,我们在市场推广方面的投入几乎为零,但我们在人才发展方面却投入了几十万美元。”

“大部分网络公司现在都只是在盲目作战,并不知道如何去进攻,从哪里去突破,如何去训练组织他们的队伍。而在阿里巴巴,职员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我告诉他们要了解客户,了解公司,用中国俗语说就是‘知己知彼’。”

“去年秋天,我们创建了公司内部的‘阿里学院’,要求每个新员工必须参加学习,公司彻底地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教导他们。这样的话,三年之后,我们将拥有一个更为强大的、平均年龄30岁的人才队伍。”

2002年,马云为了扩大自己的团队,在“西子湖畔屯兵”,在那里训练人马,训练团队,了解客户,了解市场。这一年,阿里巴巴员工达到了1300名。

马云多次强调,与其将钱存在银行,不如将钱投在员工身上,他坚信员工不成长,阿里巴巴是不会成长的,所以他不惜下血本培训员工。所以,聪明的创业者一定要明白人才对自己的重要意义,当你有一个高素质、高能力的队伍时,事业就一定能得到发展。

作为一个开始创业的年轻人,一定不要吝啬你的那些钱财,多看看长远利益,多用些资金在培训人才上,你会发现,将来的收益将要比花在人力身上的投资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