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别把抱怨当习惯:阿里巴巴给年轻人的14堂智慧课
24234000000025

第25章 抓住机遇:机会太多,你只能抓一个(3)

阿里巴巴不走其他网络公司的老路:找钱——招人——做事。而是独辟蹊径:招人——做事——找钱。人家是网站找风险投资,马云却让风险投资找网站。他先是精心做品牌,不谈投资;然后又对风险投资百般挑剔,先后拒绝了37家上门的投资商,才最终接受了高盛的第一笔风险投资。

马云说:“我一直认为,不管做任何事都不能有功利心。做事不能功利性太强。我没有什么功利心,我只是想证明,我们这代人通过努力是可以做一件伟大的事情。说归说,做还得脚踏实地,最后证明你不是狂人。七八年前大家觉得你狂,做出来就不会有人说了,我不过比别人早做了3年而已。阿里巴巴融资是为做一番事业。要找风险投资的时候,必须跟风险投资共担风险,这样你获得投资的可能性才会更大。”

然而,就在马云接受高盛为首的投资集团500万美元投资的第二天,便受邀到北京去见一位所谓的“神秘人物”。见面才知,那个人是IT财团大亨、雅虎最大的股东孙正义!马云在向孙正义谈阿里巴巴的情况时,只说了6分钟就得到孙正义的青睐。当时,软银每年会收到超过700家公司的投资申请,而他们只能选择其中的70家公司进行投资,而孙正义本人也只会与其中一家最有潜力的公司亲自谈判。这次,孙正义选择了马云。孙正义决定投资给阿里巴巴,他的理由是:“我坚信,一切成功都是缘于一个梦想和毫无根据的自信!”

阿里巴巴独辟蹊径,但风险是巨大的,他们随时都有经营不下去的危险,但阿里巴巴宁愿承担这种风险,正是这种能承担风险的精神,才使得阿里巴巴获得了高盛这样高质量的投资人。一场危机是一场灾难,同时也潜藏着机遇。因为“危机”中,“危”字代表着危险的意思,‘机’字则代表着机会的意思。身处危机中,意识到危险的同时,不要忽略机会的存在。在某些情况下,“危机”可能就是你的“转机”,正如那句名言所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只要没到最后一刻,就不要轻易给“危机”下结论,把精力用在思考补救的办法上,它就一定会被你的信心和勇气化解。危机往往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新契机。因此“危机”给年轻人带来的是“危难”还是机遇,全看你如何面对了。

没有出路的“机会”,撞破南墙也不是路

如果挡在你面前的是一面无路可去的围墙,你会选择掉头,重新找另外一条路走?还是拿头撞墙,企图用惨痛的低价换来一个吉凶难料的出口?如果你够执着,也许你会放弃面前这个没有出路的“机会”,选择硬来,拼死撞破眼前的围墙,但是结果呢?你有没有想过,即使挡住你去路的围墙轰然倒塌,出现在你面前的也很有可能会是一面悬崖峭壁!如此一来,你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流水,你不但没有打开出路,反而弄得自己遍体鳞伤。所以,相比之下,面对这种情况,还是选择放弃比较稳妥一些。

在市场竞争中也是如此,很多时候企业为了赌一口气不惜卖房卖地,最后却落得个倾家荡产。市场是广阔而充满机遇的,在任何时候摆在企业面前的选择都不会只剩一条,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如果一条路的风险太大,实在是没有必要挺而走险,最后将自己拖垮。

一个身经百战的创业者都知道进退有度,他们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理智的思考,在权衡利弊之后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马云在创业的过程中也曾经面临不少的抉择,在阿里巴巴创建之前,他就曾经两度想过放弃。

1995年马云从教师岗位上辞职,他借了2千美元,开办了“中国黄页”,这是中国第一批互联网公司之一。

当年,中国黄页的营业额达到了700万人民币,但是马云却没有为此感到高兴,因为他不满意杭州电信的营销之道。

马云说“做公司如养孩子,而杭州电信想赚现钱,你不可能让3岁小孩去挣钱吧。”1997年初,马云收到了外经贸部进京成立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邀请,于是马云果断放弃了中国黄页。他将自己所持的21%的中国黄页的股份以每股两三毛钱的价格卖给了公司,从中拿回了10多万元。在马云离开之前中国黄页账上还有107万现金,40多万应收款,但是自从马云离开后,中国黄页再就没有赚过钱。马云说,“做企业,个人英雄主义必须去除。个人英雄主义最后反而会把企业给害了。”

与此同时,外经贸部拿出200万元作为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启动资金,并承诺给马云30%的股份,于是马云很兴奋地从杭州带了5个兄弟北上,6个人租了一间20平方米的房子,重新开始了创业之路。15个月之后,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广交会和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网站诞生。这是中国政府首次组织的互联网上的大型电子商务实践,当时的净利润达到了287万。虽然此次创业的成果显著,但马云他们一个月却只能拿几千块钱的工资,其他什么都没有,承诺他们的股份在体制内又很难落实。

到了1998年底,互联网越来越热,而马云也认识了杨志远,并且在前两次的创业中结交了广泛的外贸关系,有了人脉与经验,1999年,马云创立了今天的阿里巴巴。

马云总是能够比一些人看得更远,尽管之前的两次创业表面上看起来成绩斐然,但是在马云看来它们完全没有未来,所以他也就没有留下来的必要了。选择放弃是马云的明智之举,因为正是因为一开始马云果断地放弃了没有前途的创业之路,所以他才能够一手打造出今天的阿里帝国。

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任何时候放弃并不等于就走向死路,相反,在放弃一条不该继续坚持的道路之后,转过身去我们反而会发现更多的发展机遇。在生活中,我们也总是会在得与失之间徘徊,总以为现在放弃了就再也没有机会了,但是如果你冷静思考一下你就会发现,也许你现在苦苦坚持的并不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在这样的一条道路上苦熬,只会令自己在困境中越陷越深。当你放弃之后,你会猛然发现,原来放弃后可以走的路还有很多。

比尔·盖茨这个名字我们都知道,难道他就没有过放弃吗?他曾经放弃了上学深造的机会,转而开始了他充满激情的创业,三年之后,在别人还没有找到一份安稳的工作的时候,他却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公司。

佛经云,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要知道,放弃并不是结束,而是选择了一个全新的方式重新开始。放弃不是软弱的逃避,而是丢弃没有价值的东西,追求更美好的未来。所以,一个人绝不能够纠结于之前付出过的努力而舍不得放弃,犹豫得越久,遭受到的损失就会越多,再想弥补,势必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更有甚者,一旦企业错失了放弃的良机,再想回头恐怕就已经变成了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