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如何停止忧虑,开创人生
24234100000011

第11章 让自己常保充沛的活力(2)

你有多大的能力在你感兴趣的事情上就可以很好的体现出来。下面是一位打字小姐的例子。

她在俄克拉荷马州托沙城的一个石油公司工作。每个月她都得做填写石油销售报表,对此她感到非常的无聊。她为了提高工作情绪,就想出一个办法,把它变成一项有趣的工作。

怎么做呢?她每天跟自己竞赛。她统计出上午打印的数量,然后争取在下午打破纪录,再统计出第一天打印的总数,争取在第二天打破纪录。这样一来,她的速度比别人快得多,而且有助于防止烦闷带来的疲劳,她因此节省下了体力和精神,在休息时间也得到了更多的快乐。

她就是我的妻子所以我知道这件事的真实性。下面是另一位打字小姐的故事。

如何让工作变成一件有趣味的事

她叫维莉·哥顿,家往伊利诺州爱姆霍斯特城。她发现,假装工作很有意思,会使人得到很多的报偿。她讲述了下面的故事:

“我们办公室一共有4位打字员,分别替几个人打信件。我们经常因工作量太多而加班加点。有一天,一个副经理坚持要我把一封长信重打一遍,我告诉他只要改一改就行,不需要全部重打。可她对我说‘如果我不重来他就另外雇人了’。这使我非常的生气,但是为了这个职位和薪水,我只好假装喜欢重新打这封信。慢慢我发现如果我假装喜欢工作,那我真的会喜欢到某种程度,而这时我的工作速度就加快。然而我的工作态度也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后来一位主管请我去做私人秘书,因为他了解我很乐意做一些额外的工作而不抱怨。心理状态的转变给我带来了好的机会。”

哥顿小姐运用了汉斯·威辛吉教授的“假装”哲学,他教我们要“假装”快乐。

如果你“假装”对工作有兴趣,这一点点假装会使你的兴趣变成真的,可以减少你的疲劳、忧虑和烦闷。

著名的无线电新闻分析家H·V·卡腾堡曾告诉我如何将一件毫无乐趣的工作变得很有趣。

他22岁那年,在一艘横渡大西洋运牲畜的船上工作,为船上运载的牲口喂水和饲料。然后他骑着自行车周游了全英国,接着到了法国。到达巴黎时他花光了所有的积蓄,逼不得已把随身带的相机换了钱,在巴黎版的《纽约先躯报》上登了一个求职广告,找到了一份推销立体观测镜的差事。

他不会说法语,他挨家挨户的推销,经过一年的努力后他居然挣了5000美元的佣金,成了当年法国收入最高的推销员。

那么他究竟是怎样创造出奇迹的呢?

起初,他请老板用纯正的法语把他应该说的话写下来,然后背得滚瓜烂熟。他就这样去按人家的门铃。家庭主妇开门之后,他就开始背诵老板教的推销用语。他那并不标准的法语使人觉得很滑稽,他趁此机会递上实物照片。如果对方问一些问题,他就耸耸肩说“美国人……美国人”,同时摘下帽子,把藏在帽子里的讲稿指给人家看。那个家庭主妇当然会大笑起来,他也跟着大笑,然后再给对方看更多的照片。

当卡腾堡讲述这些事情的时候,他很坦白地承认这种工作实在很不容易。他之所以能挺过去。就是靠着一个信念:他要把这个工作变得有乐趣。

每天早上出门之前,他都要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卡腾堡,如果你要吃饭,就得做这件事。既然非做不可。那你何必不做得痛快一点儿呢?就假想你是一个演员,正站在舞台上,下面有很多观众正注视着你。你现在做的事就像演戏一样,何必不高兴点儿呢?”

卡腾堡告诉我,每天说一些鼓励自己的话,有助于找回自己的信心从而使自己充满自信,所以你也来试试吧!

每天早晨给自己打气,是不是一件很傻、很肤浅、很孩子气的事呢?不是的,这在心理学上是非常重要的。

1800年前,马尔卡斯·艾吕斯在他的《沉思录》一本中写道:“我们的生活,就是由我们的幻想创造的。”这句话在今天也同样是真理,要不断地提醒自已。

如果你在工作上得不到快乐的话,那你在别的地方也不可能找到,因为你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如果你经常给自己打气,创造工作的兴趣,那你就会把疲劳降到最低程度,这样不仅会提高工作效率,甚至对你今后的发展也是很有帮助的。即使得不到这样的效果,但是至少减少了疲劳和忧虑后,可以更好地享受生活。

第四节不要因为失眠而焦虑

只要不焦虑,干嘛非要睡得好

你有时一定为你难以入眠而感到忧虑吧?然而你也许不知道,国际知名的大律师撒姆尔·安特梅尔一辈子都没有好好睡过一天。

他上大学时,最难受的是两件事:气喘病和失眠症。这两种病想要彻底地治好有点难,况且他的病非常严重。于是他决定退而求其次,失眠时不在床上翻来覆去,而是下床读书。结果,他在班上每门功课成绩都名列前茅,成了纽约市立大学的奇才。

他当了律师以后,失眠症仍困扰着他。但他一点也不忧虑。他说:“大自然会照顾我。”事实真的如此,他虽然每天睡眠很少,健康状况却一直良好,他的工作成绩超过了同事,因为别人睡觉的时候,他还是清醒的。

他在21岁的时候,年薪已高达75000美元。1931年,他在一桩诉讼案中得到的酬金是历史上律师收入的最高纪录:100万美元。但失眠症仍没办法摆脱。他晚上有一半时间用于阅读,清晨五点就起床,当大多数人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他一天的工作差不多已经做完一半了。

他一直活到81岁,一辈子没有睡过一天熟觉,但是他一点也没有为此而烦躁忧虑,不然的话他也就没有现在的成就。

我们的一生有1/3的时间花在睡眠上,可是没人知道睡眠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只知道睡觉是一种习惯,是一种休息状态生理上的基本需求,但我们不清楚每个人需要几个小时的睡眠,更不清楚我们是不是非要睡觉不可。

也许难以令人置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名叫保罗·柯恩的匈牙利士兵,脑前被子弹打穿,伤愈后,他再也无法睡眠,而且不觉得困倦。所有的医生都以为他活不了多长时间,但事实并非如此。他找到一份工作,健康生活了许多年。有时他会躺下闭目养神,却从来不能进入梦乡。

他的病例是医学史上的一个谜,也推翻了我们对睡眠的许多传统看法。睡眠时间可能因人而异。著名指挥家托斯卡尼尼每晚只睡5个小时,而柯立芝总统每天却要睡11个小时。

失眠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为此而焦虑

为失眠而忧虑所产生的损害远远超过失眠本身。我的一个学生伊拉·桑德勒就几乎因为严重的失眠症而自杀。下面是他的故事。

最初他睡眠很好,闹钟都吵不醒,结果每天早上上班都迟到。老板警告他,如果再睡过头,就收拾东西走人。他的一个朋友向他建议,在睡觉时把注意力集中到闹钟上,结果那该死的嘀嗒嘀咯的声音缠着他不放,让他整夜睡不着,翻来覆去,焦躁不安。到了早晨,他几乎不能动了。

就这样一直被折磨了两个月,他想他一定是神经失常了。有时他会走来走去转上几个钟头,甚至想从窗口跳出去一死了之。最后他找了一位医生,医生说;“伊拉,我没有办法帮你的忙。如果每天晚上上床之后不能入睡,就对自己说‘我才不在乎睡得着睡不着,就算醒着躺一夜,那也能得到体息’。”

他照医生的话去做,不到两个星期就能安稳入睡了。不到一个月,他的睡眠就恢复了8小时,精神上也没有痛苦了。

使伊拉·桑德勒受到折磨的不是失眠症,而是失眠引起的焦虑。

让自己安稳地睡个好觉

是否有安全感是安稳入睡的一个必要条件。大卫·哈罗·芬克博士曾写过一本书叫作《消除神经紧张》,书中明确的提出和自己交谈的方法。他认为,语言是一切催眠法的主要关键。如果你要从失眠状态中解脱出来,你就对你身上的肌肉说:“放松,一切放松。”

众所周知,肌肉紧张时,你的思想和神经就不可能放松。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入睡的话,就必须从放松肌肉开始。然后,为了同样的理由,把几个小枕头垫在手臂底下,使自己的下颚、眼睛、手臂和双腿放松,我们就会在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之前入睡了。

如果你想找一个有效地治疗失眠的方法,那就尽量的使自己忙碌吧。你可以去种花、游泳、打网球、打高尔夫球、滑雪,这是著名作家德莱塞的做法。他当年还是一个为生活挣扎的年轻作家时,也曾经为失眠忧虑过。于是,他到纽约中央铁路去找了一份铁路工人的工作。在做了一天打钉和铲石子的工作之后,就疲倦得甚至于没有办法坐在那里把晚饭吃完。

假如我们十分疲倦的话,即使我们是在走路,我们也会睡意绵绵。当一个人完全筋疲力尽之后,即使在打雷或战争的恐怖和危险之下也能安然入睡。

著名的神经科医生佛斯特·甘乃迪博士告诉我说,1918年,英国第五军撤退时,他就见过筋疲力尽的士兵随地倒下,睡得就像昏过去一样。虽然他用手撑开他们的眼皮,他们仍不会醒来。他们所有人的眼球都在眼眶里向上翻起。

“从那以后,每当我睡不着的时候,就把我的眼珠翻成那个位置。我发现,不到几秒钟,我就会开始打哈欠,睡意沉重,这是一种我没有办法控制的自动反应。”

不论一个人的控制力有多么的强大,他都不会用不睡觉的方式自杀,大自然都会强迫一个人入睡。我们可以长久不吃东西、不喝水,却无法长时间的不睡觉。

亨利·林克博士是心理问题公司的副总裁,他曾经和很多忧虑而颓丧的人谈过。在《人的再发现》一书中的《消除恐惧与忧虑》一章里,他谈到他曾对一个一心想自杀的人说:“反正你是要自杀的,那你至少也要像个英雄,绕着这条街跑到你累死为止吧。”

这个人果然去试了,不只是一次,而且试了好几次,每一次都觉得好受一些。到了第三天晚上,林克博士终于达到他最初想要达到的目的——这个病人由于身体疲劳(在肉体上也放松了)使他能睡得很沉。后来病人参加了一个体育俱乐部,参加各种运动项自,于是他就再也没有想过自杀的念头。

第五节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安妮终于花了5年的时间终于决定改变工作,重新安顿身与心,她领悟到工作中的快不快乐,可能只是5.1比4.9的微差而已,中间有个阶梯,你可能爬到中间的梯子拥有恰好的平衡,也可能只走了一阶。即便如此这也是你的进步所在,平衡尺上的浮标又往前游移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