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如何停止忧虑,开创人生
24234100000009

第9章 赶走忧虑,解放自己的心灵(4)

桑德士先生告诉我,勃兰湾医生的卫生课上是他学到的最有价值的一课。桑德士当时只有十几岁,但是他常常为做错的事懊恼。他一交了考卷,就要失眠啃手指,担心通不过考试。而且老是回想做过的事,又总希望能有不同的做法,老是想着说过的话,希望当时能谈得更好。

一天早上,他们到实验教室上课,老师的桌边上放着一瓶牛奶,当全体学生都坐下后看着牛奶,不知道这跟卫生课有何关联。忽然之间,老师站起身来,将奶瓶一把扫入水槽,并大声说,“不要为泼翻的牛奶哭泣!”

老师让学生们围在水槽边看着那些碎片。并且说:“看清楚!我要你们一辈子记牢这一课。牛奶流走了——你看到它流入水管,怎么也不能把它收回来。如果预作防范,可以保住牛奶。但是已经觉得太迟了,我们只好当这件事情没有发生过,然后去做另外一件事。”

桑德士说,那个小小的示范,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带给他的实际影响比高中四年的任何课程都要大,从那件事上,桑德士懂得了,要切实的做好防范措施,如果一旦失去最佳的防范机会,那么我们就只有坦然的接受。

有的人可能要嗤之以鼻,这种道理谁不知道·我知道你一定听过几千次,但是这个简单的道理正是人类世代沉淀下来的智慧,是父传子子传孙的生活体验。

如果我们真的去身体力行——而不是嗤之以鼻——我们根本就不需要去努力排除忧虑了。再说,我们要是完全按照格言生活,我们每一个人都将生活的很幸福。然而,未经运用的知识是没有力量可言的,而这节课的目的也不是传授新知,而是提醒你已知的事,并激励你实际应用它们。

快乐就是活在当下

我常仰慕像雪德那样的人,有本事把古老的真理图像化。他曾任《费城公报》主编,有一次在大学演讲时,他问学生:“锯过木头的人请举手。”大部分人都锯过。

他又问:“有多少人锯过木屑·”没有人举手。

当然,你不能锯木屑,因为它已经被锯过了,就像过去的事一样。过去的事以成为过去,正如同你试图锯木屑。

棒球名将康尼·麦克81岁时,我问他是否曾为输了的球赛难过?他回答我:“噢,有的,我以前一向如此,不过我已度过那段漫长愚蠢的岁月了。我发现那样做毫无意义,因为流回小溪的水已经不能再推动石磨了。”

过去的事已经对你毫无意义,只能给徒增皱纹及引发胃溃疡,在感恩节的那天我跟登普西先生吃饭,隔着火鸡,他叙述了他如何痛失重量级拳王宝座的事。当然,这对他的自尊是一大打击,他说:“比赛中,我忽然觉得自己老了……到第十回合,我虽还撑着,但也只是那样了。我的脸肿胀破碎,眼睛几乎睁不开……我看到对手赢得了比赛……我已不再是世界拳王。我挤过人群回到休息室时,有人过来握我的手,有人眼中含着泪水。”

“一年后,我又再与那位对手交战,但无力挽回,我已老了。很难做到不难过,但我告诉自己,我不打算把余生用来为这件事烦恼,它是一次生活对我的考验,但我不会被它击倒。”登普西是否就此一遍一遍地告诉自己:“不要为过去伤神·”不是的,如果那样做,只会迫使自己再去面对过去的烦恼。对于过去的事情他已欣然接受,如今他完全集中力量在未来的计划上。他在百老汇大街开了一家餐厅,又在五十七街开了一家旅馆。他推广有奖竞赛,并举办拳击展览,他忙于这些有意义的事,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去为过去烦恼。杰克·登普西说:“这十年我过得比当拳王时充实。”

登普西说他没念多少书,运用莎士比亚的广告只是个意外:“有智慧的人不会为失去的事物做无谓的忧伤,他会积极地想办法减轻伤害。”

我读历史及传记时,我很羡慕那些能够克服忧虑与悲剧幸福生活下去的人,从他们的身上我得到了许多启示。

我曾经到辛辛监狱拜访,身处监狱的他们竟然还可以生活的如此开心,这点令我非常的诧异。我跟当时的典狱长刘易斯提到这一点,他说犯人们初来时都非常怨恨苦闷,可是过了几个月,很多人都坦然地接受牢狱生活,并尽可能过得舒服。典狱长特别提到一位犯人——以前是一位园丁——在狱内园中种菜浇花时都是一面哼着歌的。

一个辛辛监狱的犯人能一面种花一面唱歌,其中寓意深刻,因为他知道:

“造物主妙笔一挥,

哪管你虔敬聪慧,

也改不了它一句半行;

即使流干了眼泪,

也洗不掉任何一个字眼。”

所以,何必浪费眼泪·当然,我们都会因错误荒唐而悔恨,但是却丝毫不能改变已经形成的错误,唯一能做的就是想办法去解决。谁没有犯过错?连拿破仑部有1/3的战役败了。

也许我们的成功率不会比拿破仑还差吧?谁知道呢?总之,过去的事情任谁也无法改变。

第七节吐露你的“心事”

一年秋天,我的助手到波士顿参加医学课程。这个课程每周举行一次,参加的病人在进场之前都要进行定期和彻底的身体检查。这不是一项简单的医学课程,而是心理学的临床试验,虽然课程正式的名称叫作应用心理学,其真正的目的却是治疗一些因忧虑而得病的人,而大部分病人都是精神上感到困扰的家庭主妇。

病由心生

这一年,约瑟夫·普拉特博士——奥斯勒爵士的学生注意到,很多到波士顿医院来求诊的病人生理上根本没有毛病,可是他们自己认为有。有一个女人的两只手因为“关节炎”而完全无法干活,另外一个则因为“胃癌”的症状而痛苦不堪。其他有背痛的、头痛的,常年感到疲倦或疼痛。她们真的能够感觉到这些痛苦,可是经过最彻底的医学检查之后,却发现这些女人没有任何生理上的疾病。很多老医生都会说,这完全是出于心理因素“病在她的脑子里”。

可是普拉特博士却了解,单单叫那些病人“回家去把这件事忘掉”不会有一点用处。没有人希望自己生病这些女人也如此。如果痛苦是那么容易忘记的话她们早就这样做了。

他开这个班,虽然医学界的很多人都对这件事深表怀疑,但却有意想不到的结果。从开班以来18年里,成千上万的病人都因为参加这个班而“痊愈”。

有些病人到这个班上来上了好几年的课,几乎就像上教堂一样的虔诚。我的那个助手曾和一位前后坚持了9年并且很少缺课的女人谈过话。她说当她第一次到这个诊所来的时候,她深信自己有肾脏病和心脏病。她既忧虑又紧张,有时候会突然看不见东西,担心失明。可是现在她却充满了信心,心情十分愉快,而且健康情形非常良好。她看起来只有40岁左右,可是怀里却抱着一个睡着的孙子。“我以前总为我家里的问题烦恼得要死,”她说,“几乎希望能够一死了之。可是我在这里懂得了忧虑对人的害处,学会了怎样停止忧虑。我现在可以说,我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

用用语言的治疗功能

这个班的医学顾问罗斯·希尔费丁医生觉得,和你信任的人谈论着你的问题是减轻忧虑最好的良药,他们称之为净化作用,她说:“病人来到这里和我们进行很好的沟通,直到把这些问题从她们的脑海中清除为止。把事情说出来总比自己一个人闷着头忧虑要好得多,如果不把这些事情告诉别人,就会很容易造成精神紧张。我们都应让别人来分担我们的难题,我们也得分担别人的忧虑。我们必须感觉到世界上还有人愿意听我们的话,也能够了解我们。”

我的助手亲眼看到一个女人在说出她心里的忧虑之后,瞬间感到解脱了。她有许多家务方面的烦恼,而在她刚刚开始谈论这些问题的时候,她就像一个压紧的弹簧,然后一面讲,一面渐渐地平静下来。等到谈完之后,她居然能够面露微笑。这些困难是否已经得到了解决呢?没有,事情不会那样容易。她之所以有这样的改变,是因为他和别人谈话的过程中,得到了一点点忠告和同情。真正造成变化的,是具有强而有力的治疗功能的语言。

就某方面来说,心理分析就是以语言的治疗功能为基础的。从弗洛伊德的时代开始,心理分析家们就知道,只要一个病人能够说话,只需要说出来仅此而已,就能解除他心中的忧虑。为什么呢?也许是因为说出来以后,我们就可以更深入地看清我们的问题,以便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没有人知道确切的答案,可是我们所有的人都知道,“吐露一番”或是“发发心中的闷气”,就能立刻使人觉得畅快很多。

所以,如果遇到什么问题为何不去找一个信任的人去谈谈呢?当然我并不是说,随便到哪儿抓一个人,就把我们心里所有的苦水和牢骚说给他听;我们要找一个能够信任的人,和他约好一个时间。也许找一位亲戚、一位医生、一位律师、一位教士或是一个神父,然后对那个人说:“我有一个问题想和你谈谈,同时希望得到你的一些建议,当局者迷,也许旁观者清,你可以看到我自己所看不到的角度。可是即使你不能做到这一点,只要你坐在那儿听我谈谈这件事情,也就等于帮了我很大的忙了。”

不过,如果你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去吐露你的心事,那我要告诉你所谓的“救生联盟”——这个组织和波士顿那个医学课程完全没有任何关联。这个“救生联盟”是世界上最不寻常的组织之一。它的组成是为了防止可能会发生的自杀事件。近年来,它的服务范围已扩大到给那些不欢乐或是在情感和精神方面需要安慰的人以安慰。

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每个人

波士顿医院所安排的课程中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就是主动坦露自己的心事。下面是我们在那个课程里所得到的一些概念。其实我们在家里就可以做这些事。

建议你首先准备一个本子,在上面写下你喜欢的句子或者是一些名言警句,当你感到沮丧或精神颓废时,打开这个本子看看上面的话,也许心情会放松许多。

其次,不要在乎别人的缺点。也许你的丈夫身上的确有很多你不能容忍的地方。但试想,假如他是圣人的话,他还会娶你吗?这个医学课程里曾有一位女患者,她发现自己变得挑剔、苛刻,以至于经常拉长着脸,令人十分厌恶。于是就有人问她:“假如你丈夫现在死了,接下来你会怎样呢?”她吃了一惊,才意识到自己的这幅表情是如此的难看,赶紧安静地坐下来,客观公正地列出丈夫所有的优点。结果发现丈夫还是有很多优点的,以至于这张单子写了很长。所以,要是你再觉得自己嫁错的话,不妨像这位女士一样,将自己丈夫的长处都列出来看看。也许,总结完他的优点,你会发现他正是你期盼想嫁的那个人。

最后,要以友善和谐的态度去对待和你住在同一条街的邻居。有一位患者曾经很孤独,她甚至觉得自已处于一种被孤立的状态,连一个朋友也没有。别人就建议她不妨试试这个方法,将下一个将要碰到的人当成故事里的主角,然后为自己编一个故事。于是,她尝试在公共汽车上为她所着到的人编故事,设想人的背景和生活,试着想象他的生活状态。后来,一碰到人,她就开始主动与人聊天。如今,她有着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她也成为一个令人喜欢的人,她那曾经的孤独症自然而然也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