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自信赢得未来
24234200000014

第14章 人生总会有缺憾,学会接受自己(2)

年轻人的第三位妻子简直无懈可击。婚后两人情投意合,过着幸福的生活。半年后,不料娇妻患上重病,卧床不起,一张病态的黄脸很快抹去了年轻和漂亮,聪明也一无是处,只剩下了毫无魅力可言的好脾气。

从道义上讲,年轻人应和她厮守终生,但从生活角度看,无疑是相当不幸的。人生只有一次,无比珍贵,他试着问上帝能否再给他一次机会。上帝面有愠色,但最后还是同意了。经历了这几次折腾,年轻人个性已成熟,交际也老练了,最后终于选到了一位年轻、漂亮、能干、温顺、健康的“天使”女郎。不想,“天使”却看不上他。

年轻人正在人生路上踟蹰,忽见前方新竖一杆路标,上面写道:“完美是种理想,允许你十次修改也不会没有遗憾!”

人生确实有许多的不完美,但我们可以选择走出不完美的心境,而不是在“不完美”里哀叹。当然,也不是去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完美。只有承认软弱,才可能变得坚强;只有面对人生的不完美,才能创造完美的人生。

欣赏自己的不完美,相信自己就是最好的

人生确实有许多不完美之处,每个人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其实,没有缺憾我们无法去衡量完美。仔细想想,缺憾其实不也是一种美吗?

有这样一位女子,她喜欢自助旅行,一路上拍了许多照片,并结集出版。她常自嘲地说:“因为我长得丑,所以很有安全感,如果换成是美女一个人自助旅行,那就很危险了。我得感谢我的丑!”

英国有位作家兼广播主持人叫汤姆·撒克,事业、爱情皆得意,但他只有1.3米,他不自卑,别人只会学“走”,他学会了“跳”,所以,他成功了。他有句豪言:“我能够得到任何想要的东西。”

其实,在人世间,很多人注定与“缺陷”相伴而与“完美”相去甚远的。渴求完美的习性使许多人做事比较小心谨慎,生怕出错,因此,必然导致其保守、胆小等性格特征的形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人长得一表人材,举止得体,说话有分寸,但你和他在一起就是觉得没意思,连聊天都没丝毫兴致。这些人往往是从小接受了不出“格”的规范训练,身上所有不整齐的“枝杈”都给修剪掉了,于是便失去了个性独具的风采和神韵,变得干巴、枯燥,没有生机,没有活力。客观地说,人性格上的确存在着“缺陷美”,即在实际生活中,那些性格有“缺陷”而绝对不属于十全十美的人反而显得更具有内在的魅力,也更具有吸引力。

不仅人自身是不完美的,我们生活的世界也是布满缺憾的。比如:有一种风景,你总想看,它却在你即将聚焦的时候巧妙地隐退;有一种风景,你已经厌倦,它却如影随形地跟着你;世界很大,你想见的人却杳如黄鹤;世界很小,你不想看见的人却频频进入你的视线;有一种情,你爱得真、爱得纯,爱得你忘了自己,而他(她)却视如垃圾,如果能够倒过来,多好,可以不让自己再忍受痛苦。世上有许多事,倒过来是圆满,顺理成章却变成了遗憾。然而,世上的许多事情正是在顺理成章地进行着,我们没办法将它倒过来。

缺陷和不足是人人都有的,但是作为独立的个体,你要相信,你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甚至优于别人的地方,你要用自己特有的形象装点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也许你在某些方面的确逊于他人,但是你同样拥有别人所无法企及的专长,有些事情也许只有你能做而别人却做不了!

学会欣赏自己的不完美,并将它转化成动力,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古代哲学家杨子曾对他的学生们说:有一次,我去宋国,途中住进一家旅店里,发现人们对一位丑陋的姑娘十分敬重,而对一位漂亮的姑娘却十分轻视。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们听了之后说什么的都有。杨子告诉他们,经过打听才知道,那位丑陋的姑娘认为自己相貌差而努力干活而且品格高尚,因此得到人们的敬重;那位漂亮的姑娘则认为自己相貌美丽,因而懒惰成性且品行不端,所以受到人们的轻视。

美决不只是表面的,而有着更深层次的内涵。如果表面的美失去了应该具有的内涵,就会为人们所舍弃,那位漂亮姑娘就是最好的例证。勤能补拙,也能补丑,这是那位丑姑娘给我们的启示。

欣赏自己的不完美,因为它是你独一无二的特征。欣赏自己的不完美,因为有了它才使你不至于平庸。不完美使你区别于人,世界也因你的不完美而多了一点色彩。

地位再低也不自暴自弃,你就会变得伟大

地位低下,人微言轻是不是人生的一大憾事?回答是肯定的,但是,重要的是,当人生有了某种遗憾,最大的遗憾不是遗憾的本身,而是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遗憾。

古时有一个泰安小吏嫌自己的地位低下,总是为得不到别人的尊敬而苦恼。一天,他去向老子求教:“先生,我的地位太低,不仅得不到尊敬,而且时常受到欺负,你能给我出个主意吗?”老子问明了他的情况后,说:“一个人能否受到别人的尊敬,并不是由于他的地位所决定的。江海能成为百川汇集的地方,就是因为它处在最低的地位上啊!你要想在百姓之上,就必须对他们谦下;要想作为百姓的表率,就必须把个人的利益放在百姓的后面。这样做了,就不会有人不尊敬你了。”泰安小吏说:“我明白了,为人表率,才能受人尊敬。”

一个人苦苦寻找自己的地位尊严,是无可厚非的,但却不应该把地位看得太重。不可否认,人们的潜意识里总有着“大人物”与“小人物”的高下之别。但是“大人物”毕竟少而又少,而“小人物”就在你我身边。况且“大人物”也是从“小人物”不断地变大的,所以承认自己是小人物,承认自己地位低并没有什么可耻。

一个人,如果一定要崇尚什么的话,他应该崇尚的是智慧而不是地位。而获得智慧却并不需要先获得地位,有时候地位反而是体现价值的阻碍。

著名的古希腊寓言家伊索是一个奴隶,他相貌奇丑,但他从不小看自己,反而以自己的绝顶聪明赢得了自由之身。据说他的主人因为他的丑陋,不肯在一个官员面前承认他是自己的奴隶,说他与自己一点儿关系也没有。于是伊索就请那位官员作证,要主人解除自己的奴隶身份,因为据他说自己与他一点儿关系也没有。主人赏识他这样敏捷的才智,答应了他的要求,从此,伊索成了一个自由乡民,他为我们留下了伟大的《伊索寓言》,赢得了后人的极大尊敬。

相反,英国哲学家培根为了保卫自己的地位而不惜反戈他从前的恩人,一连串的升迁使他终于爬到了大法官的高位。但是对于历史来说,他的价值却只体现在他被迫隐居的几年里所写作和编定的那些不朽的著作上。我们今天所知道和敬佩的是哲学家培根,并不是大法官培根。他自己也感叹过,后悔没有及早退出官场,来做那份了不起的工作。

其实,大家都知道,任何伟大的成就都是平凡人从平凡的工作上起步的。韩国总统金大中,在初中时就给自己定下了发展目标:未来总统金大中。不知道他当时受过多少冷嘲热讽,可最终他确实当了总统。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地位是一个人某种能力或权力的体现,却不是其人生价值的全部体现。处于高位者有其处于高位的难处,而处于低位的往往具有处于高位者所不具备的大境界。

我们不妨换种想法:一个人无论地位高低,都要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地位高的人容易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其实未必;地位低的人容易自暴自弃,其实不必;虽然我们不能说人的尊严与社会地位毫无关系,但如果把个人的尊严完全与社会地位联系在一起,只知道从社会地位中去寻找个人尊严,毫无疑问也是错误的。

追求完美是一种苛求,对自己也是一种折磨

追求完美,是人类自身在渐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特点或者说一种天性。人类正是在这种追求中,不断完善自己,使得自身成为这个世界万物之精灵。如果人只满足于现状,而失去了这种追求,那么人大概现在还只能在森林中爬行。我们对事物总要求尽善尽美,愿意付出很大的精力去把它做到天衣无缝的地步。可见,追求完美并不是件坏事。但是,人生不可能事事都如意,也不可能事事都完美。追求完美固然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但如果过分追求完美,而又达不到完美,就必然会产生浮躁。过分追求完美不但得不偿失,反而会变得毫无完美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