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震撼中学生的101个故事
24324600000011

第11章 品读民间(5)

骗子与傻子

◎凡夫

某日,一位熟人A君找上门来哭诉道:我被骗子骗了。我听罢大吃一惊,接着万分同情地请道其详。可当我听了他的被骗经过时,心中苦笑一声,一时不知该安慰他,还是该骂他一通。骗子的骗术很不高明,甚至拙劣得毫无半点新意。报纸上、社会上到处都能见到这种版本。那天,A君刚好领了工资,在回家途中碰到了一位眉目俊朗的年轻人。年轻人档住他,万分热情地求他帮个忙。A君止步问道:“我们素不相识,能帮你什么忙呢?”年轻人一脸愁云地说:“大哥,我是从东北过来做珠宝生意的,不幸被盗,现在身上只剩10多元钱了。幸好我身上还有一块金砖没丢。大哥你随便出个价,把金砖要了去,我好有路费回家。”A君连连摇手说:“我身上可没那么多钱买金砖。”年轻人又哀求说:“求求你了,大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这金砖不说值一万,也得值八千吧。”

A君心中一激灵,暗想:何不看看他的金砖?如果真有那么回事,岂不是个赚钱的买卖吗?于是,他跟年轻人进了一家茶馆。进茶馆之后,年轻人掏出金砖递给A君过目。A君把黄澄澄的金砖放在手上掂了掂,感到沉甸甸的,但他毕竟不是内行,对金子的成色真伪一无所知,看了半天,拿不定主意。年轻人说:“我可以陪你到银行验货,这绝对是真的。”A君还拿不定主意,这时,邻座一位茶客一见他手中的金砖,便两眼闪光,走了过来,问:“啊,这玩艺成色好啊!”年轻人问道:“你还蛮通行嘛。”茶客得意地说:“那当然罗,我在银行鉴别了十多年金银珠宝,绝对看不走眼。”年轻人听罢大喜,马上拿回金砖,与茶客套近乎说:“大哥,卖给你算了,我正急需钱用。”茶客说:“好吧,不过我身上没有现金,你跟我去拿钱行吗?”年轻人期期艾艾不肯随他去。茶客便出价钱2500元,叫年轻人在茶馆等,他去银行取钱后再来买。“别等了,天知道他来不来。”茶客走后,他对年轻人说,A君的心动了。年轻人说:“这么大的便宜不拣,除非他是个疯子。”A君脱口而出:“给我好了,我给你二千。”年轻人沉思片刻,最后咬牙答应了。于是,A君把自己刚领的工资如数交给年轻人,拿着金砖欢天喜地回家了。回家之后,A君把“特大喜讯”告诉了妻子。

妻子有些将信将疑,便带了金砖去珠宝行找行家鉴别,行家告诉他们,这只是一块不值钱的镀金黄铜。A君夫妻听罢,顿时傻了眼,回去之后便发生了家庭战争……过了很久,我才问A君:“难道你没想到天上不掉馅饼吗?何况这样的骗局我们平常也没少谈论过,你为什么那么轻易就上了当呢?”A君苦笑着说:“我当时只想到买下金砖能赚上好几千,别的什么都忘记了。唉,不说了,就算交了次学费吧。”A君走了很久,我的心还有些沉重。真的,我所见到的和听到的骗局里,骗子的骗术几乎都是雷同的,为什么人们却屡屡中招呢?如果把A君换成我或别的一个人,会不会也遭遇A君同样的结局呢?我好像也有点不自信。是夜,我躺在床上,信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来,打开看起来。当读到一段西方哲人的话时,我哑然失笑了,似乎是特地给A君的遭遇作注脚一样。这位哲人说:骗子和傻子是对打不散、拆不开的孪生兄弟。凡是有傻子生活的地方,必然会有骗子猖獗,凡有骗子猖獗的地方,必然有大批傻子存在。太妙了,真是一针见血,一语中的!可是,A君并不傻,还可以说是高智商的人啊,那么,又是什么东西把他变成傻子的呢?说到这份上了,想必不用道明,大家也会悟出个中原因了,还是就此打住作罢。

读后感言

在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若你抱有贪图小便宜的心理,必然要打落了牙往肚子里吞。

官司

◎傅辕

罗伯特家族是富甲一方的名门望族。如今,罗伯特已是一个垂暮的老人了,而且被诊断为患了癌症,他的内脏里出现了癌肿瘤,必须施行摘除手术。罗伯特在走进手术室前,镇静自若地向家人交代说:“摘除的肿瘤,千万不能随便扔掉,要立即送到科研所寄存!它是属于我的,是我身体的一部分。”家人都不明白老人为什么要留着那种恶毒的东西,但又不敢违背老人的旨意。手术非常成功,一个月后,罗伯特就能下床活动了。这天,老人把正在公司里忙碌的儿子叫到了面前,吩咐道:“你马上去科研所,带上足够的支票,和他们办一个协议,我要把那些东西永久地寄存在那里。”儿子疑惑不解地问:“父亲,您指的是那夺走了您健康的肿瘤?它有什么能让您留恋的呢?”

罗伯特笑了,说:“谁让它是我身体的一部分呢,你赶紧去办吧。”儿子顺利地和著名的肯尼迪生物科研所签了协议,并进行了司法公证。这时,罗伯特又交给儿子一个特殊的任务,要儿子运用一切手段,物色愿意献出内脏器官的人,他要用别人的内脏替换自己那些病变了的内脏。他愿意出钱,可以答应对方的一切条件,但必须是活人的内脏。

这下儿子可难住了,很显然,父亲是想长生不死,儿子也很理解父亲的想法,但父亲的这一要求太苛刻了,从来没有听说有哪个大活人愿意这样做,即使是穷团潦倒的乞丐,也不会答应的!果然,两个月下来,儿子还是两手空空,因为没有人答应这种离奇的要求。看着整日焦虑、痛苦的父亲,儿子没有灰心,他想方设法,并通过各种媒体的帮助,终于同本地一个植物人的家属谈妥了。罗伯特笑了,他把当地医学界的泰斗、州医学院的约翰逊教授请了来,说:“老朋友,我完全信任你,我把我的生命交给你了。”约翰逊教授说:“能为您的健康出力,是我的荣幸。”可就在这时,当地政府却出面于涉。他们说,依据国家的法律条文,植物人虽然是处于死亡状态,但他的呼吸尚存,从本质上讲仍然是活人,所以,罗伯特用金钱买他的内脏和杀人害命同出一理,将被指控为犯有杀人罪。罗伯特不肯善罢甘休,他委托自己的私人律师杰克逊和政府官员进行协调,杰克逊律师说:“植物人的躯体,即使不出卖,也是必死无疑,不如趁活着的时候把肉体提供给需求方,这样既是对社会的一种奉献,也可以解除家人的痛苦……”政府开始还是不答应,后来考虑到罗伯特对社会的特殊贡献,答应可以交换,但必须先拆掉维持植物人生命的医疗器械,然后再通过手术摘除内脏器官。这一下,罗伯特却不同意了,他需要的是活人的器官,先拆除医疗器械再施行手术,那就等于是从死人身上摘取内脏了。这样一来,双方又发生了不可调和的争执,无奈之下,罗伯特一纸诉状,把政府告上了法庭。这场闻所未闻的官司,立即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时沸沸扬扬。罗伯特拖着虚弱的身体,不顾家人的反对,不辞辛劳,四处奔走……这场官司的焦点是:如果大脑死亡不算生命的结束,那么何种状态才能称得上真正的死亡?在法庭上,大律师杰克逊能言善辩,口若悬河,但被告州政府也专门请来了著名的人性学学者罗宾逊博士为他们辩护。

法庭经过一段时间的论证,又通过一番民意调查,最后宣判如下:“靠医疗器械维持生命的植物人并非死人,因为只要有一个人体细胞还存活着,就可以认定还具有生命。只有在拆除医疗器械,当所有的细胞全部死亡后,才可以进行内脏移植……”这场官司,罗伯特败诉了,人们对罗伯特议论纷纷,都说他打这场官司的目的就是为了延长自己的生命,就是舍不得丢下这份庞大的家业,但奇怪的是,罗伯特在接到法院的判决书时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失望与痛心,他反倒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一阵快慰的笑容,就像长途跋涉的旅人来到了一泓清澈的池水边……几天后,罗伯特就病倒了,住进了医院,德高望重的约翰逊教授亲自带领一个医学专家小组进行会诊,但是非常不幸,罗伯特体内的癌肿瘤已经山洪暴发般地扩散了,医药上的万般手段都已无济于事。罗伯特自己觉得活着的日子不多了,就叫来了夫人、儿子和私人律师杰克逊,四个人在一起,字斟句酌地起草遗嘱。一个月后,罗伯特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离开了人世,约翰逊教授在挚友的死亡证明书上用颤抖的手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家族为罗伯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可就在葬礼完了的第二天,传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德高望重的约翰逊教授被推到了被告席上!

原来,把约翰逊教授告上法庭的是罗伯特的私人律师杰克逊,杰克逊控告说:约翰逊教授关于罗伯特先生死亡的证明是无效的,罗伯特先生根本就没有死!法院在受理这桩诉讼时觉得很是荒唐:大名鼎鼎的杰克逊律师怎么了?到了开庭的那一天,杰克逊在法庭辩论中提出:“罗伯特先生并没有死,因为属于他的一部分细胞还存活着。”杰克逊所依据的就是前不久寄存在肯尼迪生物科研所的肿瘤内脏,它们保存在科研所的一种精密仪器里,那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仪器,它能维持细胞的生命力,因为癌细胞不同于一般的细胞,只要给予它充足的养分和氧气,它就会无限地分裂并存活下去。接着,杰克逊引用了上次打第一桩官司时法庭的宣判:“只要有一个人体细胞还存活着,就可以认定还具有生命……”法官惊呆了,一个个瞠目结舌,你望望我,我看看你,全都没话可说。最后,法庭不得不宣判杰克逊律师胜诉,也就是说,罗伯特先生的肉体虽然不在人世,但他仍旧活着……这桩奇特的官司让人们议论纷纷,百思不解。打赢官司后,罗伯特的夫人才向家人出示了一份遗嘱,这时候,家人才恍然大悟:罗伯特苦心策划的这两场官司,并不是对“生”恋恋不舍,而是为了整个家族的利益,因为只要法律证明他没有死,还仍旧活着,那么他创下的家业和财富,子孙后代就可以安安稳稳地享受和继承,而不需要去依法缴纳巨额的遗产继承税了……

罗伯特没有死,他还活着,是吧?

读后感言

两场官司,看似合情合理,实际却是人为地推动了其发生,惟一的目的就是保护家族的利益,这真是一个聪明人的聪明之举。

师兄师弟

◎赵欣

战国时期,有两个很有名气的人物,一个叫苏秦,一个叫张仪,他们拜在同一个老师门下。苏秦比张仪大了许多,向来把张仪当做亲弟弟,张仪也很敬重苏秦。出师以后,他们洒泪而别,各奔前程。

苏秦来到赵国,凭借过人的口才和学识,得到了赵王的赏识,很快当上了相国,功成名就,荣华富贵,并被委以重权,负责联合其他五国共同抗秦。相比之下,张仪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投在楚国昭阳公的门下,由于出身卑微,却又恃才傲物,所以备受冷遇。有一次,昭阳公的一块名贵玉石被盗,有人乘机诬陷张仪,昭阳公大怒,命手下把张仪痛打一顿,然后投入牢中,准备择日问斩。

行刑前一天的夜里,一个狱卒悄悄走进关押张仪的牢房,说:“我虽然不认识先生,但十分敬佩先生的为人,请您快逃走吧。”说着他将一个装着银两和衣物的包袱递给张仪。张仪感到十分意外,他推辞说:“我不是怕死之人,怎么可以为了自己偷生而连累你呢?”狱卒笑道:“我也是受人之托,里外都已经打点好了,不会有事的。先生您有治国平天下的大才,屈死在这里太不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