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乔布斯为什么能:16岁少年兰星宇如是说
24325500000005

第5章

追求完美是乔布斯身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质。正是这种特质引导他走完一段完美的人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追求完美的人并不是那么被人们所看重。

你或许看过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吧,节目的第一个环节是男嘉宾向求偶的24位女嘉宾表白。当听完男嘉宾的表白后,女嘉宾用她们台前指示灯表决:灭灯表示拒爱;留灯表示继续关注。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其中一个细节:上台的男嘉宾,不管他多么阳光帅气,多么才华横溢,如果他宣称自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完了!良缘全成了泡影,台上女嘉宾马上就齐刷刷地灭掉他的灯。因为在她们看来,如果这个男孩一味地追求完美,那么难以保证他今后不会在生活细节上斤斤计较。

其实,时下的姑娘们走进了一个爱情的误区。一个追求完美的男人才是真正值得深爱的人。如果她们上节目前,看了我们这一章的内容,看到了完美主义精神带给乔布斯的完美成就时,相信她们会毫不犹豫地为宣称完美主义的男嘉宾留下她那盏爱情的明灯。

在讲乔布斯完美主义精神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乔布斯完美主义精神之源。

完美需要激情燃放,激情使我们的追求欲罢不能;完美需要野心,野心让我们的追求一往无前。乔布斯的完美之源,源于他的野心与激情。

勃勃的野心

我们先说乔布斯的野心。

政治家的野心是权力,艺术家的野心是名气,商业家的野心是市场。

我们知道,青少年时期的乔布斯就野心勃勃,他要亲手打造出一家像惠普公司那样基业长青的公司。如此野心不可谓不大也。正是他这个勃勃的野心,使乔布斯对他的公司和他的产品的完美终生追求不已,并且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不落地实现着他的夙愿。

在每年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上,他一次次地实现了让全世界苹果粉丝们为之疯狂的野心;在横空出世、惊艳八方的iPhone发布会上,一举实现了颠覆人们对手机认识的野心;在3G iPhone产品发布会上,他实现了让他的对手——Nokia等手机巨头们乱了阵脚的野心;仅仅从iPhone的一路表现,乔布斯的野心就已经昭然若揭了。如果我们探究一下iPhone的神秘未来,乔布斯的野心还大着呢!

别君三日,刮目相看。现在乔布斯的野心已经不是苹果硬件的高额利润了,而是苹果硬件和软件的完美结合。苹果完美的在线服务,让他的iPhone产品成为娱乐的终端,成为通讯的终端,成为商务应用的终端,一个苹果系列产品的开发平台。他要用这样一个综合性终端在微软控制的桌面操作系统中,在Google控制互联网应用和Nokia控制的手机市场的夹缝中,去分得一杯羹。

除此之外,乔布斯还有一个更大的野心:让苹果成为信息时代的霸主。

乔布斯的野心到底有多大?我们永远猜测不到。也许,就在他与死神拥抱的那一刻,他胸中还在酝酿下一个野心。

澎湃的激情

乔布斯的完美主义的另一个源头就是他的激情。乔布斯有伟大的野心:他要打造出令世人惊叹的产品,他要用他的产品去感动世界,去引领世界,去改变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这催生出了他澎湃的激情!

正是这股如影随形的激情,乔布斯将他的一生奉献给他的苹果。

1997年,乔布斯在离开自己所创建的苹果公司12年之后,激情四溢地回到濒临破产的苹果公司。拿什么来拯救他的苹果?美国人狐疑满腹,苹果人也狐疑满腹。苹果的员工,还有苹果的投资者,他们反反复复地探讨一个话题:苹果未来路在何方?左右全美国人视听的各大媒体不再把苹果放在报眼里。偶尔提及,也不过是漫不经心的三言两语,而且填补在上下左右的边缝之间,寒碜得不能再寒碜。

唯有一个人胸有成竹、情绪饱满。不用说,这个人就是乔布斯。

他在第一次非正式的员工会议上,大声地告诉他的员工:“营销与价值相关。这个世界十分复杂,十分喧嚣。我们不可能指望人们能记住苹果的很多东西。因此,我们必须搞清楚,消费者想知道关于苹果的什么。消费者想知道我们能代表什么,我们要做的,不是制造能够让人们完成工作的机器盒子,尽管这确实是我们做得很好的方面。苹果要做的不止这些。我们相信:有激情的人能够将世界变得更好!”

“你们能代表什么?”

“你们的激情在哪里?”

“激情和灵感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听听,这就是乔布斯的激情:重振苹果,打造这个时代最响亮的品牌。

讲到乔布斯的激情,或许有人会说:我们身边就有那么些人,他们对自己当下的事业压根就谈不上什么激情,可他们还不是照样取得了令人们刮目相看的成就?差距就在这里。

乔布斯的激情源于他对产品的完美追求。缺少了这种激情,无论他取得了多大成就,都不可能感动世界,引领世界!

乔布斯的激情源于他的热衷。他不是热衷于产品的本身,而是自己产品在消费者生活中的意义。

乔布斯的激情源于他的关注。他关注的也不是他产品的本身,关注的是自己的产品如何改变世界!

乔布斯最终能够如此成功并感动了大家,不在于他创造出了多么伟大的电脑、手机和音乐播放器。

而在于他对消费者充满激情!

而在于他对消费者使用苹果产品改变世界的能力充满激情!

我不禁再问:没有激情,成吗?

野心与激情驱动着乔布斯,在追求完美的大道上乐此不疲。那么,人们要问了:乔布斯的完美主义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内容。

首先我们讲讲乔布斯产品的完美。乔布斯在追求他的产品完美上,几乎是持之以恒,永无止境。

下面我们从《玩具总动员》、iMac、iPhone及iPhone玻璃屏幕等产品的设计、制作来深刻地感受一下乔布斯的完美主义精神。

完美电影《玩具总动员》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乔布斯成为皮克斯电影公司的总裁。当时的皮克斯公司只是一个没名气的小公司,但是乔布斯却很看好它。到90年代,皮克斯公司资金很紧张,几乎难以为继。为了皮克斯的生存,乔布斯决定让皮克斯公司为迪士尼公司制作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就是今天大家都很熟悉的《玩具总动员》。

《玩具总动员》讲的是一个新玩具和一个旧玩具围绕谁更受主人(一个婴儿)的喜爱而争端不断的故事。情节的设计跌宕起伏,很能够吸引人。但让《玩具总动员》完美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这个历程就相当曲折了。

在皮克斯已经设定了《玩具总动员》的具体情节以后,迪士尼动画团队的负责人卡曾伯格还一再地修改这部电影的情节。

经过多次情节修改,皮克斯动画团队的负责人约翰·拉塞特看了后,还是很不满意地感叹道:“天呐,这部电影的角色怎么还是那么让人讨厌呢?”

为了让影片达到人见人爱的完美程度,乔布斯投入了他自己私人的资金,坚定不移地要让影片情节驶入到完美的轨道上来。

经过乔布斯和他的团队反反复复地斟酌,《玩具总动员》这部电影总算快完工了。但结果却让制作人员很意外,他们的马首——乔布斯,对影片依然很不满意。他认为:这部电影至少有10%的内容做得不是那么好。必须完美。乔布斯一而再、再而三地给动画团队提意见,要求他们一定要按照他的要求,重新设置他所指的那10%的内容。

那一段时期,乔布斯几乎是每天下午从NeXT计算机公司下班后,首先要去的地点,就是皮克斯公司的工作室。他迫不及待地要知道影片那些最新的修改情况。当然,乔布斯除了自己一个人对最新版《玩具总动员》提意见,有时,他还叫上他的好朋友、甲骨文公司总裁拉里·埃里森跟他一起去。他和拉里·埃里森一边欣赏《玩具总动员》,一边提出他新的看法和修改意见。拉里·埃里森有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抱怨说:“哎呀,我都不知道到底看过多少次《玩具总动员》了。我对乔布斯说过,他若再叫我去看《玩具总动员》,我就不去他家了。”

采访结束后,埃里森还在说:“没办法,这就是乔布斯。只要有一个地方做得不好,他都会不满意,他就是这样的一个追求完美的人。”

乔布斯对这部动画产品如此的追求完美,那么,最终是怎么样的一个结果呢?结果是:在观众的眼里,《玩具总动员》几乎是一部没有任何瑕疵的电影。在《玩具总动员》首映以后,73位影评家都给这部电影打出了最高的分数。这种殊荣,在全美动画影片史上,尚是绝无仅有。可谓辉煌至尊,无与伦比。其中有一位影评家直截了当地评价道:“这是我见过的最完美的电影。”

说到这里,我们当然情不自禁地要把这一切归功于乔布斯,归功于乔布斯的完美主义精神。如果不是乔布斯没完没了地反复纠结于影片中那10%的内容,不是他把影片的每一个细节都做得那么完美,人们怎么能享受到如此完美的动画大片呢?

谢了,乔布斯!谢了,乔布斯的完美主义!

iMac的蓝色魅惑

乔布斯追求完美的精神与日俱增,完美的苹果产品层出不穷。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他和他的iMac的完美故事。

故事要从1998年讲起。当时,乔布斯和苹果公司的设计主管乔纳森·艾弗搭档,设计出了一款叫iMac的全新的电脑。这款完美的iMac与其他任何一款电脑有天壤之别。从外观上,我们就能强烈地感受到这种差异。上个世纪90年代,当时市场流行的电脑,其外壳的颜色都是那么单调,几乎除白色、黑色、灰色,就没有其他的颜色了。乔布斯觉得那些电脑太老气、太俗气了。那么,他的iMac用什么颜色呢?在这点上,让乔布斯费心不已。经过他反复地揣度,一个完美的iMac外壳在乔布斯心底里酝酿出来,他决定:他的iMac外壳的颜色,就是海蓝色。这是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还有一个更大胆的决定:iMac的外壳必须是半透明的。他要让人们一眼就看穿他的iMac。如此大胆,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当然,皎皎者易污。乔布斯主张一出,各种质疑随之而来。对乔布斯来说,他早已习惯了“群殴”。他毫不动摇,坚定地认为:iMac半透明的外壳会产生一种十分奇特的效果,它不仅让iMac的消费者看到iMac外壳的颜色,还可以看到iMac里面的元器件和它们的构造形态。让消费者看透,恰是当时电脑产家之大忌。因为他们清楚:电脑里面就是些一团糟的元器件,想遮掩还来不及呢,哪有掀开来给人看的事儿?这不是家丑外扬吗?

我们看乔布斯是怎样化丑为美的。他把iMac里面的元器件安排得错落有致,井井有条,结构非常简约。他就是要通过iMac半透明的外壳,让iMac所有的买家都清楚地看到:iMac从里到外都是完美的。美好的想法是一回事,但要实施起来是另一搭子事。乔布斯这一离经叛道的要求,遭到了iMac生产厂家的拒绝。苹果公司的第一家生产厂商对乔布斯说道:“对不起!我没这个能力,没办法生产出海蓝色的半透明外壳。”乔布斯毫不客气地立即回复道:“好吧!那你们就没资格做我们的生产厂商。”

很快,他就找到新的、能满足他iMac电脑外壳设想的生产厂家。历经艰难,完美的iMac终于从图纸上走进了现实。

引领世界的iPhone

讲到iMac的完美,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到iPhone的完美。iPhone是苹果又一感动世界、引领世界的完美产品。

iPhone整合了iPod的媒体播放功能,安装为了移动设备修改后的MacOSX操作系统以及800万像素的摄像头。

此外,iPhone内置有重力感应器。iphone 4有三轴陀螺仪,能依照用户水平或垂直的持用方式,自动调整屏幕显示方向。

当我们看了iPhone从设计到制造的全过程后,我们就会明白一个道理:在这个世上,上天永远都是把成功的一切机会,给了那些追求完美的人。乔布斯就是这个深得上天宠爱的人。iPhone这个项目,从一开始,乔布斯就异乎寻常地追求它的完美,哪怕是一个细小的环节。

从2005年乔布斯萌发出打造iPhone的想法,到iPhone即将完工已经一年多的时间。眼看iPhone已经比较完善,乔布斯计划好了上市的日期。

可是,一天晚上,乔布斯难以入睡。他感到iPhone的触屏还需进一步完美,不可以贸然成事。他早早来到公司,跟他的搭档乔纳森·艾弗谈起让他纠结不已的想法。他对乔纳森·艾弗说:“我们的iPhone好像从开始就搞错了。”艾弗愕然地听他说那些让他意想不到的错处。乔布斯认为:iPhone最大的特点是使用先进的多点触控技术,当时还没一家公司把这种技术使用在手机上。而多点触控技术,只有在具备非常好的品质的屏幕上才能够体现。而iPhone的屏幕并不具备这样的要求——即将完工的iPhone仅仅是将一块玻璃屏幕嵌入一个金属外壳里面而已。这会给消费者留下很多遗憾。

于是,乔布斯对他的搭档乔尼说:“这个‘把屏幕嵌入金属外壳之中’的设计是一个错误。这太男性化,太注重效能了,我们要把它改掉。”

为此,乔布斯立即召开了一个高层员工会议。乔布斯一反常态,他没有立刻说话。他站在台上,面色凝重。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对台下的工程师、管理人员说道:“对不起!我要跟你们说,我们的iPhone要从头开始设计。你们六个月的辛劳白费了。我现在给你们两个选择:你们可以从我这得到几把枪,把我及其他高管统统干掉;你们也可以同意我的要求,从头再来。”

台下的工程师什么反应呢?苹果公司的员工们早已深深认同乔布斯的完美主义,他们毫不犹豫地回答:“好,我们从头再来!”

多年以后,每当乔布斯回忆起他在苹果公司开发iPhone的经历时,会流下了眼泪说:“我想到我的员工们和我一样执着地追求完美,就非常感动。那是我在苹果公司最难忘的时光。”

iPhone被重新设计了以后,大尺寸的玻璃屏幕一直延升到手机的侧面边缘。这样一来,屏幕的作用一下子被凸显了。

要知道,对设计做出重大改动,意味着在产品工程上、在产品元器件的装配上苹果公司的员工们将面临极大的麻烦,需要克服很大的难度。但苹果公司的员工们都自愿接受了。因为他们想和乔布斯一起,打造出一款可以影响世界的iPhone。

完美传递完美

讲到iPhone的玻璃屏幕,这里还有一段感动我们的小故事。

玻璃屏幕必须遵循一个这样的标准,那就是它必须很耐刮,不能刮花,要是刮花了就很难看,也影响触控效果,这都不是乔布斯能容忍的。

乔布斯要找到最合适最坚硬的玻璃屏幕,他要把这种玻璃屏幕安装在他的iPhone上。为了找到既坚硬又美观的屏幕,乔布斯把目光投向了亚洲,苹果公司的玻璃产地。但是这一次乔布斯没有发现自己所想要的玻璃。他的一位好朋友给他推荐一位叫威克斯的厂商,说威克斯的工厂能够生产这种玻璃。威克斯的工厂专门生产数码产品的部件。

乔布斯很快找到了威克斯,他第一眼就喜欢上威克斯,他对威克斯说:“我希望你们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研发iPhone的屏幕上。”

威克斯很为难地说:“我们有很多条生产线,怎么可能只做iPhone的屏幕呢?而且,你想要的那种屏幕我们还要进行长时间的研发才能生产出来。”

乔布斯说:“不,你们一定可以!只要你们把精力全部投在iPhone的屏幕上,你们会发现这项工作是多么的有意义。”

威克斯被乔布斯的完美主义感染了。他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撤掉了他工厂里所有的生产线。从此,这家以生产液晶而闻名的工厂再也不生产什么液晶显示屏之类的部件了。威克斯把所有的人力、物力都投入在iPhone屏幕研发上。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技术攻关,威克斯终于把适用于iPhone的玻璃屏幕研制出来了,并很快实现了它的量产。

故事的尾声,在官方的《乔布斯传》里有这样的叙述:

威克斯的办公室很通风,里面只摆放着一个纪念品,是iPhone 推出后乔布斯发来的信息。“如果没有你,我们做不到。”

“乔布斯和苹果让我们更优秀,”威克斯说,“我们所有人都对自己的产品非常狂热。”

乔布斯所做的每一件事,他都力求完美。在感受完他的产品完美后,我们来看看乔布斯是如何在发布会上追求完美的。乔布斯把自己封为发布会的总指挥。虽是总指挥,但对发布会的每一个细枝末节都不放过,直至无懈可击、极尽完美,如麦金塔电脑发布会。

麦金塔电脑发布会

1984年,麦金塔电脑发布会的前夕,从晚上一直到次日凌晨乔布斯坐在观众席上。他在干什么?他在调试灯光。乔布斯把那场发布会的主旨叫做“要有光”。乔布斯希望发布会上所有的灯光都能够显现出麦金塔电脑外壳的美丽色彩。这一夜,乔布斯一直在观众席上对灯光师指指点点,没完没了。

他总说:“嘿,你们的操作怎么这么差呀!那种烂灯光不符合我的要求。”

经过了很多次的调试,最后,乔布斯才突然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叫道:“好,这个灯光好,我就要这样的灯光。”

第二天,发布会如期举行。乔布斯走到台前。台子上放着一台盖着幕布的麦金塔电脑。乔布斯像魔术师一样,揭开了麦金塔电脑上的幕布。这时,亮白的灯光流泻在麦金塔电脑上。然后,麦金塔电脑再把这耀眼的亮光反射到了发布会整个场地的各个角落。观众们一下子全体起立。他们从来就没有见过这么美丽的电脑,他们的视觉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麦金塔电脑发布会非常成功。因为观众和顾客们都意识到,电脑不仅仅可以是一位工作、生活的帮手,还是一个时髦产品,一个紧跟时代的象征。之后,麦金塔电脑发布会被人们描述成“一场在宇宙中留下印迹的发布会”。

在此,我们也一起来悉心地感受这场震撼心灵的麦金塔电脑发布会的过程(摘录自《乔布斯传》):

……和同事完成麦金塔软件的那个早晨,安迪·赫茨菲尔德到家时已筋疲力尽。他想,自己或许会在床上至少躺上一天。但是当天下午,仅仅睡了6个小时后,他就开车回到了办公室。他想要确认软件是否存在任何问题,而大多数同事也和他一样。乔布斯走进来时,他们正躺在地板上,昏昏沉沉但又兴奋不已。

“嘿,赶紧起来,还没完呢!”他说道,“我们需要为麦金塔电脑做一个演示!”乔布斯计划在一大群观众面前戏剧性地揭开麦金塔电脑的面纱,并且想在电影《烈火战车》(Chariots of Fire)鼓舞人心的主题曲中,向人们展示机器的特性。“这周末就要完成,为预演做好准备。”他补充道。

赫茨菲尔德回忆说,办公室里的人听了他的话都呻吟起来。

“但是我们讨论了一阵子就意识到,如果能做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东西,肯定很有意思。”

麦金塔的发布仪式定在8天之后的1月24日,与苹果年度股东大会同期举行,地点在迪安扎社区学院的弗林特礼堂。除了电视广告和疯狂的媒体预热,发布仪式也是其新产品发布的一个组成部分。乔布斯能将新消费产品的发布变成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刻,产品将在一片热闹与喧嚣中正式揭晓,观众推崇备至,记者也被兴奋席卷了。

赫茨菲尔德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壮举。在两天时间内编了一个音乐播放器程序,让电脑能够播放《烈火战车》的主题曲。但乔布斯听过后觉得很糟糕,于是他们决定用录音代替。另一方面,乔布斯完全被语音发生器所折服,这个程序能够将文本转变为迷人的电子语音。他决定以此作为演示的一部分。

“我要麦金塔成为第一台可以自我介绍的电脑!”乔布斯邀请“1984”广告的文案史蒂夫·海登来撰写脚本。

史蒂夫·卡普斯设法让“麦金塔”这个词在屏幕上以大字体滚动展示,苏珊·卡雷(Susan Kare)则设计出了开场画面。

在发布仪式前夜的预演中,这一切都没能顺利进行。乔布斯讨厌动画在屏幕上滚动的方式,不断要求做出调整。此外他对舞台灯光也不满意。他让斯卡利在礼堂的不同座位上感受各种调整带来的效果并给出意见。斯卡利从来没有对舞台灯光的变化考虑过多,也没想过自己要不断给出调试意见,就像病人要告诉眼科医生哪个镜片能更清晰地看到视力表。预演和调试持续了5个小时,直到深夜。“我当时都以为我们没法为第二天上午的展示做好准备。”斯卡利说道。最主要的是,乔布斯为自己的演示很是焦躁。

“他扔掉了幻灯片,”斯卡利回忆,“他把人都逼疯了,发言展示中有一点儿问题他都要对舞台工作人员发火。”

……

次日上午,可容纳2600人的弗林特礼堂被挤得水泄不通。乔布斯穿着一件蓝色双排扣西装外套,里面是一件笔挺的白衬衫,打着浅绿色领结。

“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在后台等待活动开始时,乔布斯对斯卡利说,“我真的很紧张。你可能是唯一知道我对这次发布会感受的人。”斯卡利抓住他的手,握了片刻,低声说了句好运。

……

天生就知道如何激荡人心的乔布斯穿过黑暗的舞台,走向一张小桌子,桌上摆着一个布包。“现在,我要亲自向各位展示麦金塔电脑,”他说道,“接下来你们在大屏幕上所看到的画面,都是这个包里的东西实现的。”他拿出电脑、键盘和鼠标,熟练地组合起来,在观众的又一阵掌声中,他从衬衣口袋里拿出了一张新的3.5英寸软盘。

《烈火战车》的主题曲开始响起,麦金塔屏幕上的图像被投影到大屏幕上。有那么一瞬,乔布斯屏住了呼吸,因为昨晚的演示从未成功。但是现在,一切运行得完美无缺。“麦金塔”在屏幕上横向滚动,接着下方出现了“酷毙了”的字样,就像用手慢慢写上去一样。观众安静了片刻。在寂静中,可以听到有人在喘息。然后,一系列屏幕截图开始接连快速出现:比尔·阿特金森(Bill Atkinson)的Quick Draw图形程序包之后,屏幕上紧接着就展现了不同字体、文件、图表、图画、象棋比赛、电子表格,以及一张乔布斯的渲染图,图中他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台麦金塔电脑。

展示结束后,乔布斯笑着说道:“最近,关于麦金塔我们已经说得很多了,但是今天,有史以来第一次,我要让麦金塔自己说话。”说完,他怡然地退到电脑后,按下鼠标,麦金塔发出了轻颤但可爱的低沉声音,它成为第一台介绍自己的电脑。

“你好,我是麦金塔。从包包里面出来的感觉真好。”它致以开场白。要说这台电脑有什么不会做的事,那就是还不知道应当在观众爆发疯狂欢呼和尖叫的时候停顿一下。它继续快速独白:“我还不习惯公开演讲,但我想要和大家分享自己第一次见到IBM大型机时的感想。千万不要相信一台你搬不动的电脑。”

欢呼声又一次响起,几乎淹没了麦金塔的最后几句话。“显然,我能说话。但是现在,我想要坐下来聆听。接下来,让我非常自豪地请出一个人,他就如同我的父亲一样——史蒂夫·乔布斯。”

礼堂里一片喧闹,人们上蹿下跳,疯狂地挥舞着拳头。乔布斯缓缓地点了点头,双唇紧闭但笑得很开心,接着他低下头开始哽咽。掌声持续了将近5分钟。

……

会讲故事的幻灯片

乔布斯在追求发布会的完美上,还有一个环节非常重要,那就是他精心为发布会制作幻灯片。乔布斯很看重幻灯片在发布会起到的作用。他的幻灯片总是能够很好地概括他所要讲的内容,并且能够在适当的时候提示观众。他制作的第一部幻灯片总会鲜明地体现出自己的风格。每当发布会之前,他和妻子劳伦一起制作各种风格的幻灯片。然后,他们再从中选择一个与发布会最契合的。

人们是这样评说乔布斯和他的幻灯片的:“乔布斯在每次主题演讲中,幻灯片都担当了重要的角色。这位世界上最具魅力的演讲大师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彩演讲令观众至今难忘,他的演讲就像是在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神奇故事。乔布斯运用幻灯片的秘诀,让我们分享到这位天才演说家的演讲风格和技巧,也能让我们想到了:在万人讲台上,要像乔布斯一样,挥洒自如、捕获人心……”

构思是做幻灯片前的重要工作。在旁人眼里,乔布斯的演讲好像毫不费力,实际上他经过了精心的构思和反复的排练。一般情况下,乔布斯的演说时间为90~120分钟,和一部电影相当。但是,你如果看到演说完毕后观众出场时的表情,你会发现,乔布斯的演说对观众内心的触动能力,不亚于一部好电影。当然,这跟苹果产品本身的完美不无干系,同时,与乔布斯那天才的“导演”功夫也有直接的关系。

一个好的演说者,首先应是一个好的故事讲述者。因此,乔布斯完美幻灯片的秘诀就在于:他在开始制作幻灯片之前,他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

敦促员工追求完美

乔布斯不仅要求自己在发布会上完美,也同样要求别人和他一样在发布会上做到尽善尽美。

iDVD发布会就是一个经典的案例。苹果公司的iDVD视频软件推出以后,乔布斯想:要给这款软件开个盛大的发布会。乔布斯邀请iDVD软件的开发者迈克·埃万杰利斯特在这个发布会上做一个介绍。他向公司员工们征求了几千个用iDVD软件制作出的视频,然后把它们精挑细选出来交给迈克,让他用这些视频做演示。

迈克不像乔布斯那样极具演讲经验,他一站上台,脚就发抖。乔布斯坐在观众席上对他的演讲不停地指指点点,告诉他应该怎样去应对自如。但是迈克总是做不到。最后,乔布斯实在不耐烦了。他对迈克说道:“好吧,如果你再不能达到我所想要达到的效果,你这个演讲的环节就从我的发布会删除。”说完,乔布斯扬长而去。

公司主管菲尔·席勒将迈克叫到一边:“我来告诉你,发布会上的演讲该怎么做。”

等到发布会正式举行的时候,迈克上台自信而纯熟地向观众们介绍由他领导开发出来的iDVD软件。迈克的演讲非常成功。他让观众们都了解了iDVD是如何使用的。

在发布会结束以后,迈克深有感触地说:

“他(乔布斯)迫使我要更加努力,而且最终我做得比预期的要好。”

乔布斯追求完美的精神不但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成功,也深刻地影响了他身边的人。

埃万杰利斯特认为乔布斯不可理喻,不过后来他也承认,不断的批评带来了更好的效果。

一则完美的广告是一个公司品牌价值、品牌定位一个很好的表达。除此之外,广告还是产品的先遣队,它可以为产品发起强大的宣传攻势。

我注意到,在伦敦奥运会期间,CCTV奥运频道播过几次耐克的广告。这个广告展现了一群来自贫穷国家的热爱运动的人。最后的广告词让我印象深刻,叫作“活出你的伟大”。

像这样的广告就很好地提升了品牌的定位,展现出了品牌的价值。

耐克不只卖运动鞋,它出售的是一种生活方式。

这是它成功的关键。对于人心的激励,以及这一手段背后的干劲与决心,是与每个人都有关的,不管你是不是运动员。耐克运用一种励志式的语言来激发消费者。

不管你是谁,你的头发或皮肤的颜色是什么,你遭遇了身体上或社会生活中怎样的局限,耐克说服消费者,你一定可以办到。它告诉人们要振作起来,抓紧人生的方向盘,并且采取行动。

“只管去做”的广告词背后,是一个非常美国式的生活态度。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原来是美国的生活态度,变成了一种全世界共同的渴望,渴望能有一个公平的竞技场,可以让人们不只在运动方面,而是在人生的每一层面都公平地一争短长。这可以追溯到美国早期的拓荒者精神,和他们对成功的渴求。

耐克无疑已将伟大的美国梦行销全球。耐克告诉它的消费者,如果你下定决心,奋斗不懈,你就会超越他人,征服一切。借由这样的方法,即利用人们对于成功的热切渴望,耐克也创造出了它自己的一种人格与态度。通过巧妙地运用一句非常简单的广告妙句,成功地将一种生活态度融入其出售的商品中。

让大家更多地了解耐克,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感受乔布斯在广告上追求完美的精神。

麦金塔电脑与《1984》

1984年,麦金塔电脑发布前,乔布斯想要给这个电脑做一个完美的广告。于是,他和他的宣传团队在一起讨论,费心构思麦金塔电脑的广告。最后,一个创意出现在乔布斯的头脑之中。

乔布斯告诉大家:“不是有一本书叫《1984》吗?今年正好是1984年。能不能把这本书的内容跟麦金塔的发布联系起来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1984》的故事梗概:

1984年的世界被三个超级大国所瓜分——大洋国、欧亚国和东亚国。三个国家之间的战争不断,国家内部社会结构被彻底打破,均实行高度集权统治,三国以改变历史、改变语言(如“新语”-Newspeak)、打破家庭等极端手段钳制人们的思想和本能。三国以具有监视功能的“电幕”(telescreen)控制人们的行为,以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和对国内外敌人的仇恨维持社会的运转。

故事中主人公所在的国家大洋国只有一个政党——英格兰社会主义。按照新语,简称英社(IngSoc)。社会也根据与党的关系被分为核心党员、外围党员和无产者三个阶层。政府机构分为四个部门:和平部负责战争,友爱部负责维护秩序,真理部负责文化和教育,富裕部负责经济。按照新语,分别简称为和部、爱部、真部、富部。

在大洋国真理部从事窜改历史工作的外围党员温斯顿因为在工作中逐渐对其所处的社会和领袖“老大哥”(Big Brother)产生怀疑,并与另一位外围党员裘利亚产生感情,因而成为思想犯。在经历了专门负责内部清洗的友爱部的思想改造之后最终成为“思想纯洁者”……

他的宣传团队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很棒的创意。因为那个时候,麦金塔电脑要发布的时候,有一个大背景,那就是IBM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的个人电脑市场份额所以说,如果麦金塔电脑想要争取市场份额,就必须挑战IBM在市场上的霸主地位。

而《1984》,乔布斯所想到的这本书,其中描绘了一个这样的时代:有很多****的警察老大哥,他们无情地控制人们的思想,不允许人们发表自由言论。宣传团队立即意识到乔布斯的用意:IBM不正和《1984》里面控制思想的警察相像,而苹果电脑就是这个时代的反抗者嘛!

麦金塔电脑广告经过长时间制作以后,在1984年美国“超级碗”棒球比赛中播出了。在比赛中场休息的时候,观众朋友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巨大的银幕。然而,却发生了两秒钟诡异的黑屏。然后画面上出现一名控制思想的警察,他在向如痴如醉的人们发表演讲。就在观众们看得惊恐的时候,一位身穿着麦金塔电脑图案的女运动员飞奔向警察,甩出了她手中的大锤。“哗啦”,银幕破碎了,老大哥和女运动员都消失了。最后,出现一个平静的旁白:“麦金塔电脑即将发布,你将明白为什么1984不会变成《1984》。”

这个广告开启了对麦金塔电脑的爆炸式宣传,因为它告诉人们苹果的定位。苹果是一个反叛者,苹果电脑也能够和IBM电脑一样出色。

至简至纯的iPad系列广告

除了麦金塔电脑广告,乔布斯他还有很多引以为豪的广告,其中就有iPad平板电脑的系列广告。

iPad发布会召开后,电视台播出了它最初的广告,然而乔布斯对它很不满意。iPad最初的广告是这样的:一个年轻人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拿着一台iPad进行发邮件、浏览网页等操作。乔布斯觉得,这个广告虽然背景温馨,但起不了什么作用。他对广告的制作者詹姆斯说道:“iPad是什么东西?它不仅仅是一台平板电脑,它还是一台改变世界的产品,它深刻地影响了新闻业、出版业,所以iPad广告应该是宣言式的,应该告诉人们iPad它的革命性。”

根据乔布斯的指导意见,詹姆斯回去做出了很多广告方案,他拿出了12种广告方案,比如说,有鼓舞人心的,有喜剧演员来介绍iPad的,有名人来介绍iPad的,等等。

然而对于这些广告,乔布斯都不满意。乔布斯说,这些广告方案是典型的广告公司的产品。他再一次要求,广告要回归苹果的声音。苹果的声音是什么?简单、干净、纯粹。

于是新的广告方案被做了出来:在白色背景之下,一个旁白用干净利落的嗓音,以短语的句式,介绍出iPad革命性的功能。这个广告成为苹果公司一个经典广告,它为iPad发起了强大的宣传攻势。

我想,在我们讲了乔布斯如何在产品、在发布会、在宣传广告上追求完美的故事,我们已经对乔布斯的完美主义有了一定的了解。追求完美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习惯。因为愿意追求完美,我们就会考虑得更多、考虑得更加周到,就会遵循更高的标准,从而胜过竞争对手,赢得更精彩的人生。

至此,我看乔布斯的过程就结束了。我想再次向大家表明我的看法:乔布斯不仅仅因为他是天才而成功。而是因为他还具有天才的家庭熏陶及环境影响,天才的学习方法,天才的专注,天才的合作,天才的完美。

我再补上一句:乔布斯最感动这个世界的,是他的实干优于想象。

最后,我还要说上一句:乔布斯留给我们最大的财富,不是他的苹果公司,而是他的苹果精神。如果我们能从他的精神世界里取得哪怕那么一丁点,那么,对于我们的学习、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生活,都是大有裨益的。

205

杰弗里·卡曾伯格

这个靠电影赚了八亿美元的犹太裔王牌制片人,梦工厂动画的掌门人,好莱坞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如今又给自己弄了一个新身份——3D电影的头号推销员。

1994年,任迪士尼电影公司主席的卡曾伯格为迪士尼集团的三号人物。当二号人物弗兰克·威尔斯意外死于直升机坠毁事故之后,他开始追逐威尔斯的职位。卡曾伯格明目张胆的权力欲激怒了迪士尼的大老板迈克尔·艾斯纳,同样热衷于权力的艾斯纳不想要强势的卡曾伯格当自己的副手。卡曾伯格愤而离开迪士尼,与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唱片业巨头大卫·格芬组建了梦工厂。在新公司里,他是动画片部门的首脑,享受最终的决策权,由此,他开始了事业的第二个阶段。

2012年春,卡曾伯格推出了3D电影《大战外星人》。得到了接近2亿美元的北美票房,与2011年暑期档备受好评的《功夫熊猫》不相上下。

约翰·拉塞特(右)留名好莱坞星光大道

约翰·拉塞特在1995年导演了《玩具总动员》,该片为他赢得了奥斯卡特别成就奖。

1998年,他参与制作的影片《虫虫危机》为他赢得了更多的荣誉。1999年由他担任执行制片人的《怪物公司》《海底总动员》和《超人总动员》获得了金球奖。2012年,美国西部电影博览会展览协会授予了他首次颁发的“动画先驱”。同年2月。他还获得了著名的视觉特效协会颁发的“杰出艺术成就奖”。

拥有蓝色、透明外壳的iMac

iPhone

iPhone是一部支持电邮、移动通话、短信、网络浏览以及其他无线通信服务的手机。iPhone第一代于2007年6月29日在美国上市。2012年9月13日凌晨,美国时间9月12日上午,iPhone 5发布。

2012年9月13日凌晨(美国时间9月12日上午)发布的iPhone 5 204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苹果公司研发的iDVD软件界面iDVD是苹果公司研发的轻松制作DVD的软件。为你的影片和照片幻灯片创建并刻录专业品质的DVD。它只用观赏一张DVD的时间就可以制作完成你的个人DVD。有了iDVD,你可以将家庭影片与照片幻灯片制成专业品质的DVD,并可以添加动态菜单、按钮、场景菜单等功能,全部可以根据你的需要量身订制。

制作方法:开启iDVD,然后选择Magic iDVD,再选择一个主题,并从iLife媒体浏览面板中选取你想展示的影片与照片,然后Magic iDVD就会自动完成作品,包括主菜单、按钮、场景菜单以及幻灯片演示菜单。从开始到完成,你要做的就只是刻录。有了iDVD,你可以刻录单层或双层DVD。而分享你DVD的观众可在任何地方观赏:标准电视、宽屏幕电视、Mac或PC上都可以。

菲尔·席勒(Phil Schiller)

他是乔布斯在舞台上的绿叶。

过去,一直是史蒂夫·乔布斯监督每一次的苹果产品发布。但是,每一场苹果发布会都不是乔布斯的独角戏。苹果产品营销高级副总裁菲尔·席勒常常是乔布斯在舞台上的绿叶。

1999年,席勒跳上舞台,展示苹果的新iBook;2007年,席勒演示了新推出的视频会议功能,将他的嘴挡在一张史蒂夫·鲍尔默的照片下面,发出:“I love my Mac!”的声音。

可是,下了舞台,席勒不再充当小丑。他是乔布斯最信任、最有影响力的管理者。他协助乔布斯处理新品开发中的基本问题,比如界定目标市场、决定技术规格、设定价格标准,等等。正是席勒提出了第一代iPod转轮式的按键设计,也是他从反对声中极力维护iPad创意。

Piper Jaffray的分析师吉恩说:“因为菲尔的头衔是市场营销高级副总裁,人们往往以为他只负责广告牌怎么做。实际上,他的重要性远远超出这些。”

据一位与席勒讨论过苹果未来的人士透露:席勒心知,如果新品不成功,他将要承担部分责任。席勒肩负一个艰巨的任务——保持苹果的魅力。在今年,这个任务就更加艰巨了。

菲尔·席勒在苹果任职期间,与乔布斯的关系密切。2004年,当乔布斯提笔告知全体苹果员工,他正在与癌症抗争时,席勒就陪在乔布斯身边。当时病房只有两个乔布斯信任的人。当乔布斯提前结束在夏威夷的度假,回来平息iPhone 4天线门事件时,席勒也放弃周末,应付媒体和消费者的质问。在乔布斯最后一次请假治疗后,席勒坚持到乔布斯家中,参加每周的例会,与广告商谈论苹果广告的事宜。

造型简洁有力,急如闪电,“只管去做”的耐克商标

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

主要作品有《动物农场》《1984》等。乔治·奥威尔1903年出生于印度,1907年举家迁回英国,后因经济原因无力深造,被迫远走缅甸,参加帝国警察部队。

终因厌倦殖民行径、痴迷写作而辞去公职,辗转回到欧洲,流亡伦敦、巴黎等地,一边深刻体验下层民众生活,一边从事文学创作,有多部作品出版。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参加左翼组织,因重伤返回英国,但最终树立社会主义信念。1939年,二战爆发,乔治·奥威尔积极参加反纳粹的活动。由于西班牙内战与二战的苦痛经历,对战争与和平、极权与民主、社会关怀与人类理想进行了深刻的思考。1945年,他著名的政治寓言小说《动物农场》出版。1949年,《1984》问世,在全球产生深远影响。乔治·奥威尔作品入选多国中学生必读书目,被翻译成62种文字,总销量超过5000万册。

1950年,因肺病去世,年仅47岁。

IBM

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或万国商业机器公司的简称。总公司在纽约州阿蒙克市,1911年创立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目前全球拥有雇员30多万人,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公司创立时的主要业务为商用打字机,及后转为文字处理机,然后到计算机和有关服务。IBM为计算机产业长期的领导者,在大型/小型机和便携机(Think Pad)方面的成就最为瞩目。

其创立的个人计算机(PC)标准,至今仍被不断的沿用和发展。

2004年,IBM将个人电脑业务出售给中国电脑厂商联想集团,正式标志着从“海量”产品业务向“高价值”业务的全面转型。

坚持缔造完美

一、乔布斯的完美之源

乔布斯带领他的团队实现霸主的野心

乔帮主语录

小时候,我们经常被问到:你的梦想是什么?有的说,想当科学家;有的说,想当画家或工程师什么的。我的梦想,是当一名教授。

我的教授梦得来偶然。小学毕业那年暑假,一次看电视时,我无意调到了《百家讲坛》节目,节目里的学者、教授,一个个自信潇洒,谈吐非凡,深深地吸引了我。能当个教授多好啊,我可不可以像他们一样登上讲堂,当一个教授来传播文化知识,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呢?

父亲那时正巧看了《人生设计在童年》一书,和我一起探讨将来想做什么。见我对当教授感兴趣,就说:当教授可不简单,而且社会地位高,受人尊重。父亲提议:从现在开始就付诸行动,不要耽于幻想。

要成为教授,必须要擅长表达自己的思想。我的第一堂“课”,只有两个“学生”——我的爸爸妈妈。那时对《百家讲坛》着迷的我,很想尝试着讲一堂类似的课,同时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为此,我详细记录《百家讲坛》的纲要,然后再以学者的“姿态”讲给父母听。一开始,结结巴巴、语无伦次,两个星期后,我已能流畅给我的两位“学生”讲课了。

于是,我和我父亲约定,每晚十点,是我在家里的讲座时间,雷打不动。为了让家里的讲座像那么回事,父亲还托人做了一个小讲台。要求我讲课时注意模仿《百家讲坛》上老师的教态和语言风格。每次我讲完以后,父母给出点评。为了鼓励我,父亲时不时对我说:嗯,又有了一点小进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自己也感觉讲得越来越流畅,找到了一些自信。

有一天,父亲对我说:“光给爸妈两个人讲这也不够啊,要多叫几个人听你讲。”于是,外公、外婆、舅舅、舅妈他们也加入了我的听众队伍。没想到,人数一多,我又要经历一个从紧张到适应的过程。

然而,真正“登台”做老师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刚入初中学文言文时,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可不可以做一回老师,给同学们讲一堂文言文课?语文课伍老师说,她教书十几年从来没有遇到这种情况。幸运的是,她很欣赏我的勇气,给了我两节课的时间,让我有了第一次“做老师”的机会。

为了上好课,我找来大量资料,编写教案。正式登台那天,我的腿一直在打抖,说不出是因为紧张还是害怕讲不好。最终,我并没有按计划上完那两堂课。

为了训练我的胆识,父亲要我勇敢地走出家门和校门。有一次,父亲带我到他上班的地方,在一间会议室里,父亲叫了他的十几位同事过来听我讲课。第一次面对这么多人讲课,我心里有些忐忑,仿佛要接受大家的面试。我那天准备了好几个主题,都是关于《孙子兵法》的内容,如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趁火打劫、声东击西等小故事。我问父亲的同事愿意听哪几个故事,他们选了围魏救赵、借刀杀人、声东击西三个。因为事先准备比较充分,心想总算通过了“面试”吧。讲完后,父亲的同事还对我的讲课进行了点评,当然更多的是鼓励。

暑去秋来,我的教授梦在父母亲的督促下一刻也没有放弃。我更清楚地认识到想成为一个教授,需要好口才,但更重要的是有真才实学,潇洒纵论天下事的背后,是胸中自有通古晓今的学识。

读初三年级时,我迎来了一个重要的机会——到南昌陆军学院当一回老师,给300多名新录用的公务员讲课。

我原本跟父亲说,到一个四五十人的班上讲一下,以后再逐步增加听课的人数。可父亲说,老师是不能挑剔学生的,只有学生挑剔老师。我害怕自己可能会太紧张,到时难以控制局面,毕竟第一次观众达到百人以上。可是,我该讲什么内容呢?父亲在这方面比我有经验。他说,要讲大家感兴趣的东西。当时卡扎菲刚被俘,我想针对卡扎菲的个人经历、得失做一番论述,这个大家应该感兴趣吧。确定好的主题,我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一一分析,疏理出讲课提纲。然后,我一遍遍面对镜子演练,希望能对得住我的“学生”们。

我记得,那天坐车去陆院的路上,我心里还是紧张得打鼓。“要跟300多名学员讲呢!”我自言自语,想像一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下车后,在洗手间,我最后一次拿出讲稿温习。当我从侧门走进报告厅的主席台,我忘记主持人是怎样介绍我的,只觉得现场黑压压一片,被他们整齐统一的制服晃了眼,几百双眼睛齐刷刷地对着我,在我脸上聚焦。我想,他们的眼光里,应该有质疑,有新奇……也许一个小朋友站在讲台是不常有的吧。

我把思绪收回来,我向大家鞠了一躬。腿在发抖,我想下台。“难道精心准备是为了退场吗?”我问自己。我往后挺直膝盖,开始发声了。镇定,介绍自己、表示感谢,再切入主题。我黙记讲课开好头三步曲。慢慢地,我的紧张情绪消除了,按照我事先备好的课进行。我一边讲着,一边用眼神扫视同学们。现场鸦雀无声,大家专注地看着我,我忽然间很喜欢这种感觉。为了调动现场的气氛,我特意安排了一次互动。

“为什么外界称卡扎菲为上校?请问你们知道吗?”

“不知道!”

现场“轰”地发出了会意的笑声,变得活泼了一些。

幸好我在讲的过程中没有卡磕,同学们听得十分认真。讲完后,父亲问我:感觉怎么样?我说:有了这次讲课经历,今后再也不会紧张了。

教授们都会出版自己的研究成果。我想成为教授,也需要有自己的专著。“著书立说?”当我的脑中闪过这一念头,有点兴奋,又有点不安,担心自己根本没这个能力。我知道韩寒17岁时就出了一本书,也并非没有这样的先例。我想挑战一下。

乔布斯是我很崇拜的人物,当《乔布斯传》出版后,我细细阅读一番,却并不认同该书的完全按时间记叙的方式。我何不做点研究,重新组合乔布斯的精彩人生,总结一些对我们这代人值得借鉴的地方?

利用暑假时间,我开始了自己的“著书”工作。归纳原作内容,寻找相应的人物实例,总结归纳要点……每天做完一章节的内容,我就累瘫在桌上了。

经过研究,我把乔布斯的特质分为几个方面:家庭熏陶及环境影响、专注、善于学习、追求完善、善于合作。这些研究成果汇编成十几万字的著作——《乔布斯为什么能》。令人高兴的是,我的著作不久就要正式出版发行了。

2013年1月6日,我受邀来到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为大学生举行讲座。有趣的是,面对200多个大哥哥、大姐姐,我与他们之间的年龄界限消失了,师生互动感应的状态真实地出现在课堂。我成了课堂上真正的掌控者,五十分钟的时间,我轻松畅谈,巧妙互动,仿佛有了个“教授”的模样。

乔布斯曾说过:“要有勇气追随心声,听从直觉——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你想成为的样子。”我感谢所有关心支持我的人,我会尽我所能,像雪莱诗中的传道士一样去追逐并实现自己的梦想。或许有一天,我也能真正走上《百家讲坛》,成为别人眼中的“知名教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