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搞定难搞的孩子
2432900000018

第18章 5岁宝宝 (3)

【多发情形】

这种行为在生活单调,喜欢看书或看电视、光碟的孩子身上更加多发,如,父母工作忙,让孩子看看书或看电视、光碟打发时间,孩子很少与外面接触,这样孩子的生活就比较枯燥,就喜欢看一些他觉得有趣的电视、光碟。看完后如觉得好玩,还会再看,甚至会模仿其中的一些人物的行为举止,而对其他事物不再感兴趣。这种行为让父母非常担心。

【错误成因】

孩子喜欢或崇拜动漫人物,多由以下几种原因所致:

(1)5岁孩子好奇心强。而一些动漫中的人物,如“奥特曼”和“怪兽形象”,一个是“英雄”、一个是“坏蛋”,正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

(2)5岁孩子富有想象力,但由于父母保护多,不让出门,许多孩子的生活比较单调,生活得孤独和压抑,这让孩子更渴望自由活动、自主交往,而动漫人物,如奥特曼勇往直前,行动自由的情节,以及一些厮杀打斗的场面,正好让孩子宣泄了压制已久的情绪。

(3)社会环境的影响。现在很多孩子喜欢动漫人物,5岁孩子年龄小,自制力差,认识水平有限,所以就会盲从一些流行的东西,如动画片,从而喜欢上其中的人物。

【解决方案】

孩子喜欢或崇拜动漫人物,父母要积极引导:

(1)家中有崇拜动漫人物,如崇拜奥特曼的宝贝,父母可建议他看其他动画片,这样就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从而避免孩子因模仿奥特曼打斗,而变得比较爱打架。

(2)如孩子崇拜动漫人物,父母要经常带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如经常与孩子一起去爬山、游泳、踢球等,因为这些运动既能丰富孩子生活,又能有助于其骨骼的生长,同时也可以发泄压抑的情绪。

(3)父母还可带宝贝到大自然中,观察日月星辰,采集树叶,捉昆虫,制作标本,因为这样可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时间长了,必能让孩子不再崇拜动漫人物。

(4)平时,父母可多给孩子讲故事,或陪孩子一起做手工、玩智力游戏等,因为这样做,既能开发孩子的智力,让他的想象力在智力游戏中获得满足,又会让孩子不再沉浸于对动漫人物的崇拜中了。

【误区警示】

孩子喜欢或崇拜动漫人物,父母不可这样做:

☆听之任之,认为这不是坏毛病。为何不能这样做?当然是由于孩子小不能辨别是非曲直,真善美丑,如果什么都跟着学,就会有不良行为或习惯形成。

☆采取强制措施,不让孩子崇拜、模仿。如一看孩子模仿奥特曼打闹,就骂他。这种做法不可取,因为这会强化孩子的行为。

冲动

【释义】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因控制力差或遇事不假思考而引发的一种行为。从儿童成长特点来看,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够完善,尤其是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还不是很平衡。因而,一旦遇有外在的刺激,就会非常紧张、激动而不能自控。孩子冲动时,会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因而失去理智,这让很多父母非常头大。

【典型表现】

这种行为多发生在孩子遇事时,特别是遇到刺激时比较多发。孩子冲动有很多种表现,一般表现为情绪上的冲动,如,动不动就发火。这种情形要持续半个小时左右,之后,一切都像没有发生似的。

也有些孩子表现在做事时冲动,做事不假思考,或不考虑后果,想起来做什么就做什么。如,小朋友骂他或推他一下,他就会对小朋友大打出手,直到小朋友家长召集自己的父母来了,孩子才知道惹了麻烦。

【多发情形】

这种行为在好奇心强或比较调皮好动的孩子身上比较多发。当孩子对一物品好奇、感兴趣时,如,对爸爸的电脑感兴趣时,就会乱动电脑,结果就把电脑弄坏了。这是因为顽皮的孩子最缺少的是克制冲动、理智判断及学会全面自控的能力。

【错误成因】

孩子易冲动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所致:

(1)受个性因素影响。通常,外向型的孩子活泼好动,但还没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遇事也不会考虑后果,从而爱冲动。

(2)受父母言行举止的影响。在生活中,如果父母遇事不冷静,行事太极端,爱冲动,孩子也会有样学样。

(3)父母对孩子的“保护”太多。如,老让孩子待在家中,不允许孩子出去玩等,时间长了,孩子的个性就比较“封闭”,一旦有什么不满就会表现冲动。

(4)成长的需要。5岁的孩子,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虽然都有所发展,但兴奋过程仍占优势,这会让孩子在极度兴奋时,行事冲动。

(5)好胜心强。5岁的孩子年龄小,好胜心强,做事考虑得不全面,就会表现为不考虑后果,冲动。

(6)好奇心强。5岁的孩子年龄小,好奇心强,当他们想往哪里跑或者想碰一下什么东西的时候,他们就表现冲动。

(7)孩子的情感是不稳定的,遇到不喜欢的人或厌恶的事情时就会生气、冲动。

【解决方案】

孩子做事冲动,父母可这样引导:

(1)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经常与小伙伴在一起,学会用冷静、谦虚的态度去处理与小伙伴的一切矛盾。因为这样做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形成理智而冷静的人格特征。

(2)如果孩子出于好奇而冲动地破坏了你心爱的东西,父母要耐心地告诉他,如“你看你不小心把电脑弄坏了,再花钱多浪费,以后做事一定要细心、认真,再想开电脑时,要告诉妈妈,妈妈会告诉你怎么开”。

(3)孩子因冲动打小朋友时,父母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跟小朋友赔礼道歉。让他明白冲动要自己承担责任。

(4)教孩子一些行事技巧,如想做某事情,要深呼吸五次,之后再决定如何做。

【误区警示】

孩子做事冲动,父母不可走入这样的误区:

☆大惊小怪。如,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对朋友说:“我家孩子做事太冲动了!”因为孩子做事冲动、不计后果是普遍现象,父母大惊小怪会强化他的冲动行为。

☆孩子因冲动做错事,一些父母会斥责他说:“有你这样的吗?好好的电脑就让你这样弄坏了!”因为这易让孩子负面模仿,遇事时脾气也会火暴。

腼腆

【释义】

孩子与人交往时,因胆小、内向或缺少自信而引发的一种行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腼腆其实是一种社交障碍。腼腆的孩子多缺少自信,而如果一个人小时候腼腆而父母漠不关心,那么,这种状况就可能持续很长时间,甚至终生。

【典型表现】

这种行为只发生在孩子与人交往时,如,在家话还比较多,和小朋友也还玩得来,但一遇到大人,就算是很熟悉的邻居,孩子还是低着头,躲到父母身后或者不说话。如果有人问他话或开玩笑,他要么不吱声,要么说话声音很小。腼腆的孩子在幼儿园也表现得与其他孩子不一样,如早上把他送进幼儿园,他不会主动与老师打招呼,见了老师只是笑,如果别的小朋友和老师打招呼,他就会跟着别的小朋友和老师打招呼。

【多发情形】

这种行为在父母带孩子出去玩耍时更加多发,特别是在陌生人多的场合,孩子会更加腼腆,如孩子原本在家爱说爱唱,活泼可爱,但在陌生人多的场合孩子就会闷声不响,而且说话总低着头,爱脸红,一点也不活泼。

【错误成因】

孩子腼腆,多是由于以下原因:

(1)孩子5岁时,自我意识较强,特别在意他人的看法,在人多的场合时,总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总怕自己出什么差错。这样就会紧张,腼腆。

(2)孩子个性所致。一般来说,个性比较内向,比较胆小的孩子,生性害羞、腼腆,不爱与人说话。此外,个性敏感且自卑的孩子,缺少自信心的孩子,也多害羞、腼腆。

【解决方案】

孩子腼腆,父母可用以下方法帮孩子变得落落大方:

(1)如果自己家的孩子腼腆,怕见生人,父母可先请同事或朋友家的孩子来家玩。等孩子与那些孩子玩熟悉了,再带孩子去同事或朋友家玩,之后,再慢慢带孩子去人多的场合。因为这样做就可以慢慢让孩子适应陌生的人或环境。

(2)多带孩子去热闹的地方,如商场、动物园等地方,并鼓励孩子和生人一起合影,合影要告诉孩子如何对别人说,如“您好,我可以与您合个影吗?”因为这样就给孩子提供了锻炼说话的机会。

(3)父母可培养孩子的特长,如让孩子学唱歌,并带他去公园练唱。孩子唱歌时,父母可以带头鼓掌。因为孩子喜欢得到喝彩的掌声,就会增强在生人面前表现自己的信心。

(4)父母可让孩子帮自己买一些简单物品。如让孩子去附近的报摊,帮自己买份晚报或杂志。孩子去买时,父母可远远地看着,但不要靠近他,因为这样就能让他去主动和别人交流,从而提高交际技巧。

【误区警示】

孩子腼腆,父母不能这样做:

☆贴“标签”,如当着邻居的面说“我儿子腼腆”。因为这会给孩子不良的心理暗示,从而让孩子更腼腆。

☆嫌孩子丢面子,而不带孩子见朋友或同事。因为这样就会让孩子因缺少锻炼机会而更腼腆。

嫉妒心强

【释义】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缺乏自信或太在意他人的评价,或竞争意识强,发现自己在才能等方面不如别人而引发的情绪反应。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是消极的情感表现。通常,嫉妒心强的小孩,好胜心也强。

【典型表现】

这种心理多发于好胜心强的孩子身上,对于5岁孩子来说,最典型的表现是:如果看到父母对其他小朋友,或家中亲戚的孩子好,他就会不高兴。而在幼儿园时,孩子如果看到老师表扬哪个小朋友,他就会心生嫉妒。此外,如果哪个孩子比自己的玩具、用品、零食多,而又不和自己分享的话,孩子也会因此而嫉妒,进而产生失落、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心理。

【多发情形】

这种心理在他人受到表扬或比自己成绩好时,更加多发。在这种不良心理作怪下,很多孩子认为自己不比受表扬的孩子差,有的还会当面揭发受表扬孩子的缺点。如,幼儿园老师夸玲玲懂事,但小雪不服气,认为玲玲不如自己,此时,她就会告诉老师:“玲玲昨天去小超市买零食吃了,我没有买!”或“老师,我比玲玲唱得好!”当然,孩子也会因为嫉妒不喜欢那个被夸奖的小朋友或不喜欢老师。

【错误成因】

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这种心理如何产生的呢?现在具体分析如下:

(1)父母教养方式不当。如一些父母总用夸奖赞美的方法来教育孩子,时间长了,必然会使孩子产生骄傲情绪,自大心理。而当发现有人比自己还要好时,这些孩子就无法接受,于是产生了嫉妒。

(2)认知能力有限。5岁孩子自我意识较强,但认知能力有限,如,很多孩子认为好东西都应该是自己的,如果发现别的东西比自己的好,就会产生嫉妒心理。

(3)个性原因。如有些孩子比较敏感,而一些父母不了解孩子的这一心理特点,总是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如,“你看你,就不如×××”,这会让孩子觉得妈妈欣赏别人,不喜欢自己,于是使孩子产生不服气,也会导致嫉妒。

(4)攀比心理。5岁的孩子已知道与周围的伙伴攀比,如果比较之下,感觉自己不如伙伴强,就会因为不甘而嫉妒同伴。

【解决方案】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嫉妒心强,可这样引导孩子:

(1)父母要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如画画、下棋,并经常让孩子和其他孩子进行比赛,如果孩子输了,父母再心平气和地安慰孩子:“比赛输了是正常的,不过呢,你要想下次得第一,可要好好努力啊!”因为这样就可将孩子的嫉妒,化作向上的动力。

(2)如果家中孩子多,其中的一个孩子嫉妒心强,父母一定要注意了,如在夸其他孩子听话时,也要夸一下嫉妒心强的那一个孩子。或在孩子整理房间后,给孩子都发一个小星星,告诉他,他很棒。因为这样做孩子就不会嫉妒他人了。

【误区警示】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嫉妒心强,千万不能这样做:

☆总说自己家的孩子不如别人。因为这是一种不恰当的比较,会让孩子更加嫉妒他人。

☆总指责和批评孩子嫉妒心强,小心眼儿。因为这会让孩子更加苦恼,孩子因嫉妒产生的不良情感也无法得到宣泄。

盲目攀比

【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