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戴口罩的鱼
24347400000038

第38章 倒坯

倒坯是鲁东南一带的方言。说的是烧火做饭时,浓浓炊烟从锅灶底下冒出来,呛得做饭的人眼泪鼻涕直冒。这是农村常见的一种现象,也是最烦人的一件事。

这不,最近刘老嫲家的锅就犯了倒坯,闹得刘老嬷心情郁闷烦躁不安,直骂老天爷不长眼,偏偏跟她这个老嫲子作对。

眼看再过几天就要过年了,过年节的不烧火咋中?我得找人悄悄,鼓捣鼓捣,让儿子一家回来过个舒舒服服的好年。

不成想,儿子昨天从城里打来电话,说今年过年不回来了,去岳父家过。刘老嬷正做着饭,一听气不打一处来,撂下电话在屋里来回转圈圈。灶底的火烧到锅台外边来了,满屋都是狼烟,呛得她眼泪呱嗒的。心里越发烦躁、纠结。

儿子三年前在城里结了婚,亲家是机关的,儿媳从小娇生惯养,结婚三年了两年在亲家过的年。

自从老伴十几年前去世,原本柔弱的刘老嬷一下子坚强起来,硬是靠捡破烂、种地把儿子从初中供养到大学毕业,招考当了公务员。

刘老嬷每每以儿子为自豪。可哪知儿子自从娶了媳妇就成了软皮蛋。媳妇说过年去娘家儿子不敢说半个不字。刘老嬷直骂儿子没骨气,白长了俩蛋蛋。每次挨骂,儿子总是嘿嘿笑,也不与母亲争论。前两年春节,刘老嬷原指望儿子儿媳小孙子一起回来,一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可儿媳一句“我从小到大,就没离开过爸妈”给彻底否了。刘老嬷的年过的是冷冷清清,尽管年前儿子把好吃好喝的一应俱全早早给拿来了。

眼看新年到炕沿了。儿子的电话让刘老嬷心里凄凄凉凉。儿媳的小姨是刘老嬷的邻居,这天碰到刘老嬷两人站在街头搭话:你儿子儿媳回来过年不?刘老嬷很尴尬,嘴上却替儿子儿媳打掩护,他们倒是很想回来,可俩人都是吃公家饭的,忙着呢,再说端人家的饭碗受人家管,回不回来无所谓,不就是过个年嘛,眼睛一睁一闭就过去了。嘴上这么说着,心里却酸辣辣的。儿子儿媳可孝敬了,好东西早送来了,啥也不缺……刘老嬷补充说。

左邻右舍,村南村北,都知道刘老嬷儿子儿媳忙,又孝敬,夸赞刘老嬷有福气,摊上这么一个好媳妇。

所以,刘老嬷发牢骚也罢,骂老天爷也罢,那也只是在家里,孤零零一个人自说自道地出出气而已。家里那几只老母鸡下的蛋,她一个也舍不得吃,都攒着给儿子儿媳小孙子吃。没事的时候,刘老嬷就端出盛蛋的竹篮,一五一十地数着,数着数着眼泪就吧嗒吧嗒掉下来。

儿子不回来过年,刘老嬷吃饭也没了心情,倒头就睡,一直睡到晚上,这才懒懒地起来温饭,哪料锅底还是倒坯得不行,让刘老嬷心里堵得慌。这几天又没刮北风,又没下雨阴天,好端端的烧火咋会倒坯呢?刘老嬷想找个人看看,鼓捣鼓捣,转念一想,将就一下算了,反正我一个孤老嬷子好说。后天就是年三十,刘老嬷猪头也没煮。

腊八那天,刘老嬷正凄凄凉凉在家里生闷气,院子里响起“妈——”“娘——”的叫声,莫非是儿子回来了?不可能,说好了不回来了。刘老嬷推开门一看,果真是儿子一家回来了。刘老嬷揉揉眼睛,眼泪顿时流下来,赶紧撩起大襟褂子擦了擦。儿子问娘怎么啦,刘老嬷说让风吹的。彼时哪有一丝风?儿子儿媳会意地笑了。

你们不是不回来了吗?这回……刘老嬷一边接过小孙子,吧唧吧唧亲着,一边说。

怎么?娘,不欢迎我们回来过年?儿子故意说道。

你看看你这孩子,这是什么话,快坐下,我给你们煮鸡蛋,先吃着花生。刘老嬷说着,给儿子儿媳每人手里塞了一大把炒花生。

我这小孙子又胖了,随你爸……刘老嬷欢喜地亲着熟睡中的小孙子。

你们先抱着孩子,我做饭去。刘老嬷把小孙子小心翼翼地递给儿子,就要烧火做饭。

儿媳抢着去烧火,刘老嬷不用,说这几天锅底犯倒坯,不好烧,我烧就行了,你们就别插手了,弄脏了衣服多可惜。

刘老嬷麻利地拾掇好锅,点着柴禾,火旺旺地烧起来。奇了怪了,刚刚还倒坯得厉害,这回好了。刘老嬷自言自语着,皱皱巴巴的脸上笑成一朵野菊花。

儿子没告诉娘,媳妇原本想回娘家过年,是她小姨告诉她婆婆说的那些话,儿媳又感动又羞愧。这才临时改变主意,到婆家过年。

饭桌上,媳妇说,娘,以后我们年年回家陪您老过年。儿子赶紧跟上说,那是那是,早就该这样了,这样您老的锅底就不倒坯了。儿媳娇嗔地瞪了儿子一眼。儿子吐了下舌头,赶紧打住。

不倒坯了,不倒坯了……

对,不倒坯了,不倒坯了……

欢声笑语像一个大大的漩涡,溢满了这个普通的农家小院,又从这里一圈圈扩展到整个小山村……